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3 04:01:35| 人氣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鄉村小調《樂透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簡述現代情境的形成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將西元1789年至1848年的這一段時間,稱之為「革命的年代」,他所指稱之革命不僅是政治上的法國大革命,也包括物質生產方面的工業革命,嗣後促成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同時還有其他因應社會變革而興起的思潮,例如:社會主義、保守主義、民族主義,乃至後來出現的法西斯主義。此一革命時期的意義在其對於人類社會深刻的影響與改變,經過兩百年後幾乎遍及全世界,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所有面向;易言之,當代所有的社會生活或多或少都已受到「革命的年代」之影響。

  促成「革命」的前因是哲學與世界觀的轉化,這個轉化從十七世紀開始,源自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人類的個體主觀性與自然的客觀性開始出現分離與對立。由於每一人類個體皆具備同樣特性,因此彼此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這樣的個體觀具有普遍主義的傾向,試圖確立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行為主體,並將人從目的論的世界觀之下解放,擺脫了傳統宗教教義加諸於人身上的限制,同時在政治體制上反對君權神授,建立了主權在民的世俗性政體。

  自由主義哲學做為前述啟蒙思潮的具體實踐,在相當程度上接受了啟蒙哲學的設定,並試圖在現實世界中實現這些主張。由於個體被視為理性、自利的,人類對於自我認識的改變,使得傳統的道德規範無法迅速因應社會的變遷,開始喪失對於提升人之品質的德性涵化作用,當哲學家尼采(F.W. Nietzsche)呼喊上帝已死時,正是為因應此一思想轉化時期而發。

  文學作品裡面亦敏銳地表達了現代社會中人的處境,十九世紀興起的社會寫實小說,忠實呈現當時社會變遷的情景,卡夫卡(Franz Kafka)的小說更是抽象而隱諱地預見、表達了現代人的困頓處境。在社會學方面,從馬克思(Karl Marx)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批判開始,乃至韋伯(Marx Weber)對現代社會日益開展之工具理性的憂慮,都是對現代社會本質的深刻觀察。

  雖然啟蒙時期所秉持之理性、樂觀、進步的信念,成功地改善了人類的物質生活,然而現代社會的中人也日益原子化、浅薄化,效益主義的興起與平等化的要求,挑戰並拆解了傳統的社會關係網絡。所幸在這樣的現代性情境之下,社群的共同生活依然能夠培養某些重要德性,包括友誼、慷慨、合群等等,而這些德性或許是我們更應該護衛的人類基本價值。


二﹒劇情賞析

  兩個老友賈基(Jackie)與麥可(Michael),同住在愛爾蘭的偏僻小島一輩子,也認識了一輩子。他們彼此時常互相調侃、惡作劇,也一直懷抱著中樂透發大財的夢想,當這個週末的樂透開獎之後,細心的他倆立刻發現大獎的得主就落在這個小島上。

  可是經過平靜的一夜,所有的居民都沒有露出聲色,氣氛相當詭譎。兩個老傢伙和賈基的老婆安妮(Annie),開始挨家挨戶旁敲側擊、大獻殷勤,想找到中奬的那傢伙來分個紅,找啊找的他們突然發覺一個叫尼德(Ned)的老頭一直都沒出現,於是賈基跑到他家一看:原來尼德就是那個幸運的傢伙,可憐的他卻因為興奮過度,居然就這樣掛了,手裡還緊握著中獎的彩券。

  賈基與麥可計畫冒領這筆鉅額獎金,但他倆當中勢必有一人必須假扮死去的尼德,才能瞞過樂透公司,把獎金撥下來;可是當樂透公司派來的專員想要到村子裡頭確認尼德的身分時,事情開始越鬧越大。這兩個老傢伙要怎麼鼓動、串通全村居民,齊心協力來矇騙樂彩公司?當村中那個頑固吝嗇的老太婆麗西(Lizzy)因為貪婪而不願配合時,他們又該怎麼擺平她?

  電影裡那場喪禮致詞是陳年友誼的感人表白,已逝之人的遺贈讓大家永遠感念;人性雖有小貪念但懂得適時與鄰人分享,於是慷慨的結果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而自私不合群的人最後也受到了“上帝”的懲罰。社群生活的真諦與雋永–或許同時帶著一絲絲荒涼寂靜–都可以在這部有趣的小品中發現。


                            (2004.4)

台長: Outsider
人氣(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金寶大戲院 |
此分類下一篇:《一一》:中產階級的純真與幻滅
此分類上一篇:悲劇在希望與破滅之間:《永遠的莉莉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