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5 00:43:48|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國榮留下的思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已故知名藝人張國榮昨天舉殯,數以千計歌迷和影迷揮淚送別。張國榮五十年代生於香港,七十年代在歌壇和影壇嶄露頭角,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充滿傳奇,一生獲獎無數,在香港乃至世界華人社會極負盛名。他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難免令人扼腕。

張國榮的離去,震撼了香港許多人的心靈,人們以「無限惋惜」和「傷透了大家的心」來形容,這當中交織著港人豐富複雜的感情,蘊涵了留戀與反思。

張國榮留存在港人心中的形象,是一位才華橫溢而又善良和藹的藝術家,更是不少青年人的偶像。在過去的歲月裡,他的歌聲陪伴奮發向上的一代人,他的銀幕形象演繹色彩繽紛的歲月,他與港人一起創造了香港的奇蹟和輝煌。但是,這樣一位事業成功的藝術家,為何選擇自殺?同樣值得思考的是,香港過去處處錦繡繁華、時時成功在望的好景,為何似乎日漸一日地消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使到香港社會產生這樣令人惋惜的變化?張國榮的輝煌藝術生涯緊緊伴隨香港的繁榮奇蹟,從這一點說他是幸運的。但是,泡沫經濟破裂後的香港,香港經濟如何再創輝煌,則令人深思。

哲人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美好事物毀滅給人看。張國榮以自殺毀滅生命,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傷透了大家的心」的悲劇。但是,我們應以更多的包容與關懷來看這一悲劇。我們絕不應為他的逝世作出無端臆測,但卻可以反省我們的社會心理是否健康,我們的生命教育是否足夠。對於一個人,深知「生」的不易及「活」的可貴,才能珍惜生命去彰顯奇蹟。對於一個社會,秉持堅韌頑強、自強不息,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蓬勃生機。

「處順境易,處逆境難」,無論人生和社會,永遠輝煌、永遠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都需要接受逆境的考驗和磨礪,才能成就人生和推動社會。只要永不放棄,人生的低潮和社會的困厄終會過去。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與困難,許多複雜的社會、心理與精神因素,都可能使人情緒低落、精神抑鬱,甚至陷入生不如死的精神困境。這不僅需要每個人提高接受挑戰和處理逆境的能力,而且需要社會發揚互相關愛與輔助的美德,特別對陷入精神抑鬱的人,及時的關懷和照顧,往往可避免悲劇發生。

張國榮的輝煌藝術生涯及驟然離去,固然令人們無限惋惜和傷心,但我們更應該警醒與振奮。要冀盼豐盛人生與再創香港輝煌,張國榮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探索,以及港人頑強拚搏和奮發向上的歷史,格外值得我們珍惜和發揚。今天,香港經濟面臨巨大困難,面對群雄四起的激烈競爭環境,又遭到非典型性肺炎的侵襲,在此艱難時世,無論個人和整個社會,都不能洩氣和沉淪,而應該更加振作,面對挑戰,攜手同心渡過難關。這,才是對張國榮最好的悼念。

文匯報 (9/4/2003)

 

台長: 落然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