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09 23:39:31| 人氣8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聽過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嗎?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度百科_廣欽)

  一九三三年,師謁莆田縣襄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具戒歸來。師決志進一步潛修。遂請得上轉下塵老和尚之應允攜帶簡單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石洞為安身之處。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菜充饑。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之雅號乃不脛而走。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眾人誤謂師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卓錫永春普濟寺。聞之。趕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等數人上山探之,方曉師在定中。甚為讚歎。乃彈指三下。請師出定。

 

 

唐代的《法苑珠林》記載了許多高僧以佛法降猛虎的故事。在近代,「廣欽老和尚」的公案,在台灣也算是家喻戶曉了,也成了對僧人、佛門崇仰的典型。事件因為有切確的時間、人物、地點,所以應該是容易考察的。也因為這樣,所以也應該是值得相信的。其中"入定"的故事的另一主角是近代的名僧--「弘一大師」,考其年譜卻付之闕如,著實是一件奇怪的事。

傳中說廣公在清源山閉關十三年,而入定險被火化是發生在弘一大師在永春普濟寺靜修的時期。弘公在永春是在一九三九年二月到一九四○年十月的事,一共五百七十二天。這一年半的時間弘公與外界斷緣,所以當時還傳說弘一大師圓寂了。有關這二年的紀事,林子青先生所編年譜(民國三十三年)記載如附1。

年譜中比起"彈指令出定"要尋常很多的事都記了,但連廣欽都隻字未提。為二位高僧都作過傳的陳慧劍先生也發現了這似乎不太尋常,所以在這件事他作了以下的附註:

『(案:弘一大師在民國二十八年以前未到過永春,民國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他第一次入永春蓬壺山中普濟寺靜修,到二十九年十月九日離開永春,弘公在永春住了五百七十二天,並未離開永春。等弘公出山,住在晉江檀林鄉福林寺,體力很差,世緣將近,到民國三十年十一月曾至泉州直到三十一年九月四日圓寂,似乎沒有這段記錄。因為弘公身體不好,不知在時間上那一個記錯,據估計,可能是弘一大師年譜等資料未收,此事可供查證的,有星加坡廣義法師與菲律賓傳貫法師、圓拙法師,當時均在泉州。)』

作者是認為兩者記錄上可能是時間不對、資料不全所致。作者也沒交待是否自己和可供查證的人查證,查證的對像是如何描述的。但依作者自己所說,也不合邏輯。若是時間不對,廣公在清源山有十三年的時間,怎麼確定那些可供查證的人「當時」在泉州呢?作者認為「弘一大師年譜資料未收」,所說的年譜應該指的就是林子青先生編的年譜(一九四四年),離大師圓寂二年,資料未能收齊;那麼自己所作的「弘一大師傳」(一九六四年),二十年了,自己也沒有收錄這一事蹟。顯然要將這樣沒有根據的事情寫進去,是有困難的。二十年自己都沒能有的資料,連訪談關係人都沒有,含混地記錄廣欽老和尚的事蹟(一九八四年出版)。四十年過去了,還用"資料未收"的理由,我覺得有消費這二位大師的嫌疑。所記如附1。

《當代佛門人物.廣欽老和尚禪修譜》中也記錄「伏虎」這件事。伏虎,在古代的書籍、地方誌之類都有提及,且不限於高僧,也有道士,也有孝義驅虎的故事。例如《宋史.孝義傳》中說了一位朱泰驅虎的故事。到明清時代,在南方的地方誌中出現孝義驅虎的記錄逐漸增多,這是因為人口增加和山區開發,所以虎患也就比較重,加上中國人對虎的特別情感,所以這類的故事都被記載下來,所記錄的就是現在幾乎已經絕種的"華南虎"。

若說清源山有虎,那一定就是「華南虎」了。但根據《中國珍稀獸類的歷史變遷》(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的研究表示,到十八世紀平原地區的華南虎相繼絕跡。福建省現在還可能有華南虎的地方是在梅花山自然生態保護區、武夷山山脈。

一般來說,一隻老虎的生存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還必須生存有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豬。而清源山開發的很早,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中興于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相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清源山主景區到離泉州市中心不過3公里,在唐代已經是一個宗教聖地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隱居、讀書,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呢。若把整個山區都算進去(包括九日山、靈山聖墓),總面積不過六十二平方公里,就算全都是森林,也不夠一隻老虎的生存。人為的活動足跡,也不可能有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豬的餵養。就算在古代就不太可能有虎的出現,更何況1933年,日軍侵襲福建一帶的時候呢。

再說,陳先生所著的傳記上說有虎父、母和子一家同受皈依之事(如附3),更是無稽。根據百度百科上記載:「虎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隻老虎有自己的領地,除了交配時期,從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獨自生產和餵養幼虎,平均每胎產子2.46頭,在野外,出生幼子的死亡率為3040%。當幼虎成年後,雌虎將領地遺留給它,獨自去尋找新領地。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占山為王。老虎以鹿、獐、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

