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4 12:15:02| 人氣6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健和撰獲刊於2008年6月6日人間福報副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篇名:歸真天堂 (獲刊於2008年6月6日人間福報副刊第15版)    作者:高健和

在安老所偌大的綠叢中,橫躺著三排紅瓦的矮房舍,聳立著一幢灰白的高尖塔,望著尖塔上那兩對閃爍的眼眸—歸真天堂,四個金黃色的行書體字,在黃昏夕照下,輝映出溫馨暖意;時而,月娘會在此時悄悄地爬上樹梢,與日落共譜人間溫情;然而,無論是在陽光下或月色中,歸真天堂總是如此靜謐安詳、和藹可親,就像是我永恆的親人;安老所是長者們「安」享「老」年的住「所」,歸真天堂則是安老所長者們仙逝後骨灰安置的住所、「歸」往「真」善美的「天堂」。
自幼與安老所為鄰,時常與老爺爺、老奶奶們相處在一起;他們有的是鰥寡孤獨者,有的是不願被兒子、媳婦或女兒、女婿嫌棄者,有的是喜愛安老所的安享晚年、無拘無束者;還有另一類的長者們,則是含辛茹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才盼到留學海外的子女取得洋學位,原以為可以含飴弄孫、子孫滿堂,豈知生育子女的淌血流淚,竟喚不回子孫回家承歡膝下、噓寒問暖,因為他們的子孫早已是外國人,他們不再牽腸掛肚父母,他們不願落葉歸根台灣;所幸,這塵世仍有「歸真天堂」。
在我們的村子裡,農耕人家,時常將自耕的蔬菜和飼養的雞鴨,與安老所的長者們分享;漁撈人家,不論是出海捕魚或是在河邊釣魚,回到村子裡,總會拎著幾條魚,給安老所的長者們加菜;颱風來襲前,村子裡的壯丁,必定會先去疏通安老所的排水溝;颱風過後,也必定會再去重建安老所的井然有序;寒流籠罩時,我們也一定會送去更多保暖的衣物與內心的溫暖。大人們空閒時,總是會和安老所的長者們,天南地北的聊天,談論村子裡的小孩們;大人們農忙、出海、外出工作時,也都會安心的讓孩子們去安老所裡;而小孩們則是愛圍著老人家,聽聞他們的故鄉往事、聆聽他們的思想信仰,或是唱歌下棋、閱讀書籍;我們的村子,就像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真善美仙境。
對村子裡的孩子們而言,安老所是我們孩提時的樂園,也是我們成長時的私塾。憶及過往,懷想故人:唐伯伯讓我們嚐到紮實的山東饅頭,也讓我們明瞭何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葉婆婆讓我們聽到動人的客家山歌,也讓我們感受何謂「離鄉背井的硬頸精神」;宜蘭阿嬤讓我們欣賞傳統的歌仔戲,也讓我們瞭解何謂「一枝草、一點露」;手不離佛珠的王爺爺,讓我們知曉「非聖賢行,非凡夫行,是菩薩行。」對聖經愛不釋手的曹姥姥,讓我們知道「清心的人有福了」、「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及長,在人生遭逢蹭蹬或趑趄徘徊時,我們總會駐足思忖安老所長者們的話語,閱讀他們所贈與的字句或書籍,然後覺悟出其中無窮的智慧與道理。如今,我們若是有一絲一毫的治學宏觀與處世圓融,那都應歸因於「歸真天堂」休戚與共的睦鄰精神,以及它不分老少的忘年之交、不分族群的文化共榮。雖然陪伴我們成長的老人家們早已「歸真」,但是他們的靈魂與精神,從未遠離過塵世,亦從未離開過我們的心房。
近年來,隨著都會區的發展與擴張,幼時的三合院、農舍瓦屋都早已消失殆盡;矮屋散佈的舊村落,儼然已是高樓櫛比的新市鎮。孩提時,我們要到安老所這個鄰居家裡,至少要跑十分鐘,但是我們卻像是同一個家庭,即便身遠如天涯、心卻近在咫尺;如今,僅僅相依的鄰居,緊隔一道牆或對門為鄰,至多只要十秒鐘,便得以進門聯絡情感,但是如今的鄰居,竟大多數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更甚者交相惡、亡鈇意鄰乃至相互攻訐、大興訴訟,雖然身近在咫尺、心卻遠如天涯。
前不久,建商、財團相中安老所那塊風景秀麗的寶地,準備剷平那三排紅瓦矮房舍,然後興建時下流行的大豪宅;雖然早已是意料中事,但是心中仍不免感傷!然而,我心自許:無論他們搬家到何處,我們必定還是最親密的鄰居,只因我們是永恆的親人,只因我們都來自「歸真天堂」。再一次凝視金黃閃爍的「歸真天堂」,我虔誠的向上天祈求:讓我們重拾純真的心靈,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親人,讓我們永保赤子之心,讓我們共築無邊無際的「歸真天堂」;無論是在人間或者是在天堂,都能建構更多「安」享「老」年的住「所」,以及「歸」往「真」善美的「天堂」。

(高健和創作)請勿抄襲(感謝您尊重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

台長: 高健和
人氣(6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七彩虹橋通九霄 |
此分類下一篇:高健和創作:百姓孤影淚史詩
此分類上一篇:觀音山的畫與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