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4 14:59:56| 人氣3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只是個麵包師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國麵包聞名於世,你能想像奪得今年法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的,是一個來自台灣屏東的鄉下孩子嗎?

兩個月前,台灣烘焙師傅吳寶春以家鄉食材烘焙出「米釀荔香麵包」,一舉奪得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而早在二○○七、二○○八年,吳寶春就先後拿下有烘焙界奧林匹克之稱的樂斯福盃(The Louis Lesaffre Cup)亞洲區冠軍、世界盃麵包大賽團體組亞軍,成功征服法國老饕的胃,成為烘焙界的台灣之光。
吳寶春成長過程就像柔軟的麵糰,透過自我教育的不斷烘焙,終於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麵糰,脫胎換骨為冠軍麵包。

小學徒苦熬 手腕皆傷疤
生長在屏東內埔大武山腳下的吳寶春,是個標準的庄腳囝仔(鄉下小孩)。父親嗜酒,在吳寶春十二歲那年就過世了,家中的八個小孩,全靠不識字的母親四處打零工養大。在他的印象中,母親總是不停地工作,白天幫人下田種稻、割鳳梨、採甘蔗;到了晚上再幫「辦桌」的流水席端菜、送菜。
國中畢業後,因家裏沒錢讓他升學,吳寶春遂前往台北投靠家鄉的朋友,在木柵一間麵包店當起了學徒。因為個子小,大家都叫他「細漢仔」,要拿烤盤還得凌空踩沙拉油桶才搆得着。他不僅個兒小,而且搞不清ㄅ、ㄆ、ㄇ和A、B、C;更糟的是,他只會數數兒,不會看度量衡。當師傅叫他秤一百両的糖時,他竟一格一格地在秤上數黑線(一格代表一両),氣得師傅大罵。
因為怕師傅罵,他躲進儲放各種麵粉、油脂的物料間,在窄小漆黑的空間裏一躲二十分鐘。直到師傅叫他,才敢出來。
小學徒的生活每天都起早睡晚,凌晨三點半就要起床攪拌、發酵、整形、烘烤,一天工作十四、十五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但吳寶春不以為苦,還常利用下班和放假的時間加強練習,手腕上到處都是被烤箱燙傷留下的疤。
「我真的什麼都不懂,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也沒有人告訴我讀書的重要;母親整天忙着工作,也沒時間管我。」或許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升學壓力,一旦當他認知學習的重要性,便拚命像海綿般吸收。
熬了九年,吳寶春終於在二十五歲時出師當上師傅。沒想到,時代的風向卻變了,消費者開始講求麵包的口感和變化,他賣的傳統麵包銷路直線下滑,令他十分沮喪。由於從小母親對他從不苛責,因此他面對挫折,反省之餘,並不自責。「我只是不斷地問自己:『我該改進什麼?我該再學些什麼?』」他說:「儘管我的人生不斷遇到挫折,但跟母親的苦比起來,我的又算什麼呢?」也就是這個信念,支撐他度過其後人生一個又一個的考驗。

貴人加老麵 師傅出頭天
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他聽說有一個過去從來沒做過麵包的門外漢,以前在賣音響,後來自己看書學做麵包,竟然銷路大好;有些買不到的客人居然連冷凍的也接受,令吳寶春很好奇。
於是他決定前去請教這位高人陳撫光,並謙虛地做了麵包請「阿光」品嘗,沒想到阿光當場就吐掉,還直搖頭說「難吃」。原來台灣傳統的麵包只在意外型好不好看,不太追求口感和風味。吳寶春從未開發過自己的味蕾,也就不知道自己做的麵包到底好不好吃。他笑着回憶:「那時對我來說,一碗花生豬腳就已經是人間美味!」
在阿光的調教與帶領下,吳寶春開始進入美食的世界,嘗遍美食、學習品酒,並接觸藝術。他了解到,烘焙和烹飪原是一體,而烹飪的最高境界就是藝術。他開始思索該如何為自己的麵包注入精神和內涵,就像常玉的畫、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一樣。對他來說,麵包烘焙的極致,就是一種「幸福的滋味」。

