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7 15:27:38|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企業購併國家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本書一開始就針對所謂的全球性的經濟貿易組織所進行的活動如Shock therapy,stabilization,structual adjustment,trad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deregulation等做一些描述,但是這些檯面上的動作其實質意義有多大,能發揮多少功能,而且身為會員國具有較大的Bargain power他所談判跟爭取的到底是本國人民的福祉還是背後政治現今的企業呢?(更遑論落後國家的議題受到多少關注)
其實前幾天看到蔡康永對溫世仁的專訪回顧(重播)~對於黃羊川這樣的窮鄉僻壤,有多少人會關心(前天在yahoo的banner上看到對台灣普調多數年輕人只對自己的生涯發展關心,事實上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之下,所謂的社會關懷的確是逐漸減少中....但在這樣的矛盾年代當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應如何定位值得思考)
本書作者擁有相當TOP的學歷,U penn的MBA,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PHD...
身為上位者提出了一些觀點跟看法,而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該做些什麼...??可能是要找尋一個平衡點吧

世界銀行和IMF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事實上反而侵蝕了勞工組織並稀釋了工會的談判籌碼,造成大規模民營化計畫,結果只讓少部份人受益,結果只讓少部份人受益,同時無法增加公共支出,這真的可以讓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縮小嗎?
這是真的可以造成所得重分配嗎?還是兩極化讓兩者之間的差距大到讓人無法接受呢?
或許這樣不平等惡化的情化,將造成社會資本崩潰的最佳明證
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新競爭世界中,無技能知識者的境況或許會越來越悲慘吧
小布希總統計畫永遠份去資本利得稅以及遺產稅的作法,將使富人變成貴族,而其他人將何去何從呢?
看過一本書大致在講基因工程的發展,或許會讓Bill Gates等富豪利用該技術讓金字塔頂端的人持續掌握資源...
在健保制度方面,在美國這方面的基礎公共福利的民營化,例如HMO....等健康醫療組織,採用的是Cherry Picking的policy
挑選健康的個人,避免醫療服務的重度使用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John Q這部電影....裡面敘述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慘況...沒有錢真的看不起醫生

這樣子的社會需求與個人對健康保險的權利是否該由保險精算過程來決定呢?(有志於此的可以朝CFA邁進)

在日本有一個新經濟時代的新字"Karoshi"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過勞死...
政府偏好favor企業(巨人)而非個人(大衛)...商業利益>>道德
資本主義追求的經濟成長是不是應該具備一個更崇高的目的:安定,提升生活水準,一視同仁地增進所有人的社會和諧
很多全球資本主義的擁護者辯稱上次情況只是暫時的,這種情形並非資本主義的制度有缺陷,而是資本主義進行的還不夠久,財富終究會由上往下分配
藉由提供富人獎勵制度,例如給予較低的租稅優惠,富人將被鼓勵創業,最後會創造工作並刺激成長

但資本主義的利益尚未往下分配前,誰來照顧資本主義初期產生的輸家呢?
而且在全球開放的金融市場底下,企業的移動性比過去幾十年快很多,真的可以常駐在某個地方創造就業嗎?一旦企業外移,政府原先給予的租稅減免措施
的用意也就無法在較長的期間顯示出來.....在大者恆大的情況下,小眾該如何做呢?政府課不到稅造成政府無法支付大眾對公共事務的合法需求
企業的財務居所再也不是固定的,造成了政府賦稅系統的傷害
人民需要補助,還是企業比較急需補助?
提供福利給不是那麼急需福利的客戶(如民營企業)
成長不等於創造工作機會
Rule is changing
政府在這波不景氣的情況下,舉債(債留子孫)提高公共支出..彷彿陷入惡性循環,選舉將近...各個選舉人抬出大盤牛肉...
在未來生育率降低,社會偏向高齡化,一個年輕人要負擔多少這樣的惡果呢?

新的世界新秩序在哪呢?
一個國家若增加貿易及投資的慾望,可能導致人權變的更糟而非更好
這些全球性的貿易組織到底是誰的貿易組織,人民選出民意代表,總統,代表我們參與這樣的貿易組織(更遑論被排擠在圓桌之外的台灣)
或許這樣的組織限制了國家捍衛其人民利益的能力,甚至是期望

那社會大眾可以做些什麼呢?是不是可以透過市場機制制衡政府允與企業利益凌駕公共利益
事實上在影響力這本書當中提極具有影響力的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10
雖然我們身在台灣,相關類型的社群團體並不常見....如
www.corpwatch.org
www.disinfo.com
www.indymedia.com
www.greenpeace.com
身處在資訊不對稱的社會當中,如何分辨表象與真相,判別資訊的真偽性
對於一些在第三世界壓榨勞工(童工)的企業,採取拒買(Buycott)的行動,或許這類型的消費者運動可以引起公眾的覺醒與支持也說不定

不過過度激情的壓力團體是不被鼓勵的,因為可能會導致大眾不必要的恐慌
其實麥當勞等速食產業其黑暗面,在速食共和國當中也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真正的道德良心與實質利益做比較,往往存在一些灰色地帶,或許企業界真正具有社會責任的經理人可以在這當中扮演流程透明化,遵守法律與規章的規範
形成Corporate Citizenship
雖然有點唱高調,雖然知道企業的目的在於獲利
但是如哈佛也有開策略性慈善課程或許也代表企業在這方面的努力
從負面去看或許會覺得有的企業是藉由捐款來減稅
全美最大的慈善團體是Bill Gates夫婦的基金會
企業的經濟力量逐漸超越國家的政治力的時代
這本書提供了一些觀點,或許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發生在周圍的現象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反全球化?
至於有沒有解....我這微小的個體只希望未來人類可以朝向善的境界前進....

台長: 駿旻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