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4 11:22:00| 人氣1,215|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性流動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個禮拜為了殺時間走進中央圖書館,利用館內網路隨便亂搜尋博碩士論文,就找到了林卉羚(2003)<女性流動經驗下身體與空間關係的轉化---以台灣女留學生在北美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之轉變為例>。

看到這篇論文就很驚喜,在論文裡面找到了我的「心聲」。這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去北美唸書的台灣女留學生,雖然我跟受訪者的國籍、唸書的地點不同,不過我好像可以了解她們到國外之後對空間和身體更加敏感。

如果妳/你對女性的流動經驗有興趣的話,我推薦看看這篇論文。

※※※※※※※※※※※※※※※※※※
第三節 異地公共空間社會文化差異對女留學生的影響---使用者組成差異所造成人際互動的改變 47
一、 台灣女留學生與台灣男留學生 48
(一)男留學生身份的轉變──從原生社會的優勢身份到異地種族與性別的雙重弱勢身份

男留學生在異地也如女留學生處於性別與種族上的雙重弱勢,不同的是,男留學生過去在台灣並未處在性別的邊緣位置中,因此在留學生圈中常常可以聽到男學生如何透過更嚴苛的標準來監視台灣女留學生,例如孫所提及台灣同學會如何透過眾人的言語與眼光來運作齊父權邏輯,企圖透過提供一個合宜的女性形象,複製並鞏固他們在台灣所熟悉的性別權力關係。(第四十八頁)

(二)封閉的男留學生社交網絡

也就是說,其實男女留學生在異地其實是處在一種同時歸零的狀態,同時被放置在一個較邊緣的位置。但由於過去在台灣社會所享有較多的優勢與資源,可能造成男留學生內在心裡感受到較大的落差,較無法放下身段。相較之下,女留學生可能就顯得較具彈性。此外,紐約的Y也提到如果是要跟台灣男性出遊,可以選擇的公共場合就比較少,女性比較願意嚐試不同的地方。在有穿衣與出遊地點限制下,她後來選擇自己出遊並拓展自己生活網絡。
(第四十八頁)

→我一直不想在台灣認識日本男生,也不太希望日本男生來台灣找我,我好不容易脫離了令人窒息的東京,在台灣根本不想被日本男生用日本的標準來評估我。有些男人讓我很混亂,我根本無法了解他要來找我是因為要跟我做朋友,還是要來壓我,真的。

在日本壓我的日本男生的中文程度比我不好的話,來台灣之後我們的關係變得微妙,他壓不了我就不高興,我也為了要給他面子,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表現,這當然讓我不高興。我能在台灣的時間很有限,所以不想為這些拉不下臉的、要壓我的日本人(其實不一定是男人啦)浪費時間。(我不是想說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如此喔)

所以,我不推薦女生先結婚或訂婚跟男人一起出國唸書,我想這樣那個女生會失去很多學習、認識自己的朋友的機會。

※※※※※※※※※※※※※※※※※※

第四節 其他造成女留學生經驗轉變的因素 50
一、 獨自生活 57
(一)脫離原生社會與父系家庭的束縛──擁有自己的房間

一般台灣女性住在家中,對於家中空間(甚至是自己的房間),往往只具有使用權而沒有決定與控制權,異地獨自生活讓她們有機會擁有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房間。‧‧‧擁有自己的房間,不只是增加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感,這樣再私領域中與空間關係的轉變,也影響到她們對於空間的整體認知與觀感,增加她們的空間控制感。(第五十八頁)

→我身邊的女性朋友都沒有「對於家中空間(甚至是自己的房間),往往只具有使用權而沒有決定與控制權」這種感受,我卻對這一句深有同感。就如在「冰箱、洗衣機與男人」寫的,對我來說,遙控器是男人的,只要男人在家,那不是我可以任意使用的東西,去年來台北住宿舍才有「有機會擁有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房間」的感覺。

※「冰箱、洗衣機與男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ulanggou/3/1273306001/20060917004830/

※※※※※※※※※※※※※※※※※※

(2)脫離熟悉的生活網絡
Koskela(1997)認為女性對於危險的認知,與個人感到能否控制生活的程度有關,透過經常使用公共空間,將其納入日常生活的常態,讓女性對於自己較有自信時,較不容易將自己視為受害者,而較不會為了避免犯罪,而限制自己的移動能力。亦即異地獨立生活整體地提升了女留學生的控制感,因而改變她們進入與使用公共空間的經驗。(第五十九頁)

從熟悉的人際網路中抽離出來,減少了可以找人幫忙的機會,相對地也減少他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要求與期望等,讓她們有更多的機會將聚集在自己身上,發現自己的能力與自己真正所想追求的東西。同時,也正是因為離家,才能更看清在家時所得到的資源、支持、與限制,讓受訪者有機會去檢視自己與家的關係。(第六十頁)

