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26 16:46:30| 人氣1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暗流潛藏起伏在沒有想法的日子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暗流潛藏起伏在沒有想法的日子裡......

3月24日的一大早,被自己猛烈的巨咳振醒。咳出濃稠混黃的液體時,似乎也減輕了身體上累積在體內不舒服的一些壓力~

突然,腦袋就閃過一句:原來一切的癥結就是在-以「溫情」而成為團體發展的內在底色?或以「功能」為團體外向發展為底層思考的差異;兩種思維運作之下,而發展成不同的思維邏輯面向而已!

這樣的覺察,除了紓解自己這些日子來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的思緒外,似乎也讓身體上的感冒解緩了不少。

從過完農曆年後,自己一直是悠哉的鬆散的過著日子。三月份才有蘆荻社區大學的讀書會要帶領,這學期的英文課程也減少成為閒暇時的學習導向,更別說原本許多計畫也都一一的莫名暫停。還以為自己又要開始過著悠閒懶散的生活,沒想到生命的課題就是如此暗流潛藏起伏在沒有想法的日子裡......

話說應該是從去年6月開始,自己接了一個義工性質的協調員工作,主要目的是在協調一些助人工作者與需求者之間如何連接上,還有就是看看是否可以貢獻自己一些心力去幫這個自助助人團體…點燃團體成員們一些內在的火苗!

於是我就一廂情願的以我帶領成長課程的觀念去做事…除了事務性的需要,常常處裡不定時的接獲任務外,私底下會去以自己觀察、關心的角度注意成員們的一些狀況以及互動,還要整理每個月聚會與處理案件的行政報表等雜事。對外上,有時還需肩負起一些好像在帶領這個團體的「代表」責任!

於是就這樣懵懵懂懂的帶了將近10個月的時間~

當然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團體每個月聚會,成員們來來去去,不同的狀況一直在這個團體裡產生-包括我自己的整個生命經歷、起起伏伏!團體的動力一直變化著,行政上的事務也在某種面向上困擾著我(外在功能性雜事上與內在心情感覺層面的牴觸),細節上一些瑣碎零散事務的無法預期也讓自己常常掛著一顆心。再加上,現實環境上更常常被實際層面的一些外在挫折打擊著,所以從去年12月開始,心底便不斷的冒出有想要辭去這份工作的念頭。只是又因為外在的一些環境事務與感情體貼因素考量,便又繼續拖延著…

一直到過完農曆年,大家正期待著能有個新的開展的時候,沒想到團體也因為功能性上的一些協調與展望而有了不同的聲音產生。在2月聚會裡的一些激烈討論拉扯後,自己心裡都還無法說清楚的感覺到一些混亂著,一直到三月底將要再度聚會時,事情才一件又一件的勾勒出一些模樣!

某個週四的深夜,藉著與某個新朋友的聚會,我特地主動與團體裡某位重要的成員M溝通。那個溝通的過程讓我自己看清楚了一些面向,除了她當面質疑的詢問了許多讓我無法用感情作為衡量標準而訴說的面向外,也讓我釐清了一些自己的迷思-包括各自期待的不同、認同的差異、感情與功能面向的衝突,還有就是對彼此認定上的巨大落差!

當晚雖然溝通後我們各自帶著不同的理解與收穫離開,但是我的頭很痛,心情上有種開刀後的混沌-那種撕裂拉扯的隱隱傷感!!隔天馬上就開始展開為期長達一個星期的不同嚴重感冒症狀~

事情緊接著而來,因為如此的訊息傳達,週六的中午我們便開始正式的面對這早該釐清的議題。於是這個團體一開始成型的重要成員P與M,便約了我在達關山下的布佬廚房吃了一頓緊急的午餐會議。在他們兩位的交叉質詢下,P的功能攻勢加上M的溫情導向,我們終於離清楚原來各自的期待與失落-他們在「功能」事務為前提上,對這個團體如何繼續發展的高度期待著;卻遇上我這個以「溫情」內在協調為主軸的協調員,眼光一直放在注意團體內部感覺上,當然會產生這樣巨大的認知落差。加上彼此間得聯繫方式也是如此模式的互動-他們覺得我若有需要便要直接的跟他們大聲喊出(一切以功能為前提);而我卻以為必須接納他們也是團體一員的心態去承接他們自己與成員這段期間內不同生命狀態的起伏而體貼(我的濫情主義)?!甚至期待他們能溫暖的主動來關心;他們常常以功能(時間的長短、效果…等等)來檢視團體互動,而我卻以感情為互動思索基調而產生時間上的鬆散、功能性上的落後…等等所引發不同期待的結果。

