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0 20:24:24| 人氣33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花高之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天到台北找老師meeting,沒想到論文的討論很快的就討論完了,老師順口的問了我對蘇花高的看法,我當然高談了一下我反對興建蘇花高的小小淺見。
還記得在花蓮時,還曾經參加過反蘇花高的晚會呢。興建蘇花高會如此嚴重的破壞美麗的花蓮,這怎麼可以呢,我可不想以後我到花蓮玩時,看到的都是水泥高架橋喔,還有看不到美麗的天然景觀,所以這當然要好好的反對一下囉………

.  高談了自己小小的淺見,聽了老師說的,才自覺自己的淺見及淺識。
老師是個標準的花蓮人,因為工作原因住在台北,所以他最能感受到蘇花高對他們這些花蓮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

  蘇花公路從清朝時,就有興建只有人走的道路,日本時代興建為可以有牛車走的路,後來戰後老兵開始擴建它,但他的歷吏也很久了,慢慢的這修道路已經變的柔腸寸斷了,山壁的石礫更是不知何時會掉下來。

  大家都知道,只要下雨天,就千萬不要走蘇花公路,因為不知何時大石頭會往下掉,打到你,而蘇花公路又是花蓮人到宜蘭或台北的唯一通路,蘇花公路不能走時,那花蓮人怎麼辦呢?他們就注定要與外隔絶了嗎?路不通是他們活該嗎?還是就冒著生命危險賭看看,或許可以安全到達的。
  蓋蘇花高為的不只是快速,更重要的是要一條安全的道路。
蘇花公路已不能使用了,在這十年裡蘇花高就死了上千人,而老師的妹婿也葬身於那裡。懸掛在美麗的懸崖邊的蘇花公路不只要擔心路基的塌陷,但怕的是上面掉下來的大石頭。

  這樣一條如此危險的道路,用路人都是那些人呢?是那些努力工作的貨車司機;是那些為了與家人團聚一家老小大包小包的返鄉的家人;是那些生活在地的最在地的在地人;當然還有旅客及可能去慈濟當志工的人,但旅客及志工當下大雨時他們可以選擇不去,或因隻身一人,背包一背,搭火車是非常方便的,他們都可以不用開車使用到蘇花公路。這條路危險的路,還是有人不得不走這條路。如貨車司機無法帶著這些貨物坐火車或飛機吧;一家四口的小家庭,大包小包還有小孩的家庭,要他們坐火車上上下下也是非常累人的吧,而且小孩更是無法忍受長途的擠車,一家四口換搭飛機,這一趟下來的錢是很可觀的吧。所以蘇花高是最在地的花蓮人最需要的吧。
  環評人士表示這會破壞很大的環境,但相對也看到現在的蘇花公路也破壞了很大的環境,而且如果只是不斷修復蘇花公路,一直增加水泥在山邊,這對山才更是大的破壞;還有,蘇花公路至少要走個2小時才會到花蓮,而蘇花高只要60分鐘,這樣的用油量及癈氣排放量會是那一個高呢?那一個才是真正的破壞環境呢?
以上是老師收集的資料,他與我的分享。

  這天我最深的感觸是,我聽到的是一個真正花蓮小市民的心聲………

  蘇花高一直被當成政治議題,我也很痛恨,所以不太聽,但
我覺得如果你是一直關心花蓮的人,關心蘇花高的人,就有機會多聽聽花蓮人怎麼說吧,尤其是有家庭的花蓮人,或許會不同的思惟吧。

  當保護環境,有個美麗裡的山海跟一個人的生命放在一個天平裡,我想,一個人的生命還是比較重要吧,尤其當你有認識的人曾是在蘇花公路遇難的人,或許就更能體會蓋一條蘇花高的重要了吧。
  我的朋友們,也好希望聽聽你們對蘇花高的看法,不管是反對還是讚成,就留個言吧,或許這樣的議題應該需要被更多的人討論,才能真正看到蘇花高要不要蓋的真正價值。

台長: Mandy
人氣(33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我的遇見 |
此分類下一篇:可惡詐騙,竟敢假裝我的聲音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馬來西亞室友

zita
蘇花高的爭議的確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反對的都是外地人 贊成的在地人一半一半^^

用讓花蓮人有一條平安回家的路是很美的理由 也是很急迫性的需求 因為前兩天我才聽廣播 蘇花公路又要交通管制整點放行15分鐘 直到年底 想到就覺得很可怕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抱持著這各單純的信念呢? 我個人很是懷疑 有時候圖利商人這種事情 以後才會知道 也許很自然的是心照不宣的秘密罷了 有多少人是磨拳擦掌等待著利益...

破壞環境也是真實會發生的事情 所以需要環評 把傷害減到最低 又能帶來便捷和安全 這很重要(不知道閃過慈濟園區算不算是環評的重點喔^0^)

成為政治事件是因為政府的上下口徑不一致 帶頭的衝太快 發言的不夠冷靜 名字改來改去的 又無法提出服眾的說明

但我覺得最可惡的是 院長擺了上人一道 剛見完她就衝口說了那些話 有一種假傳聖旨 陷她於不義的味道

所以蘇花高蓋不蓋 我個人覺得要看這各政策的本意 還有各項準備和評估是否完善 最後是工程施工的品質是否能保證對環境衝擊降到最微乎其微(顯然是不可能) 造成花蓮人的最大利益而不是外地人 這樣她也許就值得了
2008-07-12 23:23:53
Mandy
欣:謝謝你的回應,讓我覺得你很客觀的看待這件事及回應,而我是背負老師滿滿的情感在裡面所寫出來的,因太多情感的投射,所以也變的不夠客觀,但老師也曾說過,你只是反對,但,你對蘇花高的資料收集,收集了多少,你又了解了多少,當要大聲說這議題時,就應更加的了解他,這是我所沒有做到的事.只希望不管什麼決定,可以對台灣人民,台灣這土地給予最大的保障及安全.
2008-08-17 21:13: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