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3 07:55:02| 人氣1,509| 回應7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斯克神話

(馬斯克or馬克斯,傻分不清!

管他馬斯克還是馬克斯都是神話!

另參【圖博館】中俄     中日      各國()  )


馬克斯200歲冥誕陸贈雕像 德國團體醞釀抗議2018-05-05 中央社
 
德國今天紀念馬克斯(Karl Marx)200歲冥誕,但在柏林圍牆倒塌近30年後,這位思想家依舊是備受爭議人物,慶祝活動恐因抗議而變調。
  法新社報導,19世紀學者馬克斯對資本主義的禍害提出預言而獲稱頌。他的出生地德國特里爾市(Trier)將主導官員口中「偉大的特里爾之子」的紀念活動,計劃的相關活動多達600場。
  慶祝活動主軸將為中國所贈、高5.5公尺的馬克斯雕像揭幕,中國代表團和德國社會民主黨黨魁等要人都將出席。
  然而,代表共產主義受害者的聯盟歸咎這位思想家啟發史達林政權,已經發起前往雕像前抗議。


大陸高調紀念馬克思 紐時:灌輸年輕人馬列主義2018-05-07聯合報
 
大陸官方最近掀起一波馬克思主義宣傳潮,除大張旗鼓地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年,還強力推送「馬克思是對的」等節目,紐約時報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共這波馬克思主義宣傳,是北京當局對中國大陸的千禧一代重新灌輸馬列主義信條的努力之一。
「馬克思是對的」由中宣部、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五集節目,除在央視播出,也在人民網、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強力宣傳。紐時報導,「馬克思是對的」是中共試圖將這些教條傳授給年輕一代的努力的一部分。這個節目是中共的策略之一,目的是要說服廿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在學校讀過的馬列主義課仍然正確。
紐時稱,節目內容一再宣稱中國仍受馬克思平等主義理想的影響,但「節目中沒有提到的是:在習近平在達沃斯(WEF,世界經濟論壇)取悅全球資本家時,中國的財富不平等程度已經接近了美國的水準。」
紐時指出,「在習近平試圖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同時,他也在試圖塑造一種有特色的意識形態:這種旨在不讓中國被自由市場和自由民主制度混淆視聽的意識形態,既包括傳統的共產主義價值觀,也包括土色土香的中國古代價值觀」。
  回應
胡說八道。紀念馬克思就是灌輸馬列主義?美國紀念哥倫布就是灌輸種族屠殺? 
 

另附
【新圖博館】實然觀學科特性、經濟學是門研究「發展分配」的學問, 其實從演化論來看、實然之相是「物競天(人)擇、適者(而非強者)生存」,但是各大文明應然的絕對論,都會以各自的終極價值,合理化出絕對的真善美聖之制度,尤其西方所謂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才是普世價值」,可是依本館《緣現論》《台灣共犯體》尤其《蘇俄與中共》之析判這並非實然之史實, 簡述如下。
  蘇聯瓦解、俄羅斯獨立後於1992年7月實施激進的「深化經濟改革網領」,此綱領效法波蘭捷克等的「震盪療法」,由哈佛牛津大學的經濟學者構想,並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支持下推行。綱領的野心很大,想同時達成自由化、私有化、控制通膨,俄將重點放在價格自由化、公有財私有化、和外援。
  在價格自由化成效不佳下,推出預計高達720億盧布的私有化,結果前三季只完成204億,十月便推出全俄每人一萬盧布的「股權憑證」,使得私有化家數由前三季的12947家暴增至46000以上。但存在以下問題:高通膨使人民無力承購,賺錢的國營企業未納入私有化且憑證不能購買商店,商店只有承租權無所有權,低價圖利特權造成貧富兩極化。
  一年「震盪療法」造成國民所得↓20%、工業↓18.8%、農業↓8%,而通膨↑2623%、赤字高達5340億盧布,通貨每月以倍增發行及貶值,每年外逃資金高達二百億美元,並導致犯罪率劇增、失業增加、賣淫、黑社會、自殺等社會問題也劇增。而二百四十億美元的外援到1993年底實際不到20%。
  1993年美國經濟學年會中多位學者早就認為中共漸進式改革勝過蘇東的震盪療法,激進並不能產生理性化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是掠奪式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其實漸進改革的成功並不只是中共如此,早在之前的英國、德日、NICs均如此。
  由此可知,以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極來看「發展分配」是不通的,不然西方在廿世紀70、80年代(尤其2008全球金融危機)不會讓日本、NICs、東南亞、中共等後進有機會迎頭趕上。重點在於透過開放式改革、知己知彼、主動回應低/中/高等發展與收入陷阱等之挑戰,不然看似富裕已開發的歐美日、一樣存在發展之陷阱:「要求遠超過生產力的資本利潤、工資和福利」(「福利」後文〈生老病死〉再析判)。日本所謂工匠精神在日本第一泡沫後可能是閉門造車式改革,而不像中國心靈手巧+經濟性原則下之成本性創新、使得中國製造升級為智造創造(將歐美日時尚精品般暴利的所謂高科技奢侈品、白菜價化成物美價廉的生活必須品、當然能)行銷全球(而西方的面對之道仍是多標雜用,先以冷戰「資本vs共產」心態只准西封鎖中、不許中國以稀土破壞生態限量出口而告之世貿組織/但當中國可能獨占太空站和量子衛星時又要求中開放西,再以國安等非關稅障礙阻止中國產品進口,終則不承認世貿協議白紙黑字給與中國的市場地位、繼續西方的關稅貿易保護主義[此即西方所謂的契約精神],但這一切將機關算盡皆枉然、除了喪失競爭力、就是讓中國打開亞非拉美市場[以鄉村包圍城市]戰勝西方)。
  不幸的是全球近百年來就淪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極的實驗品。誠如李世默在<兩種制度的傳說>所自述:
  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時的上海,少年時,被灌輸了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故事,這個「元敘事」是這樣說的:所有的人類社會都遵循一個線性的目標明確的發展規律,即從原始社會開始,經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個「元敘事」不僅征服了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世界上曾經有整整三分之一人在它籠罩之下。然而,忽然一夜之間,蘇聯崩潰,世界滄桑巨變。
  我赴美留學,又被灌輸了一個全新的宏大敘事:所有的人類社會,不論其文化有何異同,都將從傳統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民主制必然會選出好政府,加上資本主義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讓他們發財------又是一個人間天堂。上述宏大敘事同樣傳播甚廣。根據「自由之家」的統計,全世界採用選舉民主制的國家,從1970年的45個已增至2010年的115個。
  但這一次,中國敬謝不敏。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僅僅30多年間,中國就從世界上最貧困的農業國,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6.5億人脫貧。實際上,這期間全世界80%的減貧任務是由中國完成的。而取得這些成績的中國,沒有實行他們所謂的選舉,也沒有實行多黨制。
  「元敘事」就像癌症一樣,正在從內部吞噬民主。我想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要譴責民主。相反,我認為民主政治對西方的崛起和現代世界的誕生居功至偉。然而,很多西方精英把某一種民主形式模式化、普世化,這是西方當前各種病症的病灶所在。
  中國的政治模式不可能取代選舉民主,因為中國從不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包裝成普世通用的模式,也不熱衷於對外輸出。進一步說,中國模式的重要意義,不在於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可以替代選舉民主的新模式,而在於從實踐上證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各國都有可能找到適合本國的政治制度。
 

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大空頭:特斯拉股票價值是「零」2018/05/04鉅亨網
 
根據 CNBC 報導,華爾街大空頭 Mark Spiegel 直言,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上特斯拉 (Tesla) 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其股票價值「依然為零」。
特斯拉2018/05/02公布首季財報,雖然營收、虧損狀況優於預期,但因「燒錢」太兇,引發投資人質疑;未料,執行長馬斯克在法說會中,對分析師的提問感到不耐,多次打斷對方,並稱分析師的問題「蠢」、「不酷」、「讓我很想死」。
當日,特斯拉盤後股價重挫 5%,市值蒸發20億美元。
 

特斯拉再出致命車禍 兩男子被困車內身亡
 
  在距特斯拉MODEL X在山景城發生車禍不到兩個月,特斯拉悲劇再次發生。2018-05-08晚間,勞德代爾堡海灘附近發生的一場特斯拉MODEL S車禍,導致兩名年僅18歲的男子身亡.
  根據參與救援的消防人員說法,特斯拉MODEL S在週二晚上7點30分撞毀後起火燃燒,兩人被困車內身亡。當地警局發言人稱,倖存的一名男子也年僅18歲,發生車禍時他正坐在特斯拉MODEL S的後座上,當車輛撞毀時,他從車內被甩出,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尚不清楚。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表示,他們將派遣一支團隊前往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來調查2014年特斯拉Model S引發的致命車禍。
  目前,已經發生了幾起包括特斯拉汽車在內的引人注目的撞車事故,其中包括了一些配備有自動駕駛儀的車型。就在最近的3月,一名男子在加州山景城撞毀了他的特斯拉Model X。


中國火箭遭美獵鷹碾壓 習近平赴西昌打氣2018-02-12 中央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特地在春節前,於10日赴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望科研人員,原因是中國火箭日前遭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完全碾壓」,且今年發射任務繁重,必須親自加油打氣。
  相關新聞
43天7次發射!中國長征火箭開啟“超級2018”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把三個火箭捆绑在一起,最下面第一段有27部梅林1D火箭,任何一部工作不正常就要命,並沒有任何技術突破,反而因系統複雜,沒有可靠性,成功靠運氣。重型運載火箭要能把起碼100噸的航空器送入近地球軌道,「獵鷹」的載荷只有63.8噸,算重型的嗎?美國人想重返月球的話靠「獵鷹」現在就可以實現?美國為何不把土星五號登月火箭再那出來用?不要再講火箭圖紙不見了。中國長征九號完成深度論證,起飛推力3000噸,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40噸,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50噸,計劃於2028年首飛。
 这就是台湾媒体堕落的原因,什么鸟标题?媒体就是这么不负责任
 

重型獵鷹一夜間讓“私有化”又成了靈丹妙藥?2018-02-12觀察者網
 
日前,美國重型獵鷹火箭試射成功引發全球熱議。國內外媒體爭相熱捧重型獵鷹火箭,國內權威媒體還發表了《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對重型獵鷹火箭的吹捧溢於言表。緊接著,一些人開始拿長征5號出師不利和獵鷹這次發射做對比,並大肆鼓吹私企的優越性,暗指應該將中國航天私有化。然而,就實踐來看,私人承包或讓私企來完成大型工程未必能夠實現技術和商業雙豐收。
  在過去,德國高鐵以準時著稱。然而,在私有化浪潮下,德國鐵路遲到、晚點、事故等等接連不斷,甚至碰到稍微惡劣一點的天氣都會亂作一團,陷入癱瘓。
  國有化拯救阿根廷鐵路
如果說德國是孤例,我們再來看看英國和阿根廷。按照某些媒體經濟學家的理論,一家獨大造成壟斷,因而火車票價虛高,私有化之後,由私人承包自由競爭後可以降低票價,並提升服務。然而,從實踐上看,這種理論只存在於這些媒體經濟學家的謊言中。
  英國在將列車運營部門私有化之後,除了火車票價一路走高,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全面下滑。
  而且自由競爭往往會帶來信息混亂,資本家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對等謀取暴利,從倫敦到曼徹斯特,能找出34種不同的票價,只有1%的人能夠完全正確地分辨出各種不同種類的車票。有人開始懷疑運營公司故意製造複雜的票價體系,誘騙乘客選擇較貴的列車。
  相對於在私有化之路狂奔不止的英國,亡羊補牢的阿根廷則要略微幸運一些。......
  也許有人會說,德國、英國、阿根廷鐵路只能證明鐵路工程不適合私人承包或私企經營。但ICT等行業私企就是比國企強。
  不過,萬事無絕對。在一些大型工程上,私企往往善於製造噱頭,吸引媒體和資本的關注,而缺乏忍辱負重,20年磨一劍將把事情辦好的毅力和決心。
  在20多年前,摩托羅拉投資4億美元建立了銥星公司,計劃採用66顆功率為1200瓦衛星建立銥星移動通信系統。雖然當時這項計劃被吹捧得天花亂墜,但過高的成本使其更不具備普適性——每部電話的價格為3000美元,每分鐘話費3-8美元。經過一段時間運營之後,公司的客戶只有2萬多個,這使得銥星公司債台高築,在拖欠了15億美元的債務之後,銥星提出了破產保護的申請。最終,美國軍方當了接盤俠。
  在銥星之後,谷歌推出了全球免費無線網絡覆蓋計劃,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谷歌計劃花費超過10億美元來部署數百個近地軌道衛星,計劃於2018年向太空發射648顆衛星,以提供更快速、範圍更廣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在谷歌失敗之後,馬斯克宣稱要發射4425顆衛星為全球提供1Gbps的鏈接速度。然而,就現有的技術水平來說,用地衛通信來取代現有的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絡根本不現實,只能作為現有通信系統的補充,在少數場景下發揮作用。
  結語
其實,所有製形式和企業效率沒有任何關係。IBM作為私企,在郭士納接手前以官僚主義和效率低下著稱,業界還流傳過IBM把一個箱子從3樓搬到4樓,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辦成的笑話。中航工業作為國企,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研發出了殲20,並用7年時間裝備了空軍作戰部隊。
  回應
我個人覺得鼓吹私有化航天產業的人太TMD糾結了。事實上我國是允許私企從事航天產業的,我國也確實有幾十個私營航天企業。它們都做得不錯。只是沒SPACEX高調。最關鍵在於:如果你憑自己本事能做出比國企更高技術或同等技術但成本更低的產品,沒人會打壓你啊。全社會只會給你叫好加油。鼓吹私有化航天的人是想憑自己本事闖出一片天嗎?他們不過是想學SpaceX玩“國有資產流失”發財罷了。
 

