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4 11:26:36|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青春都賠給它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青春都在寫這些鬼東西......更

  自從1990年以來,隨著自由貿易協定 (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 ) 的盛行,加上世界各國之貿易量皆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全世界的經濟體逐漸走向分區、整體的經濟整合。然而東亞各國在早些年的動作似乎不如其他歐美國家積極,直到東協十國成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後 (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AFTA) 後,東亞其餘國家才開始重視此一議題,紛紛開始與其周邊國家建立FTA,如:日本與新加坡之FTA。然而東亞國家建立此一協定是否對所有成員國家皆是有利,乃是此一研究所著重的重點。

  對於東協對於整個亞洲市場之重要度,可從文獻中所記載的歷年貿易進出口量得到驗證,從1990至2001年為止,東協佔全亞洲之進出口量分別由47.5%、40.1%上升至56.9%、47.5%,顯示在最近十年中,東協以其會員國合作之方式,成功地擴大對於亞洲貿易市場的佔有率及重要性。除此之外,東協對於全世界的貿易市場佔有率,在過去十年中成長了1.83倍,顯示了此經濟組織不只對於亞洲,甚至對於整個全球市貿易市場其重要性是與日俱增的。

  Shujiro Urata & Kozo Kiyota (2003) 在 『The Impact of Asia FTA on Foreign Trade in East Asia』一文中,將東亞國家透過幾個指標分析:政體自由度、關稅問題、保護國內產業程度、直接海外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ment,簡稱FDI),及產業特性。並透過以上指標來分析東亞的整體經濟環境。

  政體自由度問題,由於東亞仍有共產國家的存在,雖然大多已逐漸走向開放,但是對於整體的進出口貿易仍有諸多限制;此外當初東協的成立目標有二:一是為了獲得全球的進出口市場,二乃是方便聯合與中國大陸對抗,因此若日後讓中國大陸加入,便會破壞當初成立東協之精神,因此政體的不同仍是東協目前考慮是否接納中國大陸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稅問題,由於東協會員各國之間享有關稅優惠,因此有利於與會員國家進行貿易行為,而影響程度有多深乃是透過內部貿易指數 (Intra Industy Trade index,簡稱IIT)來進行分析,若值越大則代表內部貿易的行為越深,也代表東協成立及調降關稅後,的確有促進其區域內貿易的功能。在文獻資料中(以1997年為例),顯示了各國逐漸調降關稅後,亞洲國家除了中國、日本、南韓及台灣外,幾乎所有的東協國家在進出口貿易量皆有成長,但是在IIT指數上,卻不是對於每一個國家都能有成長的效果,除了跟產業類別有關外,亦跟GTAP資料庫中所假設的產業規模有關。GTAP資料庫假設:產業規模越成熟國家通常會更容易進行內部貿易,因此分析上也更能看出其優於其餘落後國家的部份,如新加坡在1997年的內部貿易指數比任何一個東協國家都來的高,尤其在農業項目中,上升了18.5%,顯示了雖然新加坡不利於農業發展,但是透過會員國家調降關稅後,則大幅的增加了對於農業的貿易量;反觀盛產稻米的泰國,在農業項目上,由於其他國家的調降關稅,讓原本出口的稻米優勢不再,反而使農業的IIT指數下降了9.1%。由此可見,雖然調降關稅有利於進出口貿易,但是對於一些弱勢或是基礎建設不興盛的國家,卻容易喪失其原本的競爭優勢。

  保護國內產業程度,由於中國大陸、南韓及日本,對於國內的農業、食品及飲料業保護甚高,無論是名目保護率 ( 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簡稱NRP) 抑是實質保護率 ( 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簡稱ERP) 皆較其餘東協會員國家高,如農業:中國大陸、南韓及日本之NRP分別為41.3%、110.9%、58.4%,而加入之後是否會給東協國家帶來影響,或是會受到東協之影響降低其保護率也是研究所著重探討的。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及新加坡除了農業項目上有不到4%的NRP外,對於國內產業是以近乎不保護的態度,不設任何的貿易障礙,對於其弱勢的產業,雖有保護政策,但相對於中國大陸、南韓及日本動輒四、五成以上的保護率,可說是微乎其微的。

  直接海外投資,隨著東協的成立,各國將會逐漸撤銷管制規則,也和政體的逐漸開放有莫大的關係,讓各國可以進行FDI行為,然而這樣的行為對於各國是否有利,是否會造成大者恆大,而弱勢的國家將被新進的三大經濟強國:中國大陸、南韓及日本所剝削,也在東協是否要讓這三國加入的考慮範圍之中。由資料顯示東協大多為其他國家FDI的對象國家,主要由日本、南韓、美國、歐洲所進行,原因在相對於以上這些國家,東協在勞力密集性的產業中,有薪資低廉、原物料充足的相對優勢存在;而反觀各個東協會員國之間卻沒有明顯的FDI行為產生,顯示了東協的會員國家相對於其他經濟大國,目前仍然是處於較弱勢的地位之中。

  產業特性,由於東協國家在產業的定位一直處於加工及代工定位,所以其進口大多以原料或是半成品為主,再經由本地勞工加工生產,因此如新加坡、馬來西亞,進口辦公用品及通訊用品的半成品即佔其總進口量的40%~60%之間,經其國內加工後,再送往國外出售;至於出口方面,除了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外,農產品佔其出口比率已逐年下降,顯示了各國已由農業轉型為代工性質國家。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東協雖然有極大貿易進出口量,由於產業及經濟因素,仍受到亞洲其他三大國的影響,隨然隨著東協成立後,其產業特性及定位已開始有些微的改變,然而是否如前文所提,東協會被新加入的國家視為次級生產地,亦須加深其區域內的貿易,共同合作以增強競爭力而與其他貿易往來國家能有有利的發展。

台長: mdma633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