如同Koskela(1997)所言那些以勇敢堅定態度經常使用公共空間的女人,她們在公共空間的中的出現,就已經為其他女人創造更多的空間。(第六十一頁)

→我對台灣社會沒有做出貢獻,但就如這篇論文所說的那樣,如果我經常使用公共空間,不僅讓自己更獨立,也可以對擴大女性/外國人公共空間使用權做出小小的貢獻,我也可以參與「為其他女人創造更多的空間」的行動。

※※※※※※※※※※※※※※※※※※

第五章 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的轉變 64
第二節 身體意識的轉變 70
一、 個人與自己身體關係的改變 70

在台灣時,受到社會規範的影響,從小父母往往會告誡我們不要隨便亂坐,要小心不要弄髒衣服,或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等,加上性別的刻板意象,女性尤其要更加含蓄小心,否則會被說成事沒教養的野孩子。可知從小女性的身體就受到侷限,很可能連帶地身體與所處的空間的互動也因此減少,受訪者正是因此而減低她平日外出使她察覺到自己一直以來拘謹的身體,也讓她意識到過去在台灣所背負種種所謂合宜的社會規範之束縛,讓她更加地想要打破這種身體的疏離與不自在感,‧‧‧。當一切有關身體的行為必須依照符合社會的規範而行,女性的身體是屬於社會的,而非個人所擁有,受訪者在異地的察覺將自己從社會的規範與家庭的教育的社會化過程中解放出來,開始擁有自己的身體。(第七十一頁)

→我在台灣可以愛穿什麼就穿什麼,不用管流行的顏色、款式或材質,也有沒有化妝都可以,這讓我放輕鬆。脫離了原生社會,還不懂異地社會的規範之前-就是我現狀-,應該是最輕鬆的時候。

※※※※※※※※※※※※※※※※※※

(2). 裸露
身體本身透過衣著也可以作為一種抵抗主流父權的手段,抵抗所謂「好女人意象」德意識形態。女人通常需要有合理的理由,或是透過抵抗來呈現自己喜歡的打扮,當女人展示出不符合主流或是社會預期的裝扮時,是一種追求選擇的自由,也是一種用身體實踐女性主義的展現,用身體來顛覆父權下好女人的形象。受訪者到美國之後,因為這樣的穿衣的自由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再抵抗來爭取這樣的權利,反而可以有更多的穿衣選擇。(第七十六頁)

→這位受訪者的感受跟村上春樹在《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一書中提到的經驗有共同點,村上春樹因想要成為「個人」而去美國,到了美國大家都是「個人」,所以他追求的東西在美國無效了,不需要再追求。我來台灣之後也有類似的感受,在台灣,我的抵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這裡根本不存在我原來抵抗的東西。失去了抵抗的對象,真的不用面對它之後,有了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
(3).跳舞
幾位受訪者不約而同提到跳舞對於她們身體經驗的影響,究竟是為什麼到異地後才發現跳舞這個獨特的經驗,在台灣卻沒有機會嚐試?‧‧‧在台灣看起來去舞廳跳舞的人似乎很多,然而實際上,可能只限於某些族群為其使用者,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去舞廳往往讓人聯想到出入人口雜亂或是以藥丸迷姦等新聞報導,讓舞廳本身成為危險的污名化空間,而限制想要去世用的族群。
除了沒有空間可去跳舞之外,女性也往往會懷疑自己跳舞能力。對女性來說運動本身就不是會受到鼓勵的活動之一,而且女性也不被鼓勵展現自己的身體,除非是很有天分的的人,再加上國人對於舞蹈的想法往往停留在表演上,所以必須要有能力跳得好,才會想嚐試,而忽視舞蹈本身可以只是享受舞動的身體,或是延伸身體感覺與認知的機會,讓許多人的錯以為要有運動或是跳舞的細胞才可以去跳舞,否則就不適合。(第七十六、七頁)

自己買內衣
直到自己非得面對這一個一直另自己不自在得試穿經驗,受訪者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沒有正視過自己的身體,也沒有思考過作為一個女人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身體。(第七十八頁)

當不在意他人眼光如何看到自己的身體時,女人也開始可以正面觀視自己的身體以後,意識到自己的主題性,不再是被人觀看的物體,也不需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慾望而改變自己‧‧‧。(第八十一頁)

→脫離原生社會確實給我們嘗試原來不敢嘗試的事情。我人生第一次去舞廳也是在台北,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是。