抗衡GPS!俄中攜手搶佔全球導航龍頭地位2018-04-03日中時電子報

俄羅斯和中國打算攜手整合兩國的GLONASS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搶攻歐美GPS在全球導航系統上的龍頭地位。新導航系統將會允許合作國家分享2個導航衛星群所提供的位置數據,提高即時位置的精準度,可以大幅提升2國的工作效率。還可以擴大俄羅斯導航系統的用戶群。
  如果中俄導航系統整合成功的話,勢必與歐美主導的GPS系統相抗衡,把全世界區分成2股主要導航影響力。
  美國GPS是全球最早的衛星導航系統,從1978年開始,提供導彈潛艇和水面船艦等定位訊息和導航服務。1994年開始,GPS系統也開始提供民用和商用服務。目前共有31顆衛星群。
  俄GLONASS則是自1993年開始提供服務,目前擁有27顆在軌運行的衛星。中國北斗則是自2000年開始運行,目前正在運行的在軌衛星共有22顆,整個系統的衛星群數量則有35顆。
 

另附【新圖博館】
實然觀
    不只高鐵、幾乎中國所有的「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高鐵/大橋/摩天樓/大壩/南水北調/水電/核電/煤化工/光伏太陽能/風能/特高壓電線/超級電腦/量子通訊/北斗導航/天宮太空站/嫦娥登月/火箭飛機軍艦汽車引擎/智能機床機器人/碳纖維等超級材料/半導體/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2025中國製造/2049建國百年中國夢/一帶一路/南海填島采油裝備… ),若非前述:中國高層(的高鐵政策)是理性客觀務實的(開放式改革、知己知彼、故能主動回應挑戰)將無法扭轉理性民意常有的「沈默螺旋」下沈陷阱、並壓制非理性民意常有的「喧囂龍捲」,都很難成功。
    噴子「口水」之髒、路人皆知,但公知大Ⅴ邪者磚家叫獸「心絲」之歹、可就可就難了、因為他們有一套一套的合理化理由,但只要把握前述〈政〉〈經〉對其之析判、便可了解他們就是「民主選舉自由市場」教派之信徒、只要依「民主自由」教義、幹壞了也是好事,反之、中國的「廉能高效」「舉國體制」不論有多少「良政」全都是異端邪事。
    所以他們才會丑化中國成功的「創新創業」(如深圳)「產業政策」「中國智造」(不勝枚舉)「舉國體制」(如2008京奧)「中國夢」、美化其所哈者失敗的「產業空洞化」「資本賭博市場」「金融投機危機」「美國夢碎」,他們的雙手雙眼:挑盡中國軍民產業政策之秋毫瑕疵,卻看不到美國軍費隱藏於私人波音公司、馬斯克的民營化大空火箭背後之NASA(美國太空總署);挑盡中國體育競賽「舉國體制」之秋毫瑕疵,卻看不到美國各州各大中學的「舉國體制」、更無視英國靠2012倫敦奧運「舉國體制」之餘威「超中趕美」勇奪2016奧運亞軍;他們的雙手雙眼連「中國高鐵亮麗的女乘務員」也能挑出制服底下的「物化女性」、而「日本卑躬的電梯小姐」則是「貼心服務」……
 

特斯拉去年虧近20億美元獨資建廠受阻奇瑞否認合資
 
  2018.2.8,就在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的熱點還沒有散去之時,特斯拉低調發布了2017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儘管2017年特斯拉總營收近118億美元,然而虧損也再創新高,高達19.6億美元。會上,馬斯克預計,2018年Model Y的產量將顯著提高,或達到每年100萬輛(楨:?) 。
  特斯拉第四季度運營支出達10.37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佔3.55億美元,銷售、總務及行政支出6.82億美元。事實上,Model 3產能爬坡之際,特斯拉又一口氣推出了電動卡車Semi和第二代Roadster,車型研發營銷的巨大費用自然無法避免。對此,馬斯克仍持樂觀態度,其在電話會議中對投資者強調,特斯拉會在2018年這一“關鍵轉變期”扭虧為盈(楨:?) 。
 

如何正確評價馬斯克2018.2.09新浪看點
 
重型獵鷹火箭發射成功後,全球媒體競相報導,很多人把馬斯克推向了新的高度,成功的背後,事實卻並非如此。
  從技術角度來說,重性獵鷹連真正意義的重型火箭都算不上,比起50年前美國傾舉國之力打造的土星V都差了一大截。土星V第一級採用5個火箭發動機,推力卻比採用27個發動機的重型獵鷹還大50%左右,至於身寬體胖則以10米的直徑遠超獵鷹的3米多直徑。哪怕橫向與現有各國的重型火箭數據對比,獵鷹9都處於下風。
  更何況將3個獵鷹9火箭捆綁起來,第一級同時使用27個火箭發動機,從技術角度來說具有相當的風險。前蘇聯準備用於登月的N1火箭第一級採用30個火箭發動機,結果4次試驗都失敗只能放棄。儘管技術的進步使得可靠性提升,但其他航天大國都不敢採用這種激進的方式,就是擔憂故障率帶來的失敗風險過大。...
  作為商業人士,馬斯克的牛皮也是向來很大。特斯拉汽車在2017年的四季度,創造了新的虧損記錄6.7540億美元,原先承諾的盈利只能再次推遲到2018年度。特斯拉公司成立至今已經11年,上市也已經7年有餘,卻遲遲沒有盈利,只是靠不斷的概念炒作來拉高股價吸引投資者。靠不斷發行新股,通過股市融資來獲得資金,這恐怕是馬斯克的最大軟肋,一旦投資者對特斯拉能否盈利產生懷疑,那麼特斯拉的下場只能是破產。畢竟作為企業來說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好事,但光有前景沒有錢進,寄希望於股市輸血是不可能持續長久的。既然要維持住投資者信心,又沒有能力達成盈利目標,那隻能靠不斷炒作來推高股價吸引資金,這就是馬斯克不斷製造話題的原因。而這次的重型獵鷹發射,送特斯拉跑車到火星(目前已偏離方向),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活廣告,以對沖隨後砸出的特斯拉巨額虧損的報表。
  但這種虛幻的光環還能維持多久,恐怕連馬斯克自己都不知道。在最新的議題中,馬斯克如能在未來十年將特斯拉市值推高到6500億,將獲得558億的獎金。這個對賭協議居然是以股票市值作為基礎的,卻連何時盈利都沒有時間表,可想而知對於特斯拉的盈利,連馬斯克自己心裡都沒底。隨著其他國家在電動汽車方面的投入增加,特斯拉現有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畢竟電動汽車作為新興領域,不像航天技術那樣美國積累了巨大的優勢。特朗普對於氣候及能源政策的變化,也給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增加了變數。高企的道指不可能永遠向上,甚至會隨著經濟的變化大幅下跌,這些都增加了特斯拉汽車的變數,用不了幾年就能看到最終的結局了。
 

中國也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已突破多項關鍵技術2018.3.7科技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日前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正在持續開展以液氧烴類發動機為代表的火箭動力可重複使用技術研究,突破了產品不下台連續多次熱試車、大範圍推力調節、多次起動、重複使用快速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
  航天運輸的最大夢想是發展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實現“快速、廉價、可靠”的進出空間。國際上,SpaceX、藍色起源等公司率先在火箭部分回收和重複使用方面取得了成功。
  劉志讓介紹,我國也制定了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發展規劃,按照近、中、遠期的目標提出3條技術途徑,同步開展工作,梯次形成能力。基於現役火箭構型,開展主發動機重複使用技術研究及適應性改進工作,近期完成回收驗證工作,解決落區安全問題;基於新研火箭構型,開展重複使用液氧烴類發動機研究,支撐垂直、水平等多種回收方案,中期具備一二級火箭重複使用能力,推動兩級入軌航天運輸產業形成;基於水平起降重複使用運載器構型,開展吸氣式組合發動機研究,遠期形成單級入軌運載器的工程應用。他表示,六院已將重複使用航天液體動力作為重點,按照規劃的3條技術路徑整體推動研究工作。但發動機在所有熱機中工作條件最為嚴苛,為重複使用帶來了很大挑戰。
  相較一次性火箭,可重複使用火箭首先要能返回、回收,這一過程對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調節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劉志讓說,現役火箭發動機具備一定變推能力,可將推力降低到額定推力的70%左右,但要滿足回收要求,需要將推力降低到額定的40%甚至30%。變推範圍越大,設計難度越大。
  以發動機燃燒裝置為例,從一般原理上講,要適應推力變化必須調節燃料流量,即在噴射流量大幅變化的情況下,將參混燃燒的壓力等參數維持在適當範圍內,才能保證相對充分燃燒。這就要求燃燒裝置的噴嘴流道必須能隨動調節,否則不僅無法保證對應推力流量下噴霧混合燃燒質量,甚至可能會出現中低頻振動或高頻燃燒不穩定,導致產品結構破壞。
  一次性火箭發動機可能工作幾分鐘就完成了使命,重複使用發動機的工作壽命則需要增加。這要求發動機設計理念從強度設計向壽命設計轉變,並需要解決結構可靠性、健康管理、使用維護與快速檢測、壽命預測與評估等技術。
  劉志讓表示,為滿足重複使用要求,需要對發動機結構進行考核。發動機工作一次以後,對發動機狀態進行快速評估,包括結構完好性、密封可靠性等。此外,腔道裡會殘留許多物質,是否需要清洗、清洗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化學反應或腐蝕問題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從長壽命設計,到確保結構可靠性和質量穩定性,這都是難題。”他說。
  此外,劉志讓透露,六院瞄準更遙遠的未來,開展了組合循環動力技術的研究和地面集成試驗。該技術擬將航空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結合,在大氣層內外不同環境下各展所長。他表示,3種動力形式都在不斷發展,如果能組合在一起將是極大的創新,但要實現整個結構效益最大化、飛行軌道最優化以及良好的經濟效益,還面臨多重難關。
  記者了解到,組合循環動力如果研發成功,可支持水平起降天地往返重複使用飛行器的服役,將提高快速進出空間的能力。
  回應
先把胖五整好再考慮其他的。
 

長征五號火箭故障查明即將重出江湖2018.3.7

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大、技術跨度最大的運載火箭,運載能力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2016年11月3日首飛成功。不過遺憾的是,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後出現異常,任務失利,給後續嫦娥探月、空間站建設等重點建設任務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
  據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透露,目前已經找到了長征五號的故障原因,正在採取歸零措施,重新投產和組織地面實驗。他還表示,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對於長征五號發射失利,希望大家應該用平常心看待。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院長李洪也確認,長征五號將在今年復飛。
另據了解,我國計劃今年下半年實施長征五號遙三火箭飛行任務,並將在明年6月前後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任務,之後陸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進行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造。
  3月6日,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在介紹航天科工集團新型航天器工程發展計劃時,首次公開承認了其“騰雲工程”發展計劃,這個計劃是繼2012年我國611所預研某復用空天飛行器之後,我國第二個空天飛機工程,也是我國在空天飛行器研究的一個重要擴展項目之一,包括“神龍”跨大氣層飛行器驗證工程、“遨天”1號跨大氣層飛行器驗證項目在內,我國在空天飛行器研究上,實際已經摸摸耕耘二十多年,所謂空天飛機工程事實上是一種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目前人類前往太空的手段主要依靠火箭來實現,火箭運輸航天員或者物資載荷上天之後,大部分都被拋棄在太空或燒毀在地球大氣層,火箭的一次性使用嚴重阻礙了人類的航天活動,目前最高級的火箭復用計劃也只能複用火箭一級和助推器,這與空天飛機 類高級復用航天器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如何讓航天器可以從地面機場起飛上天,然後又能夠地面機場水平降落就成為未來空天飛行器的主要發展方向。
  2011年1月8日,當時的十多家中文媒體同時報導中國“神龍”空天飛機試飛成功。“神龍”是航空某型號重大專項跨大氣層飛行器演示樣機(驗證機)。在此之前,航空和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技術領域,由飛機和航天飛行器分別在大氣層內、外活動,航空運輸系統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系統一般是不能重複使用的。而空天飛機能夠達到完全重複使用和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的目的。
  除正在發展的空天飛機項目之外,中國的大型火箭發動機也取得長足進步,實際上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是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基石。據《科技日報》報導,我國的500噸級火箭發動機將會在2018年完成整機生產和測試,在2019年很可能就會進行實驗,2025年前即可研發成功交付,屆時我國3000噸級的火箭將會研發成功,除了用在登月火箭發射上以外,還可以用在我國低軌道地面發射上,3000噸級的火箭低軌道運載能力高達120噸以上,而10米級的直徑可以攜帶數十枚衛星,小型蜂群衛星更是能一次性發射上千,這種大型火箭服役以後,對我國航天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提升,全球只有3個國家能建造出這種上百噸的大型火箭,目前也只有中美還在服役,俄羅斯120噸載荷的“能源”型火箭已經退役,這種被命名為長征9號的超級火箭是我國赶超世界航天大國的重要裝備。
  大型火箭實際上的意義是非常大的,雖然在發射小型航天器的情況下,大型火箭在性價比上不如中小型火箭,但大型火箭在發射空間站、大型航天器上的效率遠遠超過了普通火箭,如國際空間站就是一個長達上百米的巨型設施,總質量更是達到了400噸左右,如果使用普通火箭,至少需要50到60次發射才能組裝成功國際空間站,但如果使用最大運載能力高達100噸以上的巨型火箭,只需要數次發射就能保證組裝成功,我國一旦研發成功長征9號運載火箭,只需要幾次發射就能組建起不亞於國際空間站的巨型航天器,甚至有可能建造起千噸級超重型航天器,這對於我國未來的航天無疑是極大的優勢。
  但對於我國來說,500噸級發動機不但能用在超重型火箭上,還可以用在普通的火箭上,單台500噸級發動機就能滿足15噸左右的低軌道運載能力,而2台發動機即可製造出長征5號級別重型火箭,我國未來在航天發射中會同時採用多種火箭執行作戰任務,除了重型的長征9號、長征5號以外,還有中型的長征2號、3號和7號,此外還有用於迅速發射小型衛星的長征6號、長征11號,這兩種火箭不但能用在地面快速發射,甚至還可以用在海面上發射小型衛星,我國已經改造成了一艘半潛船用於海上發射平台,將會在今年中期進行一次海上發射。按照這種小型火箭的體積來計算,我國甚至可以改造一艘較為老舊的094型核潛艇用於發射火箭,不但在發射上更加隱蔽,作戰期間也可以迅速補充衛星。
  在我國新一代的150噸、200噸和500噸級火箭發動機服役以後,我國在航天水平上完全能比得上美俄的水準,甚至可以超過俄羅斯的技術。我國火箭發動機技術近年以來突飛猛進,雖然依舊比不上美俄,但隨著新一代發動機的研發完畢,自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尤其是近年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頻率和成功率越來越高,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只是時間問題了。(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08/doc-ifxpwyhv8106831.shtml


