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22 14:51:31|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側寫台灣共青團(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概沒有一個團體,可以目的不清的存活那麼久吧?忽而救國,忽而服務。明明是自我定位是青年團體,決策單位卻個個都是四十歲以上的老人。在反共的年代裡,這個團體是培養青年軍的戰鬥訓練營。在戒嚴的白色年代裡,這個團體是最早的旅行社,但是參加的代價是必須升旗和自強愛國。在民主化的年代裡,這個團體極力擺脫檯面上的政治宗主關係,形塑與青年站在一起的清新形象,而非之前的意識型態指導者姿態。或許可以說,這群老人(當然他們從不承認,或許還會搬出人老心不老的的詮釋學論述--如果他們懂的話….)的確值得我們敬佩,敬佩那守經達變,與時俱進的柔軟身段。但是,也有可能是在國家機器與政治氛圍的雙重壓迫下,這個團體不斷被外化至黨政權力核心外的過程而已。因此,目的不清便成為這個團體的終極宿命,因為自從創立伊始,它便一直背負的工具性的目的。工具性作為唯一的目的,本身便是一件極為弔詭的目的,因為工具不能決定目的,否則便是異化與質變的開始。國民黨作為一個類似列寧主義式的國家機器,當不會容許這樣的景況。

因此,這個團體形塑了最為封閉的文化與內部流動,原因出於面對逐漸多元社會的反動、出於對於工具性目的的執著。所以,服務員常常必須回答團內大老這些問題:「什麼叫休閒?」、「你們年輕,現在年輕人要什麼?」、「為什麼大家不來參加自強活動?」等等諸多問題。的確,這些問題需要被思考,但是不一定要有答案。但是,往往被大老們執行成四不像的原因在於,這團體仍然急於有個如當初一般的統一制式標準,作為「自強」的象徵,因此,也就自然急於形塑一套統一操作的「休閒」定義,並且出於「做為青年服務機構」的工具性執著。但是,在流行資訊充分流通與多元價值信仰尊重的現代社會裡,這個團體僅成為選擇之一,而不再是唯一選擇。年輕人不需要被定義的休閒,因為這是一個追尋「自我定義」的年代,每一個人僅追求自己定義的休閒,而社會場域該做的應該只是提供多元的選擇吧!但是,單單一個團體,便想同時滿足社會上的多元需求,將不僅僅只是資源的浪費,也將成為一種偽善的象徵。

台長: 走尋阿達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