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06 00:34:11| 人氣2,4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賴鎮遠的第一尊佛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賴鎮遠
   這尊毗廬遮那佛的佛首,是我雕塑的第一尊佛像.仿龍門石窟的大佛,單單佛首就花了兩個月才完成.我並沒有親身到龍門石窟,憑藉的是業主給我的七張照片。接案時還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可是開始塑像時,卻驚訝於從七張照片中看,每一張的感覺都不一樣--有的威嚴,有的慈悲,有的瀟灑....各各不一。當時我很好奇,一尊佛像怎麼可能有這麼多樣化的表現,於是潛心研究。當時更讓我好奇的是負責製作這尊佛像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善導大師(註一)。

  我透過雕塑慢慢體會善導大師的行誼、他的雕塑佛像的心路歷程,因為他不可能親自來教我。我自佛像中體會他所表達出世間期待的完美的帝王之相:尊貴、瀟灑、輕鬆及慈悲的笑容之中,又不失威嚴。我注意到他的佛像眼尾往上,平劇臉譜般的富於象徵;眼睛線條略彎,所以看起來很慈祥,且遠近觀賞皆有不同的感受--其笑容遠近看來,笑的程度亦不同,些微的變化就有境界上的不同,以當時非學院的術語可以說「在立體面來講非常有技術,所以產生了各種感受的效果。」經過觀想則覺得根本是神助。我於是每天打坐觀想,了解他表現的諸佛境界。
  照片上的另外的幾尊也讓我納悶,為什麼都是頭比身大呢?後來想到,這是以反透視的效果在表現,因為這些佛菩薩像原來都是幾十公尺高的,若以正常比例,看起來就會讓下面仰望的人覺得頭很小,身體很大。所以有此做法,觀賞起來也才具有親近莊嚴的大佛,卻非遙不可及的效果。這就是反透視的方法,如此高明的手法令人欽佩,我想世界各國,亦無如此的高明,像埃及的人面獅身像諸多的建築,都沒有這麼好的顧慮,這是一個高智慧者才做得出來。
  
  十九年來全心全意地研究佛經,雕塑佛像,我有一個心得:所謂宗教藝術家與純粹的藝術家不同,他必須兼顧完成宗教的需要及藝術的要求。

  佛陀在世及滅後五百年間並沒有設置佛像,當時怕人們崇拜偶像,而不去真正了解佛教道理,因此反對設立佛像。換句話說佛教並非崇拜偶像的宗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佛教有究竟的目的:是為了生脫死,不是求大富大貴。所以我們要了解佛陀的本意,即使有了佛像,也應該融入其本意,佛像的用處應該以喚起我們的精進心、歡喜心才是好的。

註一.
善導大師姓朱,是山東人,幼年時出家,於《觀無量壽經》修十六觀法,認為淨土法門是最容易超脫的。為了仰慕慧遠大師念佛的高峰,曾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赴長安弘法,唐朝總章二年(西元六六九年)圓寂,享年六十九歲。並抄有《阿彌陀經》萬卷分送給人,另外畫有壁畫三百多幅淨土變,可惜皆因戰亂的關係遺失。善導大師擅塑佛像,所以唐朝在興建龍門石窟時便命他監製。善導大師持戒很嚴,一心念佛,後來人敬稱蓮宗第二祖,僅次慧遠大師。

台長: 賴鎮遠
人氣(2,4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