中國公佈可重複使用火箭概念方案:包括垂直起降和傘降兩方案
 
2017-06-08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我國首次向全球公佈了正在進行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概念方案。我國目前正在開展的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研究,包括垂直起降方案和傘降方案,目前這兩個方案經完成部分試驗驗證,一些關鍵技術已經突破。
  此外,此次大會上,我國還公佈了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的重型火箭和新一代低成本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的最新進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科技委主任魯宇:重型火箭瞄著2028年到2030年前後首飛,主要用於未來的深空探測,特別是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長征八號主要運用了我們現有已經成熟了的技術,可以大大降低研發成本,在新一代火箭裡面提供一個相對成本比較低的運載火箭。最快在2018年可以實現首飛。
  中國運載火箭:降成本將“走自己的路”
有數據顯示未來十年,每年都會有3-400顆衛星進入太空,加上各航天強國將實施的近地軌道開發,深空探測等計劃,降低進入空間的成本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在國外可回收運載火箭逐步走向應用的同時,走自己的路,發展適合國情的低成本火箭,成了中國航天專家們的共識。
  就在不久前,著名的美國探索公司剛剛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發射。即首次成功發射一艘重複使用的龍飛船,並且再次實現了運載火箭一級的陸地回收。此前,這家來自美國的民營航天企業也曾實現了回收火箭的再次發射升空,這讓人們相信依靠可回收航天技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進入空間的成本。不過,在一場關注低成本航天的討論中,中國的火箭專家卻表示,實現低成本,重複使用並非唯一出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小軍:比如通過箭上系統的優化,我們可以減少25%的傳感器使用,特別是那些昂貴的傳感器。而長征七號的平均發射成本僅比長征二號F火箭略高。
  在沒有大幅增加成本的情況下,長征七號實現了比長征二號F系列火箭,運載能力提升70%左右,可靠性也顯著提升,這正是因為長征七號在設計之初就融入低成本化的理念。而另外一型中國運載火箭也通過獨特的設計,讓進入空間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第九總體設計部主任段祥軍:快舟11號直徑兩米二,運載能力一噸左右,這個火箭的設計主要是根據商業航天的市場需要定的。
  優化設計,貼近市場需求,改進管理,中國運載火箭正在通過多種有效手段,降低進入空間的成本。而事實上,中國的火箭研製人員也一直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領域進行著適合本國國情的探索。
  回應
天朝不愧為美帝最大的粉絲
馬斯克:“拜託,我只是用來騙騙錢,你們不要這麼當真好不好!”
這個不算,重複使用方案,比馬克龍早多了。
馬克龍是一位娶了老師當老婆的法國總統,
馬斯克是撒概念圈錢的SpaceX公司老總,
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馬應龍是一種治痔瘡的“中國神藥”,
馬卡龍品是一種法式小甜點,
馬龍是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馬賽克是一種圖像處理手段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7_06_08_412344.shtml
 

美媒:幾十億美元補貼拿不穩了,馬斯克被特朗普氣瘋
 
中新網2017.6.1報導,美國“科技創新”代表人物艾倫·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如果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將從兩個白宮顧問委員會辭職。2日,隨著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馬斯克提交了辭呈。
這位與華盛頓官場勾連甚深的商人不惜與美國總統翻臉,背後到底有什麼深層原因?今天(3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就刊發文章,稱美國保守派人士已經給他算了個賬,在過去的十年中,馬斯克受益於政府的減稅政策,其中光是“綠色能源”退稅就有49億美元。有評論家認為,馬斯克的商業模式高度依賴政府財政補貼,一旦失去政府財務補貼,馬斯克的“商業遊戲”可能無以為繼,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
據報導,馬斯克的“太陽城”公司已經成為美國居民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供應商
反對馬斯克的聲音在美國一直存在,他們認為“綠色”能源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騙局。
“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退稅政策變成了一場劫貧濟富的鬧劇,”查爾斯·德維娜表示,她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為美國加油”的總裁,該組織主要為化石能源辯護。
  回應
 不是說美國沒有產業政策嗎?哦,原來美國也要補貼啊,張教授來說說這是不是產業政策?
 政府想給企業錢的話,手段多的是,補貼只是其中一種罷了。政府採購、產業扶持基金投資、退返稅、委託研發、定向招標……沒了補貼,其他手段一樣能用。
 國內有個陳姓車評人曾在微博上放話,比亞迪是把補貼研究透了的企業,特斯拉是把電動研究透了的企業。
 比亞迪拿的那點補貼和馬斯克一比簡直是小兒科啊
 比亞迪努力,幹掉特斯拉!
玩转新能源:比亚迪新能源车又赢了!2017-01-26 新浪汽车
  回應
 老實說吧,包了個皮而已,底盤 發動機 變速箱這些核心技術還是西方的。或許有些民營企業確實在做自主研發,但是真的是嗎,只不過是測繪仿製而已!還是別人十年前就開發的技術!總之差距太大了必須從政策上改變
 你說得有點誇張了吧?難道豐田不是仿製福特嗎,建議在歐洲美國看看吉利博瑞的質量然後在發言.我承認國產車和合資車在某些方面有點差距,但已經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打個比方,就說奇瑞吧,奇瑞車的進步就不小,以前有旗云、QQ等,質量的確不夠成熟,但現在的奇瑞已經明顯是一個已經成熟的車企,無論是從車的外形設計、發動機製造、裝配工藝、製造技術、用料、配置都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現在出的艾瑞澤系列、瑞虎系列車型都相當前衛,品質配置都很高,跟合資車比,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了。
 滿大街跑的全是日系,德系,現在加個大棒子的現代車,你還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國內每年一千多萬輛的市場銷售量,真正國產車出了有多少輛。
 那你該去好好統計後在來發言,看看國產車是國外車的多少倍,看看那些銷量車型都是什麼車。銷量最高是國產車,吉利比亞迪,長城,江淮長安,然後是韓國起亞,現代,後面就是日產,本田,馬自達,豐田, 大眾標致雪特龍別克福特等,你連車都去統計過,也敢發言啊,你膽子真大。
 他連國產車都買不起!還有時間去統計?
 如果有天出現在歐美日韓這些國家才算是真正厲害!
 比亞迪出的電動大巴早就銷量出國美日了,可是都屬於高檔貨的!
 知道路虎為什麼跟奇瑞合作麼,就是因為奇瑞有發動機!不懂別扯淡!
 是呀!吉利連沃爾沃都收購了!
 奇瑞已研發和投產20餘款各類汽車發動機,出口到美意日等發達國家市場,外銷已超過30萬台。
  相關新聞
超車美國的18萬輛!陸新能源汽車占全球40% 年銷衝25萬輛2015.12.07工商時報
 

馬斯克1200 公里/時超級高鐵有哪些看點,能否顛覆傳統高鐵?
  回應
 musk已經把這個鍋甩出來了,他自己不會帶隊做這個項目,就靠全世界的開源社區了
 互聯網思維搞得東西,在看他們的宣傳的時候一定要打個大問號。真沒看出來馬斯克搞得這次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總之未來的100年內,除非有重大的技術革新,否則照現有的技術程度,是沒法實用化的。而且從社會經濟來說,也是根本不可行的。
 這幾天各種聳動標題只證明一件事就是我國媒體比美國媒體更期待看到我國工程師的成果被打敗,以滿足他們的小心思!
 中國媒體的腦子都被洗沒了。
 今天視頻出來了。一貫的炒作。很多人都擔心管道漏氣怎麼辦。我更擔心的是車廂破損怎麼辦?假設上一輛車掉了一片鐵片。擊穿後車車廂。車內人會不會被吸出車外,進入只有千分之一氣壓的管道?如果恐怖分子在車裡,都不需要炸藥,只要一根鐵條能刺穿車體。
 

發火箭造高鐵的馬斯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賈躍亭2018.2.24戴雨瀟
 
剛剛把火箭送上天的美國當紅“科技明星”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現在又要開始挖隧道建超級高鐵了。2018.2.20,這位SpaceX和特斯拉的創始人在推特上興奮地宣布,他成功取得了“初步政府許可”,建造華盛頓特區到紐約之間“超級迴路”列車(Hyperloop)的隧道。建成通車之後,從華盛頓特區到紐約只需要29分鐘。相比之下,現在同樣的路程坐火車需要至少三個半小時。
  這不只是聽起來像科幻,而是確實就是科幻。我們這個落後的地球目前可能還配不上如此超前的點子。
  就技術上來講,馬斯克的“超級迴路”目前面臨三個嚴重的問題。首先,“ 超級迴路” 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根據設計,為了減小空氣阻力,列車所處的管道是接近真空的。這樣一旦管道外壁出現任何微小的裂縫,噴湧而入的空氣都會讓裡面行駛的列車立刻失控加速,釀成同一管道中所有行進中列車的毀滅性事故。除此之外,任何兩列列車之間的碰撞也會在管道裡產生以聲速行進的壓力波,導致連鎖效應,瞬間摧毀管道中正在行駛的其他列車。這樣的“鐵路”一旦投入使用,工作人員連拉故障警報的時間都沒有,所有人就都死了。康奈爾大學化學家、科技博主菲爾·梅森(Phil Mason)為此特地在實驗室裡建造了一個微縮版的“超級迴路”證實了馬斯克號死亡列車的破壞性威力。
  其次,“ 超級迴路” 列車所需的特殊線路管道幾乎不可能被造出來。目前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也就五十多公里,而馬斯克張口就要打通幾百公里長的隧道,還要讓隧道鋪設的管道維持接近真空的狀態,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我們先不考慮“超級迴路”那幾厘米薄的管道外壁是否撐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僅僅是修一段300多英里長的管道就大概需要抽掉200萬立方米的空氣,而人類目前建成的最大的真空倉也只有3萬立方米。維持如此大體積的真空管道尚且無法做到,更別說在管道裡面放置磁懸浮列車了。
  第三,成本問題。根據馬斯克的預估,“超級迴路”列車線路的造價是1700萬美元每英里。然而根據昆士蘭大學工程學教授尼古拉斯·麥克萊恩(Nicolas McLean)和加州伯克利大學農業和資源經濟學教授馬克爾·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5]等人的詳細計算,考慮到諸多現實因素,項目建設的實際造價至少是馬斯克預估的十倍。
  對於這一問題,美國政府也持懷疑態度。運輸部去年發布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考慮到所使用的技術目前尚在概念階段,項目所需的基礎設施和預算開支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這個鐵路系統腐敗到根、火車時速和一百年前基本一樣、地鐵站裡老鼠遍地跑的國家(參考我之前的文章《中國高鐵為什麼不符合美國國情》),很難想像重新建一整套超級高鐵線路的計劃有任何付諸實踐的可能性。要知道紐約市最近的一次地鐵線路延展工程一共只修了3公里,花費卻高達45億美元,從提案提出到通車載客用了整整98年的時間。布隆伯格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毫不客氣地指出,“任何具備一點交通領域常識的人看到馬斯克說獲得了政府許可建造超級迴路列車的推特之後都會翻白眼”[6]。
  如果馬斯克想要在美國建成他設想的“超級迴路”列車,除了需要寄希望於技術奇蹟,他還得祈禱政治奇蹟也同時降臨。在現在這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第一個奇蹟是否會出現很難說;以我們對美國僵化低效的政治體制的了解,第二個奇蹟能不能發生,大家心裡多少有數。
...
總而言之,無論從工程技術還是政治運作的角度來看,馬斯克的超級高鐵夢都是個大坑。
然而很多人卻並不這麼認為。
  馬斯克——創新者還是投機客?
近幾年來,隨著媒體無休止的“造神運動”,籠罩在馬斯克身上的光環越來越多,從“科技創新天才”到“尼古拉·特斯拉再世”,還有人乾脆說他是來拯救地球的“火星人”。就像當年的“喬布斯崇拜”一樣,馬斯克的狂熱粉絲們已然建立起了一個亞文化的小圈子。
  幾天前“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各種聳人聽聞的文章也在網上層出不窮,比如下面這篇奇文,標題是《他一個人,打敗了中國美國俄羅斯》。
  事實上馬斯克能有今天,還真得感謝國家和人民。當年SpaceX在創立之初很快就燒光了全部家底1億美元,造出了幾枚火箭,然而前四次發射全都爆炸了。就在公司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危急時刻,美國宇航局(NASA)伸出援手,賜給了馬斯克一個16億美元的救命大合同。如果沒有國家隊火中送炭,SpaceX早在2008年冬天就倒閉了。
  馬斯克終究只是馬斯克。他既不能以匹夫之勇單挑世界大國,也不是媒體所渲染的偉大“ 科技創新者” 。....  仰望星空之後,總得回到現實。
就在不久前SpaceX“獵鷹重型”火箭把一輛浪漫的櫻桃紅色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的第二天,馬斯克的特斯拉就公佈了該公司史上最大的虧損賬單,2017年的第四季度虧損了6.75億美元(約43億人民幣),保持了十多年持續虧損的不及格表現。
  外星人很酷,但他們不會掏錢。特斯拉的汽車在天上飛得再高再遠,最終還是必須想法賣給地球人。而馬斯克現在在地球上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就是特斯拉的高成本和低產量。
  特斯拉眼下最大的難關就是“三型”汽車(Model 3)的製造成本一直降不下來,現在賣一輛虧一輛。而成本過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特斯拉用的是松下製造的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除了造價貴,安全性能差,還存在很多短板,特斯拉通過堆積電芯數量的方式克服了這一部分缺陷,以用戶最容易感知的性能和續航里程掩飾了需要用戶長期使用才能發現的電池問題。
  中國的汽車廠商比亞迪早就看透了其中利害,所以果斷選擇自主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極大提高了安全性並降低了整體成本。這也正是炫酷的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無論銷量、營收還是盈利都遠遠比不上比亞迪的關鍵原因之一。
  目前主打磷酸鐵鋰電池的比亞迪今年還將擴建三元鋰電池廠,致力於克服目前三元鋰電池存在的諸如安全問題等諸多短板,和一貫擅長生產三元鋰電池的日韓廠家逐鹿中原。
  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廠商,比亞迪還是佔據美國市場份額最大的純電動卡車生產商,特斯拉拿什麼追趕?
  特斯拉現在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無法完成按期量產的既定目標(實際上特斯拉在歷史中從未成功實現過任何自己制定的生產目標)。馬斯克去年11月誇下海口說年底公司可以達到一周製造5000輛“三型”汽車的生產目標,然而特斯拉第三季度總共只造出了260輛,和他吹的牛差了十倍以上。直到今天,生產進度遠遠落後於目標的特斯拉也不願公佈他們究竟正在造多少輛“三型”車[14]。
  馬斯克說,特斯拉2017年會生產20萬輛車(根據官方公佈的數字[15][16][17][18],實際只生產了103020輛),2018年會生產50萬輛(?),2020會生產100萬輛(?)。如果說這只是馬斯克的樂觀主義導致他對未來的估計有些誇張,不應苛責。那麼下面這一情況又該作如何解釋?
  馬斯克曾宣稱特斯拉已經獲得了50萬輛“三型”汽車的預付訂單,然而第二天改口說其實只有45萬輛(這個更改過的數字很可能還是有很大水分)。馬斯克後來乾脆拒絕更新真正的預定量,也不像其他汽車製造商一樣公開特斯拉的月銷售數據。
  一次又一次誇下海口,一次又一次出爾反爾。拿自己拍腦袋編出來的數字圈錢,這恐怕都有集資詐騙的嫌疑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到現在還沒調查特斯拉的違法行為,這才是真正的商業奇蹟。
.....
大家有沒有覺得十分眼熟?除去一些“科技名詞”,是不是和教科書級別的龐氏騙局很相似?
擁有遠大的理想固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理想作出具體行動。
如果總是拿著夢想到處招搖撞騙,然後用騙來的錢去繼續編織新的夢想,肆意揮霍他人的信任而不去兌現自己之前的承諾,那麼再大的夢想也只不過是泡泡而已。
是泡泡,總有破裂的那一天。
References:
...
  回應
一個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追捧,一個受到中國政府的調查追究。
 