他說:「我想在麵包中加入愛與關懷。雖然我的家境不好,但我一直被媽媽用生命呵護着;媽媽的愛讓我勇敢,讓我滿懷信心,在我的心目中,媽媽就是一個偉人,我要讓她『陳無嫌』的名字永遠留在世間。」
吳寶春不斷自我挑戰,永不放棄。因為阿光的緣故,他了解到一個成功的麵包師傅,除了要有純熟的技藝外,還應該有學識,因此他開始大量閱讀。吳寶春秉持「不會就學、不懂就問」的原則,一本上千元的日文烘焙書,儘管看不懂,仍大膽買下。為了看懂日文,他還去上日語補習班,即使在繁重的烘焙工作之餘,依然勉力學日文。果真後來他不但能讀懂日文書,還遠赴日本取經,拜師學藝。
他學習的方式是:先完全複製日本師傅的做法,等做到熟能生巧,相似度百分之百,再加入自己的創意。而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讓麵包美味的祕訣──就是「老麵」。
老麵就是有酵母的麵糰,在國外歷史久遠,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當時歐洲人就以老麵製作麵包。麵包當中那種微酸的滋味,是從老麵的乳酸菌而來。製作老麵不難,只要用麵粉和水,就能培養出老麵。可惜台灣烘焙界習慣製作傳統式的甜麵包,使用老麵的不多。在麵糰中加入老麵再經過烘焙,會讓麵包聞起來酸,吃起來香;而且老麵能讓麵包的質地較為濕潤,老化慢,保存期間變長。所以使用老麵的歐式麵包,外表看起來硬,但裏面卻濕潤得多,放幾天也不容易乾掉。
和蛋糕色彩鮮明的視覺感不同,麵包的豐富內涵表現在較抽象的嗅覺和味覺之間。如果說,蛋糕師傅像一位魔術師,那麵包師傅就比較像詩人,以時間、溫度和手感凝鍊出一首首不同的詩篇。
吳寶春自從認識了老麵的深奧與生命力之後,不但深深愛上老麵,也愛上了麵包。「麵包不像蛋糕那麼好掌握,麵糰整形好之後,還要烘焙很長的時間,沒有出爐之前成敗難定;若是不能精確掌握時間和溫度,就做不出好的麵包。」

以母親為名 成立基金會
雖然吳寶春小時候書讀得不多,卻是個喜歡思考的人;在學徒生涯中,他時常產生疑惑。比如麵包的配方中總有各種原料的比例和發酵時間;麵粉若干、加水若干,發酵時間多少。但當他問師傅為什麼糖、油、水要加這麼多,少加或多加會如何時,師傅卻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
「台灣的麵包烘焙一直停留在感覺的層次,一點也不科學,我去日本進修後,才知道麵包就是時間和溫度的藝術。」吳寶春開始以科學的態度製作麵包,並管理廚房;進行跨領域的學習,邁向全方位的主廚之路。而第一步就是行銷。
「我在帕莎蒂娜學到最多的是行銷,一個好的烘焙商品還要配合好的行銷團隊,才能立下奇功。」他說當初推出「酒釀桂圓麵包」時,公司還怕賣不掉,因為重達一千克,而且售價三百元,遠超出一般人買麵包的預算。但他獨排眾議,因為在國外,麵包有各種不同的尺寸、風味和顏色,在視覺和口感上創造不同層次,吃出健康、美味,口感豐富。
這麼大的麵包,若一次吃不完,消費者也可以先冷凍,再回烤。「所謂的美食,在於創作者如何貼近消費者的心。」這番話打動了帕莎蒂娜的老闆許正吉,再加上行銷團隊成功利用「樂斯福盃麵包大賽」的聲勢,把酒釀桂圓麵包變成帕莎蒂娜的招牌,每天限量生產三百個,造成熱賣。雖然吳寶春後來離開帕莎蒂娜,但此款「比賽麵包」最初是在此研發,仍以吳寶春的做法烘焙。
當他今年在巴黎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消息一傳出,他在哈肯鋪新研發的米釀荔香麵包,訂單接到手軟,立刻「爆單」。
吳寶春不諱言,一般傳統的麵包師傅大多只懂烘焙,廚房以外的事情,不但不懂,也沒興趣了解。但是他自許:「我不要只是一個麵包師傅!」他不斷透過閱讀、觀摩、出國進修,擴大自己的視野,甚至包括毅然離開原本的公司。「我從不會因為挫折而離開一家公司;我離開,都是希望尋求更好的發展。」
如今吳寶春在烘焙界已闖出一片天。他說,接下來他最想做的事,是把所學傳承給新的一代;此外以母親為名成立「陳無嫌基金會」,讓更多家境清寒的孩子能夠得到栽培,讓母親的愛繼續流傳下去。
文取自講義



台長: 小瓢蟲
人氣(35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習起飛 |
此分類下一篇:雙師優勢傲人
此分類上一篇: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