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01 19:14:13| 人氣7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慈濟的關鍵時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人說一則故事,一位老婆婆參加法會,大喇嘛正在講業力。聽完,婆婆趨前對大喇嘛說:「我瞭解了,佛陀說的因果報應是這麼回事。若有善業果報,不只你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連我這平凡老嫗也可以成佛。若有惡業果報,不只我這個老嫗會下地獄,連你這位大喇嘛也會下地獄!」

前段時間媒體上有出家人提起「業報」,與其大費口舌,倒不如這個小故事來得生動巧趣。其實是各有各的機緣、各有各的難處,如果有所謂「業報」,大喇嘛或高僧上師遇到的考驗、誤入的陷阱,比平凡人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故事說出的這番道理,隱含著機鋒。亦因此,高僧大師做好事、蓋廟宇、種下惠澤,視為《般若經》的「宴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不必記掛心田才好。換句話,沒有污泥、就沒有蓮花!當慈濟發展成超大的事業體,資財豐厚卻欠缺透明度到如此地步,爭議在所難免。而無論惹起多少塵埃,發願既是引攝眾生修行,凡事禍福相倚,風波….正是回歸初衷的契機。

近日輿論朝著慈濟大力撻伐,矛頭應對準不透明的帳目以及有無避稅、違建、破壞環境等行徑。如果「慈濟」的一切隨之污名化,對信眾是心理創痛,對絕大多數慈濟人的無私奉獻也極不公平。畢竟,慈濟人站在第一線卹災等等,全世界贏得讚譽,已屬台灣社會的整體資產。若一味譏嘲笑罵,將慈濟人的付出與機構的決策問題綁在一起,倒洗澡水時把盆中的嬰兒也一併倒掉,看似在集體除魅,造成的價值真空,將加劇社會上的虛無心態。

諸般爭議中,我認為慈濟機構至為迫切的問題,尤在事業體的傳承。

證嚴年壽已高,禪語有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趁證嚴在世的年月,在組織內建立嚴明而民主的僧團制度、在事業體建立有所依循的組織章程,帳目、人事等盡量透明化,已屬可急不可緩的大事!慈濟涉足學校、醫院、回收….,到底經營的界線何在?關係著為誰興利、與誰爭利的倫理,都需要重定方針,對慈濟,對台灣社會,一樣至關緊要。

「佛教事業如同世間所有大企業,掌門人去後,可能是分崩離析的時刻。」2009年二月,聖嚴法師剛離世,我在「名人堂」專欄一篇「聖嚴師父‧生死相續」寫道。聖嚴法師遺言「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不撿舍利子」,他替自己預定輓額選的是「寂滅為樂」,更叮嚀弟子身後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東西;聖嚴師父一刀斬斷生死眷戀,深刻的意義更在於,偶像光環的亮度與事業傳承的順遂,兩者往往是反比關係!當時,我那篇文章結尾也寫著「除了法鼓山,台灣還有慈濟、佛光山等大型宗教團體,如何傳承,如何確立經營模式,卻又不辜負十方大德的捐輸美意,包括接續處理道場的資財土地,不只是團體內部的問題,也將是台灣社會的負擔。」

慈濟一門以證嚴為信仰核心,弟子們疼惜上人,不捨師父遭蒙污衊等等,皆屬人情之常;組織之內言必稱上人,慈濟「立願文」亦明言「吾等弟子當謹記,敬請上人莫憂慮」,然而「眾生有病,故我病苦生」,弟子頂禮膜拜、念茲在茲,心念繫於證嚴師父一身,愈是無以取代…..愈是師父憂慮的淵藪!

該疼惜的與其是一尊上人,不如說更是慈濟人的集體善念。至於慈濟這個龐大卻封閉的事業體該怎麼辦?端看組織內部此刻能否面對檢討、徹底翻修,視之為重新出發的契機。

(原刊於 2015年3月 聯合報 名人堂)

台長: 平路
人氣(7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2014-2015選粹(社會篇) |
此分類下一篇:謝依涵案的法官是在演哪齣?
此分類上一篇:是誰讓他們沉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