成都現全球首個真空磁懸浮軌道高鐵時速將達1000公里  2018-03-05旺報 

大陸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浮環形實驗線。

超高速磁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台。

大陸中低速磁浮鐵路
大陸科學家們日前推出高溫超導磁浮技術,已經吸引英國BBC、美國CNN、歐洲公共電視台等,紛紛前往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報導這條「超級管道」。大陸科學家們希望,未來超導磁浮技術可以超越德國與日本,大陸的高鐵列車速度能夠領跑全球。
科技狂人馬斯克宣導的「超環高鐵」已經在美國得到認可,正在進行可行性方案研究,超環高鐵利用了低真空管道和磁浮技術,速度將接近飛機的1000公里時速。
央視財經3日報導,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搭建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台,這也是大陸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浮環形實驗線。線路總長45公尺,最大載重可達1噸,懸浮淨高大於2公分,是目前國際上同等載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導懸浮系統。
大陸科學家推出的這項高溫超導磁浮技術,一經公布,就引起了世界最大的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美國IEEE協會的關注,他們用兩個整版報導了這項科研成果。在世界眾多科學家的眼裡,中國人這次做出了一件革命性的技術創造。


超級高鐵 _百度百科
 
超級高鐵(Pneumatic Tubes)是一種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高安全、低能耗、噪聲小、污染小等特點。因其膠囊形外表,被稱為膠囊高鐵,也稱飛行鐵路、飛速鐵路(簡稱“飛鐵”),其列車稱為飛行列車。採用磁懸浮+低真空模式   。
2017年5月12日美國超級高鐵1號公司(Hyperloop One)首次在真空環境中對其超級高鐵技術進行了全面測試,利用磁懸浮技術,在位於內華達州的測試場地,實現了70英里(113公里)的時速 。7月測試達到310千米時速。
2017年8月29日,中國航天科工公司在武漢宣布,已啟動時速1000公里“ 高速飛行列車 ”的研發項目,後續還將研製最大運行速度2000公里和4000公里的超級高速列車  。
  目錄
1  構思設想
2  研發過程
3  運行方式
4  工作原理
5  突破氣阻
6  諸多質疑
7  三大難題
8  外國研發
▪  美國
▪  俄羅斯
9  中國研發
▪  西南交大
▪  航天科工
▪  北京交通大學
  三大難題編輯
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首席教授趙勇看來,“超級高鐵”系統所需要的真空管道技術和磁懸浮技術,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研究,但要攻克的難點還有很多。其中的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首先是真空管道的低成本建設,即如何以低成本實現、維持一個大體積的低真空空間。未來的“超級高鐵”要實現載人,怎麼建造站台,能夠既方便乘客上下車,又維持管道的真空狀態,就是一個尚未破解的難題。另外兩個難點則來自動力系統和磁懸浮技術。“'超級高鐵'需要採用直線牽引技術,但目前這一技術的功效尚不能滿足其動力需要,有待改進。其次,目前的磁懸浮技術對於'超級高鐵'而言,也不夠穩定。” 
  美國
2017年3月21日,“ 超級鐵路交通技術公司 ”(HTT,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建造“超級高鐵”的乘客艙,並預計將於明年年初完工。
按照預定計劃,“超級高鐵”的列車每日可以運送16.4萬名乘客,每40秒就可發車一次。這種新式交通系統能夠加速到時速1220公里,超過絕大部分飛機的最高時速。 
2017年5月12日美國超級高鐵1號公司(Hyperloop One)首次在真空環境中對其超級高鐵技術進行了全面測試,利用磁懸浮技術,在位於內華達州的測試場地,實現了70英里(113公里)的時速  。7月測試達到310千米時速。
  美國超級高鐵1號公司還試圖進軍芬蘭和瑞典: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報導,美國超級高鐵1號公司(Hyperloop One),將在歐洲建成世界首架規模完備的“超級高鐵”(Hyperloop),連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速度可達每小時700英里(約合1126公里/時)。 
赫爾辛基和斯德哥爾摩相距310英里(約合500公里),乘飛機需要1小時,乘船則需要16小時才可到達。超級高鐵建成後,可以將往返時間縮短至28分鐘。 
2018年2月19日,《華盛頓郵報》報導,埃隆·馬斯克獲得了華盛頓政府的批准,可以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之間挖掘一個地下隧道,建立一條連接紐約和華盛頓(約363公里)的超級高鐵,將穿越這兩座城市之間的時間縮短到29分鐘。
埃隆·馬斯克的計劃是:每日可以運送16.4萬名乘客,每40秒就可發車一次。這種新式交通系統能夠加速到時速1220公里,超過絕大部分飛機的最高時速。3年後形成實際運力,10年後建成鏈接全美重要城市的超級高鐵網絡,這樣任何美國兩個最遠的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將不超過4小時。 
  俄羅斯
2016年5月中旬,俄羅斯交通部部長馬克西姆·索科洛夫(Maxim Sokolov)在索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俄羅斯在技術上已經有了技術儲備,有很大興趣建造一條類似埃隆-馬斯克的超級高鐵那樣的大規模運輸項目。而俄羅斯新聞網站RBC隨後報導,這條類似超級高鐵的運輸項目將貫穿俄羅斯東西南北。而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官員扎伊采夫稱,這條超級高鐵第一部分將連接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地相距近650公里。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因此這項類似超級高鐵的交通運輸項目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過俄羅斯鐵路公司正考慮與美國超級高鐵1號公司(Hyperloop One)合作,後者將可能為俄羅斯提供技術支持。消息稱目前他們已經和Hyperloop One成立了一個工作組,按照目前西方的技術標準,這段連接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超級高鐵將花費210億美元,“但在俄羅斯,這項工程的造價頂多在120億美元(約合789億元人民幣)左右”,扎伊采夫表示。
此外,扎伊采夫還透露,該運輸項目已經獲得國際經濟開發服務運營商Gordon Atlantic的支持。目前已開發出承擔座艙重量的磁懸浮技術。
  中國研發
  西南交大
西南交通大學為主,團隊涉及其它單位的。
2004年12月29日,一場有8名“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多名國內權威專家出席的研討會召開。眾多學界權威參與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 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簡而言之,就是建造一條與外部空氣隔絕的管道,將管內抽為真空後,在其中運行磁懸浮列車等交通工具,由於沒有空氣摩擦的阻礙,列車運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可大大縮短地球表面任意地點間的時空阻隔。管道由於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氣候惡劣地區運行而不受任何影響。 
2007年,西南交通大學張耀平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真空管道高速磁浮交通基礎研究 ”(項目編號:50678152)。
2009年,趙勇同其他專家合著《速車系統概論》,對於真空管道交通進行了深入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浮技術的專著。現在,研發中心正在針對第二代真空管道磁浮車的實驗模型進行研究。 
2011年,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趙勇帶領的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套“ 真空管道磁浮車實驗系統 ”。   這是全球第一個同時結合真空管道、磁懸浮及線性驅動的完整真空管道試驗設備。 
2013年3月,在趙勇的帶領下,他的團隊於2013年3月便研製出了最初的高溫超導磁懸浮(HTS)測試環線,後來再加入真空管道,成為世界上首個真空管道運輸( ETT)系統。
2014年,西南交大建成了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原型測試平台。不過礙於實驗環線的半徑僅有6米,當時測試車輛的最高速度只達到了50公里/小時。 
2015年底,第二代高速環線設備建成,研發團隊將軌道鋪在管壁上,形成“壁掛式”磁懸浮列車,能有效解決實驗室中軌道半徑太小所帶來的離心力問題,常壓下的實驗車平均時速已經提升至82.5公里。且團隊成功將管道真空的極限壓強降到了1335帕(一個大氣壓等於101325帕)——這相當於抽掉了管道中99%的空氣。 
  航天科工
2017年8月29日,中國航天科工公司在武漢宣布,已啟動時速1000公里“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發項目。據悉,借助航天系統工程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積累以及國際一流的超聲速飛行器設計能力,航天科工後續還將研製最大運行速度2000公里和4000公里的超級列車。
中國航天科工相關負責人還透露,高速飛行列車工程項目實施注重發揮各方面優勢建立國家隊,聯合了國內外20多家科研機構,成立了國內首個國際性高速飛行列車產業聯盟,目前團隊擁有相關領域的200多項專利。
據悉,中國航天科工是全球首個提出超聲速地面運輸系統的集團公司。當前,世界上對外宣布開展大於1000公里/小時運輸系統研究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包括美國的HTT公司、Hyperloop One公司以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在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高速飛行列車項目技術負責人毛凱看來,航天科工在技術方面的優勢適合這一項目的研究和推進。“首先是航天科工的技術工程能力,其次是超音速飛行的設計能力,第三個是仿真、建模和大系統的實驗能力。同時,國家也在不斷強調和倡導軍民融合和技術轉化。 ” 
毛凱:首先要實現100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在國內建立城際間的飛行網。第二步要實現200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在國家主幹線,特別是圍繞五大經濟區,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武漢,建立國家型的飛行網。第三部我們要實現400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飛行速度,將來去支撐一帶一路,在一帶一路形成這樣的飛行網。
  北京交通大學
2017年9月3日,北京交通大學國家超級高鐵實驗室計劃在煙台開發區先期建設一條長度1公里的超級高鐵試驗線和中試車間,加強真空管道高速磁浮交通技術研究,爭取在超級高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積極推動產業化進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7%BA%A7%E9%AB%98%E9%93%81




台長: jsoujsou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509) | 回應(7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航運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上訪

顯示全部78則回應

阿楨
陸製運20上陣 進階400噸級不急 2019/06/18 旺報

  鳳凰網軍事報導,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與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是同一級。在此之上還有更大型的運輸機存在,如美國的C5、俄安124屬於400噸級;再往上還有烏克蘭的安225是600噸級,目前全世界僅有一架。
  中航工業已對外證實過有研製400噸級與600噸級計畫,但是現實需求並不十分迫切。畢竟400噸級以上的運輸機涉及多方面的航空關鍵技術,如大推力大涵道比發動機、氣動設計、材料工藝等,都是想成為真正航空強國所必須掌握的,中國早晚都要補上這一課。
  另外400噸級以上已不是主流,由於起降限制大、運營成本高,大部分用途逐漸被性價比更高的200噸級所替代。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快200噸級運輸機的系列化發展(推出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偵察機等各種用途的衍生平臺)。

126億! 世界最大飛機要賣了 2019/06/16 中時

原本按照計畫,暱稱大鵬(roc)的世界最大飛機,翼展超過117米,機上有6具引擎可以攜帶重達110噸的火箭,飛到平流層近1.1萬公尺的高空,讓火箭發射升空。4月13日才飛了唯的一次,控股公司火神(Vulcan)便尋求以4億美元的價格,目前可能的買家包括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還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已和布蘭森接洽,探詢將平流層發射系統出售給維珍集團(Virgin Group)的可能性。而集團旗下有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太空船(The Spaceship)和維珍軌道(Virgin Orbit)等3家太空公司,其中前兩家與平流層發射系統都是由縮尺複合材料(Scaled Composites)公司設計原型機,因此對平流層來說,維珍或許是理想的選擇。不過,布蘭森可不願意乖乖照出價支付費用,他已比照2003年向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出8.30美元低價,採購協和式(Concordes)淘汰客機的手法,出價1美元買大鵬。
2019-06-18 09:12:31
阿楨
SpaceX又發射“獵鷹重型”火箭 主助推器回收時爆炸

