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7 12:12:31| 人氣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文推薦:上海─語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brideshead

很有趣的,在上海我居然被迫要重視台語了!我老婆的董事長請吃飯,結果因為我台語非常不溜,並只聽懂百分之七十,成為「壁花」,被老闆虧:「你不會說台語,不應該喔!」沒關係,反正我愛聽故事,老董也講了許多經營的策略,那飯局我覺得好像上一場免費的EMBA課程,我賺翻了!

但我問老董對於台灣的未來,他斬釘截鐵的說:沒有明天,所以一定要到大陸發展!

我說:這種話只有你這種台語嚇嚇跳得人才能說,哈哈,我台語不好,死都不說!

我追問:金磚四國還有其他三國啊,為何不到巴西、俄羅斯、印度去?

老董說:巴西太遠,而且誰知到那裡是怎樣的地方,太生疏了;俄羅斯冷死,而且也是文化差異;印度,熱死,夏天四十多度,誰去?還是大陸好,生活習慣相近,語言也通,所以要來!

後來老闆說了些以往的奮鬥歷史,從他的言談,我大概理出一個結論,為我自己解惑台商為何不到其他國家奮鬥的原因。

其實像這位老董的人才,五、六十歲,在當時國民黨政府接收時,語言成為一個代溝,雖然他全家兄弟姊妹除了他都考上大學並得到美國公民,但是他是一個不喜歡唸書的人,但又有商業頭腦,既然無法唸書,就全力搶攻商場。像這類的人才,他們學歷不高,因此語言受限,學習能力受到壓抑,無法順利的吸收以國語系統為主要知識累積的書籍。這些偉大的台商們,在解嚴沒多久就輾轉進入大陸發展投資,因此搶得一席之地,呆呆如張忠謀,只有留在這裡看後起之秀逼前浪死在沙灘上!

但是這些偉大的台商們,因為語言與學習能力的受限,所以無法迅速學習別的語言與文化習慣,再加上政府就算鼓吹到世界各地,中南美洲,但是台灣政府有大力宣傳推廣學習「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羅斯語」、「印度語」嗎?有大力宣傳中南美洲的生活習慣嗎?既然肯辦一萬場憲改說明會,為何不辦一百場就好,一百場的「中南美洲文化生活習慣風俗說明會」?為何不辦「西班牙語檢定」、「葡萄牙語檢定」、「俄羅斯語檢定」、「印度語檢定」?你以為歐洲人都會說英文嗎?錯!我在瑞士日內瓦?年輕人可能還比較會說,但是四、五十歲的咖啡店老闆或婦人,死都不說英文,我直接跟他們說台語「多謝」;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那群自大的沒落的帝國,民眾也是民族意識高漲,不說英文;德國柏林,也是「聽的懂英文,但是回應德文」!去他的死老白,既然不甩英文,我們比手劃腳,我,要他們接受我說的語言,國語台語左右開弓!所以,基本上歐洲人,是不理英文的,既然如此,西班牙人的後裔為主的中南美洲,英文還是有極限的。

基於老董的談話內容,我有上述的想法。語言與閱讀,是有創意的偉大的第一代台商們所缺乏的。至於接下來的台商或台幹呢?我想,多數人還是比較傾向選擇就近生活、語言、習慣比較相似的國家去工作吧,更何況可以在大陸享受老外的消費方式,因為大陸的商品價格真的很便宜。

如果到一個不同種族的國家,文化衝擊是很大的,我不否認兩岸的差異性,但是比起俄羅斯、印度、巴西,兩岸是一種微妙的差異。政治民主與商人做生意基本上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大家通常不會在意這部分。

儘管台商、台幹都在大陸,但是他們對於家鄉的思念與認同是無須懷疑的,因此參加他們中秋節烤肉時,感覺蠻可憐的。他們都很關心台灣,也因為大陸的體驗刺激,更加珍惜自己的生長故鄉。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鼓勵大家要對台商或者台幹「信任」,真的,如果台灣人沒有到外面去開眼界,有新的體驗與刺激,怎麼會有新的視野來看自己的土地?

