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7 13:24:49| 人氣6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宗教】當神道遇見佛教(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神道遇見佛教(下)
2004.05.05

--------------------------------------------------------------------------------

鎌倉時代以後便是武家掌權時代。鎌倉幕府側重神道,卻不干涉各武士團在各自領地內所舉行的祭祀樣式,要拜神,或拜佛,皆可。鎌倉時代以後,全國開始貨暢其流,工商民逐漸成長,於是工商民便按地域或行業團結起來,祭祀各自獨立的神、佛。室町時代是守護大名支配一國或數國,武士團紛紛離開農村,成為大名家臣,此時,便由上層農民各自組織祭祀集團,掌管村落的的祭典。

到了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達成支配領地的目的後,最傷腦筋的便是該如何處理這些神社問題。結果,大名便命某些沒落的武士名門專門負責具有權威的大神社所有神事,並給他們俸祿,這正是神社「神主」(kannusi)的起源。江戶時代初期,「神主」掌管大神社、村落村長主管小神社的成規便確立了。

江戶時代由於人們可以四通八達,自農村到都市發展為富豪,或離開村落自行開發新田、另組新村落的現象是家常便飯。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開始奉祀可以達成個人願望的福神、財神、流行神,稻荷神社便是當時的流行神之一。

除了全國各地村落獨自的守護神以外,還有在山野修行的僧侶所創出的「修驗道」(syugendou),這是融合神道、佛教、民間信仰的熊野神社,傳教人通稱「山伏」(yamabusi),懂醫術,也會咒術。「山伏」都定期出巡各個農村,傳達外部資訊、諮商村落問題、教導醫術或學問,是農村不可欠缺的存在。不過,江戶時代,德川幕府不喜「山伏」藉信仰與各地武士團組織連絡通訊網,規勸他們定居於都市。又因為國內交通發達,「山伏」所帶來的外部資訊不再如往昔那般貴重,因而熊野神社的勢力才逐漸後退。

明治維新後,新政府向國民宣稱將由天皇親自主政,然而事實上,明治天皇依然只是個象徵,實際掌權的是薩摩藩、長州藩的能吏。這時,江戶時代末期崛起的「尊王攘夷」國學論,已深入民間,大部分民眾認為只要「王政復古」,經濟便可以復甦。當時,明治政府的真正目的是富國強兵,打算積極導入歐美科學技術,但為了証明推翻德川幕府時所抬出的「天皇親政」名目,且為了表示支持國學論,只得在明治元年(一八六八年)頒布「神佛分離令」,將神社地位置於寺院之上。

這時代,神佛合一的思想已極為普遍,加上德川幕府長年來施行佛教保護政策,大部分的神社都有僧侶在代為主持神事。而一般寺院僧侶也只顧著經營墓地、葬禮,以營業利益為重,導致民眾對佛教寺院的不滿高達沸點。因而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後,竟引發全國各地不約而同興起「廢佛毀釋」運動。據說,當時全國約有半數寺院都在這時期遭破壞,或因無法經營而淪為廢寺。民眾運動持續了十多年,佛教界才洗面革心,改以研究佛典、教化民眾為重。

明治政府又於新政府成立後第四年,宣佈「神道為國教」令,將所有神社序列為官幣社(由皇室捐錢主持神事祭典)、國幣社(由國庫捐錢主持神事祭典)、縣社(由地方首長掌管)、鄉社、村社。而且規定神主只能舉行祭祀祭典,不能擅自傳教。此政策直至二次大戰敗戰那年(一九四五年)才告終。所幸,史前以來,神道思想始終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歸依,因此神社即便由國營轉為私營,也都能靠民眾的布施而持續營運下去。

一般說來,戰前出生、且成長於普通家庭的日本人,都習慣每天在同一房間輪流拜神壇與佛龕。神壇通常設置在天花板下,站立著擊掌、鞠躬;而佛龕通常設置在房間一隅,跪坐著燒香、合掌。有些家庭庭院還有小小的稻荷神社,這也要拜。逢年過節時,更要在廚房、廁所各自奉上楊桐樹枝、年糕,拜灶神、水神、廁所神……等等。而家中若出現戰歿者,便一方被祭祀於當地神社(招魂社),另一方又在存放代代先祖骨灰的墳墓所在的菩提寺,接受僧侶主持的法事。當然,家中的佛龕內也有戰歿者的靈牌。也就是說,基於神道思想,由明治政府所建立的東京招魂社——靖國神社(過去是官幣社),與佛教的自家菩提寺院或佛龕,彼此之間一點衝突都沒有。不同的是,神社內的戰歿者靈牌,可以讓任何人來禮拜;而佛教的菩提寺,則必須由親人照料。

綜觀以上過程,可知,日本的神道思想其實極為柔軟,神道信徒絕對不會排擠其他宗教信徒。江戶時代初期的基督教徒彈壓政策,也不是起因於想排除異教,而是想摒除藉宗教欲擴展亞洲殖民地的西班牙等國家。神道思想,也是大和民族可以大量接受外來文化,加以消化後,吐絲作繭,最終蛻變為本地獨特文化的基石。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神」,能夠如此寬宏大量?依我個人見解,那是因為日本的「神」,缺乏實體,沒有面貌。任何宗教或寺院,大都有雕像或神像,人們可以瞻仰神、佛的尊容。但,日本的「神」,隨時可以化身為樹、石、風、雲、雨……,是一種抽象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氣」。因此日本的神社內沒有神像,人們一穿過鳥居,便等於跨入神的境域。或許由於存在本身過於籠統,才可以接受任何有佛像、神像的宗教吧。而在日本的佛像,通常由神木、靈木所製成,罕見金光閃閃的佛像,這也是基於神木、靈木本身便具有日本神的氣息,對日本人來說,讓神來加護佛像,比較安固。舉例來說,每隔二十年,伊勢神宮遷宮時,捐款最多的,通常是佛教教團。

現代日本人於建築工廠、大廈、自家時,事先都會請神主來主持「地鎮祭」;超高層大廈頂樓也通常有個小神社;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於二○○二年發射H2A火箭前,所有技術人員都到附近的寶滿神社參拜;茨城縣筑波宇宙中心也於每次發射火箭前,會向當地的守護神筑波山神社祈願;文部科學省(教育部科學指導委員會)的深海潛水艇,更祭祀著船靈神;而日本開車族,駕駛座前通常掛著從交通安全神社取得的護身符。換句話說,所有人類所發明的尖端技術,一旦來到日本,依然要經過「神」(大自然)的庇護手續,日本人才能安心運用。

總而言之,神道之於日本人,猶陽光之於樹木,雖不可捉摸,卻也不可或缺。


轉載自--日本文化物語:http://miya.or.tv/index.html


作者:本文經<<陰陽師>>中譯本譯者茂呂美耶小姐授權同意轉載,他人勿經台長同意不可任意轉載.


台長: 卡丹札蕾雪
人氣(6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日本˙宗教】 |
此分類上一篇:【日本˙宗教】當神道遇見佛教(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