2019-06-25,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第三次發射了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的中央核心助推器在回收時,突然爆炸掉入大西洋。
  在“獵鷹重型”的第二次發射中,SpaceX首次成功將中央核心助推器著陸,但助推器最終墜入大海。
  這一次,中央核心助推器在著陸之前已發生爆炸。相機捕捉到它出現異常下降,然後在發射約12分鐘後墜入大海。見此情景,SpaceX總部工作人員先是震驚不已,隨後還是爆發出掌聲。
  回應
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每次發射都出么蛾子,可新聞報導的口吻總像是,當喜事來辦。

特朗普終於自食惡果,禁令導致自家火箭點火後爆炸,卻嘴硬說成功 2019-06-20新浪網

最近美國歐咪伽火箭在點火後原地爆炸,看來特朗普禁止在使用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和衛星發射服務終於自食惡果害了自己。在最近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都不具備發射載人飛船的可能,甚至在SpaceX重型獵鷹服役之前,美國連具體的備份計畫都不具備。
2019-06-26 09:49:41
阿楨
發射1個月:SpaceX首批Starlink衛星中有3顆失聯 2019-06-29 新浪科技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最初,SpaceX計畫能夠在發射後與所有60個航天器進行通信,然而最終失去了與三顆異常衛星的通信,最終將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
  這60顆是SpaceX計畫投入地球軌道的近12000顆衛星中的第一批。該公司獲得了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的批准,將率先發射4409顆,之後再發射7518顆。該航天器的目的是在地球上空相對較低的軌道上飛行,並為全球所有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其目的是為農村或偏遠地區提供覆蓋,並為客戶提供另一種互聯網服務選擇。
  該公司將很快開始使用其剛剛起步的Starlink星座來播放視頻和播放高頻寬視頻遊戲,以便瞭解服務中的滯後時間。但該公司表示,它還將在此次發射的基礎上實施對未來航天器的改變。“儘管我們對衛星的性能表示滿意,但SpaceX將繼續推動衛星的運行能力,為未來的反覆運算提供資訊,”SpaceX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一些專家已經擔心Starlink星座將如何導致太空碎片問題。根據歐洲航天局的最新資料,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有2000顆運行衛星,完成的Starlink星座將大大增加這個數字。這種提升可能會增加太空中衛星碰撞的風險,從而產生更多可能進一步威脅其他航天器的碎片。美國宇航局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這些巨大星座中99%的衛星必須在五年內脫離軌道,以避免太空碰撞的風險。如果該公司無法與衛星通信,則無法控制衛星並將其帶出軌道。
2019-06-30 12:37:29
阿楨
暗能量探測相機拍下SpaceX“衛星火車”,天文學家們怒了 2019-11-20 觀察者網

“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不代表你就是天文學家。”一位天文學家在推特上喊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著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這位億萬富翁試圖通過其“星鏈計畫”(Starlink),為全世界提供太空互聯網服務。這項計畫涉及到向太空軌道發射12000個設備,形成一個“衛星群”。
不過,雄心勃勃的計畫背後,是天文學家們的怒火。因為已經有證據證明,這些衛星的光亮會使天文望遠鏡“失明”, 天文學家不得不等“衛星火車”通過,才能繼續探測。同時,因為資料即時在檢測,這還增加了科研人員的資料處理工作量。
  回應
這個計畫其實就是用大量垃圾佔領寶貴的軌道資源
說的太好了,馬斯克就是一個嘩眾取寵的人物
一邊賣“環保”車,一邊把垃圾扔上天……這很發符合發達國家的做派嘛……
一邊在海灘上撿塑膠袋拍照發推特,一邊把成千上萬噸的有害垃圾扔給不發達國家。
2019-11-21 08:26:03
阿楨
去年在華開工僅四成,現代將赴印尼建廠

現代集團2019-11-26消息,該企業與印尼政府簽定了諒解備忘錄,涉及前者在印尼建造汽車生產廠的各項細節。印尼總統佐科親自出席並簽訂了協議。在2030年之前計畫投資15.5億美元,並預計該廠會在10年間為印尼帶來20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現代表示,此舉不僅為了提高東南亞地區汽車銷售競爭力,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全球汽車製造業近年疲軟的狀態。現代汽車在東南亞的銷量僅為豐田的1/7:現代今年1月至9月的銷量為122883輛,而豐田則為854032輛。
現代在3月6日曾透露,2018年在華5家工廠的開工率僅四成多。當時,現代制定了包括擴大東南亞和中南美業務在內的3項計畫。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的年銷量為115萬輛,東盟預計將在2026年創造約449萬輛汽車的市場,而2017年為316萬輛。
  回應
國產車起來第一個死的是棒子車,品牌優勢沒有、品質一般、配置還向歐日車看齊,先死你沒問題
東南亞市場一直都是本子的地盤啊,現代這是沖著本子去的啊。前面是在中國銷售不佳,後面是直面日本車企的競爭,這是前狼後虎啊。
韓系主要性價比低
  回應相關新聞
全球車市黯淡海嘯來最慘!CAAM:中國今年汽車銷量恐減
美媒驚嘆:中國車企進步令人「難以置信」
  美國GT精神網站2019-11-23《2019年廣州車展集錦》的報導稱,廣州車展在中國的人氣度僅次於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每年吸引逾90萬參觀者。幾年前,人們多半還會嘲笑中國汽車製造商不僅商標外觀奇形怪狀,產品質量也不過關。但2019年廣州車展會讓世界其他國家大開眼界。中國正迎頭趕上,且追趕速度非常快。內部設計反映出中國顧客當下的需求:大屏幕、觸感和連通性。中國購車者的平均年齡要比德國或美國小得多。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大多數顧客都用現款購車。
2019-11-28 08:43:53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1 15:16:57
阿楨
特斯拉創歷史: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市值車企

2020-06-11在美股盤前交易,特斯拉股價大漲5%左右,市值超過了1830億美元,而豐田市值已經低於1800億美元。
  回應
馬斯特研究怎麼將車做好,中國車企研究怎麼騙補。結果就是距離越拉越遠。
某個傻子國企汽車鼓吹“彎道超車”,就那管理水準彎道都進不去!
純屬炒作,中國腦殘太多!
  相關新聞
何美國經濟崩、股市卻漲?克魯曼:當前美股與實質經濟脫節,利率低、債券報酬率低,投資人沒更好投資去處。企業對投資裹足不前,寧可買回自家股票。
2020-06-13 07:58:32
阿楨
美媒:從笑柄到趕超,中國車讓歐美感到壓力

美國《福布斯》雜誌2020-07-18:中國電動汽車將“接管”世界——如果我們讓它們的話 幾年前,中國的汽車還是“笑柄”,因為它們不是西方流行車型顯而易見的翻版,就是荒謬無比。但時移世易,正如在大多數科技領域一樣,中國的汽車設計能力如今也已趕上甚至超越西方,尤其是在電動車(EV)方面。2019年中國電池EV保有量已達258萬輛,相比之下,歐美僅分別為97萬和88萬輛。中國的公共慢速充電樁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並安裝有全球82%的快速充電樁。
  如今中國正在生產一些真正尖端的電子產品——都是本土設計,並在功能和品質上與其他製造商的同類產品不遑多讓。難怪中國也已開始交付顯示出真正前景的EV。例如小鵬汽車P7號稱能在4.3秒內從0加速至10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高達約700公里。這些車不僅漂亮,一些甚至還內置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臺,而預期售價僅3.6萬美元。比亞迪已在美國銷售電動巴士、電動垃圾車等。中國車企甚至推出一種超級電動跑車,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小時。中國將對美歐車企造成影響的還是售價便宜的車型。比如,英國目前在售性價比最高的EV是MG ZS,僅2.5萬英鎊,這是上汽集團製造的一種車型。再例如,威馬汽車EX5售價僅2萬美元左右,續航里程則有望高達520公里。
  上述許多中國車型如今都已具備足夠接近(歐美)的參數與設計,售價卻低得多——酷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全球的日本車。這場競賽中,中國還擁有一些使其處於領先地位的重要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鋰生產國,今年初仍控制著全球51%的鋰化工產品。相比之下,美國僅占全球鋰供應量的2%。中國還控制著全球62%的鈷化工產品和100%的球形石墨。這些都是EV主導性電源技術的主要元素。
  回應相關新聞
美媒:疫情後,中國本土美容品牌越來越有魅力
2020-07-20 08:01:17
阿楨
美國SpaceX已部署近600顆"星鏈"衛星 卻存在5大局限

  2020年8月9日,美國SpaceX公司宣佈已經成功發射並部署了第十批“星鏈”衛星,通過10次發射, Spacex已部署595顆星鏈(其中2顆失效),將在2020年末期為美加客戶提供在軌應用服務,2021年再將擴大到全球。
  星鏈本質其實就是低軌通信星座,。摩托羅拉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銥星計畫”,原計劃由77顆衛星(實際為66顆)構建,共耗資超過50億美元,由於當時地面2G網路已經逐漸發展成熟,用戶數量與日俱增,相比之下銥星總用戶數剛剛超過5萬,遠遠少於盈虧平衡所需的60多萬用戶,最終在1999年8月宣告破產,後來被美國國防部接手。
  “星鏈”計畫的局性
  一是,便攜手機無法直連。由於“星鏈”衛星工作在Ka、Ku和V波段,與日常手機上的WIFI不是一個頻段,需要有專門的接收終端,且無法集成到目前的便攜手機中。
  二是,室內無法直接使用。由於衛星通訊信號無法穿透鋼筋水泥等建築物,甚至下雨時雨水也會隔斷信號,因此必須通過外接專門的衛星天線將信號引入室內
  三是,通信時延仍不夠低。星鏈時延可達15ms~20ms,與有線互聯網水準相當,雖比6000km地球同步衛星的250ms時延已經小了一個數量級,但還是遠高於地基5G的1ms時延。
  四是,高速通信用戶數量受限。42000顆星鏈總頻寬是84萬Gbps,若按5G入門標準上網速度1Gbps計算,僅能同時供84萬用戶使用。
  五是,融資壓力和盈利挑戰巨大。42000顆衛星造價420億美元+700次發射費用70億美元,再加上部署後的維修,以及定期的擴張網路與更換衛星,需耗資1000~2000億美元以上,
2020-08-13 08:32:48
阿楨
美股三連跌,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2020-09-08,美國三大股指連續第三日下跌。受到科技板塊下跌影響,納斯達克指數已在3日內跌去了10%的市值。當天,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1%至10847.69點,從創紀錄的高點跌入修正區域。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632.42點,跌幅2.3%,報收27500.89點。標普500指數下滑2.8%。
臉書及亞馬遜雙雙下跌4%,微軟及蘋果分別跌5.4%和6.7%,網飛下跌1.8%,“字母表”(Alphabet)下跌3.6%,標普500指數科技板塊整體下跌4.6%,比9月2日創下的歷史高點下滑了11%以上。
華爾街分析認為,“超級大盤股”估值已經遠遠超出歷史水準,一切指標都表明市場過於樂觀,預示著可能會出現盤整修正的階段。
特斯拉股票則暴跌21.1%,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此前標普和道鐘斯指數在4日盤後未能將該股票納入標普500指數。但投資者在此前,押注特斯拉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希望標普對該股的漲勢進行認證。特斯拉的遭遇也顯示了納斯達克交易過熱的風險。
在主要科技股大逆轉後,華爾街正經歷6周來的首次周度下跌。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臉書等近期市場的領頭羊大幅下跌,使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創下3月20日以來最糟糕的一周。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出現了6月以來的最大周度跌幅。
  相關新聞
美國科技股慘遭拋售 道瓊09/04狂瀉807點 納指跌近5% 原因:基本面跟不上股價+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應:中國5G技術與專利均獨占鰲頭,美國打壓無效,陸股5G指數EPS成長超過3成狂勝全球科技指數)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2020-09-10 09:20:24
阿楨
習近平聯合國演說: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09/23 中時

據《法新社》報導說,中國的決定強化了應對全球氣候轉暖的「巴黎協定」,與川普政府的氣候政策上的立場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習近平強調,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雖然比歐盟決定在205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稍遜一籌,但中國大陸有關減少排碳量的環保目標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儘管它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占主導地位,該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小汽車和巴士製造國。
  相關新聞
川普聯大演說吹噓施政成就 12次抨擊中國
習近平聯大演說反批任何國家都不能我行我素搞單邊主義霸權霸淩 宣佈金援聯合國一億美元 稱中國無意打冷熱戰
聯合國秘書長:應避免新冷戰 世界應該停止衝突聚焦於對抗疫情。
  回應
習進平在聯合國大會說給全世界人聽,川普在聯合國說給美國人聽!
高下立判,川普反而成了國際上的跳樑小丑!
2020-09-24 08:55:34
阿楨
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在滬交付

2020-09-22,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研發設計,滬東中華公司為法國達飛集團建造的23000箱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中的 “達飛雅克•薩德”號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順利命名交付。它也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液化天然氣(LNG)為動力的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長度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還要長60多米;甲板面積達23978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能裝下23000只標準集裝箱,可承載22萬噸貨物。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船的貨物綁紮系統進行了前期優化設計,最終應用了當今集裝箱船領域先進的綁紮橋形式,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
主機採用的是中國船舶集團全資WinGD公司研製的發動機,配置了目前全球裝機功率最大的WinGD低速雙燃料發動機W12X92DF,既能使用燃氣又兼顧燃油,無論遠海航行還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氣來提供動力。
長期以來,集裝箱船是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每年產生碳排放量為1.82億噸,占航運碳排放總量的22%;散貨船碳排放量為1.58億噸,占總量的19%;油輪碳排放量為1.14億噸,占總量的14%。
為滿足雙燃料動力,“達飛雅克•薩德”號特別安裝了一個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型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LNG(液化天然氣),為船舶提供 “綠色動力”。與同型燃油集裝箱船相比,這艘船單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近85%,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9%。
就在7天前,韓國現代三湖重工業也交付給新加坡EPS集團的船長366米、寬51米、深29.9米,配備雙燃料發動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箱和天然氣供應設備。但這艘船搭載的標準箱只有1.48萬箱,比“達飛雅克•薩德”號少了近1萬箱。
2020-09-24 08:58:09
阿楨
試駕比亞迪宋PLUS:不斷突破上限的“中國芯”

