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12 13:49:05| 人氣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保本型商品真的能保本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文是商業週刊的專文,希望大家對這個東西能較有概念啦.不要光是想看圖....

文/王志鈞


錢,該放在哪裡?銀行存款?股市?海外基金?債券型基金?還是一個能保障本金收益,又買一個高報酬機會的保本型商品(或稱連結型商品)?

在全球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年底還會降息下,手上有閒置資金的存款大眾無不頭痛萬分。但腦筋動得快的銀行卻沒閒著,保本型商品打出「戰勝低利率」的美麗口號,成了銀行吸引客戶上門的靈丹妙藥。

‧民間資金如無頭蒼蠅
保本商品一推出,馬上賣完

八月二十三日,國泰銀行推出「雙元雙息股票連動債券」,以每季配息一.三%的優惠利率招攬客戶,當天立刻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資金被吸引進來。

第一銀行日前推出「四年期美元計價高利率連動債券」時,頭半年配息五.五%的優厚報酬率,也大量吸引定存大戶解約轉進,七天內就募滿一千七百萬美元的額度。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的客戶更瘋狂,「七年期美元理財專案」八月十四日才剛推出,三天內五千萬美元的額度就被擠爆了。沒有買到這項七年最低保證三一.六%收益率的客戶,已經虎視眈眈等著銀行下次要開辦的保本型商品。

股市行情不好,市場利率又低,一銀信託部副理周長發形容:「投資人的心理已處於一種驚慌狀態,只要銀行提出更好的固定收益商品,根本不管裡頭賣的是什麼,就是立刻買。」不少銀行理財專員則以「電話接到手軟」來形容保本型商品的熱賣狀況。

低利率時代的最佳投資避險工具應該是收益固定的公債或債券型基金。但是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呼籲投資人小心購買公債的風險,加上主管機關有意限縮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後,投資人手上的資金反而紛紛往保本型商品跑。

保本型商品通常是一張零息債券搭配用原本的孳息購買一個選擇權(option)商品。選擇權的標的物可能是一籃子股票、股價指數或六個月期LIBOR利率(編按:英國倫敦拆款市場利率)等等。又或者本金存在外幣存款上,利息則連結到衍生性金融商品上操作,以獲得「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收益。

‧保證收益比定存好?
答案是:不一定!

投資保本型商品的投資報酬率一定高於年息二%的銀行定存,或優於債券型基金約二%到四%的收益率嗎?正確的答案是不一定,端賴選擇權與市場對賭的獲利狀況。不過大部分的銀行則會異口同聲的「保證」:收益會比定存好。

銀行拿什麼來保證?美麗的廣告單,還是把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攤在陽光下,坦白告訴投資人:「我賺得不會比你少?」

通常保本型的連結商品,銀行是拿了投資人五到七年的中期資金後,跑去購買美國或歐洲發行的十五或二十年期長期政府公債或公司債。這類債券原本就有較高的固定收益約年息四%左右。

銀行可能只拿出利息的一半,付權利金到衍生性金融市場買一個選擇權規避風險。

‧銀行拿客戶資金做長債投資
買利率選擇權為自己避險

你以為銀行是幫投資人的本金避險?那就大錯特錯了。銀行規避的是自己發行或購買長期債券的風險,一旦市場利率反向走高,長債可能出現虧損時,利率選擇權能幫銀行在另一頭賺回來,軋平風險。而只要市場利率持續探底,長債獲利部位將加大,這部分賺到的錢,銀行頂多吐出一半給投資人而已。另外,銀行可能根本就是拿投資人的孳息去玩金錢遊戲。在股市多空走勢不明下,銀行可能幫投資人買的是一個特定股票的賣權(put)(編按:投資人可以在特定時間,以特定價位賣出股票的權利);自己則站在買方,跑到市場上大買股票現貨。

‧以套牢股票或外幣付息
連結型商品,銀行穩賺

一旦股市上漲,投資人執行賣權時可能有一○%的上漲收益(編按:因為賣權設定在特定股票獲利一成時了結),但銀行手上的現貨若不賣的話,獲利絕對超過一○%以上。反之,一旦股票下跌,投資人無法執行賣權時,就必須依契約以空頭市場裡的低價位接回股票。銀行正好把手上下跌的現貨倒給你,完全不賠本。

換句話說,銀行藉著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已經把從散戶投資人手上募集來的大筆資金,鎖好了風險,保證了自己的最低收益。然後,銀行再把已經賺到的最低收益,加上未來市場變動的可觀收入,根據密密麻麻的契約條件,吐回去一小部分給散戶當孳息。由於保本型商品保證可以拿回本金,孳息又隨著所連結的衍生性商品獲利而波動,因此還是大受市場歡迎。但投資人經常忘了(或因看不懂契約而搞不清楚),自己可能因市場波動而承受的風險。

比如期末雖拿回保證收益五%的利息,但卻是等值換算的雞蛋、水餃股。如果連結的商品為外幣選擇權時,可能保證到手的只是貶得一塌糊塗的外幣,換回台幣根本不划算。又可能未來一、二年後利率大幅走高,投資人手上的保本型商品卻因盯住LIBOR利率區間,在利率高出區間的情況下依約停止計息,一毛錢都拿不到手。

‧對賭意味濃厚
不擅長市場研判者少碰為妙

不願具名的銀行理財員指出,保本型商品其實是一種「對賭型」商品,投資人如果對市場走勢沒“判斷”能力,又搞不清商品的連結型形態、包裝組合時,最好少碰為妙。不然就是要找能清楚解釋商品內容的銀行購買,而不能輕信廣告單上的「保證」收益。

事實上,國內銀行大都沒有精算或操作衍生性商品的能力,因此保本型商品大部分都透過國外投資銀行發行或仲介給國內銀行販售。在跨國金融集團如鯊魚般搶食國內散戶的存款時,更多的投資風險可能更要小心。

首先是血本無歸的風險。投資人用本金購買的外國公司債可能從來都沒聽過公司名字,保證銀行是誰也不知道。銀行雖然會出具信用評等資料,但在美國都會爆發安能案的情況下,投資人真的能相信這些債信嗎?不擔心會變垃圾債券嗎?

第二是匯兌的風險。由於保本型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因此投資時點與期末到期的匯率問題,是投資人不得不慎的課題,否則將會賺了利息,賠了匯差。

第三是國際市場的變動風險。投資人可能算得準國內股市與貨幣市場的動向,卻未必能瞭解國際市場上Nasdaq指數與LIBOR利率的走勢。以國內經驗來研判國際市場的風險,結局可能是瞎子摸象,摸不清全局。

第四是流動性風險。投資人的錢可能一鎖就是五到七年,中途如果有急用要贖回,就必須認賠殺出。若跟銀行質借,也得忍受較高的借款利息。

不過錢能夠放在哪裡呢?玉山票券經理李豐榮指出,根據經驗研判,國內十年期公債通常與經濟成長率有連動關係。在未來經濟成長率頂多維持三、四%或更低的成長幅度時,十年期公債的利率也不會高於此數。扣除一個百分點的利差,一年期定存利率中短期內還將維持在二%到三%的低點。

如果利率持續低迷,保本型商品還是有大受歡迎的空間。投資人如果慎選商品,避開契約陷阱,保本型商品還是小散戶與銀行聯手在空頭市場共創雙贏的最佳利器。

台長: 雷獸
人氣(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