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9-20 14:53:32|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散文◇【雙城記】中國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所知道的紫禁城》

  一九九五年十月,第一次踏上中國北京,第一次接觸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同胞,擲地有聲的京片子,和直穿過人心的銳利眼神。

  紫禁城很大很遼闊,寬廣的宮殿庭院,城門高牆。閉上眼睛,幾可聽聞昔日皇上早朝,滿場文武齊呼「萬歲萬萬歲」的盛況;腦海裡想像著太監僕役忙碌奔走,妃嬪緩步其間…鮮紅廊柱,金色琉璃瓦,巍巍的石獅子,在在展現了天朝天子尊威壯盛。

  這些,都是過去了!宮殿中的奇珍異寶,在朝代末的顛沛流離下,不知為何人搜括去。紫禁城的建築早已褪去光采,野草蔓生了屋宇,空蕩蕩的宮殿中只一些簡單的舊家具,雖仍金碧輝煌,卻再也掩飾不了落寞。夕陽自大殿簷下透出金光,是的,從前中國曾是最亮麗的王國。佇立太和殿口良久,我不免要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但更多的,是哀傷。哀傷那走入歷史的時代,和王朝結束之後,整個中國在戰亂下文化、政治上的種種苦難。

  走出午門,與天安門廣場隔著一條建國門外大街,紫禁城外便是尋常百姓家。北京城內有許多的胡同、四合院,天子腳下的庶民至今仍孜孜不息地生活著,歷史的光芒褪去後,古蹟猶在,年年歲歲承受夏陽冬雪,日日夜夜獨對斜陽明月。長安大街仍是熱鬧,今天的北京與數百年前的北京說來也許並無太大不同,只是昔日皇族才擁有的宮殿、庭院不再是禁地,尋常百姓和觀光客如燕雀般穿梭其間。

  紫禁城,從一四二○年完成,一直轟轟烈烈到二十世紀初,站在中國土地上見證了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而當王朝已遠,自絢爛歸於平淡至今,又是一個世紀過去。

  只是,看著一台人力車快速穿過飄浮糖炒栗子香的老胡同,三五老人提著銅絲鳥籠閒坐北海公園抽煙嗑牙,頤和園內隱隱傳來絲竹樂聲響,猛地一莖楊柳枝打在臉上,恍惚竟忘了今夕是何夕。

----October 18, 1999

《東方明珠》

  向來在每年的農曆年假造訪中國南端這座最現代化的城市。大陸性氣候的冷冽寒風,加上過年期間緊閉了門的店家,因此印象中的「東方之珠」總是一片灰黯。

  然而這座城市不夜的精采,一到夜晚便迫不及待地展現,千千萬萬數不清的霓虹燈妝點得一派繁華富麗。日人稱之「百萬夜景」,正足以說明她的美艷。

  和十餘年前首度造訪相比,今天香港的高樓大廈更密集了。十多年來人口成長一倍有餘,原本沒幾個人聽得懂的普通話(國語),如今處處可聞,這是十餘年來內地人到香港發展的結果。從前高速公路旁隔海看似無人的青衣島、大嶼山,開發成大片大片的社區,以一條條大橋連結九龍半島,滿滿是人!

  在那麼擁擠的環境中,惟有疏離才能帶來安全感吧?我常常這麼想,以此解釋城市越大,人越多,心越遠的現象。

  相對於赴港發展的內地人,土生土長的港人反而急著在九七之前逃離家鄉,在美、加大城市,所見到的華人不見得能用國話溝通,他們許多是只識講廣東話的香港移民。

  老港人離開了家鄉的城,仍是尋著當地最熱鬧的城市落腳,開起家鄉口味的餐館,在香港原就是左鄰右舍的親朋好友,在新環境中仍是湊到一起,操著家鄉話繼續三姑六婆地八卦下去。

  是中國人堅強的韌性與生命力,使得海外華僑凝聚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十八世紀末如此,今天也是如此,就這樣,硬是把異鄉住成了故鄉。

  舊人去,新人來,香港如今或許稍褪了風光,但工商社會繁忙依舊,從高檔寫字樓到廟街大排檔,這個城市緊張快迅的腳步從不曾稍緩,她永遠是中國南方最閃耀的明珠。

----January 25, 2000

台長: 俄國藍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