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1 08:11:06| 人氣2,0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 WATT/Puppy 7 調整感想 by eardocto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剛換WATT/PUPPY 7代的喇叭, 一且都從頭摸索起.....
WATT/Puppy 7 初步感想

前言 : 這一對WATT/Puppy 開箱的時間是有5個月了, 單體run到現在是不是說已經完全成熟我沒有把握, 但是一開箱的聲音我有聽到, 當場退回經銷商那邊, 請他們run好再給我, 算來到我手上也是run過了三個月了, 只能說, 從印象中的3代, 和5.1比較( 朋友中沒有人用5代), run的時間由於單體的懸邊由紙盆換成膠邊, 需要的時間更久是合理的推測, 但是要多久就不知道, 至少在四個月後再到我這時, 已經好很多了, 買Wilson喇叭的大概都要有心理準備要忍耐很久了...

在聆聽WATT/PUPPY 7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的思考要怎麼搭配它的前後級, 我聽過的系統不少是用晶體機推動, 動態音場皆美, 但我對音色使終無法忘懷管機營造的那一種空間感和音樂的流動的感覺, 所以我想試試從管機下手是不是也可以有好的結果. 目前聽到的聲音是在ARC R2 MkII + Jadis JA200之下發出的聲音.
WATT/Puppy 7的非常中性而敏感, 當我接上JA200時, 我覺得好像在使用大型英系喇叭的錯覺, 中高音溫暖而且音樂的流動似乎從沒停止過, 在鋼琴這一種斷音的樂器上差異尤其明顯, 您不再覺得是一個一個音符組成一首曲子, 您只會聽到一整首曲子 ! 更不要說是像提琴, 長笛這一些連續音的樂器, 高音的透明度明顯得不及用晶體機, 但是厚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我換上Nagra 845強放管的後級, 中高音的飽滿尤佳, 透明度和低音的控制力更進一步, 細節在Jadis和Nagra推動之下都有很好的表現, 您甚至可以感受到音樂演奏中沒有出聲的樂手仍然在那邊呼吸, 小提琴手在高把位手指滑過弦的聲音, 但我認為不及在ML33H聽到的多, 也略遜於Gryphon Mono, 僅憑印象, 聲底比前幾代的WATT/Puppy暖是一個優點, 比較讓一般人容易親近, 但在高頻的細節和延伸上我覺得是有trade-off 的.

Wilson Audio最引以為傲的動態, 看來在大功率的管機之下似乎仍不容易追上晶體機的表現, 音場的穩定度雖然不會崩潰, 但總會讓人捏一把冷汗 ( 該換JA500 了嗎 ? 呵呵 ) , 和我以前聽慣的Magnepan相比, 高音的飄逸感差相彷彿 , 標示WATT/Puppy只到20K, 但是聲音的密度之高, 是我聽過的喇叭之冠. 那種真實的形體感, 不容易在一般的單體上看到, 如果要說有沒有差不多的, 我在Dynaudio 旗艦Consquence, Cello的Gland master, 小喇叭AE-1上聽過類似的聲音. 甚至超過以前我用的IRS Beta. 這是一對深度優於寬度的喇叭, 在吸音良好的環境, 試著往前擺, 會發現輕易的讓喇叭消失, 但這一種音壓有的人不喜歡, 所以我用的是兩側吸音, 前後擴散的方法, 取得比較寬的音場, ( 但為了求低音的平順, 可以說是出盡法寶, 有機會再跟各位說怎麼跟低音奮鬥的故事. ), 擺位上若是靠側牆很近, 那Toe-in 要多, 這樣音場的寬度會在喇叭的延長線上, 優點是音像比較準, 若是只用少許的Toe-in, 喇叭就不能太靠側牆, 這會有一個包含喇叭的廣擴音場, 缺點是結像需要更敏銳的聽覺才作的到. 比較有困難的是音場的高度問題, 這個可以從二個方面去改變, 一個地上的第一反射點要吸音, 第二個是在腳釘的前腳用銅板墊起來, 以一個一個銅版的厚度作微調, 但是不要去調WATT後面的支點的角釘, 那個反而會有相位上的偏移.

後記 : 聽慣了屏風喇叭那種廣闊無邊的音場和結像, 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音, 要求傳統喇叭要有一樣的表現著實不易, 音場WATT/Puppy在我換了前級的管子後, 二個喇叭的後排樂手似乎看的更清楚了,音場也跟著變寬起來, 再來就看看SIltech 還是Teralab能補強透明度和細節了. 看來, 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

