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30 23:35:57|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東方亮時評:港勿自失國際化價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年6月30日 A1
北望毋忘向洋:香港的國際化价值
東方亮
香港回歸五年,由於周期性和結构性的原因,失業与財赤、負資產、通縮等諸多經濟難題,正在煎烤著每一個香港人;而經濟不景也使港人冥思苦想香港長遠發展路向,重新界定未來的經濟位置。
  一年前,筆者對港府一位高官作過專訪,回來后所作的專題,標題是《港向北望促經濟轉型》。應該說,香港与內地經濟進一步融合,近年來已經成為一种主流的聲音,北上、緊密關系、北水南調、QDII等等新的名詞,在這一年几乎成了一种“威權語言”,強制性地敲擊著港人的大腦。

  兩地融合:香港有什麼

  兩地的經濟融合自是大趨勢,不融合确實沒有出路。兩地融合,意味香港將進一步深入內地市場。問題是,前二十年香港主要以自己的資金和技術,与內地低成本的土地和勞動力相結合,將生產基地移入珠三角。下一步,香港拿什麼和內地融合?畢竟,北望神州,既不是“北上逃荒”,也不是北上“搵著數”。

  換句話說,也就是:香港有什麼?對此,一些港人似乎越來越迷茫,而一些所謂旁觀者,其實比港人更清楚。九七以來,美國駐港總領事經歷了兩任,前為包潤石,現為高樂圣。每年,他們都會在不同的場合,有一場以香港為主題的公開演講,這几乎成了慣例。筆者最近重讀了包、高二人的几份講稿,覺得兩人有一共同點,就是特別強調香港的國際化程度。

  國際化提高競爭門檻

  包潤石的觀點,香港的“了不起”,在於“這個城市具有雙重性”:既是一個真正的中國城市,也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正是這個混合個性,才使得香港如此成功”。而高樂圣則指:“香港的前途不在於作為中國最富有的城市發揮作用”,香港更高的目標是“成為亞洲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香港能以一個彈丸之地,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恰恰是高度的國際化,提高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從1989年起,將國際化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指標之一。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在IMD還是WEF的競爭力榜上,香港國際化程度這一單項指標的排名,几乎總是高於自己的總体名次。例如WEF2000年度的排名榜,香港的增長競爭力排第8,其中經濟創造力和金融要素只居第12位,而國際化程度排第7位,這說明國際化程度,拉高了香港總体競爭力。IMD的數据,大体上也支持了這一點,國際化程度,已經成為香港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支撐點。

  衡量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除了一些具体的可以量化的經濟指標以外,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國際通行的東西,在你這里行不行;二是香港所作的,別的地方能不能接受。這兩點,香港應說均具有不凡的能力,不但提高香港和內地城市的競爭門檻,也比周邊地區其他競爭對手,高出一籌。

  香港說的,全球都算數

  近日讀到一位朋友的文章,稱香港是個“制度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在國際化方面享有非常獨特的資源:可以獨立參与一些國際組織,如WTO、APEC等,可以作為獨立地區遵守國際合約、標准及作法。比如,香港的金融管理制度与市場運作方式,一直符合國際慣例与標准,此項原則被世界各國投資者視為香港金融地位運作良好的主要特點。

  一篇台灣同行寫的文章,用的標題是:“香港說的,全球都算數”。作者如此煽情,是基於如下的判斷:香港股市是全球的指標之一,把關的是律師、會計師;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香港的會計師簽字,走遍各國,一字都不用改。上海石化是內地到海外上市的第一個個案,它在紐約上市的財務報表,即是由香港的畢馬威簽證的。

  專業水平得到國際的認可,大幅提升香港經濟的附加价值。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會計師、法律服務、投資銀行等行業的專業技巧或專業操守,都是一流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國際网絡,找錢、理財、撮合,替客戶打造出最有利的租稅結构投資机會。

  跨地區整合能力標青

  國際化能不能當飯吃?香港人的兩隻腳,一腳踏在中國內地,一腳踏在海外,這一際遇加上專業优勢,打造了香港嫻熟的跨地區的整合能力。外商在內地的投資,有六成取道香港。內地的國企,絕大多數經過香港的會計師、律師、投資銀行,替他們整理資產、簽證,再到國際市場融資。

  香港國際化的魅力,不僅每個月吸引了100多万游客來到香港(5月是133万人次),也是海外公司選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重要原因。盡管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成本不低,日前便有机构指香港的營商成本亞太區第二,但有意思的是,海外公司并不因此而視香港為畏途,至2001年6月,海外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的跨國公司增加了8%,而据吳光正提供的數据,美商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共641家,日商693家,澳商58家,分別比兩年前增加33%、44%和53%。這多少或可以說明,海外公司在港設立辦事處的決定性因素,并非租金和人工的多寡。

  勿自失國際化价值

  香港的國際化优勢,自是香港日積月累下來的日月精華,也是兩地融合香港所擁有的資本。北望神州和放眼向洋,本是并行不悖的兩大趨勢。不過,現在港人過於強調北望神州,而對自己的國際化优勢,似乎有點視而不見了,筆者對此表示憂慮。

  香港回歸之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曾以茶壺和茶垢,來比如香港及其所獨有的東西,擦掉了就不值錢了,港人對此大為受用。對自己高度國際化优勢的漠視,無疑是在擦掉一把老茶壺的茶垢,當此茶壺和彼茶壺沒有了區別,此茶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獨特的价值。

台長: 東方亮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