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17 17:19:49| 人氣2,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豔陽天的韻律--在馬祖欣賞的表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雪泥2003/10/25

 近年來由於國內留學歐美的專業表演工作者增多,加上臺北原本文學創作就極豐美,表演藝術的發展有趨於穩定的態勢;但藝術的發展,總與經濟的發展好壞有相關,比較起來這兩年的活動總量有下滑,領取補助的團體需下鄉演出,反而地方的表演倒還熱絡些。受到戲劇界的刺激,劇場觀念的普及,舞蹈界的精英配合學院的研究,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推動下,舞蹈的理論與觀念的散播,在國人心中有了較正確的體認,然而演藝界的專業素養方面較無成效,因此還是讓大半的人,仍停留在不會唸書的小孩,才去從事表演,然而我們可看表演龐大的商機,仍控制在知道她的價值的特定人士手上,可見表演是可為的,我們回顧馬祖表演的發展,變革多元、資源困頓,有許多可思考的面向,本人才疏學淺,但仍勉力為文,願先進不吝指導。
 我記得在文字方面的記錄,閩劇方面,除了宋志富總編輯在九十一年十一月十四的報導外,馬祖日報曾記載民國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東引海風劇團抵南竿表演閩劇「斬駙馬」等戲碼,可說是當時一項保家衛國之餘的文藝活動,傳統戲劇中的「忠孝節義」之風,延續許久代代相傳,成為社會穩定不可多得的力量,根據翁玉峰老師的敘述,閩劇是從福建傳入馬祖的,民國初年,福州地區出現一位大名鼎鼎的二胡好手,人稱左手師鄭藝奏,時有「北梅南鄭」之稱,「北梅」是指梅蘭芳這位京劇大師,以胡琴作為戲曲的引導,在中國各大劇種中都是重要的傳統,閩劇中含有豐富的東南民間歌謠與曲調,並有十番音樂的色彩,在全中國的劇種中獨樹一格,在曹學佺的改革下,閩劇加入了詩文,遠離過度的粗鄙,而成今日通行福建中、北部的面貌,如何發揮傳統閩劇特色,並加以現代創新,實為地方文化的重大之事。據翁老師的追憶,民國五○年代,他的父親翁永祥當時任南竿鄉文宣隊的胡琴師,文宣隊的所在地是山隴,活動的極盛時間約在民國五十八年至民國五十九年,而翁老師受其父的影響下,除了對胡琴的認識外,在初中的吉他學習也頗有收穫,而日後為馬祖的戲曲與音樂教育投入心力。更早在民國四○年代的山隴,翁老師說:「廣場中有個戲臺,當時因政治上的需求,多演愛國話劇為主,而前山隴廟宇委員會主委陳依和先生,就曾配合參與演出過共軍,可見當時戲劇的有趣。」而翁老師小時候也隨父親前往過津沙,看過父親參與當地劇社的閩劇表演,而之後其他的閩劇活動情況,在連江縣國民中學鄉土藝術活動教材中,陳漢樹先生所寫的第八章地方戲曲—福州戲敘述的很清楚,但較近些時間又有閩劇的演出,民國八十七年福建省藝術學校福州閩劇來馬演出,民國九十一年五月於馬港天后宮有連江縣(大陸)閩劇團的戶外演出,場場爆滿,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在山隴體育館再度演出,每當閩劇演出時,可說是各島各村總動員,老人家穿上最華貴的衣服,婦女頭上配上大紅花表示尊重,並且在跳加官時適度給與紅包,並且還有人為了祈福加演場次,另外閩劇也有相關的類似像說書的邊說邊唱的「評話」,民國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曲藝團就曾在介壽堂演出過,洋洋灑灑如此之多的演出,可見閩劇持久之張力。