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27 21:54:16| 人氣2,4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之將逝,其言也善?——1954年,福老如何在布八演出中面對死亡陰影?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殿音樂喫茶〉聆聽現場

人之將逝,其言也善?——1954年,福老如何在布八演出中面對死亡陰影?

時間:2017年2月26日下午

地點:古殿音樂喫茶(Friedman Wang)

主持:喻紹發(類比盤帶俱樂部 )
聆聽版本:盤帶錄音,福特萬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1954年4月10日,維也納金廳

喻先生這回在古殿發表所蒐藏的福老布八,是很珍貴的收藏和播放機會。1954年11月底福老病逝,所以是福老去世前為數不多的指揮演出之一,也是他最後一次的布魯克納演出。而布八,根據資料,正是布魯克納首度因身體健康暨李斯特及華格納過世的打擊,而瞥見了死亡的陰影。福老選擇此曲,自是意味深長。


這是第一次完整聆聽福老布八的盤帶。上一回聆聽其貝九時,喻兄事後播放了這首布八的第三樂章慢板。而這次聆聽完全與上回感受幾乎完全不同,並無上次那樣無盡地感傷。喻兄分析認為是兩次音響的差異,加以上回受到聆聽貝九的影響。的確,聲音的質素和聆聽情境影響了當下的感受。我只好接受那當下的實際聯想,原樣呈現聆聽時的筆記了。


又,事前讀了布八的相關資料,原以為有助於聆聽,不料一開始腦子被資料堵住,無法直接和音樂產生溝通和聯繫,要到第二樂章才逐漸起色,而進入三、四樂章後終於恢復正常的聆聽心境。所以,筆記語焉不詳之處,要請愛樂朋友原諒與包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樂章:
陰鬱的開始

突然溫婉的(主題)旋律出現
⋯⋯

再度出現開始的動機(銅管)
上揚的銅管

下降的婉約
沈重的bass墊底,笛聲悠揚在上

第二主題出現,一波波往上,撥弦隨之
銅管多麼強壯的存在

⋯⋯⋯⋯
⋯⋯

第二樂章:
不服的亢進往上
瘋狂,強烈的銅管
bass
一再重複那亢奮不服的生命力
一鑿鑿往下捶擊
那生存意志與生命力,從最虛渺悠遠處生出

法國號、鄉野、雷聲(小)
撥弦,漸強,雷聲也逐漸加強
又弱下來,再漸強
向上、向上攀升
向下、向下挖掘
——生命的兩個向度

抒情樂段出現(第三主題?)
一股提升的力量
豎琴,田園的樂段

弦樂,一波波愁緒襲捲過來
複雜的情緒變化
眷顧世間種種情狀

強烈的不捨
強烈壯觀的生命景象(spectacle)
生存裡的自適(笛聲)

又回到雄闊的主題
既然如此,何不放棄(目前)生命
以戰鬥的姿態
宣告(新)生命的凱旋

不斷提升
不斷深入

從兩方面來包圍生存和存在

從細小幽微處勾引“生”的力量


暫時的休憩,自我撫慰
法國號,小聲,漸強
弦樂合奏再起(向上與向下)——
向上向上
向下向下
(兩者對位展現)

第三樂章:
輕輕的弦樂合奏開始
慢慢加重
一種拉長的情緒流瀉
自我包覆與慰藉
向外擴張
生命再度升起,如陽光般向外放射
某種陰影(鼓、bass)
弦樂慢慢浮出主題
一種鼓舞的力量,陽光升起,瀲射大地
一片融和下
人的情懷,經歷一波三折而得到啟發
似幻而昂立的生命
腳底下,一片黑潭深淵

存在的穩定實體如基石般
烘托著生命攀升、發光、普照的光

法國號,以存在的情境回應,包覆個體的存有
笛聲(自性)悠然
弦樂陪襯一片祥和的生命,轉而堅強有力
法國號充滿感情
彷彿出現第一次告別的意象
眾人送別
一次步向下個生命的旅程開始
又多麼不捨啊!

法國號帶過門,弦樂與笛聲再出
回頭,多少銘心刻骨的記憶
一幕幕出現
同時隱逝,帶著顫慄的聲音與影像
向上高昂的痛苦
隨即法國號跟上
低音部弦樂撫慰

主題的變形再出現
不捨的情懷,心胸激盪(對位)
向上向下兩股力量彷彿生與死的拉扯與掙扎

又來到自我撫慰的抒情樂段
沉退下來,在自己情緒下翻騰沈溺

法國號,bass出現
大地廣闊的回抱
多麼小心翼翼的心思
在生命的洪流裡慢慢抽離
來到另一個生命嗎?
慢慢輕盈的腳步(撥弦)
弦樂(小提琴)淡出

弦樂齊奏瀰漫過來,強壯的存有力量撲過來
真實而堅強的力量
殘酷而巨大的力量
翻騰、鼓聲、齊奏
宏亮積健的生命本體,對比著個人沉浮的生命
在其中趁勢流動
向上攀升,到那最高的光明處
再次呈現生命的正面力量,積健雄偉
接著卻是沉落與死亡
沈重的弦樂鋪在大地上,承托所有的生命演出
包括那徐徐發光的太陽,是升起還是沉落?
人的感懷,在大地中的寄旅,心懷感激與平撫
法國號一遍遍撫慰
讓人平靜下來
面對逐漸沉落的太陽及其最後的光
那逐漸變暗而仍然彩霞滿天的夕陽餘暉
愛不忍釋手⋯⋯

