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4 15:14:42| 人氣4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植物雜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時常書寫有關植物的文章,不過似乎不太能引起迴響。我本以為雅好文藝的人,無論是寫作還是繪畫,無論是學琴或學舞,都應該多少會對植物感到興趣,縱沒有精神在種植植物,可是欣賞應該是有的。不料我發現事實跟我想的絕然不同。我在一間號稱「藝術」專門的大學已經三年了,可我發現校內人士對學校植物關心的實在少之又少,反而比較沒有「文藝氣息」的行政人員對蒔花植草一類的事情還比較有興趣一點。

台灣雖然只是個小島,但是台灣有著世界難得的多樣自然環境,孕育著許許多多的動植物,還有相當比重的植物是台灣獨有的。據說台灣的生物中,「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就佔了三分之一。如此名副其實的「寶島」,島上的人卻普遍對植物以一種漠視、乃至於無視的態度在面對。我們就像一群踩在金子上的人,對腳下珍貴的寶藏視而不見。我也不是從小就喜歡種東種西,因為接觸,在看著植物茁壯的過程中培養出了信心,才有著更大的興趣去認識、去嘗試。我還記得高中二年級時,不知哪來的念頭,居然動用大筆班費添購花盆植栽等,一頭跌入那回不了頭的植物世界。我這樣子的一頭熱,竟也吸引了一些同學老師進入這個台灣人其實陌生的領域。想想台灣對植物如此缺乏熱情,大環境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說到園藝,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國家總是英國與日本。同樣是島國,我認為英日兩國可以作為台灣很好的借鏡。其實英日兩國的園藝淵源大相逕庭,唯一的共同點大概是在園藝造景上有直接間接地受到中國的影響。英國的庭院向來很重視庭園中植物種類的多樣性,這跟早年英國在世界各地大肆設立殖民地有關,他們在取得當地的資源、人力、經濟利益之餘,也投注相當多的心力蒐集當地的植物,拿回英倫群島種植,一方面讓英國的庭院變的熱鬧繽紛,也成就了英國在生物學上的地位。所以英國的庭院裡,常常充斥著中國來的杜鵑、南非來的鳶尾、西印度群島的蘭花。日本的園藝喜好往往在某幾種特定植物著力甚深,比如著名的櫻花從少數的原生種,衍生出如今上百種濃淡姿態各異的斑斕春色;德川幕府時期的江戶居民對牽牛花特別有興趣,培養出了各種花色大小各具情趣的朝顏,盛極一時。這雖不無有中國的影響,但中國的園藝嗜好似乎總是侷限在王公貴族與文人雅士的範圍,不曾廣泛地流行於民間。

台灣近幾年的櫻花熱,很明顯是日本南渡的風尚。雖然早在五六十年前,日本的殖民政府就已經在台灣許多地區大量種植櫻樹,期待日本櫻花在台灣能落地生根,象徵日本治權在台灣的鞏固長久。不過日本人終究是離開了,遠渡重洋來台的日本櫻花也不若台灣的山櫻花,在台灣得以開枝散葉。近來台灣雖追隨日本腳步,開始賞起櫻花來,不過也多半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山櫻花,小小的五瓣緋紅,疏疏落落開著一樹,與日本櫻花大片大片如百雪覆頂的景色大異其趣,倒也極富台灣特色。

不過台灣賞櫻起步尚早,雖有像烏來那種刻意遍植櫻花的地方,終不如自平安時代就開始熱衷的日本人。像這種花最符合「數大就是美」的審美觀,尤其看到百年的櫻樹開著滿滿的一樹花,霎時間彷彿被花瓣給淹沒似的,那種美真是只能驚嘆與震懾。山櫻花的效果就有些不如日本櫻花了,而且植株也不夠大,畢竟大多數櫻樹是新近所植,樹冠還沒開展,氣勢略嫌不足。

我們學校也趁了這個潮流,在校園內植上幾棵櫻樹,還弄了個小徑,想來點「桃花源」的味道。不過正如同我所說的,學藝術的人不知怎地對植物幾乎一點概念也沒有,貪羨櫻花春天時那一片緋紅美景,硬是把原來的次生林相給破壞殆盡,一棵樹冠開展、樹型優美的抱朴子,被鋸掉了好些主枝,樹型不再優美,樹木本身也奄奄一息。櫻花樹也可憐,不但要與原先就生長在那裡的植物爭奪土地,學校為了讓櫻花美景早點來到,特意植幾棵比較大株的櫻花樹。移植樹木,樹齡越大越容易失敗,因此更需要仔細的照顧,以免水土不服,便回天乏術、功虧一簣。但學校管理這些櫻樹時明顯照顧不足,致使好些樹只能看到兩三朵小花掛在枝頭,生死未卜。而為了那些老株搬運方便,避免蒸發過多水分,往往節幹斷枝,老株宛如暮年的傷兵,殘手斷腳的身軀還被人類無情的對待。日本人種櫻花很少截去枝幹,一來櫻花不耐修剪,再者截去枝幹後長出的樹型就不如修剪前那樣優美。可歎我們很少有這樣的遠見,寧願移植老株,以為能夠省去成長的日程,卻大大增加存活的困難度,也犧牲掉渾然天成的優美樹冠。

去年我們學校辦了個「花卉藝術節」,熱熱鬧鬧一個多月,年後彰化也辦了個「花卉博覽會」,那廂未歇,我們學校的「2004花卉藝術節」又要在月底開始。一時之間,台灣人好像對園藝展現出高度的興趣,大型花展一個接著一個,從宜蘭的「綠色博覽會」始,方興未艾。近幾年書店中突然冒出了許多講解植物花藝的書籍,也似乎反映出台灣有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了「園藝」一類之事。

只是,多了幾個旅遊踏青的去處,多了幾本國外翻譯的書籍,也沒有長了台灣人多少見識。看著眼前一片花團錦簇,咿咿呀呀說不出個名字來;在大片大片的色塊中踅了一趟,回去對植物仍是一逕漠然。我曾看過有人寫著英國人對園藝的狂愛,尋常的家庭主婦可以在園藝展覽會上拿著筆記抄著新品種植物的學名,既熱誠又專業。回過頭來看看這些習慣走馬看花的台灣人,似乎不能太苛求。

92/2/24初稿於八里
92/2/24一修於八里
92/3/20二修於台中

台長: 何必生
人氣(4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