我的作法是
1. 徹底把喇叭run熟
2. 多方嘗試不同的擺位, 尤其是新喇叭, 不要怕擺好了位置又移開跑掉, 才有機會瞭解全面的實力

WATT/PUPPY 7初步感想 ( III )
我用過幾對大家都說結像能力一流的喇叭, 首先談到Magnepan MG3.5R是我印象比較深的, 由於是雙面發聲, 所以對後牆的要求比較高, 一般小空間理的位置大多也不會太靠牆, 倒是由於屏風高度上的優點, 輕鬆營造出一個有高度的音場, 在我先後的幾個音響室裡, 最早的5坪多, 聲音有一點放不開, 7坪多的那一個最好聲, 因為是臥房, 聲音好的很, 但出入就有很大的問題, 在20坪的那一個, 聲音的平衡有一些問題, 低音太少所以頭重腳輕, 一個可以近距離聆聽又可以不用擔心音壓的好喇叭.
再來是Infinity IRS Beta, 當年四件式一出來當紅炸子雞, 大家莫不驅之若騖, 其中的甘苦卻非一般喇叭用家所能體會, 光為了能找到音色能統一的後級就傷透腦筋, 再來是中高音和低音柱的銜接, 老實說, 我一直到賣出都沒有弄好過, 虧我還把中高音屏上都換上Siltech機內線, 但好在我音色上沒有能弄的很喜歡, 至少結像是一流的沒有問題. ( 說到音樂的流暢性, 弄的最好時也沒有我房裡的Rogers 3/5a好聽.... , 自己眼高手低, 只好認賠殺出.)
其它這二十年來用過的當然不只這幾對, 以後再談, 回到正題, 當換上WATT/PUPPY 7, 這一對結像一貫優秀的喇叭, 我當時心想, 這一下應該輕鬆了, 因為怎麼難弄也沒有Maggie和Beta難搞, 等到喇叭真的到了, 我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第一個遇到的問題, 房間有駐波, 我第一件事先把喇叭拉離後牆, 再來在喇叭後方放進一些箱子, 希望打散一些駐波, 效果很有限, 仔細一算, 是因為寬度是高度的1.5倍, 喇叭拉出來只是低頻的量比較少, 除非釘天花板, 不然很難改善, 再想想其它的問題.
在JADIS JA200推動之下, 有一個比較柔順的中高音, 但低頻的量是相當的鬆散,回應我自己以前的說法, WATT/PUPPY有二種方法去處理, 一個是先弄好低音, 再來想想高音怎麼讓它不會飆, 再來就是先處理中高, 再想想低音的部份要怎麼弄, 要延伸好, 我暫時在PUPPY反射孔置入吸管, 同時比較大中小三種Size的吸管造成音色上的不同, 置入後, 低音的量比較少, 但是速度變得比較快, 駐波當然存在, 這和有沒放入吸管是無關的, 但是由於低音延伸的比較好( 這一點和拉離後牆的意思差不多 ), 聽起來的影響變得比較少一點.

第一個想到的位置, 把喇叭左右靠邊, 遠遠拉離後牆, 作最大角度的toe-in, 如此, 可以取得最寬的音場, 以WATT/PUPPY的能耐, 輕鬆穿牆而出, 同時, 由於喇叭擺設的角度比較大, 反射孔的低音走的路徑比較長, 駐波的影響比較小. 這個方式的擺放因為拉得太開, 雖然有最高的音場寬度, 中央的的結像卻是最差的, 有時會誤以為分離度好, 其實是二支喇叭各唱各的, 所以要適度的往中央靠, 以免中央的音像空掉.

第二個擺放是在第一個擺放往中央移度時, 還是以最大角度對準聆聽者擺放, 這時, 因為離得最近, 聽到的都是直接音最多, 這種擺放會有最多的細節, 相當於作一個近場聆聽的位置, 此時深度會優於寬度, 中央的結像雖然很好, 但是音場的寬度僅只於喇叭外緣, 很少能穿牆而出, 還有一個問題是, 因為都是直接音比較多, 比較沒有那種Harmonic的感覺, 試聽了幾週, 發現我不喜歡這種表現方式.

第三個方式, 把喇叭往內推動的同時, 要慢慢張開toe-in的角度, 同時, 為了取得比較理想的和諧音色, 把喇叭推離聆聽位置, 優點是中央結像也顧到的, Harmonic的感覺也比較好, 左右的音場雖然不能穿出側牆, 但讓樂器由左到右整齊排列是沒有問題的, 滿滿佈滿聆聽的空間, 缺點是, 由於往後牆靠去, 音色上低音會多起來, 駐波的情形也會比較有影響. 深度明顯的有所改變, 這是我目前的擺放位置.

第四次我把喇叭平擺, 幾乎沒有作什麼toe-in的動作, 這時有一個最Harmonic的音色, 飄過來的, 不是弦樂部, 管樂部......, 而是一整個音樂, 因為這是分離度最不好弄的一種擺放方式, 所以一開始聽到的都是混合後的合諧音, 這反而有一點像坐音樂聽後排聽演奏的感覺, 如果追求的不是要細節超多的音響派, 這一種方式會讓人聽到最完整的音樂呈現. 聽小編制的室內樂我最喜歡這樣擺放的音色.