※※※※※※※※※※※※※※※※※※
Richard Sonnet在其《眼光的力量》中提到都市空間的均質性使感官變得遲鈍,也削弱了許多驚奇的經驗。對於女留學生而言,尤其初到異地,不論是實質空間本身.或發生在空間的活動,或是使用者的組成等都與台北公共空間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代表的是一種異質性,因此異地空間中的人事物對於許多女留學生來說都一種新奇的經驗,由於對各式事物的好奇與談多未知事物的慾望,往往讓她們對於空間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特別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女留學生在異地不僅進入與使用公共空間的行為改變,連感受空間的經驗也不同。(第八十五頁)

→對我來說,東京郊外就是很均質的空間,回東京就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感官關掉。以前每次來台灣就會感覺到我的感官啟動,我很想用全身感受到異地的氣氛。

※※※※※※※※※※※※※※※※※※
第三節 由多樣的空間感官經驗看身體與空間互動的轉變 85
二、 味覺的空間經驗 86

人們常以自己最熟悉的東西去熟悉陌生的新環境。對受訪者來說,美食與餐廳是她在台灣的喜歡且最熟悉的事物,到了異地,這變成了她表示辨識異地陌生空間的主要方式。(第八十六頁)

→我的「辨識異地陌生空間的主要方式」應該是書店和咖啡廳。

※※※※※※※※※※※※※※※※※※
五、 全部身體感官的空間經驗 89

Tuan (1998)認為,「真實由我們整個人的全部感官去參與」,透過身體的活動讓日常生活的空間產生情感與依戀。除了味覺之外,受訪者透過嗅覺,包括咖啡的氣味,甚至是人身的體味;聽覺,包括音樂與他人的談話聲;視覺包括人來人往;觸覺.包括室外空氣引進所造成溫度暫時的些微差異等等相互交織的全部感官經驗,自己的心思情緒也在那個當下隨著空間其流動的特質,對受訪者來說,她所在的咖啡廳是一個流動的空間,這就是她所認知到這個空間的真實面貌。
總結來說,異地公共空間,不論是因為實質空間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或是空間中參雜來自各地的使用者,亦或是異地社會文化所展現出的異國情調等,還是因為女留學生新進者與外國人的身份,讓她們進入異地空間時,能更為敏銳地透過視覺之外的其他感官來感受空間,不但感受到許多在台灣可以因為視為理所當然而忽視到的空間性質,更是一種以身體作為感知空間為主要媒介的經驗的轉變。(第八十九頁)

→「『真實由我們整個人的全部感官去參與』,透過身體的活動讓日常生活的空間產生情感與依戀。」,看了這部分覺得,我對台灣有特別的依戀並不是奇怪的事,有可能有流動經驗的人會有跟我類似的感受。

來台灣修課、看論文,這讓我知道世界裡有跟我類似感受的女人,只是剛好我在日本沒有遇到這些人而已。聽課、閱讀使我減輕罪惡感和孤獨感,哈哈。

※※※※※※※※※※※※※※※※※※

林卉羚(2003)<女性流動經驗下身體與空間關係的轉化---以台灣女留學生在北美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之轉變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適論文。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楔子 1
第二節 關於女留學生與北美的二三事 2
一、 女學生的特殊性 2
二、 為什麼北美做為田野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相關理論回顧 8
第二節 研究發問與方法 16
第三章 研究歷程 22
第一節 田野歷程 22
第二節 研究者田野歷程的反省 26
第四章 女留學生在異地公共空間中經驗之轉變 33
第一節 出國前影響女留學生進入或使用台北公共空間的因素 34
一、 移動能力的侷限 34
二、 父系家庭的限制 35
三、 人身安全與恐懼 36
第二節 實質公共空間的差異所造成的轉變 33
一、 城市的密度 38
二、 交通工具與方式 39
三、 城市的分區使用(zoning) 42
四、 建築物使用規定的差異 45
五、 豐富且人性化的公共空間 46
第三節 異地公共空間社會文化差異對女留學生的影響---使用者組成差異所造成人際互動的改變 47
一、 台灣女留學生與台灣男留學生 48
二、 台灣女留學生與中國學生 48
三、 台灣女留學生與外國人 49
第四節其他造成女留學生經驗轉變的因素 50
一、 獨自生活 57
二、 性別意識 58
三、 文化刻板印象對於公共空間觀感的影響 61
第五章 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的轉變 64
第一節 身體形象的轉變 65
一、 瘦身主義下的受害者---從永不滿意的身體談起 65
二、 異地多樣的族群組成---更豐富的身體形象 56
三、 自由與個人主義化的異地公共空間 67
第二節 身體意識的轉變 70
一、 個人與自己身體關係的改變 70
二、 與他人身體關係的改變 85
第三節 由多樣的空間感官經驗看身體與空間互動的轉變 85
一、 聽覺的空間經驗 85
二、 味覺的空間經驗 86
三、 觸覺的空間經驗 87
四、 嗅覺的空間經驗 88
五、 全部身體感官的空間經驗 89
第四節 回來台北後的轉變 90
一、 身體形象 91
二、 身體意識 95
三、 體驗空間的經驗 96
四、 中間回來者與定居者之間的差異 98
第六章 結論 93
第一部份 關於學術論文 93
第一節 流動下身體與公共空間互動互構的新情境 101
一、 重新檢視女人身體的重要性 101
二、 重新檢視公共空間對女人的意義 102
第二節 在流動歷程中建立女性自我的認同 103
第三節 以流動來看女人身體與公共空間的研究觀點 107
一、 創新之處 107
二、 困難之處 108
第四節 後續研究 108
一、 另一個聲音---台灣男留學生的研究 109
二、 反向的流動 109
第二部份 關於自己---一趟外在世界與內在心靈的旅程 110
一、 流動之始 110
二、 進入異地 111
三、 回歸---另一段流動的開始,旅程持續下去 113
參考文獻 116
附錄 122
附錄一:初次訪談大綱、修正後訪談大綱、訪談大綱二 122
一、 初次訪談大綱 122
二、 修正後訪談大綱 124
三、 訪談大綱二 124
附錄二:十二位受訪者之資料 125

