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30 13:42:39| 人氣1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替我吃吧!】蛋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張圖片很美吧?相信我,它,一,點,都,不,好,吃。

堅硬鬆散,一味死甜,幾乎是外國蛋糕的共同商標。一咬一口沙沙的碎蛋糕屑,嚼起來上下牙齒像在磨沒有加夠水的混凝土,上面那層厚重的巧克力或者糖霜,也因此有了關鍵性的力量 —— 缺了它,這蛋糕一定會像海砂屋一樣一塊一塊地崩下來。我真的這樣覺得。

美加地區的蛋糕,和台灣習慣的偏日式蛋糕有很大的不同。這裡蛋糕厚油重糖,雞蛋麵粉都下得紮實,要是拿去湖裡丟天鵝保證往下沈,這叫不惜工本。日式戚風蛋糕棉軟如雲絮,用小叉子切到底還能反彈回來,講究的是口感細緻。以前不知道擁有些微韌度軟軟蓬蓬甚至可以撕著吃的蛋糕有多珍貴,現在完全明白了。這裡的蛋糕頂多只能用『掰』的,如果更糟一點,只有第一塊是可以『掰』的,接下來就都要用『撿』的了,因為沒有彈性,碎光了。

蛋糕是外國人的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實在輪不到我來嫌,就像外國人批評炸醬麵,多少會犯本位主義的錯。我還是很有勇氣的買了幾次,想去適應外國文化,可是多半一口之後,勇氣就煙消雲散。在台灣保持了四五年的黑咖啡配蛋糕早餐,也就此喊停,除非自己做。

這裡並不是沒有華人開的麵包店,但是賣的都是港式蛋糕。我沒有在香港吃過蛋糕,不知道原本港式蛋糕的味道是什麼樣的。這裡的港式蛋糕,和洋人蛋糕比起來,糖少了,油少了,麵粉也少了,用麵包鉗子碰碰也很有彈性,可是奇怪,就是乾澀,不知道哪兒出了問題。尤其是毛巾蛋糕海綿蛋糕,看起來碰起來都蓬鬆誘人,也能撕,吃起來卻可以感覺到微細的格狀結構,像吃蜂巢。

我後來只好把蛋糕不好吃的原因歸咎於氣候,這裡實在太乾了。在台灣,零食封口是怕潮掉,這兒是怕脆掉。有次買了一包沙其馬,吃過忘了綁袋口,兩天過後再想起,沙其馬已經變成爆米香了,吃起來卡拉卡拉的頗令人懷念。外面包了玻璃紙的沙其馬都如此,蛋糕恐怕也難逃毒手。重油重糖重蛋,也許正是歐美蛋糕抵抗氣候的方式。

台北的蛋糕,尤其是分塊賣的下午茶用小蛋糕,真是美不勝收。鮮奶油,水果,抹茶,芋泥,布丁,慕斯,甜度適中,香軟不膩,每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作品。以前我總是一家一家試,買了幾年,也試不多。一天一塊蛋糕,消耗量太少,師傅研發新產品又速度超快。這種『永遠趕不上』的感覺現在想來真幸福,和多倫多超市蛋糕的『永遠都一樣』,差別不啻天壤。

在西式食物的土地上抱怨西式食物,很怪,可是又很自然。蛋糕也不是特例。

我總是覺得炸雙胞胎攤子賣的甜甜圈才是世界最好吃的甜甜圈!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