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9-14 19:30:24| 人氣3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土複製牛羊 就差臨門一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郭宏任╱專題報導

三年前,英國突然宣布桃莉羊複製成功,隨後美、日等國的複製牛也相繼宣告成功,台灣畜產研究部門稍後不久也投入複製牛、羊,但在最近,研究團隊承認,本土的複製牛、羊計畫,都已告失敗。
雖然失敗,但算來也僅差臨門一腳,以複製羊計劃為例,孕母成功受孕五個月,只是到預產期了,卻還是產不下來。
明年一月即將屆齡退休的許登造,是行政院農委會畜試所的老一輩研究員,所裡的人都暱稱他們這一輩是「日本製」。
在台南縣鄉下默默從事這項研究的許登造,有著強烈的執著,仍要堅持到最後一刻,他翻著一頁頁實驗紀錄及國外有關的論文報告,堅信複製羊是可以成功的,只不過羊的成功率僅百分之零點五。
許登造原本想拿這項研究,作他畢生科學研究的最後完美句點,但距離成功就差一小步,被迫得歇手了,人事室前幾天跑來通知他,實驗室設備下個月即將轉撥給其他研究部門,要他好好休息別再操累了,可是卻沒人告訴他,尚未完成的實驗有誰要接手,讓他有點惆悵。
跑來關心他的台南巿郭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林大欽忍不住說,其實母羊懷孕三十五天時,曾用超音波做檢測,證實受孕且胎兒正常。只是到懷孕五個月,母羊該生產的時候,卻沒有順利生出小羊。 
原本沈默、不太喜歡亂發言的許登造,撫摸著跟著他十五年的顯微操作器,他說,實驗是失敗了,沒什麼好說,他懷疑是染色體出了問題,胎兒才無法在孕母的肚子裡繼續長大。
本想把握剩下最後幾個月時間,再做最後一搏,剪下白色綿羊耳朵的體細胞做培養,再植入黑色山羊的卵,重新做染色體的比對及實驗,不過這些努力,看情形在他退休前是無法完成了!
回想年輕時,許登造說,他從台大畜牧系畢業,最大抱負是山坡地開發,建設台灣像瑞士一樣,滿山草原及牛羊,沒想到後半輩子卻栽入實驗室裡,不過他算幸運,看阿扁總統到非洲訪問,早年許多農業專家奉派參加農技團到非洲,同學、同事許多人因此染怪病死亡,他感慨說,當年的農畜專家是用生命來換取外交,他的折挫不算什麼。
林大欽佩服地說,當醫生雖然吃香,可是這群畜產研究人員更值得景仰,要不是他們研究出動物的體外受精,那有今天的試管嬰兒;有動物的冷凍胚胎,才有人的精液冷凍…,是他們站在第一線做基礎研究,台灣的醫學才有那麼大的進步。
對此,許登造卻說,發明機器的人才偉大,日本人讓顯微操作成真,促成了畜產界在生物科技上的大進步。
他這台老機器曾是國內第一部顯微操作器,讓該所在1991年誕生了第一頭核轉殖豬。當年他旗下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吳明哲博士,還因此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另一位當時還是助理、執行這項研究的陳立人,如今已是彰化種畜繁殖場的場長了。
陳立人說,當年這頭核轉殖豬,其實已具備了複製觀念,也是全世界第二例,僅次於美國,而且美國那頭豬後來夭折,但畜試所這頭不僅存活,還繁衍了好幾代,目前子代仍飼養在該所,證明複製並不影響生殖。
陳立人指出,當初的研究動機只是想把一個蛋剖成二個,讓動物可以生出更多雙胞胎、四胞胎,於是從受精卵上,把剛發展到四個細胞期的胚,移到已去掉遺傳物質的卵上面培植,再植入孕母身上。
可是當時國內、外所有研究報告、教科書,都不相信已經分裂的體細胞,還能再打回原形,重新再分裂,所以已具複製觀念的核轉殖豬誕生後,實驗並未繼續,如今台灣在複製領域的生物科技上反而落後。
陳立仁感慨當時時機不對,也不懂得宣傳,所以核轉殖豬在國內、外都未引起重視,他隔年赴美攻讀博士,研究計畫也告暫停,卻沒料到國外竟能持續進行、且有了更大突破。
今年畜試所生理系把複製牛研究列為年度工作重點,讓國人在口蹄疫之後,能對畜產界重拾信心,可是國內科學研究仍停留在單打獨鬥階段,過程是艱辛的。
三十六歲的生理系助理沈朋志,在中興大學唸碩士時,受到該校副教授朱志成的指導,成功完成核轉殖兔的研究,現在唸台大博士班接受鄭登貴教授的指導,繼續以複製牛做為論文,並到美國康尼迪克大學轉基因生物技術中心觀摹了三星期。
可是進行了十四例的實驗仍告失敗,僅成功的讓母牛懷孕一百天即告流產,距離乳牛二百八十三天的懷孕期,還是差一大段,沈朋志認為,失敗原因是實驗動物的來源太差。
在台灣,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沈朋志得趁著新化、善化等地的私宰場在宰牛,才能要到兩個卵巢,回實驗室去抽取濾泡,選定優良的卵丘細胞︵尚未成熟、排出的卵子︶來做培養、複殖。
可是會送往屠宰場的荷蘭乳牛都屬於淘汰牛,本身性能就差,至於發情期願提供接受胚胎移植、當起複製牛代理孕母的牛,就更加難尋了,因為一頭乳牛動輒一、二十萬元,酪農戶很少人願意提供;另一項困境是台灣在夏天有熱緊迫等問題,只有半年時間可從事實驗。
陳立仁回憶當年他的研究,一個卵核只有鏽花針針頭般大,他要摸索磨製一根能剔核的玻璃針,在顯微鏡下鍛燒、拉針、磨針…,過程都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慢慢摸索。
他說,在台灣,如果說要殺一頭健康牛做研究,幾乎不可能,但他在美國加州做研究時,看到PPC生技公司一天殺十八頭,且全年無休的不斷做實驗。
今年剛獲得行政院傑出科技研究獎的畜試所生理系主任李善男說,在日本進行複製牛,一天可供應五百個卵巢,是整個實驗室幾十位研究員動員在做研究,國內相較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李善男體驗到,面對輿論的壓力與社會的期望,獨力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愈高階的研究,愈需要有團隊作戰,只要整合國內的畜產人才,台灣的複製牛、複製羊,隨時有可能宣布成功。

台長: 南方小天使
人氣(3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