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6 00:53:35|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跨越 《暴風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跨越 《暴風雨》

  適逢當代傳奇劇場20年的經典劇目回顧,由吳興國、徐克、葉錦添所編導的大戲《暴風雨》,再次於2006年10月20-22日,轟轟烈烈的上演, 筆者有幸能在此次演出中擔任樂師,因此更有機會對於此劇作深層的體會。

  莎士比亞生平最後一齣作品﹝暴風雨﹞,這是一齣充滿報復、仇恨的作品,但到了最後結局還是放下與和解,對照這個時代,透過演出表達藝術家的期待,融入了京劇、崑曲和原住民歌舞,作了另一種形式的詮釋,引起了各界的熱烈討論。

  這次當代傳奇《暴風雨》的創作演出,綜觀全劇,運用了大量的戲曲素材,包含:唱腔、鑼鼓、臉譜、語言、八字形腿、跨馬腿、丁字形腿、弓箭步等,使得筆者在看這齣劇時,會很直接的用對於戲曲的既定印象去期待;而對於編者在莎劇《暴風雨》的情節內容作擷取時,是否將原作的主旨拿捏的準確、角色是否詮釋得宜,劇情的調整與橋段的鋪陳,就個人觀感而言,實在有商榷的必要。

  就整個編劇的想法而言,從京劇本身來發展,是可以被接納與欣賞的,但是缺乏修飾的直接套用就有待調整了,如演員皆以中國京劇的裝扮,卻使用原著作中的西洋人名,聽來著實感到突兀和錯愕;唱詞和崑曲的運用十分混亂,邏輯概念不夠明顯,莎劇語言的魅力在此劇被掩蓋的十分嚴重;四位祖靈身著有著達悟族特色的服裝,而祖奶奶的服裝卻引自蘭嶼原住民;另外祖靈與精靈的打鬥部分,祖靈手裡握著的是京劇的槍,不僅是服裝上未作詳細的考究,打鬥的過程也稍嫌冗長且刻意,讓筆者感到有些多餘。再如這些都十分容易造成觀眾對於文化認知上的紊亂,不禁使筆者懷疑,此劇在藝術的處理上是否深思熟慮。

  參與演出暴風雨,深入了解此劇的內涵,令筆者缺少了感動,有的只有失望和不認同。未被感動是因為劇情的轉折生硬,情緒連接困難,如壞人竟會一瞬間省悟。

  失望是原本期待的名劇改編,以為能演繹出人心深刻的部份,卻演出了主角自以為是的愛與寬恕,如先壓迫,再給予自由,自以為寬大,實則是霸權。

  不認同是因為卡力班這個角色用原住民文化的方式不當呈現,上半場主角醜化他、壓迫他,下半場轉回來的方式竟是用”賜婚”,內容跳脫的突兀,讓人有脫節的感觸,而結婚對象是瞧不起他的高高在上的精靈愛麗兒,筆者覺得本劇不僅沒有意識到台灣原住民被侵略剝削的事實,而且,卡力班嘻鬧的演出方式,更污辱了原住民。看完此劇,覺得京劇的美沒有被呈現,葉錦添的華美服裝跟漂亮的舞台設計讓人喜愛,卻成了反諷。

  全劇堪稱最動人之處,筆者認為在於結局,波布羅放下法衣、權杖、寶卷後,和著古琴的吟唱,這個段落對戲曲行腔頗具意義,在古琴伴奏下,音韻共鳴出強大的感染力。而後,波布羅形隻單影地走向迷濛之中,往事皆以愛和寬恕而化解於無形。關於此段,筆者看到了吳興國對角色詮釋的戲劇張力,令人讚賞,而觀眾的熱烈掌聲依舊,但究竟是因為被卡力班取悅所致,還是折服於主角吳興國先生在最後一幕的深刻表現,筆者基於對此演出的參與和好奇,反而對於這齣好戲,頻捏冷汗!

台長: 海藍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