※圖片跟本文沒有關係,牠是我在歷史博物館前面遇到的狗狗。

台長: 雪子
人氣(1,215)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異己】 |
此分類下一篇:要給外國人看
此分類上一篇:拯救

永遠寫不完論文的小心
經驗分享:
四年前這裡的台灣留學生生會會長(男)曾經問我要不要當副會長,我自然反問他那誰是下任會長,他回答:「就從男的裡面找一個囉!」
還有在這裡敢要求我要倒酒夾菜正座的,也是台灣男學生。甚至有人一大早打電話來叫我去幫他打領帶,對於我居然不會打領帶似乎感到不可思議及憤怒。
而且他們會在言談間不斷的強調出我們「台灣女生」的身分似乎想藉此鞏固他們發言的權威地位。
然而在我其他國家的女性朋友眼中,他們卻都是溫柔親切、犧牲奉獻的,所以對我的反感完全無法理解。
真奇妙~
不過純粹個人經驗,而且也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啦!也許我比較不幸碰到一些怪人吧…
2006-10-04 13:45:17
小心眼
剛剛名字少打了一個眼(羞)
2006-10-04 13:47:33
雪子
小心眼桑:

謝謝妳的分享。
這篇論文作者在「第六章第二部部分(二)以旅者身份進入異地」提到她跟「一個其實不太熟的男性友人」一起去墨西哥旅遊的經驗,她說「旅程中因為只有兩個人的相處,反而讓摩擦更容易產生,我們由不熟的朋友成為互相不喜歡對方的同伴,他不能接受我女性主義者姿態的粗魯,而我不能接受他大日本與大男人主義的姿態(第111頁)」。我看到這部分時想,去美國唸書的台灣男人也會展現出「大日本與大男人主義的姿態」,那麼如果台灣男人去日本唸書,會不會他們「大日本與大男人主義的姿態」變得更嚴重?

>然而在我其他國家的女性朋友眼中,他們卻都是溫柔親切、犧牲奉獻的,

嗯,我韓國同學也常跟我說,有些台灣男生對每一個女生太好,這樣會讓人誤會。我本來想我應該不會誤會他們,因為我有幾個認識蠻久的台灣男性朋友,我從來沒有誤會過他們,但這一年多來還是誤會有些人了。

妳在寫論文吧,加油加油!我還沒動筆,情況很嚴重,我也得面對論文了。
2006-10-05 11:37:46
hayashi
德意識形態 → 的意識形態
另自己不自在得試穿 → 令自己不自在的試穿
碩適論文 → 碩士論文
2006-11-01 13:56:47
書生
雪子桑,

世用的族群 → 使用的族群
再私領域中與空間 → 在(?)私領域中與空間

我想都是不小心選錯字,且這也不是妳的論文,這樣改或許沒有多大的意義。不過妳希望別人告訴妳有錯字,而我也正巧看到了,所以還是跟妳說一聲。
2006-11-01 14:47:46
hayashi
剛剛名字不小心弄錯了,不好意思。
2006-11-01 14:51:47
雪子
書生桑(hayashi桑)

謝謝幫我糾正 我要筆記的論文很多 都來不及仔細看看 知道這樣很不好 但時間過得好快喔 我自認為我並沒有偷懶...我很佩服用非母語唸書工作的人 我用中文看書寫作打字 就很差...
2006-11-01 16:36:21
hayashi
>我很佩服用非母語唸書工作的人

所以妳佩服妳自己?呵呵。
妳大有資格佩服妳自己喔。
2006-11-01 18:05:31
雪子
hayashi桑

我看書看得很慢 寫得也很亂啊!
2006-11-01 20:57:4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