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2 22:49:38| 人氣1,2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論林煥彰(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由於既不像成人詩一樣側重作家個人的情感抒發,也不像同時期的大陸兒童詩一樣傾向敍事,林煥彰兒童詩更突出的是畫面。或是一個行動著、想像著、訴說著的兒童形象,或是一個兒童活動于其中的場景,這場景間或也有運動、變化,但一般都簡約、不用背景,時空保持相對的穩定,並儘量突出畫面的美感。作者曾說:“語言可以描繪畫面,‘心眼’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更遠、更多,更有不同的畫面。詩是不能沒有畫面的。”如何建構並經營這些畫面,便成為作者兒童詩主要的藝術追求。

  首先是視角的新穎。前面談“詩想”,我們曾涉及視角,但那兒所說的主要是一種立場,一種看世界的方法,一種從“心眼”看到的景象。這兒所說的視角主要是“肉眼”看畫面的視角,是詩中具體畫面的呈現和組構,這兩種畫面處在不同的層次上,前者通過後者呈現出出來。林煥彰兒童詩有“詩想”,所以具體畫面的呈現與組合也新穎別致,充滿陌生化的效果。如別人正看的地方他採取反看;

 

    我在窗口/我在思索//一隻鳥兒飛過/它叫了一聲,問我/傻瓜你在想什麼?(《傻瓜》)

 

“我在窗口/我在思索”,“我”是主體,“我”是出發點,“我”肯定不會覺得自己“傻”,說不定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深刻。可視點突然轉到一隻飛過的鳥那兒,“我”成了看的對象。從這一視角看,一個人呆呆地站在視窗,不說不笑,不飛不動,可不有點傻。“我”或許可以爭辯說:“我在思索”。但人們早就說了,“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一個連自己命運都把握不了的人卻在那兒“思索”人類的命運世界的命運,能不是“傻”?“傻瓜你在想什麼?”一聲呼叫,像是驚醒,像是嘲弄。驚醒之後,對自己對世界都會有一個新的感悟。

  別人仰看的可以俯看。

 

      夜晚的天空/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我丟下去的白石子/變成很多很多的小星星/可惜,我聽了很久很久/都沒有它們的回音   (《古井》)

 

看星星,看星空,一般總是仰看的。誰能想到俯看呢?怎麼俯看呢?作者利用“巧思”,發揮“心眼”的作用,真的改仰看為俯看了。巧就巧在借想像將世界翻轉過來,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一口古井,將夜空想像成古井中的世界,伏在古井上看古井中的世界,我在上,星空在下,星空可不就成了俯視中的世界!類似的作品,如《星星都到海上捕魚》等,大體都是同一機抒。

 

  近切的東西可以隔著一個事物去看。如《妹妹的紅雨鞋》。一個女孩穿上一雙紅雨鞋,從視覺上說可以是美的,但太平常。於是,作者給它設置了一個特殊的場景:雨天,妹妹穿著紅雨鞋在水裏走來走去,“我”站在家裏,隔著一層玻璃去看。由於這一“隔”,妹妹的兩隻紅雨鞋成了魚缸裏兩條紅色的小金魚。不僅增加了視覺效果,而且傳達出一種特別的生命活力。作者的《雨在山中寫詩》、《若蘭山莊的霧》等都有這種效果。

 

  動靜轉換,特別是寫動中之靜或靜中之動,也是林煥彰兒童詩畫面經營最愛採用的手段之一。畫面,有動態的也有靜止的。但這二者間沒有絕然的界限。且文學作品中畫面是現實空間和人物心境的統一,動境可以反映心靜,靜境也可以反映心動。林煥彰善於寫靜中之動。前面我們曾談及他的《終於》,寫一滴雨水欲落未落最後終於落下來的過程。但這主要還是“蓄勢”,由小的看不見的變化到大的看得見的變化。作者的另一些詩則完全寫靜態中的動感。

 

我上樓,樓梯跟著我/一步一步往上走/我下樓,樓梯跟著我/一步一步往下走//我在門口想了很久/它也在門口想了很久          

(《樓梯和我》)

 

茶壺裝著一個字/杯子張開口等著//等著         (《壺與杯子》)

 

樓梯是靜止的。但每一級都很相似,於是就有了“跟著”的感覺。人走上,它“跟”上;人走下,它“跟”下,人在門口停住,想了很久;它也在門口“停住”,“想”了很久。於是,作為“物”的樓梯有了人的體溫,小鳥依人般地充滿溫馨,靜止中傳達出一種“飄逸的動感”。《壺與杯子》也是寫“勢”。但和《終於》的從靜到動不同,它是靜中見動。“等著//等著”,一直維持著一種“勢”,一種緊張的欲發未發的張力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瞬間被延長,瞬間成了一種永恆的存在方式。描寫這樣的畫面,反映著作家對世界感悟和體驗的深度。

 

    林煥彰寫畫面,還特別重視色彩和聲音。畫面有色彩,不難,難在搭配和諧,適合兒童的審美興趣和能力,難在畫面的審美化。《妹妹的紅雨鞋》隔著窗玻璃去看雨中的紅雨鞋,把雨中的紅雨鞋想像成玻璃缸中的紅金魚,色彩鮮豔而美麗;同樣色彩鮮豔而美麗還有《妹妹的圍巾》,說妹妹的圍巾從視窗飄出去,變成天邊的虹;《雨在山中寫詩》也是隔著一個距離去看山中的雨,出版時又利用臺灣書籍直排的便利,書頁上出現一排省略號,形似霏霏細雨,把如詩般的山中細雨表現的十分直觀。有時,作者寫畫面,還著意突出音響。“鐘聲,很遠很遠/聽到耳朵就敲/──空!//我,似懂非懂。”這詩寫得頗有禪意,“似懂非懂”,然那從遠處傳來的“──空”的聲音卻餘音嫋嫋。前面曾經提及的《汲水》,從眼前母親汲水的聲音找回童年聽到的母親汲水的聲音,穿過一個長長的時空距離才回到我童年的耳中。《鐘聲》,說聲音“在一棵老柏樹的頂端繞了一圈,停在一條狹窄的小巷中”,都將聲音從它們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間離出來,在一個新的藝術氛圍中審美化了。這或許也是林煥彰詩寫聲音偏愛鐘聲的原因之一:鐘聲悠遠,常常和一些讓人懷念的經歷如上學、祭拜、祈禱等等聯繫著,不僅隔著一個空間間離還隔著一個時間距離,較易被詩化、審美化。聲音和色彩一樣,是林煥彰許多兒童詩中的重要角色,為作者的兒童詩增色不少。

 

 

.

台長: 林煥彰
人氣(1,2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訪 |
此分類下一篇:評論林煥彰(七)
此分類上一篇:評論林煥彰(五)

威爾剛
讚~~~~!
2020-02-25 23:06: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