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1 20:02:44| 人氣3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文樂與偶戲的一點說明(轉載自奇摩家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全文轉載自奇摩家族-陰陽師《晴明.博雅》暨狂言師野村萬齋
網址http://tw.club.yahoo.com/clubs/mansai/

作者 kirakira
張貼時間 2004年4月11日 pm07:52
修改時間 2004年4月11日 pm08:38 因打錯吉田玉男老師的名字(之前是吉田光男)所以緊急修改以及補充kirakira的解說!!


自從上次「遊戲學日語」出現提線布偶之後,對偶戲的興趣一口氣提升~。稍微查了一下資料,PO出來給大家看看。

補述:
(不小心把大師的名字打錯了...嗚嗚~大師原諒我吧....
在「人形淨流璃文樂」的網站,可以稍稍瞄到「吉田玉男」老師的臉喔。
那些文樂人偶都是在演出前才重新組裝的,衣服也是由人偶師親自穿上。所以比如說和服的領口、腰帶的綁法、花色等等,其實也能流露出角色的個性。)

上次讓我看到文樂大師「吉田玉男」(人偶師)的節目,那人偶真的超級活靈活現...他現在已經83歲囉~還是活躍在舞台演出上...真的很厲害!文樂也得要體力很好才行。

補述:
(是「吉田玉男」才對....這位老師有很多戲迷都是40.50年來的死忠支持者喔...而且還能不斷吸引新世代的觀眾。在很傳統的戲目上,他也不會墨守成規,而是會時常思考如何才能讓舞台更生動,讓人偶的心情更能傳達給觀眾...佩服啊~~~)

先說說文樂。日本的文樂(=人形淨琉璃),是由三味線演奏者、人偶師、淨流璃敘述者三部分構成的,缺一不可。去年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登錄為人類無形世界遺產。(能樂、崑曲也是喔)

而一個人偶又分成三個人來操縱,各是頭與右手、左手、雙腳。
頭與右手為最主要的操縱者,可以不用包在黑衣之中。



「淨琉璃」則是指說故事時配上的音樂。雖然是完全不同的類型,不過配上特有音樂這一點,讓我聯想到「竹板快書」、「京韻大鼓」之類的,會把音樂名(或說是樂器)放在這種表演型式的名稱上。

在室町時代末期開始的說書,原本是不配音樂或者只是配上一些扇子敲擊或琵琶點綴。快要進入江戶時代時,則已經固定以三味線為伴奏樂器了。

人偶方面,在約300年前的「元祿時代」,因為近松門左衛門及竹本義太夫幾位劇作家的活躍,使得單人操控的人偶已經無法完整表達劇本中的內容,到了享保19年(1734)人偶開始由三人操控之後,人偶也逐漸變大,約240.50年前,人偶與人偶師的型態已經大致完成,並一直流傳到今日。

再來說說偶戲。非真人演出的「偶戲」可以大分為下面幾項:

1.面具、人偶:由真人戴上面具,也算是一種「非真人」演出的形式,歷史悠久,常見於宗教儀式中。

2.手套偶:只要拿在手上的都算。布袋戲就算是其中之一。

3.懸絲偶:又稱提線傀儡。比如說小木偶皮諾丘就是。還有那天的遊戲學日語。平常這種懸絲人偶操控者是藏在景片後看不見的,但是那天的遊戲說日語得跑來跑去,就沒辦法囉~(^_^)

4.杖頭偶:也叫做棒偶或撐桿偶。我記得去年吧,曾經邀請大陸四川的杖頭人偶來表演。人偶高度很接近真人,100公分以上,重量也超過10公斤。(好重....手酸....)

5.影偶:如皮影戲、影子戲都算。現在還有在人偶塗上螢光劑、在全黑劇場演出的方式。

6. 執頭偶。演員站在跟真人差不多大小的人偶後方,以棍棒或握環操縱戲偶來演出。是現代西方劇場常用的形式。

參考網站:

大稻埕偶戲館--
http://young.tp.edu.tw/child/case/20040316/20040316_03.html

人形淨琉璃文樂--
http://www.lares.dti.ne.jp/~bunraku/


謝謝kirakira大人讓我轉貼此文章,而圖片出處是上方人形淨琉璃文樂網站中女旦介紹之圖片,請勿擅自轉載,需要者請自奇摩家族告知原作著。

台長: mana
人氣(3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