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28 17:05:56| 人氣1,4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速度不是一個選定大小的箱子——關於巴倫波因幾個音樂舉隅的商榷!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網路下載

速度不是一個選定大小的箱子——關於巴倫波因幾個音樂舉隅的商榷!

(讀巴倫波因《音樂中的聲音現象》) 

巴倫波因的《音樂中的聲音現象》一文,從音樂指揮和演出者的觀點,舉例詳述了幾個音樂要點。初讀時覺得十分具體而實在,但經過一陣子再讀,便感到在某幾項論述上,和自己的認知有所出入。這兒,想藉著巴倫波因來提出一己的看法,就教於樂友。如有謬誤之處,還盼樂友務必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

★ 巴倫波因論速度:
「⋯⋯速度無法完全控制一切。速度唯一能控制的是樂曲演出的長度。
好比你要去旅行,⋯⋯你先買個行李箱,然後看看放什麼東西進去;或者,你先計算你要帶的東西⋯⋯然後再找正確大小的箱子。速度就是那個箱子。」

難怪巴倫波因無論是指揮或鋼琴演出時,表現的速度都很固定。不是說他沒有彈性速度,但他連彈性速度都是先計算好了。於是他有了一個充滿動力和能量的演出,但是都經過了計算,於是我們也依照那計算過而可以預期的速度起伏著,久了便會覺得僵化而缺乏新意。
以他自己所舉的比喻,其實他每一回衝到懸崖還不到邊緣,就往回撤。真正的大師是衝到那壁立萬仞令人搖搖欲墜的邊邊兒,才嘎然停住;甚至,就這麼衝了過去!

速度不是一個有定形和固定容量的箱子。它是隨著音樂內容當下的進展而伸縮變化的。
就如切利比達可說的:「『每分鐘92拍』——92拍在柏林愛樂意味什麼?在慕尼黑愛樂或維也納愛樂又意謂什麼?多麼無聊啊!每一個音樂廳,每一件作品以及每一個樂章都有它個別的速度 tempo,以呈現某個獨特的情境。」
所以,速度是獨特情境和意義下的產物,而每一次指揮演出,都是獨特而新生的一次!
它不是選定大小的硬箱子,而是一個柔軟不定形的箱子或網子!


更何況,速度加上強弱,能控制情感(表情)的變化,而不是只能控制演出的時間長度。

論聲音像一塊奶油的比喻
「⋯⋯這是明亮的聲音,這是灰暗的聲音⋯⋯這過於主觀。但聲音的重量倒是非常客觀的。⋯⋯就像冰箱裡的又硬又冷的一塊奶油一樣。你如果在天熱時把它取出冰箱⋯⋯它慢慢地開始融化變成流體⋯⋯⋯⋯好的比喻是:聲音持續不懈地抗拒被千方百計的寂靜帶走。它堅硬地持續著,像冰箱裡的奶油。而當漸弱時,就變得柔軟同時走向寂靜,正如同一塊硬奶油變得愈來愈軟化。」
 
巴倫波因這比喻不但唯物而且單向。
首先,為什麼顏色的比喻是主觀而重量的比喻是客觀的?
顏色和重量以及形狀,都屬於物性。那麼作為聯想的引喻的形容詞,同樣都是主觀的。
而且,若要以物性來形容抽象的音樂,那麼它必然是同時具有形狀、重量、色彩(明暗度與彩度)、肌理、量體⋯⋯等等的東西;而同時具有這些特性的適當例子是什麼呢?

或許,偏向重量的聯想和比喻,的確是巴倫波因音樂的特色,他的音樂確乎具有一種打磨的厚重感。照他的說法,這重量可以讓音樂免於消匿(走向寂靜)。但,也就是這樣的重量感,讓他無法收放自如,讓他不敢衝到懸崖邊緣(怕收不住);或者,因不敢絲毫放棄重量而顯得因循。試想,一個隨時處在動則得咎的顧忌中所演出的音樂,怎麼可能讓人放鬆寄託呢?

如果音樂是生於寂靜並消於寂靜,那麼,音樂與寂靜是同一回事兒,不必努力使音樂免於寂滅。要像福特萬格勒那樣,在音樂中有寂靜,在寂靜中有音樂!如果音樂生於內心那寂靜處,不要去區分啊!讓它自生自滅,融入內心的永恆中。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