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比亞迪的市值也一度躍升至全球車企前五之列。今年7月,旗艦轎車漢上市後,比亞迪發佈了1.5TI高功率發動機,整機熱效率達到了38%,全新7速雙離合變速箱傳動效率達到95%。兩個月後,率先搭載這套高效動力總成的車型——比亞迪宋PLUS正式上市,售價11.58-14.38萬。
  回應
其實國產品牌,技術已很好了,但是組裝合資車開6年也不會吱吱呀呀的響,好多國產品牌一直有這個毛病.
兄弟,知道馬自達的響嗎?
合資車異響:這是啥破路 國產車異響:這是啥破車
2020-12-02 10:01:51
阿楨
中國汽車2.75億輛全球最大 新能源汽車占全球4成以上 2020-12-14 第一財經

  疫情之下,汽車市場正在超預期恢復,新能源汽車則成為主要貢獻者。
  2020年1~11月,中國汽車銷量2247萬輛,同比下降2.9%。新能源汽車銷量110.9萬輛,同比增長3.9%。
  新能源汽車在“2035規劃”下,2025年占汽車總銷量的20%,按照年汽車總量3000萬輛,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輛。
  充電樁建設和5G基建鋪設等“新基建”的發展以及在全球占比的不斷提升,將持續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
  相關新聞
歐洲新能源汽車,補貼優惠+限制碳排,銷量大增兩倍2020年預計100萬輛,中企將獲怎樣機遇?
歐盟就2030氣候目標計畫達成共識,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迎利好
2020-12-15 07:11:35
阿楨
單月賣破3萬台!4人座電動小車《Mini EV》售價不到17萬新台幣 銷量完勝特斯拉

有大陸「國民神車」之稱的五菱汽車宏光MINI EV,售價僅2.88-3.88萬人民幣, 2020年8月改款後,11月衝破3萬台,連續2個月超越銷售12,143輛的特斯拉Model 3。
  宏光Mini EV 共有 3 款車型,車長、寬、高和軸距分別是 2.917公尺、1.493公尺、1.621公尺及1.94公尺、配備雙門4人座,搭載13.8 kWh電池組和27hp的電動馬達,極速100 km/h,續航力可達120-170公里。
  如果台灣市場出現這樣一款迷你電動小車,能否席捲市場呢?
  相關新聞
電動車銷售趨勢:歐洲偏好城市電動小車、美國消費者關注大型電動皮卡
比亞迪漢EV對比特斯拉Model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Hyoqkl7jI
2020-12-16 09:20:56
阿楨
星艦又炸成火球!馬斯克懟贏政府也贏不了科學規律 2021-02-04

   2021-02-03淩晨,馬斯克的SN9號“星艦”採用了和上次SN8一樣的飛行方案,從地面起飛後抵達10千米左右的高空,然後水準下落,在接近地面的時候改回垂直姿態,歪著砸向地面,變成一團火球,還差點殃及附近的SN10號機。
  飛行表明,馬斯克在SN9的降成本上做得有點過分了。火箭在空中飛行,很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特別是在接近地面的時候,發動機噴流所引發的地面效應。所以,不要說火箭的垂直降落,就算是AV-8B和F-35B都是有很大風險的。
  或許有人會說,“獵鷹九號”不是已經實現了一級回收了嗎?
  獵鷹九號的一級有9台主發動機,首先啟動其中3台,逐步降低下落速度,進入大氣層。然後打開柵格尾翼來穩定姿態。再下落一段時間後,把9台發動機全部打開。到距離地面8千米左右,打開4條支腿,向著陸場接近、降落。
  獵鷹九號的回收方案是力求穩妥的。即使如此,也遭遇了多次回收失敗,才把控制方案調校成熟。最重要的是,在接近地面的地時候,要打開全部發動機,把火箭當做一件易碎的瓷器,讓它慢慢落到地上。
   “星船”的回收方案,只開了一台發動機,試圖利用它的擺動來同時提供反推力和控制力矩,實現垂直落地。如此狹窄的控制裕量,即使降落成功那麼一兩次,也不能作為業務運行的火箭來使用。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曾多次拒絕批准“星船”的試飛計畫,實際上,SN8的發射是違法的。但資本的力量如此強大,FAA可以對航空公司、民航機型號、航線和飛行員生殺予奪的執法局,竟然被馬斯克在推特上狂懟,最後讓步的是FAA在2月1日宣佈批准SN9飛行。
  回應
探索階段的失敗在所難免,航空航太領域,很多經驗都是炸出來的,是內在逐漸強大的寫照。反之,對科學失敗冷嘲熱諷,反而映襯出它們的落後。
探索不等於蠻幹
  相關新聞
馬斯克遭專家公開拷問 承認特斯拉電動車品管缺陷不少
2021-02-05 08:34:30
阿楨
新華社批新能源汽車亂象:浮誇、注水、甩鍋、紙上造車、盲目招商 2021-03-30 風聞

今年1至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量31.7萬輛,同比增長達395.3%。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比上年增長29.2%。
新華社3月28日電,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產品指標注水還甩鍋客戶”“企業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等問題逐漸凸顯,“虛假宣傳”“虛火過旺”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
  回應
文章觀點不對。股市資本的運作,就是一種意向中遠期投資。
小米也要造車了,小米就是一個組裝工廠,和聯想差不多吧!看來還是汽車的門檻夠低啊!
中國能搞新能源汽車的只有比亞迪一家,其他都是騙補貼坑消費者的
  相關新聞
比亞迪2020年財報賺錢不是靠“賣車”而是靠賣“電子設備”
搶救特斯拉!馬斯克跪陸狂喊最重要夥伴
馬斯克如何使用牛X的資本運作當上了特斯拉的董事長
馬斯克的SpaceX運載火箭又炸了
馬斯克的牛皮吹破了

灌水泥增重、黑戶哄抬價格,動力電池回收的陣痛期 2021-03-30 風聞

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將超20萬噸(約25GWh)。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其污染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會是個天文數字。預計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0億美元。
2021-04-02 08:58:46
阿楨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領跑全球 2021-12-13  

2021年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6.6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增長1.8倍,佔全球份額51%,其中10月份高達61%。

全球新能源車銷售破420萬輛 特斯拉市佔21.5%居冠 2021/11/14

韓國《亞洲日報》報告,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420萬輛,其中電動車達292萬輛,成長1.5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達128萬輛,也急增1.35倍。特斯拉市佔21.5%;中國五菱宏光9.8%;比亞迪6.3%;德國福斯5.7%。

比亞迪:漢累計銷量突破10萬 刀片電池功不可沒 2021-08-25 人民網

近期,比亞迪漢上市一年的銷量101309輛,刀片電池功不可沒。在300多項測試,刀片電池針刺后,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僅為30-60℃。普通磷酸鐵鋰電池,無明火,冒煙,表面溫度200℃-400℃。三元鋰電池,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傳統動力電池以卷繞的形式生產電芯,而刀片電池採用疊片工藝。體積利用率和續航里程(可達700公里已接近同規的汽油車),均比傳統提升了50%以上,價格和安全上都有一定優勢。
2021-12-13 10:01:47
阿楨
特斯拉的勁敵衝很快! 大陸比亞迪汽車市值登全球第3 2022/06/29 中時

2021年比亞迪全車系銷量達73萬輛,同比增長75.4%,遠遠超越同行。而其中新能源車銷量超過59萬輛,同比增長231.6%。其新能源車佔全車系銷量超過8成,停產燃油車也顯得更加順理成章。
今年前5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车再創佳績,產量與銷量同比成長都高達250%以上,今年全年很有可能達成150萬輛的年度目標。而就在5月份業績公布後,比亞迪的股價隨之飆升,6月10日破兆元人民幣,超越了德國大眾汽車,僅次於美國特斯拉與日本豐田,位居全球第3。
比亞迪在中國原以平價新能源車起家,近年來在技術上極力推動2項主軸:一是以電機驅動和動力電池供能為主、發動機為輔的DM-i超級混合動力平台;另一項則自行研發稱為「刀片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以刀片刺穿電池,電池既不起火也不冒煙。
  相關新聞
打敗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特斯拉股價破800 美元,馬斯克成全球首富 2021-01-07
特斯拉股價2022-05-20重挫14%,為何頻熄火?總體經濟通膨和衰退疑慮/原物料供應吃緊和成本攀升使然!
特斯拉5月中國電動車訂單暴跌,馬斯克2022-06-03「特斯拉裁員10%」股價嚇崩9%,收在572.84美元。
特斯拉股價腰斬,中國新能源汽車股卻漲了半個月!

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

【本文來自《為什麼從宣傳上看外國有很多環保主義者,而中國卻很少見?》評論區】
1.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中國已接近德法。
2.從生活用電量占比看,中國生活用電占比極低,產業越空心化的國家,生活用電占比越高。
3.要發達國家讓真環保,降生活用電量,他們可能立馬就不幹了。
  相關新聞
日本出現嚴重電力短缺呼籲3700萬人節能3小時,十多人中暑送醫
  回應
這叫環保,環保有4種寫法的,你們不懂。
日本國民極高的素質!連老人寧肯熱暈熱死,也要響應國家號召不開空調!這種民自律性,中國人比的了嗎?
俄軍的武器或許不是最先進,卻足夠自給自足,實際具備長期戰爭的潛力
毛子軍工是蘇聯式,有大量可以開動的產能,以中國現在工業產能,真打臺灣,會讓臺灣見到史無前例的轟擊。
2022-06-29 08:58:33
阿楨
補貼助攻高科技 《中國製造2025》只做不說 2022/07/24 旺報

日本經濟亞洲(Nikkei Asia)23日報導,北京2015年5月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官方不再宣傳,然而未消失,反而繼續以補貼偏好的特定科技產業,諸如電動車和晶片,變成隻做不說。
《中國製造2025》鎖定10個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由於缺乏官方補貼數據,日經經由惠譽(Fitch Ratings)蒐集的近5000家接受政府補貼的大陸上市公司公開披露訊息分析發現,接受補貼金額排行第2的是中石化、對一系列科技產品至關重要的晶片大廠中芯國際位居第3、中國中車排第5、京東方排第7、5G網路提供商中國移動排第9、華能國際排第10、中國電信排名則是第19名。
部分例外是與能源安全或物價穩定相關,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2021年取代中石化,獲得最高補貼金額,達40.3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31%。
另外3家汽車製造商也進入前10名──第4比亞迪、第6長城汽車和第8安徽江淮汽車集團(JAC)。顯示在向電氣化歷史性轉變中,北京首要任務是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車製造。
比亞迪最近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其最新的年報中披露了十多項補貼項目,其中包括來自兩個「工業發展基金」大筆資金,分別用於汽車和電池。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排在第11位,其年度補貼在三年內激增2.6倍,達到16.7億元。重慶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也位列前20名。
日經報導,2020年對《中國製造2025》相關企業的資助總額,達到約1000億元,比2015年多了一倍還多。報告稱:「中國企業整體活動已轉向這些領域。」「對這些行業的財政支持越來越慷慨。」
2022-07-24 07:45:11
阿楨
甯德時代鈉離子電池2023年量產:性能比鋰電池更強 2022-07-11 雷科技

寧德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略低磷酸鐵鋰電池,但在常溫,15分鐘可充電80%,不遜於鋰電池。零下20度依舊保持90%以上的放電效率。下一代鈉離子有望突破到200Wh/kg,有機會取代磷酸鐵鋰電池續航500km,不過距離三元鋰電池仍有差距。寧德麒麟電池續航突破1000km,明年將用在各大品牌的高端車,鈉離子可佈局到中低端車型市場。

1-6月全球動力電池 TOP20 出爐:15家中國企業上榜!

2022年1-6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高達202GWh,較去年115GWh大幅提升75.65%。TOP20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比亞迪、松下、SK On、三星SDI、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孚能科技、遠景動力、多氟多、PEVE、瑞浦能源、捷威動力、塔菲爾、鵬輝能源、力神。
  相關新聞
新能源大時代,看比亞迪和甯德時代萬億級別的龍爭虎鬥,誰將勝出? 2022-06-20
2022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比亞迪(64.14萬輛,同比增長315%)超越特斯拉(56.4萬輛,同比增長46%)。
  回應
買新能源汽車,首選比亞迪准沒錯
比亞迪一直都是堅持走技術路線,技術為王,價格還是更實惠,品質還好,整車設計更年輕化。
2022-08-08 07:48:33
阿楨
德國租車巨頭購10萬輛比亞迪超級大單 引爆賣國爭議 2022/10/06 中時

擁有24萬輛汽車的歐洲德國最大的租車公司Sixt宣佈6年內採購10萬輛中國比迪製造的電動汽車,許多批評者認為此舉將增加對專制體制的依賴,同時也面臨中國製汽車可能有間諜行為的風險。
  相關新聞
電動車大戰比亞迪領先特斯拉大勝日本車 中國已超越德國成全球第2大汽車出口國
  回應
電動汽車的所有關鍵原料、部件都掌握在中國手中,再加上中國廉價的工程人員、自動化的生產、龐大的國內市場,不成為世界第一「是不可能的」。
德國佬被老美傳染了懼中症,也玩起民粹來了。
說穿了就面子問題,其實可憐可悲的自尊和情緒,正是走向衰敗衰弱的終南捷徑
跟著美帝做小弟, 就是生命線的瓦斯管線被偷炸, 賣你的天然氣價格5倍以上, 美金狂漲, 要你命就是美帝 !
德國真是自己作死呢 是不是要把你們的賓士 寶馬 大眾都搞掉 才知道誰是爸爸啊!