由於我的沙發直接靠牆, 一開大聲時會有嗡嗡的過長殘響, 我找尋了幾個方式解決問題, 首先考慮擴散板再包上布, 置於座位後面, 再來買入地毯直接釘在牆上, 我採取後者, 因為不能預測會吸掉的多還是少, 一共買了三塊地毯回來, 分別訂上去聽, 最後選用的效果很理想, 但算一算, 花掉的錢跟請師傅作擴散板差不多....

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首先, 因為喇叭run得慢, 音色還會有改變.
再來, 一邊是開放空間, 一邊是連續的牆, 所以要在喇叭到聆聽位置間做一些處理, 暫時還用高4尺的CD架還作第一反射點處理, 但是效果不佳, 這一部份可能要用上現成的擴散板套絨布才行( 想像的 ^^ )
然後, 後面落地窗簾的處理也是相當重要, 應該可以更換更厚的布料, 然後在中央和喇叭的正後方做擴散處理( 擺置擴散板等 )

大家器材買了後都會遇到空間處理的問題和喇叭擺位的挑戰, 這一篇比較像是把自己作的一些傻事的過程跟大家分想, 有對有錯, 但也算是一段努力的日記, 暫時想到這邊, 有再新的想法再請各位高手前輩們指教.

我常用的幾種擺位方法

我自己使用過四件式喇叭, 屏風喇叭, 傳統紙盆, 膠盆喇叭, 雖然說有時會用頻譜儀架起來量, 但是說到最後, 多半還是靠二支耳朵來處理, 網上擺位跟空間處理的高手很多, 我不在這邊班門弄斧, 只把一些以前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說的不對請大家給我指正.

拉開大角度toe-in的擺位
目的: 希望取得最好的包圍感和音場寬度.

我把喇叭往外一直拉到快碰到側牆, 然後算好皇帝位, 直接大角度對準這一個位置作toe-in, 可以這麼形容這個大角度, 對準您的耳朵就對了, 往外拉出去的要多寬? 有多寬就拉多寬吧, 當然不要貼在牆上, 但留下來的位置不多, 同時, 要注意的是, 擺好後, 拿一張中央一個人唱歌的片子聽一下, 看看中間會不會空掉, 這種方法在喇叭過開時, 會覺得中央定位準的範圍好小,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聽, 這不會有問題, 但是二,三個人就會發現有人只能聽到一邊.
改進的方法是把喇叭往中央慢慢移動, 注意的是, 還是要隨時停下來調整對準耳朵的角度, 會隨著內移而改變, 中秧的結像就會越來越好, 但是音場的寬度會越來越窄, 還有, 這種擺法喇叭要拉得很離開後牆, 有時會超過一半以上.

結論 : 喜歡聽廣闊無邊的音場的人, 常聽大編制的樂曲這麼擺會很刺激, 通常這種擺位方法, 音像和音場會輕易脫離喇叭, 也可以製造許多離開喇叭的效果. 如果您只能擺在寬邊, 或是喇叭靠近自己這一邊有開放的空間( 像我就是 ), 這麼擺會有效減少二邊差異造成的影響.

缺點 : 中央的結像會比較差, 聆聽位置的範圍比較小

集中較少toe-in的擺位

把喇叭先不作toe-in, 前後找到低音最舒服的位置, 再從外往內拉, 一直拉到中央的結像和音色覺得夠濃, 這時才作toe-in, 或結像不錯的話, toe-in少一點也行, 這要看用的喇叭特性, 會發現舞台會呈現一個弧型, 中央的結像特別精準, 如果常聽人聲或是小編制音樂, 室內樂, 小品獨奏的, 我退薦這一種擺法, 雖然在聽大編制時, 會顯得有一點不過癮, 但是在小編制時, 加上環境的處理, 很容易把三重奏就搬到你面前, 那種現場的感染力最好.

結論: 常聽的樂曲編制比較小的, 或喜歡和樂手同一高度, 同一空間的, 這一種擺位可以考慮, 但擺位所需的精準調音也是一大考驗, 在還沒有成像以前, 聽起來都會有一點模糊, 音像也會左右跑, 通常易犯的問題是作toe-in時, 到底是推前面還是推後面, 因為這會造成喇叭二者距離的改變, 這要多試試才不會跑掉. 想營造蔡琴站在你面前三尺唱歌的音效, 想試試Giliels在你面前五尺彈貝多芬Sonata, 這一種方法可以嘗試, 這也是我最長時間使用的擺位方式. ( 因為我的想像力不佳, 很難想像120人的交響樂團在我面前擠在我數坪的空間理, 還要求數人頭...)

缺點 : 犧牲了一點音場的寬度換來的是深度和精準的定位, 比較有問題的是擺位的要求高, 需要耐心加上耳力, 比較上都會擺的筆較近聆聽位置, 所以聽到的直接音比較多, 同時音色處理不好時, 比較會有衝到前面來的情形, 這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擺位方式.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0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