以我的例子來說,其實我在三年前第一次跟隨老爸回老家探親,說實話,我聽我爸爸一輩子的山東話,自認為沒問題,因為許多同學同事朋友都聽不懂我爸爸的國語,但是回到青島的第一天,我真的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回到青島這幾天,我的親戚們把青島的特色與歷史民俗文化講的是活靈活現的,說嶗山道士的聊齋傳奇,說青島啤酒的啤酒節,說海爾電器的第一品牌,說泰山的壯麗,說歷史,說人文,說野史,說傳奇,把我嚇到死。

為什麼他們都知道這些?

難道學校有教?他們說許多都是人們傳來傳去的,他們記得反而清楚,學校的歷史也講,但沒有這麼細緻。

後來去南京,還好南京的口音比較習慣,雖然他們會有尾音加重音的特色,但是不妨礙溝通,而且他們也會再講一次,因為他們習慣在不懂的人面前說「普通話」,但是他們會在自己的人之間說南京話。

表弟在這段期間作我的導遊,帶我去中山陵、明太祖陵、還有一個什麼樓的,說的又是精彩無比,好像當初明太祖出殯的時候他是SNG的隨車報導一樣,當初蔣介石在南京國民政府的總統府好像是他的客廳,如數家珍。

在這第一次返鄉後,我受到嚴重的刺激與深刻的反省:為什麼台灣到現在還在因為語言吵到不行?為什麼「鄉土教學」被賦予這麼多的政治聯想?於是我回台灣開始買「台北老街」,趕快瞭解一下自己的城市,免得哪天親戚們來台北我不知道台北的過去與歷史,我也在網站上找尋獨派的網站,看看他們的歷史觀,其實這些都可以作為歷史探索的一個頭腦體操,我儘管還有一些制式化的想法,但是好歹打開我的心與眼去看不同的圖像。因為我真的覺得慚愧,對台灣真的不瞭解。

我是去英國之後,才開始認同台灣「文化」,因為台灣一直被西方人殖民的「服服貼貼」的,沒有自己的思想,一直都抄襲別人,法國共和制度也抄,左右共治也抄,但是啊,那深刻的「民主文化」是抄襲不來的!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現在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你怎麼忍心要他們「瞭解」公共性意涵的民主?他們是一群被語言隔閡的一代,現在的知識系統又是國語系統,他們幾乎完全不能在這套系統裡「學習」!

同樣的,既然所有的知識累積都依賴「國語」系統,那麼怎麼可能會有全面使用台語的口號?說台語沒錯,但是不能搞到強迫全民「寫」台語,就算要作這一步,也不是用激越的方式完成,畢竟現在你我都是國語書寫的使用者,一點都不知道如何書寫台語!並且請先向民眾說明:這段期間的知識累積該如何操作?在十倍速的時代,如果還要效法句踐的戲碼,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請說服台灣人民如何在「書寫台語」的同時「拼生計」?

也因此,一切都需要時間慢慢的「內生」出來,歐洲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才有今日的「民主文化」,我們還有一大段時間要走。一個十歲的小孩不可能馬上在三、五年內有四十歲中年人的沈穩,儘管很多人說沒有時間,但是抱歉,當面對社區的老人,那些被國語知識系統排除在外的老人家時,你忍心強制他們瞭解「國語」知識系統裡的民主知識嗎?說鼓吹,用一種仇恨的思維,毀滅既有的國語系統的論述,是不可能完成理想的,哪一個理想是從「仇恨」、「憤怒」獲得實踐?那是希特勒、史達林的手段,天天講「人民」,日日說「全民」的法西斯才作的出來!