從人類活動的足跡、生態環境的限制,可以斷定清源山在廣老清修的時期裏,是不可能有老虎的。事情越傳越訛,到後來連"虎之家族"都出現了。若是像善書中的市井流言,說了也不知道是誰說的,只要能傳達人生大道,不要說是老虎了,神鬼妖狐也行,姑且聽之,那也無妨。但是立書作傳去記這些無稽之談,對當事人來說,實在是一件相當不禮貌的事,也有違文字工作者的專業倫理。

林子青在「弘一大師年譜」後記中說道「然及今不記,他日必且流為神話,使大師明朗崇高之人格,為神話所同化,豈不可惜?」這真深得弘公教化,深知弘公亮節之人,我很樂意地,將他的後記全文附上(附4)。若弘公在天有知,四十年後竟成無考之事的見證者,為"彈指令出定"之類顯異惑眾之行,我想他老人家肯定不會像陳先生在序文中說的,「他老人家在常寂光中俯視蒼穹,也必然是怡顏有慰了!(節錄如附5)」兩相比較,個人覺得陳的文風顯得飛揚浮燥,被犧牲的是佛教質樸篤實的風範和正法久住的未來,這實非佛教之福。

ps:維基百科就沒有把這些事記錄進來,而是廣弘弘化的實在的事蹟。



附1:弘一大師年譜    林子青編

『民國二十八年己卯(一九三九年)大師六十歲

是年初春,自承天寺出城遊清源山,喜其地之幽美,遂暫居於清源洞。舊曆二月間將往永春,與黃福海居士同寫影紀念。是月廿八日(新曆四月十四日)自泉州入永春,居城東桃源殿,講演「佛教之簡易修持法」。旋入毗峰普濟寺,自是屏除應接,閉戶靜修,著有盜戒問答,護生畫續集題詞,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華嚴疏科分,藥師如來法門一斑等書。以山居鼠免鼠患之經驗談以記之。舊六月二十日起,謝客養靜。秋日,李芳遠入山參訪,師賦偈贈之。九月二十日,為師六旬初度,弟子愷為畫續護生畫集六十幅奉壽,師為之題詞,豐君又發願畫佛千尊,普贈有緣。冬月,致書李圓淨囑其籌募印行續護生畫集。各方淨友為募印手書金剛經及九華垂跡圖題讚,並徵集詩文紀念。澳門覺音月刊與上海佛學半月刊為出弘一法師六秩紀念專刊慶祝。是年師在永春普濟山中,致書曇昕法師,期許甚至,其愛護青年後學之心,溢於言表。

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一九四○年)大師六十一歲

是年春仍閉關永春蓬山,時有衰病,謝絕訪問,故外間遂傳其圓寂,林奉若特致書郁智朗述其起居近況。覺音月刊又刊「弘一大師近蹤」以息群疑。徐悲鴻為畫道影以壽。為李圓淨撰梵網戒本彙敘。書篆聯贈李芳遠。七月十三日,成受十善戒法。是時又有埋光埋名,遯世終老之意。七月底,地藏聖誕,於永春講「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要恉」。舊曆十月初九日,自永春赴南安靈應寺。師居靈應寺,有人訪之,輒以書法結緣。是時滬上淨友請撰受八關齋戒法。冬過水雲洞度歲。是年作李卓吾先生象贊。』

 

附2:當代佛門人物   陳慧劍編著

 

『【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四十八歲~五十三歲】

修道山中,不免經常與柴夫、獵戶為。他們在路上相遇總會打一聲招呼,問一個好。但是有一段時間,柴夫們很久沒有見到他,很是奇怪,有個柴夫就攀山翻岩,到他山洞來探視。

進入洞中一看,他正在閉目靜坐,沒有打擾,便悄悄地走了。過幾天,又不見他的蹤跡,這個人再去洞中瞧瞧,他還原封不動坐在那裏,感覺不對,就下山到承天寺去報告轉塵老和尚,此時他們都已知道他是承天寺入山的禪和子了。

老和尚就說:「他在入定!」也沒有表示什麼,柴夫沒頭沒腦,便走了。當然,他們不相信一個人能不吃不睡多少天而不死。大家一肚子狐疑,又跑到山上洞中,叫他,他不應,摸摸鼻孔,沒氣了。死了?有人匆忙奔向承天寺報信,到這時,延時費日,已有三個多月時間了。轉塵老和尚這才深怕他真的死了,但又不敢斷定他是否還在定中,為了安全,一面派人上山準備木柴,為他火葬,岣時與當時在「永春弘法」的弘一大師連絡。弘一大師接信後,即刻託人帶信阻止火化,候他來看過再定。(案:弘一大師在民國二十八年以前未到過永春,民國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他第一次入永春蓬壺山中普濟寺靜修,到二十九年十月九日離開永春,弘公在永春住了五百七十二天,並未離開永春。等弘公出山,住在晉江檀林鄉福林寺,體力很差,世緣將近,到民國三十年十一月曾至泉州直到三十一年九月四日圓寂,似乎沒有這段記錄。因為弘公身體不好,不知在時間上那一個記錯,據估計,可能是弘一大師年譜等資料未收,此事可供查證的,有星加坡廣義法師與菲律賓傳貫法師、圓拙法師,當時均在泉州。)