比亞迪計劃2023年上市日本市場背後的戰略和勝算 2022/08/24 日經

2010年以後,比亞迪在世界7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純電動巴士,「從巴士邁向乘用車」的純電動汽車戰略正在穩步取得成果。
日本各家車企的純電動汽車進入市場仍存在時間上的滯後。這裡隱藏著比亞迪決定進入日本的答案,目前是最佳時機。
在日本市場,消費者對中國製造汽車的疑慮強烈,這很容易想像。
但是,比亞迪的確不容小覷。日本具有在戰後盛極一時的家電進入21世紀後被中國企業和韓國企業輕易逼入困境的經歷。
2022-10-08 08:00:45
阿楨
日系以前就是主打省油,其它的皮薄、內飾不行、動力上不去等等都是眾所周知的 2022-10-12
【本文來自《汽車“金九”:比亞迪20.1萬輛,同比增長153%》評論區】
  相關新聞
比亞迪:月銷突破20萬,真正的危機還在後面:比亞迪賣3輛才還不如特斯拉賣一輛的毛利多
  回應
只看利潤率,不看成長性嗎?對比亞迪來說,市場佔有率和盈利水準都在迅速提高。
  相關新聞
比亞迪H1獲利年增2倍,新能源車銷量居全球之冠
德國租車巨頭購10萬輛比亞迪超級大單 引爆賣國爭議 2022/10/06 中時
電動車大戰比亞迪領先特斯拉大勝日本車 中國已超越德國成全球第2大汽車出口國
2022-10-13 10:10:42
阿楨
吉普國內停產,下一個是誰? 2022-11-28 觀察者網

廣汽和荷蘭車企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的合資公司廣汽菲克上個月連續五年產能下滑後終於向法院申請破產。
  回應
沒啥好猜測的,傳統油車一個個來,三菱、現代、馬自達、福特、路虎捷豹,接下來是日產、本田、通用、豐田、大眾,BBA說不定以後也會消失。十年後的世界車市,比亞迪電車將會是王者中的王者。
以後的電車與油車就是智慧機與功能機的區別。
沒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省掉許多修車的費用。等電車的量上去了,價格也會降下來。

以前幾乎沒考慮過比亞迪,對電車的安全性也存疑,在開過朋友的比亞迪,後悔買晚了

【本文來自《週末試駕了一圈,對目前新能源車有了新的認識》如果1.絕大部分用車在城市 2.有自己的充電樁 3.沒有經常性超過300公里的長途需求 4.家裡已經有一台油車,強烈建議上純電車。】
以前幾乎沒考慮過比亞迪,對電車的安全性也存疑,在開過朋友的比亞迪,研究過刀片電池後入手了一台比亞迪EV,兩個多月開了8000公里,後悔買晚了:加速快,靜謐性好,車機系統完爆傳統燃油車,幾分錢一公里。
2022-11-30 04:54:11
阿楨
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新能源車企積極搶灘海外市場 2022-10-18 新頭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數據, 8 月汽車出口量為 30.8 萬輛, 9 月出口量為 30.1 萬輛,同比增長 73.9% 。今年前八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達 191 萬輛,超越德國,僅次於日本。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增長引擎。十年前,日本汽車出口量為 480.2 萬輛,比中國多 378.69 萬輛。到 2021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201.5 萬輛,僅比日本少 180.38 萬輛。
中國主要出口國為墨西哥、智利、沙烏地阿拉伯、比利時,累計出口量均超過 10 萬輛。 此外,澳洲也成為中國汽車第五大出口國,前八個月累計出口量為 8.2 萬輛,出口到英國的整車數量也達到 7 萬輛。
而中國汽車主要戰場為亞洲、歐洲、南美洲,其中亞洲佔出口比率最高達 4 成,而歐洲比例則是逐年增加,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期間從 10% 增至 24% 。在各洲市場佔比中,南美出口量最大,達 39.2 萬輛,市場佔有率達 11.9% ,在非洲的市場佔有率最高,達 18% 。
中國各家車企也正要大展版圖,比亞迪汽車等企業也加大日本等海外市場拓展;在 2014 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宣佈興建首座海外工廠就在南非;長城汽車集團位於俄羅斯圖拉州工廠也於 2019 年正式完工開始運作。
  回應
Made in China 垃圾滿天下 殘害全世界
綠渣稍安勿躁,電動車市場才剛起步!
2022-12-17 06:34:49
阿楨
中國汽車總量超過3億 半數以上家庭擁有汽車 2023/01/01 中時

中國汽車總量持續增長,2022年已達每千人擁有220輛汽車,每百戶家庭擁有60輛,汽車成為一般家庭的消費品,駕駛人4.63億,每2個成年人中即有1人持有駕駛證。中國汽車產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車企超過1.7萬家,用工超過400萬人。中國品牌達到47.2%。2022年1至11月汽車產銷超過2400萬輛,同比增長6.1%和3.3%。其中新能源車產銷超過600萬輛,出口59.3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

電動車銷量快速成長 中國製造290萬輛佔40%稱霸全球 2023/01/01 中時

《日經中文網》報導,2022年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將佔全球40%,美歐分佔30%與20%,而燃油車製造大國日本,只佔不到5%。
  相關新聞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中國邁向汽車製造王國的先聲
比亞迪計劃2023年上市日本市場背後的戰略和勝算 2022/08/24 日經
2023-01-02 07:56:59
阿楨
財富蒸發1820億美元,馬斯克打破個人虧損世界紀錄

吉尼斯世界紀錄官網2023-01-06報導,美國企業家馬斯克目前已打破最大個人財富損失吉尼斯世界紀錄,失去“世界首富”名號。
報導稱,由於市場動盪,馬斯克自2021年11月以來淨資產損失近18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萬億元),主要原因是特斯拉公司的股票市值縮水了約65%。
美國《福布斯》雜誌公佈的資料顯示,馬斯克的淨資產從2021年的峰值3200億美元下降到2023年1月的1380億美元。1820億美元的虧損,也創造了最大個人財富損失吉尼斯世界紀錄。
該媒體分析認為,馬斯克的大部分財富都與特斯拉股票掛鉤,其價值在2022年暴跌65%,是巨大虧損的主因。在去年10月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公司後,特斯拉公司股價跌幅尤為明顯。
美國《國會山報》援引金融分析師稱,馬斯克似乎一直在用特斯拉的資金維持推特運營。此外,去年4月以來,馬斯克為收購推特公司籌集資金總共拋售了超過23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經歷市場動盪和空前的虧損後,馬斯克在去年12月就讓出了世界首富的“寶座”,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創始人貝爾納•阿爾諾,其淨資產約為1900億美元。
不過,特斯拉仍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馬斯克也在世界財富榜單上穩居第二。吉尼斯世界紀錄評論稱,隨著馬斯克繼續打造自己的科技企業集團,他的淨資產在未來某個時刻反彈不會令人驚訝。
彭博億萬富翁榜單報導稱,2022年,全球最富有的500人財富蒸發了近1.4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萬億元)。除了財富接近“腰斬”的馬斯克外,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虧損850億美元,臉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虧損770億美元,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各虧損450億美元。
  回應相關新聞
降價刺激買氣?特斯拉調降日本售價、降幅 10%
2023-01-10 07:38:55
阿楨
時速1000公里 !陸「高速飛車項目」邁出關鍵一步 2023/01/23 中時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9日報導,中國一個研發超高速管道磁浮交通系統(高速飛車項目)的研究設施完成了首次利用全尺寸航行器的試運行。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一條超導磁浮試驗線完成了3次航行試驗,最高時速50公里,每次航行距離為210公尺。該項目旨在最終在一條接近真空的管道中以時速1000公里或更快速度運送乘客和貨物。
目前營運中的最快高鐵時速達350公里。由於空氣阻力,提高速度將大大增加鐵軌磨損和能耗。但大同這一設施的磁浮技術消除了磨損鐵軌的摩擦力,其真空管道則減少了空氣阻力。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大約10年前首次提出「超級環」管道列車設想,以將陸基交通推向極速。他成立博林公司,試圖將這一想法從紙面帶入現實。
維珍銀河公司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也憑借「超級環一號」公司加入了競爭。該公司2020年在隧道內進行了全球首次載人測試,速度達到時速172公里。
但資金問題和技術挑戰給這些項目蒙上了陰影。據報導,「超級環一號」公司去年解雇100多名員工,放棄了載人想法。據報導,博林公司去年拆除其測試隧道,為SpaceX的員工建造停車場騰出空間。
報導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直到去年4月才動工建設大同設施,其項目團隊在開工後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首次試運行。
中國目前營運著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高速鐵路網路,總長度超過4.2萬公里。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將列車最高速度提高到時速400公里。
目前,最高速度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和試驗線已在海濱城市青島建成。
2023-01-25 08:41:01
阿楨
中國世界領先的58項科技 2021-04-15 07:02

兩岸民主們貶低中國科技,指中國差美國二萬五千里。美國總體科技雖領先中國,但中國還是有58項科技領先美國。
一,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
二,超級鋼技術領先
三,超50%熱效率柴油機。
四,稀土分離加工技術/專利第一!
五,光纖技術領先
六,艦艇全電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及電磁炮技術:
七,雷射技術領先。
八,中國核電站壓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技術領先。
九,領先的新一代永磁電機和潛艇AIP發動機技術;
十,高鐵技術
十一,電動汽車
十二,造島神器:“天鯤號”
十三,煤制油技術
十四,飛機刹車技術
十五,治療帕金森的腦起搏器
十六,基因測序儀
十七,特高壓電網
十八,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十九,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啟明星2號熱核聚變;
二一,燃煤高效清潔利用技術
二二,量子技術
二三,第三代核電技術
二四,高超聲速導彈
二五,暗物質探索
二六,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
二七,軍民用無人機技術
二八,中國火箭振動臺
二九,超級電腦
三十,互聯網商務支付
三一,風洞技術
三二,導彈反艦技術
三三,工業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
三四,三D列印
三五,脈衝強磁場裝置
三六,納米技術
三七,超輕氣凝膠
三八,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
三九,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
四十,首個卵細胞基因組測序。
四一,雲計算
四二,首創衛星單原子銥推進劑。
四三,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
四四,可燃冰開採技術
四五,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
四六,中國郵政光學分揀技術。
四七,雜交水稻技術。
四八,人工降雨和驅散雲團技術。
四九,肝,流行性,sARs等疫苗。
五十,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
五一,超導研究。
五二,在納米應用。
五三,深海機器人
五四,在礦漿電解設備。
五五,蠶生物技術,絲織。
五六,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
五七,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五八, 舟山CHD海洋發電站。
2023-02-05 08:22:55
阿楨
中美“狂飆”ChatGPT,一文讀懂超20家科技巨頭最新佈局

  自2023年11月底以來,美國初創公司 OpenAI 發佈的人工智慧(AI)對話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短短5天用戶就超100萬,兩個月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ChatGPT,既能夠寫詩歌、編代碼,還能創造劇本、幫你面試出題、發表論文,以及實現更廣泛的搜索服務等。
  近日,OpenAl 宣佈試點ChatGPT付費版本,每月20美元。據鈦媒體App推算,整個ChatGPT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如果收費模式獲得成功,對於投資者而言,ChatGPT將是巨大的利潤前景。截止目前,全球約有250家ChatGPT及 AIGC 技術相關領域初創公司,2022年吸金超過26億美元。
  如今,包括微軟、穀歌、百度、騰訊等國內外科技巨頭都紛紛佈局,加入到這場全球新一輪 AIGC 技術競賽,但同時也有部分上市企業尋求抬升股價而對外“蹭熱點”,引起A股、港股、美股相關股票多日震盪。
  相關新聞資料
微軟財報成績糟糕,向OpenAI再投入數十億美元,AIGC能否解救陷入掙扎的美國科技巨頭?
中國TikTok 成2022年全球網站流量冠軍!擊敗Google、臉書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議員TIKTOK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
民進黨封殺小紅書抖音
2023-02-13 07:12:49
阿楨
ChatGPT 真能搶走你的飯碗?我問了律師、編劇、程式師…..2023-02-13

在教育圈,ChatGPT最火的是「 代寫論文 」。
但一名電腦學院的大四學生小波奇(化名)說,他身邊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們會用它來翻譯論文、提煉參考資料的資訊或者寫個摘要之類的,輔助一下自己,但沒有人直接用它寫 ” 。一來是因為 ChatGPT 不靠譜;二來畢業論文也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沒必要為了省事欺騙自己。
其實,像斯坦福大學等已經在嚴查了,推出了 DetectGPT ,用來判斷文本是否由機器生成。
  程式師們對 ChatGPT 的疑慮不僅在它的代碼會有紕漏。 “ 它完成你需求的前提是,你能精准用機械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ChatGPT 最擅長不懂裝懂,它沒有智慧和事實判斷的能力 ”。它無法完成複雜業務,只能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但他能搶走編劇們的飯碗嗎?
編劇還不算一個文字創作行業,更像是一個命題作文,製片方給出要求,編劇按照歷史背景、方向、風格、體量和節奏創作故事大綱和分級大綱,劇本的 70% 就已經完成了。比起創作,瞭解製片方的需求才是關鍵,在這一點上,AI 是很難代替人工的。當然, Chatgpt 也許可以承擔大量基礎工作( 比如給每個路人甲生成一個人物小傳 )。和提倡集體創作的美劇相比,和編劇中心制的韓劇相比,國產影視們普遍缺少健全的編劇制度,編劇在製作中權重很低。
  那麼 ChatGPT會不會取代律師呢?
“ 律師是法律在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而這裡面的人,才是關鍵 ”。在律師這一行中,總是能出現人類自己都無法預測的事,更不用提機器了。
  回應
昨晚上玩了個把鐘頭:(優點)資料庫非常龐大,答案生成時的描述很有邏輯。你得把需求說的足夠清楚全面,它才能給你滿意的答案。網上好多說能寫學術論文的,不太現實。(缺點)資料庫是猶太人訓練出來的,問點帶政治色彩的問題,一張嘴就是老CNN那個味。
  相關新聞資料
ChatGPT開始被“瘋狂吐槽” 還能火多久?ChatGPT更擅長於一些搜索、資料整理的工作。雖然郵件、發言稿這類日常文稿使用ChatGPT可以極大解放雙手,但到了學術寫作領域,經不起細讀,更像是概念的生搬硬套。特別是在一些理科領域,如金融、生化環材、電子資訊等等專業,吸引力也並不大。此外, ChatGPT背後的資料倫理和版權抄襲問題。
  回應
ChatGPT就是支援自然語言的智慧化搜尋引擎,所謂的創作能力本質上就是瞎編。
2023-02-14 08:47:27
阿楨
引擎壓力閥問題難解 史上最大火箭SpaceX星艦號2023/04/17首射受挫
  回應
馬斯克噱頭大王
米國脫實向虛多年,現在搞那些高科技實體,十有九敗。
  相關新聞資料