我們不能用這種激越的方式來推動,所有的制度變革,都需要時間溝通與討論,不是用仇恨二分法完成!唯有在承認既有的歷史與尊重歷史的前提,才有可能沈澱仇恨產生新的發展契機,如果一味的指責過去,只會造成人民的分裂,因為所有的人民都參與過「過去」的建構過程。

報載十三個台語研究的學派現在總算願意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台語的「統一」規範,這是好事,是剛開始,但是到強制全國人民或者倡議全國人民書寫台語還有一大段距離,當金石堂、誠品書店的書籍有一半以上是以台語書寫時,才可能是宣布強制書寫台語的時機。

另外是「鄉土教學」,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土地有錯嗎?你說要全球化,沒有自己,哪來的「全球」?不瞭解「自己」,怎麼跟老外說「台灣有多好」?就像如果我不知道台北市,大陸親戚來的時候,我如何說出台北的好與妙?「鄉土教學」與原本我學的中國史地,沒有衝突,只是會將中國史地的比重減少,這有什麼錯?又不是完全不教,我們以前念「隴海鐵路的起點與終點」跟台灣有屁關係?中國文化歷史與地理絕對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學習」,如果這也叫做「學習」的話,應該有更好的方式,取代以往的填鴨式知識!

國民黨長期貫徹大中國思想,結果仍然翻盤,我相信民進黨如果強灌「大台灣思想」,未來一定也會翻盤!因為台灣與中國文化是無法分割的,否則你我現在的書寫語言,是什麼?弱勢文化的悲哀就是這樣,不但要學習認識自己,也要認識強勢文化以及世界,認識台灣、大陸、世界,就是這樣。原住民比我們還更辛苦,除了這三樣,他們也應該要認識自己的原住民文化。這麼簡單的道理,白吃犯賤不長進的泛藍菁英還是不懂!「鄉土教學」有什麼好吵的?

三年前的神奇體驗,我領略到共產黨的高明,他們沒有阻礙民眾的「語言」,讓各地方言自然流傳,儘管學校教「普通話」,但是沒有禁止學生下課的交談,更沒有禁止一般公共場所的語言。所以我聽不懂山東話,感覺非常高興,大陸沒有陷在方言論戰之中!而且,人民對於自己鄉土的認知是這樣的熟悉與熱烈,讓我汗顏與反省,在那時才真的有台灣人的歸屬與認同感!

同樣的,對於上海的台商與台幹而言,當他們聚在一起時,台語是他們最溫馨的溝通語言,再加上他們對於台灣的眷戀與懷念,不會因為在上海工作而忘記自己。經驗告訴我,當他們看到其他的大陸「同胞」,也會跟我一樣,會更深刻的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現在我完全可以體諒香港人以及廣東人了,先前在英國我真的痛恨這兩地的人,因為明明一群華人聚會,他們面對自己的鄉親,絕對會說廣東話,覺得很不上道,因為還有其他不懂廣東話的人在場。但是在上海這段經驗,完全可以體會「語言是族群的歸屬」這句話,看到一群人,上海人會對上海人說上海話,台灣人對台灣人說台灣話,廣東人對廣東人說廣東話,但是當他們要討論事情的時候,就自然說國語了!

曾經有人說「愛在哈佛」全部都說韓國話,好像與事實不符,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國外唸書時,只要是自己的鄉親聚在一起,就算在教室討論問題,也是用自己的母語,不會用英語,希臘人用希臘語,西班牙人用西班牙語,台灣人用國語,中國人可能用方言或普通話。但當外國人加入時,自然就轉成英語,所以「愛在哈佛」還算是貼切真實。

回到各地的母語,就當作生活文化的自然表現吧,不用刻意壓抑,只會造成反效果,台灣的痛苦教訓,是一個明鏡!

不過上星期在上海看當地的報紙,大陸開始耍白吃規定說「普通話」了,哈哈,前面的高明變成國民黨的白吃手腕,唉,看來共產黨,也開始變成國民黨了!

台長: 大老鷹姐姐
人氣(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