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30 18:41:46| 人氣2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扁政府你已經取消中廣news98的發聲權,還要跳上版面製造假民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聞局長姚文智,處心積慮想製造假民意,

姚文智你瘋了,

你讓民進黨蒙塵,讓民主蒙羞!

嚴厲譴責你的行為

請摸著新聞道德良知,想想你自己這樣做對嗎?

執政是一時的,名譽是一輩子的。

不甘被民進黨愚弄的大老鷹姐姐
=======================================================================
為難大家了 彭蕙仙


姚文智讓他的部屬為難了:長官交代作文練習,那就寫吧,不過,寫半天媒體登不了幾篇不就糗大了?這可不只是文筆好不好的問題,根本已到了思想正不正確、人格特質符不符合國家公務員標準的層次了,萬一命中率還和考績掛鉤,那就更慘了。

姚文智讓媒體為難了:今後看到挺政府政策的讀者投書,主編難免有點疙瘩:會不會是「投書大隊」開跑了?刊是不刊呢?或許你會說,但求文章夠好,管他來自何方,不過,如果明知政府文膽已如天女散花,無孔不入,理當對「一般民眾」開放的媒體版面會不會心裡毛毛的?


姚文智讓想公平公正看待政府政策的大眾為難了:不是所有贊成政府政策的民眾都想被當作大隊接力的一員,特別是一些有名有姓的學者專家們自發性的意見若存在著被當作政策辯護旗手的疑慮,可就尷尬了。

姚文智也讓政府其他部門的人為難了:新聞局有投書大隊占媒體版面,財政部要不要也有卡友大隊去占發卡額度,免得銀行浮濫發卡,壞帳太多會拖垮國家經濟;還有,交通部要不要也發動員工在各大幹道上馬拉松一下,特別是夜深人靜時塞滿一條又一條大街,讓那些喝了酒的人連上路的空間都沒有,那交通安全不就大大提高了?

還有、還有,政府應該訓練一萬個柯賜海,只要有記者會,就讓魔鬼複製人全員出動,天兵天將自己就擠得水洩不通,正港的海哥連站都沒地方站,還怕他那2張遮羞牌幹嘛,媒體鏡頭根本照不到他了嘛。

當然,姚文智也讓他的長官為難了:不只報紙,還有電視、廣播、網路、手機答鈴…哇,政令大隊的人海戰術到底需要多少員額才夠用咧?(2005.06.30  中時晚報)
=======================================================================
政府何必與民爭言?文:蕭立信/北市(服務業)


報載,政府有意鼓勵「高階公務員」投書媒體,為政策進行辯護。新聞局在其官方網站表示係基於「新聞局資深同仁多半曾經外放,具有豐富的國際文宣工作經驗……,希望明確表達政府的立場,此乃新聞局的職責所在。」

對於文官體制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事務官屬於永業文官,有其一定的專業累積與地位,角色係在於政策之「執行」,須嚴守「行政中立」與「依法行政」之分際;政務官則需對政策之「制定」與「選擇」負其責任,貫徹政黨政治之承諾與決策,專業上則難與永業文官訓練的事務官相比。

今日新聞局所稱之「資深同仁」或是「公務人員」者,該是屬於「事務官」之永業文官;固然就其業務職掌中,或許容有「明確表達政府的立場」、「讓民眾瞭解政府政策」之職責。但是,事務官終不同於政務官,不能也不需負政策上的政治責任,爾若是事務官就其長期之專業累積與訓練所發表之意見與政務官基於政黨利益考量之政策有所出入時,或是政策又大轉彎時,老百姓該相信政府的哪位「官」?再者,藉「政策辯護」之名,是否真能夠不致侵入事務官保持行政中立的立場與文官倫理,亦使人懷疑。

面對握有最高權力及最多資源的國家機器,真正需要「表達立場」、「為利益辯護」的是人民而非政府。政府則僅於維護民主參與的管道與傾聽民意,而不是挾其資源與權力要人民觀、聽於隱身國家機器身後的少數意志。政府是「家大業大」,何必與平民百姓爭此一隅呢?