SpaceX星艦數據--維基百科

高度 119 公尺、直徑 9 公尺
至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50公噸
第一級 – 超重型推進器
高度60公尺、33具猛禽發動機 (單具引擎推力1700 萬磅)
第二級 – 星艦
高度50公尺、猛禽發動機 (3)、猛禽真空發動機

500噸全球第一!中國自主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將首次公開

第14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航太科技集團的500噸全世界最大推力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將首展,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2021年10月試車成功,採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技術。基於此一研發成果,已經開展直徑3.5米級分段發動機的研究,發動機分5段,最大推力將達到1000噸級以上,可應用於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滿足中國太空裝備、載人登月、深空探索等的需求。
  相關新聞
中國2021年航太發射55次 超越美俄居世界第一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推力是2000噸,500噸跟它比什麽?
獵鷹9的2280噸推力是基於三個獵鷹9號助推器捆綁起來,使用上面的27台梅林1D發動機的前提下實現的,這台500噸是單發推力。
至今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3408噸推力用了11台發動機
2023-04-18 08:45:19
阿楨
地面視角震撼!「星艦」火箭升空爆炸 馬斯克說話了 2023/04/20 中時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名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星艦」(Starship)火箭,美國德州時間週四(20日)上午8時33分在SpaceX私有發射基地升空,4分鐘後火箭於半空中爆炸落入墨西哥灣,他在推特發文喊話,此番「為下次試射學到很多」。
  回應
再多爆炸幾次就學的更多了
哈哈大笑 學會如何爆炸?
SpaceX星艦發射後姿態失控,直接在空中炸毀了
33台發動機竟然有6台沒點火,但電腦顯示是5台沒點火(圖片左下角),若不看視頻圖像,都搞不清到底有幾台發動機沒點火,技術是不是有點太粗糙了
我們驚呆了,如能用幾個大推力的發動機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用33個小推力的呢?俄羅斯人笑了,俄羅斯大推力發動機禁止向美國銷售。
火箭就是堆便宜發動機,電車就是堆五號電池,這就是馬斯克的科技

星艦雖爆炸 馬斯克把資本主義帶進太空探索 可能是對人類最大貢獻 2023-04-21 聯合報
  回應
原來老黴的阿Q精神也是這麼強烈的?!
2023-04-21 08:03:30
阿楨
陸製汽車出口為何可達全球第一 ? 郭正亮揭主因轟:特斯拉暴利 2023/05/03 中時

中國汽車產業靠著新能源車在全球嶄露頭角,中國乘聯會(CPCA)預計今年汽車出口量將達400萬輛,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前立委郭正亮在《全球大視野》節目指出,特斯拉過去享有的暴利不合理,消費者開過就會發現,陸製的比亞迪也沒有差很多。
「這個就是他以前所享有的暴利不合理,所以他就必須要降價嘛!」2022年報,特斯拉賺了874億美元,比亞迪才賺166億,上海汽車賺了161億,長城汽車82億,廣汽80億。特斯拉874億,你憑什麼?這個就叫作「品牌溢價」,可是他是不合理的高。
就好像蘋果手機利潤52%,純性價比,怎麼可能?特斯拉未來價格往下,是必然趨勢。大陸汽車佔有率超越美系車,這個沒有辦法抵擋。中國大陸進入某個製造業的領域,通常第一個就是造成價格破壞,因為他的零組件的性價比,比其他國家高太多了,所以他只要一進場,別的國家那個行業就要慢慢退出。這個是無可逆轉,只是沒有想到汽車會這麼快發生!

一些藥品能做到白菜價嗎?難度有多大? 2023/05/02

還是國家醫藥實力不夠強,沒有把重要藥品的智慧財產權拿到,如果自主可控,那一定可以變成白菜價的
實際上,不可能變成白菜價。研發一種新藥,需要15年左右,得上億。
  回應
現在集采藥已經是白菜價了。
2023-05-04 07:44:46
阿楨
正式超越日本!今年首季中國成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乘聯會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106.9萬輛,同比增長54%,日本為104.7萬輛。
中國自2009年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不過長期由大眾、通用、寶馬和賓士等外國品牌主導。但是,2021年出口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3。2022年332萬輛,首超德國,成為世界第2。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今年汽車出口的主要動力仍是俄烏危機下的俄羅斯市場的國際品牌全面被中國車替代,以及中國的新能源出口競爭力提升,1至4月新能源汽車出口34.8 萬輛,同比增長 1.7倍。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在非洲主要出口到埃及和南非,在亞洲主要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印度、泰國和越南,在歐洲主要出口到俄羅斯和英國,在北美洲主要出口到美國和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區,在南美洲主要出口到巴西、智利、秘魯和厄瓜多爾。
  回應
明明就有便宜的汽車可以買,台灣卻買不到
台灣是意識形態掛帥,難道你不知道啊?
日本車多年專門欺侮台灣人.
日本不思進取,沒有創新,當然被取代!
出口的不是武器,可喜可賀.
大陸出口的武器可多著呢,井蛙無知
邪惡米國為什麼打壓華為?因為怕蘋果被華為超越。
世界會亂,全是米國作亂。
2023-05-12 08:28:11
阿楨
“老頭樂”,樂不起來了? 2023-05-14 中國新聞週刊

  行人苦“老頭樂”久矣?
  沒有“老頭樂”出行苦矣?
  憑藉著價格低、不上牌、不需駕照、不上保險、充電方便等特性,俗稱“老頭樂”的低速電動車近年來銷量節節攀升,並“與時俱進”地推出了外形酷似保時捷、賓士、賓利等品牌經典車型的產品。部分年輕消費群體甚至笑稱,難以實現的豪車夢就靠“老頭樂”實現了。但這類違規電動車在路上隨處可見的危險,卻讓人再也笑不出來。
  近日,多地嚴查低速電動車的違規行為。被稱為“老頭樂”的電動三、四輪車成為整治重點。北京市交管局也於近日再次強調,自2024年1月1日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不得上路行駛,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
  此外,江蘇、安徽等多地也在今年開始通過不同方式對“老頭樂”進行嚴控。
  一系列嚴查嚴管背後,是“老年代步車”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不斷增加。2022年,北京共發生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交通事故131起,死亡逾百人。而早在2017年工信部公佈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當時全國五年內發生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83萬起,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
  安全隱患問題,早已註定了這一市場無法延續發展。
  相關新聞資料
老頭樂年銷量超100萬輛,五菱宏光強勢入局
  回應
老頭樂應該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
那是因為你有豪車,覺得老頭樂擋了你的路。
這種車仗著四個輪子無駕照不懂交通規則,卻在機動車道上橫行霸道。變道、速度全看心情
城市交通本來就擁擠,老頭樂不該允許;不過農村、城鎮目前應該有它容身之處
呵呵,我們這裡已經規定滿70歲就不得駕駛了。
2023-05-15 07:54:27
阿楨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中國中考分流是太早還是太遲?

目前全世界的學制分為這幾種:1.單軌(如美國,高中之後再分,表面看似公平,但地區間的教學品質差異很大,而且越向上越貴,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差距過大)。2.雙軌(如德國,學術與職業分開,學術線歸經濟、金融等高端行業走,主要是給權貴的,職業線歸藍領等中低端行業走,主要是給平民的。但是,德國的藍領工資並不低,所以大家能接受)。3.分支型(如中國,基礎教育單軌,高等教育雙軌)。
  回應
德國製造業培養人才的方式非常好。中國企業招人太重文憑等外在的條件。
少些德吹吧,德國經濟負增長。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相關新聞
外媒評歐盟玩火自焚
中國車企撐起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打響價格戰首槍|中國成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 去年銷量590萬 占全球58%
  回應
其實不但電動車便宜,基本上凡是中國制的都比外國便宜。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想賺的是薄利,即便外貿品已經比內銷的貴了幾個價位。
物美價廉供大家使用也不行. 這些所謂資本家也太離譜了.
資本主義就是掠奪世界資源保障資本家的利潤不管人民生活問題。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技術 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落後了 不虛心學習而動用政治力量打壓 最後只能是越來越落後
美歐也對企業補貼 馮德萊恩怎麼不查呢
你看下歐盟區評價,全部在罵歐盟,自己的補貼比中國還多,競爭不過就加關稅,坑的還是歐盟區人民
2023-09-15 08:06:05
阿楨
德日誰更有可能成為病夫?2023-09-22

英國《經濟學人》頭版德國是歐洲病夫嗎?
縱觀那十幾年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無論是日本停滯不前還是德國觸底反彈,都不是最大的新聞,中國在2009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才是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德國這次經濟下滑,表面看是因為俄烏戰爭所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而實在於汽車優勢不再。
一方面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迫使人類必須轉向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2.0版電氣時代”與100多年前由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啟動的“1.0版電氣時代”相比,2.0覆蓋面要全面得多,比如電池、儲能、電力帶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迅猛的資訊革命,依託電腦和互聯網,工具們變得越來越智慧化。迫使那些傳統汽車廠商,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從過往築就的品牌、技術壁壘中,收割高額利潤。更悲的是,德日都慢了半拍。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中,整個市場一如智慧手機,美中PK的場景如出一轍。
前幾日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汽車的嘉年華,考慮到歐洲在互聯網時代的表現一直乏善可陳,很難相信德國和歐洲車企能夠在汽車智慧化上,有機會扳回一局。車展之後,歐洲議會正式宣佈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整個歐洲都已經感覺到了被新技術革命拋棄的危險。
  回應
日德共同點還挺多的,兩者都跟隨美國,倆病夫攜手去治病,路上也有伴。
2023-09-24 08:09:34
阿楨
年輕人愛上“國貨”,不只是因為自信 2023-10-12 環球時報

近日,搭配自動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問界新M7”上市25天訂單量累計超過5萬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肯定。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資料都證實,從服飾到美妝,從手機再到汽車,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在日趨“國牌化”。
不少人認為,導致我國年輕人越發青睞“國貨”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更加自信了,還有人說這背後有愛國等民族情感因素的驅動。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也忽視了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決策,國貨日益受到青睞,正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雖行銷世界,但一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都不算高,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價格低廉但品質低劣的刻板印象。
但近十年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製造保持世界第一;同時,國貨也在產品的品質把控、品牌行銷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上不斷取得質變。中企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再加上年輕消費者幾乎沒有多少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更加天然地接受中國本土品牌。
中企也越發理解如何用品牌故事來打動消費者。很多中企品質不輸外企,但西企更懂得行銷。如今,中企的行銷策略也越來越具有創意。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上不斷取得突破的華為,以及在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生產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比亞迪等企業,是目前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
中國市場巨大,國貨也越來越爭氣,未來不可限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需要保持清醒,消費者感情上或許傾向於國貨,但理性決定了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國貨。此前的“花西子事件”就充分說明,國貨身份值得驕傲,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未來的中國品牌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內外競爭,因此在更具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放眼世界,讓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和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都邁入新階段。
2023-10-12 09:38:43
阿楨
為什麼美國人不像中國人那麼會開車? 2023-10-13

2023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比美國多了2千萬輛(中國3億,美國2.8億)。美國人口約中國五分之一,但美國2021年交通死亡人數為4.3萬人,中國2022年交通死亡為6萬人,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中國交通事故死亡會達到驚人的20萬人左右。我看美國交通事故統計新聞的外媒轉載,說是美國超速、不系安全帶、酒駕之類現象嚴重,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素質差,駕照通過太松,缺乏安全意識,不像中國人那麼遵守交通規則。管理上簡單粗暴,不夠科學,員警甚至直接開槍射殺有暴力嫌疑的司機也遏制不住。一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開了這麼多年車,還不如中國人會開車,會認真遵守交通規則,真是匪夷所思。或許也是國家管理和制度上的失敗吧。
  回應
不對啊,以前所有的資訊都說美國開車素質高,隨便變道要被人碉堡,不管什麼路上,直線車速都是頂著限速開,開得太慢也會被碉堡。
交通事故死亡比例得按車輛保有量來算,哪有按人口平均的?兩國車輛總數差不多的情況下,中國交通意外死亡人數比美國高40%
路上沒開汽車的交通參與者都不算人是吧?除非有統計只算汽車駕駛員的資料。
其實最合理的應該是按里程算。
中國人到歐洲守規矩,因為別人告訴我們歐洲人守規矩,紅燈行人是不會搶著過馬路的。結果在義大利的一個景點,一個旅遊團的中國人等在紅燈旁,雖然路上無車,卻沒人踏上斑馬線。一個當地青年旁若無人的走過馬路,他一定不是歐洲人。在天鵝堡山下收費公廁,管理者吃午飯去了,一群中國遊客憋得難受,還在等管理者。一個外國青年來了,把該交的硬幣丟在隔離框上,一騙腿,從隔離杆上跨過去了。也對,於是我們旅遊團的人素質直向那外國人看齊,丟了硬幣,或跨或鑽,解決生理問題要緊。在美國洛杉磯,我從商店出來準備過路,看到一輛車轉過來,於是止住腳步讓路,但是車還是停了。我一下想起來,美國交規挺嚴的,行人只要下了馬路牙子,就視為過路。於是我立刻退了一步,站上馬路牙子,那車才開過去。從我眼前經過,一看,應該是留美的中國人。幸好沒遇上美國人。
美國人普通人開車還是挺規矩的。
十多年前在米國出差時學的車,考的駕照,我是認為米國的駕駛文化有不少可以供吾國車友借鑒之處。再10年後又到美國出差,發現路況差了不少,開的高速路上明顯多了不少坑窪。當地的老中說,州政府管員把錢都貪污了,也不修繕道路。哈哈。
2023-10-14 08:46: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