而個人第一次欣賞閩劇演出是在民國七十一年,由旅台鄉親組成的「海豐業餘閩劇社」在山隴廣場演出的《甘國寶》,這是眾所周知的名劇,那時不論白天或是夜晚的演出,家家戶戶不論是大人、小孩,都會帶著福杉做的長板凳,或者是短板凳、圓板凳之類,形形色色的前往觀看,自然的就營造出那種「大家來看戲的」濃厚藝術氣氛,至今我仍對演出人物的服裝、化妝、道具都印象深刻。最近莒光鄉推展花蛤節促進觀光,然而音樂與戲劇活動如能配合發展的話,必定效果更佳,早年莒光靠近林坳嶼的地點,就曾經上演過閩劇《漁家女》、《三娘教子》等戲碼,當時的女演員哭不出來,用油抹眼睛使淚,至今傳為佳話。
 早期馬祖的民間娛樂較少,看電影成了很重要的娛樂活動,最早的電影就是蚊子電影院,都是在戶外播放,仁愛村以前是縣府的所在地,據說播好萊塢的片子的機會很多,華納的獅子片頭,吼一聲是代表一般劇情片,吼二聲是演出大卡斯的愛情文藝片,吼大聲則是西部槍戰牛仔類的動作片,據老一輩都知道。我記得民國七○年左右我在現在山隴的白馬尊王廟看過《梅花》、《西施》二片,而高中的時候學校禮堂會放《筧橋英烈傳》、《八百壯士》、《碧血千秋》等愛國影片,而流行的瓊瑤片、武打片則在後來的各地電影院觀看,當時要數梅石中正堂生意最好,觀眾最多,之後才是介壽堂的時代,馬港中正堂一度也曾演出過蘭陽舞蹈團的舞蹈,之後因為沒電影看,一度轉向觀賞港劇、台灣布袋戲、歌仔戲,電視也開播洋片,馬祖人普遍沒有使用攝影機,所以較沒出什麼導演,但其實仍有可開發的空間。
 陳君武老師在鄉土藝術活動一書中的第九章|介紹廟會儀慶舞蹈內容也十分詳實,其實馬祖的舞蹈的工作者與活動真的非常豐富,個人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必定會前往山隴廣場觀賞演出,而文宣隊的成員有宋依梅先生、林星皇先生、陳書義先生等人所組成,會演出踩高蹻,並配上打錢哨的舞蹈與新編的祝福國泰民安的逗笑段子,除了傳統的遊藝之外,舞蹈教育特別重視民族舞蹈的傳承,土風舞更是各個國校課間必跳的,還記得那時才國小五、六年級,就與女生手牽手跳土風舞真是特別,那時民風保守,大家一定記得有人用手帕或是衛生紙隔絕兩隻小手的接觸;或心不甘情不願的跳著舞蹈,因為害怕跳的太差,所以還是會仔細聽節奏呢!我記得在仁愛國小任教時,除了以機械主義畫家雷捷的風格來創作仁愛國小的舞台佈景之外,也因任班導師的情況,也曾惡補舞蹈教學的影帶,指導學生新疆民族舞,整個民國五○、六○乃至七○年代,舞蹈教學相當普及,而民國八○年代地區的舞蹈風氣達到了高峰,當時李文英老師,除了她指導全縣的大會舞之外,馬祖高中也多次排練連江縣運會的大會舞,李文英老師能大量採用台灣曲調,在學生舞展中,除了如蘭陽舞團式的婚禮式中國舞蹈,也有以男女主角為主軸的主題現代舞,服裝與道具的選擇亦佳。劉玉金老師則以兒童舞蹈配合上馬祖童謠,使人感受強烈本土風味,而在民族舞則以群隊的聚散,呈現濃鬱的中國風,她也多次派介壽國小的學生在年節時於山隴廣場演出。在舞台設計方面原介壽國中教導主任,現在中山國中陳玉嬌校長,多次設計介壽堂的舞台,當然其他幾位美術老師翁玉峰、宋秋官、林錦鴻也都參與過舞台的設計,可見表演藝術的綜合性。陳秀玲老師則以中國民間舞蹈的採集出發,她於馬港的文化局演藝廳所演出的個人舞蹈展《雲之南》,則開啟個人舞蹈展的新里程於馬祖,不論燈光、舞蹈的技法表演,都較為完整,之後推動北竿學生的舞展,更參與雲台文化協會的多次演出閩劇,得到很高的成果。