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17 01:30:33| 人氣6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CD拾得】麥斯基與巴哈時光大旅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巴哈無伴奏組曲
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演奏
DG出版


「如果說音樂是我的信仰,那麼巴哈無伴奏就是聖經。」這種在音樂圈十分「政治正確」的表態,我們可能三不五時就會從許多音樂家的口中聽到,而真心這麼想的人也的確是車載斗量難以勝數的。但是當米夏‧麥斯基這麼說的時候,請不要誤以為他只不過又是一位安靜而虔誠的朝聖者,焚香沐浴,跪行而來。要知道,麥斯基可是把這本「聖經」當作休閒讀物在看的,讀時或坐或臥或躺,身旁興許還放著一瓶冰得透透的啤酒……

麥斯基一家是住在俄國的猶太人,父母親很注重孩子的音樂學習,米夏的哥哥和姊姊就分別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小麥斯基精力過人,沈迷於足球和西洋棋,甚至夢想成為一位飛行員,而終於從八歲開始把大提琴列入他心愛「玩具」的清單。開始學琴沒有多久,哥哥就給他一本巴哈無伴奏組曲的樂譜,在封面上寫道:「盡你所能,窮你一生之力,讓自己能夠呈現這偉大的音樂。」

米夏琴藝突飛猛進,十七歲時就奪得全國性比賽的首獎,也因此得到機會拜在羅斯卓波維奇門下。不過乍起的聲名也給他帶來麻煩,蘇聯怕他逃往國外--前有阿胥肯那齊出走以致國家聲名受損之鑑,後有米夏的姊姊已經落跑的家族前科,而且麥斯基這人聰明而有主見(也就是不懂得韜光養晦),一副隨時要走人的樣子,所以蘇聯政府就尋個細故把他抓起來,發配勞改,讓他在高爾基挖了一年多的水泥。

麥斯基後來在一連串奔走營救下離開了俄國,這段傳奇的經歷使他比一般音樂家多了一份豐富的人生體驗。而天性灑脫的麥斯基,並沒有在遭受迫害之後變得陰鬱、偏執,反而是在得到自由以後,完全解放了體內的活躍因子。

他在耶路撒冷巧遇巴哈無伴奏這套曲目在演奏上的開山祖師卡薩爾斯,親身感受老大師的震撼(大師在此一會以後兩個月就過世了),也在美國拜入俄國前輩皮亞悌高爾斯基的門下,成為皮氏的關門弟子(大師都讓他拜盡了,乖乖!)從諸位大師身上他學到不要把大提琴當成「樂器」,而必須將之視為一件傳遞音樂的媒介。這個觀念影響他至深,直到今天,他都還相信「心可以引導一個人的手」(這也成為他偷懶不練琴時理直氣壯的藉口。)

經過一番奮鬥,當麥斯基終於成為古典大廠牌DG的旗下藝人時,第一件事就是灌錄六首巴哈無伴奏。他在這份錄音裡留下了活潑、激越,還有浪漫得收束不住的旺盛樂思。然後他頭也不回地去作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過美好的生活、組織一個幸福的家庭、改編一些聲樂曲用大提琴來唱……很快地十五年過去了,有一天他在音響器材行挑選喇叭,店員放了一些唱片讓他試聽音效,其中有一張是巴哈無伴奏,他聽了覺得彆扭極了,疑惑著是什麼人這樣演奏。向店員要來唱片殼子一看,卻居然是自己的舊錄音,當場嚇了一大跳。「我現在已經不這樣拉巴哈了。」他說,所以他決定要重新錄一次。

十五年間的兩次錄音有很大的不同,但最讓人注意的是麥斯基用心引導手、用琴帶出音樂的演奏始終沒變。這是一個瀟灑心靈的歌唱,悲喜之情濃稠熾烈,樂音的行進酣暢淋漓,毫無桎梏與束縛。慣於「傳統拉法」的愛樂者一定會在聆聽的過程中產生很多質疑,但這樂音實在新鮮得叫人在還來不及整理出一點頭緒時,就已經順暢地走到下一個段落去了,不留下半分讓人發問的機會。
對此他是有說法的,他說時代不同了,我們和巴哈連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對音樂的詮釋自然不能墨守成規。反過來說,巴哈的音樂在本質上是前衛創新的,「活在二十世紀末的今天,而卻要固執於三百年前的演奏方式,才真的是全然違反巴哈的創新精神。」

麥斯基把音樂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將生命全然浸入其中,泡得透透的,再也分不出人和音樂的界線,然後執弓拿琴,那就是這份巴哈無伴奏。這是一個經歷過大喜與大悲,一個性情不羈的現代人、音樂家,發自心裡所謳歌的新時代巴哈。

台長: 朱和之
人氣(6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