========================================================================
2005.06.30  工商時報

新聞局失去了方向



新聞局長姚文智近來新下一令,要求高階文官組成「投稿大隊」,每天針對時事,或有「錯誤報導」出現,投稿至各家報紙的民意版面,寄望發揮正面宣傳的效果。其實,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政令宣傳,基本上沒有閱讀率。高階文官在錯亂的政令下,爬格子做政績,徒然白廢力氣。

國民黨李登輝執政時代的新聞局,雖然亦飽受外人批評,但是對媒體的評論,尚能基於尊重多元輿論的立場,不加干涉。但是,民進黨執政後,對媒體的報導與分析,甚至社論,莫不拿著官方版的放大鏡,一一檢視,凡有不合政策角度者,即發函「更正」,為政者如此容不下忠實建言,缺了一分大開大闔的氣度,就極易落入執政者的傲慢通習,扼殺了民主的發展空間。


況且,政府的施政,如果有實績為後盾,民眾滿意,反映在輿論與報導上,自是叫好不絕,何勞官員們案牘勞形,寫稿投書,為政策美言?新聞局雖向有「政府化妝師」之稱,但是政府施政如果沒有硬績效,化妝技術再好,哪掩得住千瘡百孔的漏洞?新聞局可以反駁媒體,把記者罵成臭頭,但是民眾會相信嗎?

姚文智亦不諱言,此一要求,不過是將對國際宣傳的做法,移為國內,即「出口轉內銷」。悲哉斯言。國際宣傳的那一套做法有沒有效,姚局長難道不知道嗎?怎麼還會想到要移用到國內來。說真的,新聞局已經失去了方向。 (2005.06.30  中國時報 )
========================================================================
當「官意」假冒「民意」
陳水扁總統曾不只一次引述美國開國元勳傑弗遜的話說:「寧可沒有政府,也不能沒有媒體」。雖然如此宣示,陳總統倒不是這個理念的忠誠信徒;他的政府曾幾度搜索媒體,控告媒體,甚至以置入型行銷手法來操控媒體。因此,最近傳出新聞局下令同仁必須每天撰文投書媒體為政策辯護時,總統那句名言的後段其實可改成「不能讓媒體沒有我發言的位置」了。

出自新聞局長姚文智的這項創意,不能算惡質,但當然稱不上正派,只能說是自以為聰明的伎倆。試想:新聞局身為國家發言機構,握有絕對的發言機會;任何時候需要作政策說明,它大可召開中外記者會或發布新聞稿。即使不是所有媒體都逐字逐句刊出它的說法,總有一些政府視為喉舌的媒體會扮演代言角色。

在管道如此暢通的情況下,新聞局還要求官員以投書方式搶攻媒體「民意論壇」版面,不僅有「官意」假冒「民意」之嫌,造成輿論的魚目混珠,也侵占了一般民眾有限的發言位置。再說,新聞局所謂的「為政策辯護」,似乎定位在「打筆仗」的層次,而非為了幫助民眾理解所做的「說明」。這也將新聞局錯置在一個逞口舌之能的戰鬥位置,而不是一個政策溝通、代言者的角色。

新聞局更大的錯誤在於,以為政府的形象可以靠「辯論」來維持,而不知政府應該靠著實際作為來贏得人民的信任。事實上,這也是整個扁政府的問題,各部會近幾年來對媒體發動的更正、指控、投書、告訴等威脅攻勢,遠甚於以往。

傑弗遜當年的名言中,「政府」一詞,幾度被陳總統誤為「國家」;是陳總統不明白「政府」和「國家」的區別嗎?還是陳總統利用這個詭異的區別,靈巧閃避了自己的責任? 【2005/06/30 民生報】

台長: 大老鷹姐姐
人氣(2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