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24 17:13:42| 人氣3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Pianist-半個世紀後戰火依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ladyslaw Szpilman。

沒有這部電影,可能根本沒什麼人知道波蘭有一個這樣傳奇的鋼琴家。

他是猶太人,廿多歲時已是華沙著名的鋼琴家。這部電影是描述他和他的同胞在納粹德軍暴虐下如何掙扎求存的悲慘故事。

但凡是涉及戰爭的電影,本來是買了票專車接送奉送豪華晚餐我也不會想去看的。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看了這部電影的預告片,男主角Adrian Brody被警察拉走被迫和即將送去集中營的家人分開,是,自己獲救了,茫茫天地間卻孓然一身,他那個茫然不知所措夾雜了淒苦的空洞眼神,令我決定了要去看這部電影。

和許多講述二次大戰猶太人苦難的電影一樣,電影花了很多篇幅描寫納粹魔爪下猶太的苦況,他們被欺凌、不准進入很多公眾場所、甚至被隔籬、生活毫無尊嚴、ɸ奪基本人權、繼而一步一步被殘害。這些場景,雖然表達手法平實,但由於篇幅太多,以致有點流於煽情。

不過,如果只是這樣,也不值得在這裏費一番唇舌了。

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是首次提到原來在納粹的統治下,猶太人及一眾波蘭人曾經試圖反抗。過去,這類電影一直只著力描寫猶太人如何無助,如何躲避匿藏,如何悲慘存活,極少提及他們奮起還擊。

透過男主角的地下志士朋友,以及他在匿藏時望向窗外的景況,使觀眾和他一起看到弱小者團結起來奮力向強權頑抗,顯出人類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勇氣。

電影很強調,戰爭中人須承受漫無邊際的孤獨、飢餓和痛苦。鋼琴家匿居時經常有一頓沒一頓,餓至營養不良,被反鎖,不能發聲,即使對著鋼琴也只能彈空氣。即使擠身在擠迫的人群中,人與人之間,距離是那麼近,但感覺又是那麼的遠。

片中有兩場他的獨腳戲很叫人動容。中段他從被送往集中營的隊伍中逃回猶太區時,過去擠迫喧鬧的市墟,變成屍橫遍野的死城,他拖著悲痛的身影,邊走邊哭,很令人震撼。末段他被迫逃離藏身之處,攀過危牆,來到一條被戰火轟炸過的街上。灰濛濛的寒冷天空下,街道兩旁頹垣敗瓦,他瘦小的身影站在街中央,在蒼茫破敗的天地之間不知何去何從,不用一字一墨,戰爭的恐怖感就從銀幕上迫進你心裏。

片中也有描述戰爭中的人性光輝。德軍雖然大部分被描述為殘暴不仁之輩,但也有仁義之士。這個人軍階不小,無意中發現男主角匿藏之處,聽他彈奏一曲之後,可能是出於對他才華的欣賞,也可能是一念之仁,總之他自此以後對猶太鋼琴家照顧有加。

諷刺的是,後來戰爭結束,這個軍官被俘,他託一個由集中營出來的猶太人去找Szpilman來救他。但當他來到時,一切已人去無痕。

其實,德軍也是人,那個軍官案頭的照片顯示他家中也有妻小,他心中也未必很想打仗,為了滿足喪心病狂政權的野心,多少無辜的人白白犧牲了?

Adrian Brody演得很好,基本上很多場都是他自己和自己演的無對白的戲,角色的難度很高,以他這樣一個年輕演員,能演繹至這個境界實在很難得。片中還有著名的波蘭演員客串,作為Kieslowski的影迷,就像他鄉如故知般在片中一一細認。

Wladyslaw Szpilman在2000年去世了,享年88歲。

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紐約被襲,看不到美國入侵伊拉克,實屬不幸中之大幸。

飽歷過如此慘痛戰火的老人家,在半世紀後,看到人類仍然不能從過去的教訓中學懂一點什麼,世界仍然毫無進步,不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樣?

台長: 貝貝
人氣(3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