其實劉玉金老師在雲台樂府推出的《打錢哨》民間舞蹈,與李文英老師和陳月琴老師於民國八十年代中於山隴介壽堂的演出《跳舞的人》中,三人都曾親自表演,只是本地的舞展沒有持續的推廣,她能繼續推展鄉土舞展,不只個人的才藝可更完整的讓鄉親了解,馬祖後繼仍有許多學舞的專才,可以培養與展現。在外來的舞蹈團體有民國八十年代中的雲門舞團二團的《薪傳》現代舞,民國九十年於牛角依嬤的店演出的賀連華個人佛朗明哥舞展,之後她又在民國九十一年於牛角星月舞台表演《狂海》舞劇精選版。劉湘湘小姐除了二度來馬祖教授韻律舞之外,也曾在星月舞台帶領卡滋舞團演出。
 在相聲方面,早年學校的文康活動都會推展相聲,外號「麻豆」先生與翁玉峰老師在學生時期合作演出過,其他參與過的必定不少,而台北曲藝團也多次來馬演出。在舞台劇方面我所知的較少,有民國九十二年九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戲的演出。在南管劇曲有,民國八十年代中在體育館的《黎園樂舞》,是由漢唐樂府演出。江子翠南管樂團也曾在馬港文化局展演廳演出。國光劇校曾在文建會主辦文藝《揚帆連江》在山隴演出雜技表演。兒童劇方面,如果兒童劇團,則下藝術下鄉活動中演出過兒童劇,並有二到三次的校園教學。九歌兒童劇團來馬演出時更造成轟動,我曾前往會場欲觀看,但演藝廳實在迷你,擠不進去而做罷;好像還有黑光劇的演出。翁老師在民國九十二年為中正國中小的同學,寫了音樂劇的曲詞《老鼠娶親-馬祖版》演出極成功。我看過的馬祖演出的京劇是國光劇團在此勞軍演出的《白蛇傳》,當時有京劇名角朱勝利的演出。而介壽國中小推出的《鐵打泥號》,於民國九十二年於體育館,結構較像舞台劇;而之前推出的《烏雅愛唱歌》則為音樂劇,結構較完整。當然還有許多我未能參與的演出,回顧戰地政務時期的演出也很多,如定期的文工隊歌舞表演,或多或少也訓練了一些音樂、表演人才,藝宣隊則是強迫各村要推出富有戰地教育的演出,在那時不論是半強迫或是自願似乎還有不錯的功效與成績。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表演藝術的人才的培育,與欣賞人口的培養,已不再是以往由上而下,立竿見影的,文化局受限於人員的缺乏,行政的繁瑣,辦了非常多的活動,實在非常辛苦,學校方方面也是如此,更可知文化的重要與方向上的急需檢討,然而如何充實教育內涵,提高地方文化團體的體質、鼓勵地方文史的自主性,由下而上的推廣,我們地方的文化方能走出局限。有句俗話說:「給人魚吃,不如教人如何釣魚。」即是如此。
 雲台樂府在民國八十五年、八十七年二次、八十八年等,共多次的戲曲與音樂的演出,發揚了傳統文化的精神,贏得鄉親的喜愛,這是一項可行的落實生活藝術化的方式,現在你看仁愛村的婦女有時在天后宮廣的舞蹈;牛角婦女在議會廣場上跳的元極舞、交際舞,山隴與外村的婦女由陳科黎老師的率領下,跳中國功夫扇子舞、排舞,可說表演藝術更越社區化、生活化,看來馬祖不缺表演文化活動,缺的是享受表演的生活與氣氛,然而這種感受能力的提升,應從生活中的小處做起,「唱儂的歌,聽儂的戲」,本土表演能長久而事半功倍,並可擔負起傳承的重要角色,文化的事業非一日而就,在此以拙文向為地區付出的表演工作者,致上無上的敬意,願大家能多領略表演藝術的魅力,更祝家鄉藝文昌明。

台長: 招潮人
人氣(2,2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