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3 13:13:18| 人氣3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院:不會像拆柏林圍牆般粗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政院:不會像拆柏林圍牆般粗暴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7.03.03 03:18 am


行政院昨天召開跨部會會議,會中決議中正紀念堂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至於外牆是否拆除,將組專案小組討論;行政院強調,會傾聽民意及專家意見,讓市民參與,不會像拆柏林圍牆般,粗暴地敲毀。
中正紀念堂是國際知名景點,行政院研議改名及拆毀外牆,反對聲浪不小。由教育部、公共工程委員會、新聞局等單位主管組成的專案小組,昨天決議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園區轉型為「台灣民主公園」,紀念堂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蔣中正遺物及銅像是否移除,尚未決定。
教育部社教司長朱楠賢會後表示,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園區,曾是野百合運動等台灣重大民主成就集會地點,轉型為「台灣民主公園」後,園區景觀將朝向親民、開放原則重新規畫,一周內將由相關單位邀學者專家組「景觀空間工程規畫小組」,儘速提出規畫報告。
針對民眾關心的紀念堂外牆拆除一事,朱楠賢強調尚未確定,是否拆除、怎麼拆,決策過程一定會參考民眾意見、尊重市民的感覺,對市民最好、比原來好看,是景觀規畫重點,不會像拆柏林圍牆一樣,讓大家拿著鐵鎚粗暴地敲毀。
至於市民要如何參與景觀規畫,朱楠賢說還未討論,但不外是透過民調、公聽等管道傾聽民意。
中正紀念堂改名後,朱楠賢說,館內展示將以展示台灣民主進步各種相關的活動史料文件、影音檔案及推廣教育為主,轉為更親民的公共空間。
朱楠賢說,中正紀念堂不會馬上改名,管理處將在一周內組專案小組,一個月內提出內部展示規畫報告,配合討論是否修法及移除蔣中正遺物等事項,配套措施都完成才改名。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中正紀念堂如何改,昨晚定案。行政院發言人鄭文燦表示,未來轉型成民主時代開放空間,由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澤成、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等人組成景觀規畫小組,除專家,也有公民參與。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說,「如果中正紀念堂園區的圍牆拆除,不要說會帶來多大的方便,光是透視性,不被圍牆遮住的視野,想起來就愉快。」
【2007/03/03 聯合報】

-------------------------------------------------------------------------------------------------------------
說真的,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個早已是開放給所有市民甚至全國國民的空間,與「紀念台灣民主」有什麼關係?又與「台灣民主」為什麼沒有關係,所以讓人焦慮地想辦法改造結構而拉近兩者的關係?

曾經,我的生活與這個已被列為觀光景點的紀念堂距離的很近,幾乎天天行經其間,或是藉著它開放的場地,和同學們練習著各式的體育活動;甚至在夜晚,幾個女孩還會故意行經情侶出雙入對的公園──小橋流水邊,我們促狹地偷看映照自己心底的青澀情事,並且留下可愛的回憶;或者從戲劇院或音樂廳走出,廣場的寬闊與公園的寧靜,也能令人沉澱思緒,爲之前整場美麗的演出定下一個休止符。對當時青春的我們來說,一點也不以為那個地方具有何其令人厭惡的氣氛,也不認為那個地方,有什麼力量可以阻隔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頻率。

我從這個廣場的光明和公園深處的清幽,都無法理解而今被人指責的「不便」、「封閉」、「陰暗」等罪狀,想問問主事者,是不是得了關於幽閉空間的恐懼症呢?何況這個地方一點也不幽閉,一直都開著大門,任所有的人來來去去。

曾經,我也知道這個地方是野百合運動、抗議天安門事件等社會運動的集會場所,一直到現在,不管是藍是綠,也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立場和陣營,在這裡搖旗吶喊、鳴放著喇叭和標語;雖然人們還會稱這裡是紀念堂,或者是「中正廟」,但都無損某個在歷史定位中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物,其實已「只是歷史」而不再主宰這片土地和現今所有社會運動的事實,那麼,早已是活化台灣民主的地方,為何硬要被冠上這樣的名號,僅刻意突顯這樣的價值呢?人民在這裡發生的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何在?這裡的社會文化只剩下「台灣民主」而已?更何況台灣「大拜拜」似的、可以和宗教、民俗、神鬼結合的「民主」活動,於其中,我們要紀念的究竟是什麼……。

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有紀念館或紀念堂,他們可以紀念某個人或某件事情,不管未來將遭遇哪些正負衝突的歷史評價,紀念的本身,本來就擁有容納一切評語的無限空間,而紀念的本身,也只是一種向人訴說什麼人、什麼事件曾經存在過的證明。我想,那算是發生在不同時點,對人類文明與綿延不絶的時間長河致敬的一個個逗點罷了,絕非句點,並沒有妄下功過定論、引爆認知衝突的可能。而今急急說出更改紀念堂的計畫,就算是討好民眾的政治語言,在這小小的土地上,一如宗教狂熱的民主,一如把無論好壞(後人眾說紛紜地界定)的歷史揪出來鞭屍的民主,說不粗暴,但卻有掀起草根衝突的本事了。我們要紀念的,竟是這些衝突與仇恨?

斬除一切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記憶,斬除一切與中國有關的事物,若說台灣的文化就從二二八事件開始,或從美麗島事件開始,那麼,我們只是活在一個僅有政治活動的島,我們的文化即是政治,我們的生活就是政治,我們口口聲聲說要發展的創意生活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內容、素材也只有政治,最後,我們的島,也會在政治口水裡,意識更為稀釋,只剩一些關於仇恨的情事而已。





台長: 娘娘
人氣(3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張同學
寫的好! 可不可以轉貼妳這一篇?
2007-03-14 07:53:30
版主回應
好呀~張同學,請盡量貼貼樂~
2007-03-14 10:04:1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