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9 23:58:27| 人氣4,56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道場的五方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創作緣起】
五方佛是我十多年以前的第一尊佛像創作。在塑五方佛以前所塑的佛像,像在小人國中由我所完成的迷你龍門石窟中,包括毘盧舍那佛在內的幾尊佛像,其實都只算是模仿。後來我讀到了釋迦五印,了解到原來五方佛並不意味著多神教,而是釋迦牟尼佛修行,從不嗔,佈施,說法,禪定到大無畏的五個過程。我想所有學佛人都應有志如是學習,我也知道佛教在中國流傳,佛像幾乎扮演著功不可沒的角色,因此製作五方佛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創作來源】
是聽星雲大師講金剛經的錄音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非常感動。
我習慣望文生義,但是還是得到這樣的想法:有所住留,則有所祈求。佛是智慧的,而慈悲的也是智慧的。
一般人拜佛像,就和拜神像一樣,總是有所求;但是在金剛經中講究的卻是佈施及發菩提心。我希望能塑對修行人有幫助的佛像,像一個成功的運動員需要可以增進能力的運動器材一樣。我想在觀看佛像時,佛是慈悲可是也應該是一個戒
師,檢視著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而不只是慈眉善目。我就這樣在朦朧當中,有一個目標,但是能完成到什麼地步卻不清楚。
佛像的製作雖然從深一層的說,是根本無須有相,因為從金剛經中,當虛菩提問及是否可以自三十二好相中見如來時,連佛都笑說如果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麼連轉輪勝王都是如來了。我想如果非要製作佛相不可時,那麼必須還有其他被考量進來的因素。

【創作構想】
佛相的考量: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中,我因為必須創作出人間佛像,所以考慮會在人像中出現的,才把它納入佛像雕塑中。當考慮到較特殊的白毫與手腳紋中出現的千幅輪像時,則是因為曾經聽廣化法師說,他親眼見過有出現這兩種相貌的小孩,於是也才納入。
五方佛的標誌:在西藏木刻版畫,根據造佛度量經,有如下記載:阿閦佛是金剛杵,寶生佛是多寶,毘盧舍那佛是法輪,阿彌陀佛是蓮花,不空成就佛是所有法器的總和,用的是十字金剛杵。這些我都放在佛龕上表現。
在顏色上,阿閦佛是水大,所以是藍色的;寶生佛是地大,用黃色;毘盧舍那佛是空大,白色;阿彌陀佛是火大,紅色;不空成就佛是風大,因為風生萬物,所以用綠色。這些為了人間佛像的考量,於是表現在衣著的顏色上。

【創作過程】
粗胚的形成:
泥塑時我想到的是一座大山一樣的佛,濃縮在這兩呎高的佛像中。這樣的粗胚灌成石膏再逐漸用石膏補,用砂紙細磨,雕刻刀細刻共刻了一年。
肩膀:我想像是一座懸崖峭壁。
耳朵:我特別欣賞善導大師創作的毘盧舍那佛的耳朵,那種石材特有的厚重直角,非常有精神的感覺,而予以保留。
造相比例:我採取的是非正常比例,頭腳手都比較大,其他的部位比較小,目的是凸顯重要部位及傳神。手腳我也把它刻得比較柔軟,接近真人的手腳。
手印: 五種手印,代表五種手語,也就是有五種不同的感情。
姿勢: 採取結跏趺坐,那是釋加牟尼佛成道時必須達到的禪座。
頭也比較大,雖然大可是還要看來順眼不突兀,這是我從中國的玉器雕刻上得到的靈感。
細雕的講究:
然而就整體上我還是不滿意,像衣服的線條,帶動視覺的流動,因而多一條顯得邋遢,少一條又顯得緊張,如何能達到書法的動與靜的效果,也花了許多琢磨的時間。
衣邊皺折上用了書法的蠶頭,與書法蒼勁筆尾的味道。
衣服的花紋則節錄自唐朝敦煌壁畫,故而也要考慮到彩繪後的效果,為此還要努力把彩繪人員訓練到凝神聚氣在彩繪佛像時不失真。
氣韻的掌握:
雕刻的時間雖然費了許久,可是卻希望不會看來是斷斷續續,而希望整體佛像能有一氣喝成的感覺。
我當時想,佛像東傳,在中國講究的氣蘊,已是原來所沒有的了。中國的佛像的造型線條就像符號設計,精簡到不能再精簡,但其圓潤與立體化,卻又是西方佛像所達不到的。我希望我的藝術創作都能朝向這個理想邁進。
如何在人眼中看到佛眼?
後來廣化法師一筆一佛號抄寫過一本金剛經讓我唸,當我看到:
佛有肉眼嗎?佛有天眼嗎?佛有慧眼嗎?佛有法眼嗎?佛有佛眼嗎?
我認為眼是很重要的,如此刻佛眼,畫佛眼,就成了我最大的挑戰--如何能在人的肉眼中看到佛眼?
我想佛眼代表著因果循環正知正見,於是我努力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佛像的眼睛上,一直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正念?是否有悲心的心念?是否有無上正等正覺寬廣的心念?我定定的看,眼隨著手中的刻刀一直的轉,轉到不覺得有呼吸,轉到把佛眼的神光刻跳出來。刻完後請人來看,反應都說是會讓人駐留在那眼神上。爾後我送了一尊給廣化法師,他說我的佛像眼神非常的定,很好!我那尊佛像後來隨他一路搬移,現在還存在南普陀寺。
有關於眉毛,因為要有凝神聚氣的眉毛,所以我把眉毛雕成能導引眼神的豎眉。
嘴巴不喜不悲,法相不胖不瘦,身體不鬆不緊。

【台北道場的五方佛】
我雖然在許多道場內都置放五方佛,但是其中還是有些不同。在台北道場中供奉的與其他道場內的五方佛不同處在於,此處的五方佛,

【佛座】
金剛須彌蓮花座。以示金剛、胎藏兩部曼陀羅的合併。其標誌也刻在金剛座上-- 金剛座上的蓮花座, 有四層,代表華嚴三千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意思,雖沒有把佛像刻畫在蓮瓣上,但這四重高的蓮台,也算是對毗盧遮那佛及其四個分身佛的尊敬
【佛像的背光】
每尊佛像的背光,上面刻有天蓋、四位拜佛的飛天、及伎樂天。 越靠近佛頭光、身光部分,飛天的身體也刻得越凸出而明顯,整體看來產生一種飛天是從遠方飛過來的感覺,也因此有強烈的光感。
佛頭光的外圈有賢劫七佛,整體造型渾厚是為了特別突顯石刻的趣味。
在為五方佛開臉時,我想起老子道德經上說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我把佛教的臉塑照得非常渾厚老實,雙眼幾乎全開,像是專注著與你交心;鼻樑的山根部分刻意不作那麼高挺,一方面是有佛像本土化的考量,一方面也根據中國相學中說的「山根高挺者主觀強,塌陷者隨和」的想法,在此我希望我們拜佛也能夠像善水納百川一樣的,包容與放棄我執。特別是在台北這樣精英聚集的地方,來台北道場的主管與決策領導人一定非常多,能有這樣的精神應該是更重要的。此外在台灣民主化益深,這樣的精神更有其時代意義。

台長: 賴鎮遠
人氣(4,56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Miranda
請教一下, 佛像背光上一定是有天蓋\\\、飛天、伎樂天的元素嗎? 還有其他圖飾嗎? 有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研究? 謝謝!
2008-11-21 17:05: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