甚至是在團體未來動向上的考量也是如此…我期待等整個團體人員更有力量站起來時,在去發展對外攻展的組織化議程;而他們卻覺得大家如此集聚,似乎須要作更多、更有效率的事情!

帶著非常理智的心情,在匆忙中有點莫名被迫結束的狀態下(因為他們原本就要趕到其他地方),我帶著情感上的巨大失落回到家中~而隔天便是一個月一次的聚會了!

聚會上免不了又是開始要就這樣的團體事務面向作討論,我也直接的就在當場提出自己個人想要辭去這個”協調員”的職位,想要回到單純義工的成員之一的聲明!

星期一,整個感冒的難過症狀便完全出現….

一直到今天早上被自己咳醒後突然內心裡冒出的聲音:「原來一切的癥結就是在-以「溫情」而成為團體發展的內在底色?或以「功能」為團體外向發展為底層思考的差異;兩種思維運作之下,而發展成不同的思維邏輯面向而已!!」之後才覺醒。

原來自己身心失調的狀況是如此-理智上的接受、情感上的失落、與情緒上的沒有出口,還有靈魂腳步跟不上身心的落差。那感冒時一直訝異自己這次為何這麼多的「水餃」可包的疑惑?現在才發現,就是自己內在壓抑巨大失落的結果!那無處宣洩的內在情感便化膿化病而出~

以事情沒有對錯的面向來看,這樣的經驗真的給自己一個非常大的提醒!在ken Wilber的「事事本無礙」一書裡有提到:
「當你認清了另一面的你,
即你的陰影及外在的投射心影時,
才會甘願為自己的感受及心境負責,不再怪罪別人。
你逐漸看出你與他人之間的緊張,
原是出自於你與自己投射出的陰影之間的衝突。
各種不舒服的症狀並非外界加諸於你的,
而是你暗中想加諸於他人的企圖,
又反射回你自己身上而已。」

回到整個「事件」的過程,自己從當初一開始投射出美好的期待與感情上的依賴,就跟團體與P、M之間有不同。然後因此不同主軸所呈現出來的風貌便會有極大的差異,更何況這中間又滲入了「主動與被動」、「有沒有溝通」、「該功能性的直接還是溫情性的體貼」、「自己生命歷程方向不同」…等等多種「生命調味料」的加入,才導致這團體的動力呈現出現在這樣模糊不清的狀況!!

從一開始的期待以團體「點火」為主,聚焦在每位成員生命狀況上的型式開始,功能上的失調便與設定在期望能把團體帶往一個更具功能性的目標有所偏差;在「職位」上對這兩位投射溫情感覺的重要支柱幻覺更是讓我一直把他們放在有如家族中父母地位般的感恩與關心(當然也包含了敬畏與距離)。也因此把自己這樣的期待與投射轉移到整個事務處理層面上的導向;加上其實自己對於帶領這樣團體的經驗其實也是在摸索階段,於是就這樣一路走到現在這樣的關卡~

而這個關卡-也正是自己目前人生階段上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當自己開始以感覺、感情為主軸去分享自己的人生時,卻一再的面臨到功能性上的挫折時,我又該如何的回到自己內在裡去重燃自己的火苗呢?自己又該如何回應這「功能性」與「情感性」上的課題呢?而我又該如何在這樣的選擇中堅持與自處呢?...

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開啟這樣的智慧吧!

期待著…..

輝 2005.3.24
***歡迎到首頁留言版留下你ㄉ見解喔~

台長: 亞輝
人氣(1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