弘一大師回泉州後,到承天寺與轉塵老和尚上山,到洞中一看,他仍在定中,安祥靜穆,弘公讚歎地說:「他的定力,雖古來大德亦少有!」便在他的耳邊彈指三下,然後與轉塵老和尚走出洞外,一同順山右石級上登瑞藏--廣欽老和尚的法師,宏仁老和尚的茅蓬去了;宏老與廣欽和尚相約在山中苦修,一在山後岩中念佛,一在山前洞中參禪。

弘一大師一行到了瑞藏嵩,尚未暇寒喧,他已在洞中出定,來到後山向弘公及轉老、宏仁老頂禮候安了。

這一定一百二十天的公案,驚動了泉州一帶的佛門。從此次久定之後,便加努力向上參究,只到有個入處。這位鄉野比丘穴居荒山十三個年頭。

在山中修道生活,幾乎與一切物器絕緣。』

 

附3:

《當代佛門人物.廣欽老和尚禪修譜》民國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四十三~四十七歲

他經歷了崎嶇山徑,找到這樣一個隱密之所來修道,來了卻塵緣,經過數天,身心逐漸安靜下來。過了不久,他與平日一樣,在石頭上打坐,忽然刮來一陣腥風,拂入鼻息,正在感覺奇怪時,睜眼一看,原來是一隻斑爛猛虎。

他心中一震,脫口高唱「阿彌陀佛」那老虎也沒想到欲一聲佛路獅吼,便嚇得返身落荒而逃。可是那老虎逃了不遠,又回來了。這次牠施施然,鼻中發出低吼,一步一步直奔他的座下。

這時生死大事已經放下了。猛虎當前,他低聲說道:「阿彌陀佛--你莫嗔!這裏原是你的窩巢地?我是出家人,你讓我修行,我成了道一定來度你,如果你動了嗔心,傷了人,冤冤相報,又那有了期?願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說罷,便一心念佛,那頭老虎,看了看,是一個中年的又乾又瘦的和尚,便點頭搖尾,走出洞外,伏在那裏,成為他的侍者了。

這隻老虎,此後便日夕與師相伴,形同貓狗,亦如家人,有一天,又帶了牠的太太和孩子來了,並且在他的座前遊戲翻滾,然後,他便正式地為虎父虎子,而「三皈依」法,為「入洞弟子」。

 

附4:

《弘一大師年譜》林子青民國三十三年

後記

本書行將付印,餘忽罹傷寒就醫仁濟醫院。日夜輾轉病榻,思索盡廢,欲作後記,久未能握管,致出書延遲彌月,良用歉然!本書體例,無所取法,而材料之獲得,又至不易,初非一人之力所能辦也。蓋弘一大師一生之生涯,極波譎雲詭之奇觀,雪泥鴻爪,蹤跡靡定;晚年益自韜晦,入山惟恐不深,欲撾其有系統之記述,洵非易事。然及今不記,他日必且流為神話,使大師明朗崇高之人格,為神話所同化,豈不可惜?故餘不揣譾陋,博採窮搜,不厭煩瑣,片鱗半爪,無不徵之。有所見聞,即錄以存證。年餘之間,行腳遍江南,凡大師之故舊,皆已探訪殆盡。故本書內容覺駁雜,然所記錄,皆鑿鑿可據,於大師一生之生涯,幸尚可見一斑,此餘所引以自慰者也。本書限於篇幅,尚有若干插圖未能刊出,又豫定之年譜大事索引及大師寂後各方之餘響,已出版未出版之大師著作表等,不得不從割愛,幸讀者亮之。本書出版匆促,謬誤之處,知所難免。十方大德,博雅君子,如蒙垂教,實為幸甚。

三十三年九月十日口授梅生記  子青於上海仁濟醫院


附5:《弘一大師傳》陳慧劍民國七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序(六版)
「憶及十五年前本書定稿之時,到今天流傳世界各地,除了很多師友贊歎、朋友嘉美,其中也有極少數人認為李叔同先生的生命,不不是「落於枯寂」、「失於倫理」,便是「流於感傷」、「惑於自了」,…
弘一大師傳已山版十餘年,今時七度修訂,而對弘公之仰止,已是讀此書者之共同情懷,現在承三民書局重新排印二十五開版,集三冊為一總,而莊嚴之,精緻之;得使海內外私淑於弘公的有緣人,有以請供珍藏的機會,弘公的生活,棄俗生活是孤寂的,而今,他老人家在常寂光中俯視蒼穹,也必然是怡顏有慰了!

初版序1964年農曆九月四日」



 




 


台長: 將無同
人氣(894)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三語掾 |
此分類下一篇:小人眼見求清淨
此分類上一篇:卜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