但決定性的時刻將要來到,無視於大地隱沒
平靜地告別,有那麼多話要說
多麼祥和的告別

第四樂章:
雄壯的進行與宣告
凱旋的氣勢
不曾停歇的生命進程

兩個音的動機不斷重複

第一主題出現,多麼雄闊的生命展現
弦樂重複最初的雙音動機
弦樂合奏,往上
向那不可思議的高度鑽升
雄壯的鼓聲與行進再度開始
生命啊,永不放棄
如同戰鬥的攻擊
你要看清啊,生命充滿愛與光與一切
從自性出來
與整體生命融合
行軍前進,不屈服
如福老自己,但他放了極少的自己,展現的是更澄明的生命本身
不再有他個人事件的陰影了
生命如此寬厚地將我們包覆下來
摟在她的懷抱裡
給我們具體而微小的安慰與訊息
其背後夾帶更廣大雄厚的生命本身
裏頭有好多故事和情節、戲劇的變化
彷如切膚感受,但後頭仍是弘大堅實的生命烘托著
積健而雄渾(齊奏、鼓聲)

銅管齊奏、高潮
笛、黑管、弦樂,一種緊張的氣氛
前進、往上、往下
雄渾的生命再度出現
勾引我們向上向前
生命本體是巨大明亮且錯綜的
彷彿光與雲的千變萬化
愈來愈清晰的生命景觀
誘引我們

抒情樂段出現
鄉野景象
——自性與個體層面的
雙音動機的發展(行進的聲音)
齊奏
第二樂章主題變形出現
一種向上的努力
漸強~~~
終至最為輝煌的光耀奪目——
結束!

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一:
《福特萬格勒在1954年四月指揮的布魯克納第八,是哪一個版本?》
作者:John F. Berky

關於福老在1954年四月指揮布八的版本問題,似乎紛擾不休。
這次維也納愛樂演出的是Haslinger-Schlesinger-Lienau 於 1892年出版的版本。
(譯者/請查閱 WiKi
Versions and editions of Bruckner's symphonies*)

根據音樂學者Mark Kluge
**的說法,「維也納愛樂的檔案管理員證實了當年樂手們在他們使用的1892年版的樂譜部分留下註記,為福特萬格勒這回的演出提出確鑿的版本證據。如果諾瓦克 Nowak 為這場音樂會寫下節目說明,而不曾有任何暗示表明使用了他預先發表的版本論文(事實上,在節目單上的所有音樂事證都指向1892版),而且所有的資料都已在十年前出版,那就不知道為什麼謬論一直繼續傳播。」

這是記載有案的事實,因此當不斷的謠言出現時,必須小心地予以駁斥。

再說,福特萬格勒在他1941年的筆記裡寫下他對哈斯版本的不滿:

「(據說)他們發現了〔第八號的〕修訂(setting,配曲)複本。哈斯說這不會造成任何改變。事實卻是——學者們違背了布魯克納。我們可以馬上談到哈斯版迷思違背了公眾。事實是,使布魯克納聲名大著的並非大量的版本總數,而是早先的版本。所以這問題甚至可以提升到“是否版本總數造就他如此出名。我並不關心文字上(literal表面上)的布魯克納,那是「抄寫員和法利賽人的」
*** 布魯克納,我關心的是真實原本的布魯克納。如果有來自後期的版本適用的話,我就不能說只有原初版本是可信的。這也是為何哈斯的是必然捏造而不可信的。他甚至牴觸了所有偉人的心理特質。只有不事創作的心智才會認真相信:偉大而多產的藝術家在長期抑鬱下會’承受不了壓力’ 。抑鬱和創造力這兩者基本上是相對的,前者不過是一種心理反應,沒什麼。這兒杜撰的布魯克納的性格——說布魯克納像個笨旦——比起Lowe和 Schalk 等第一批學者的論文〔嘗試?完成〕的論述更加離譜。」

這解釋了為什麼福特萬格勒在首演用哈斯版本後,於1954年回復用 1892年的Haslinger-Schlesinger-Lienau版本。

近來哈斯出的版本越來越受到仔細檢核。雖然它們提供了安全保險的演出版,但從未獲得作曲家的批准。就算是第一批出版的版本(除了第九版外)都可這麼論斷。
諾瓦克以及後來的版本給予我們對於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八號交響曲不一樣的演出版。每一個版本基本上都經過布魯克納的認可。根據福特萬格勒的筆記,似乎他贊同這樣的取徑方式。

*

** Mark Kluge: 音樂學者,獲頒美國布魯克納協會最高榮譽。https://www.abruckner.com/thebrucknersociety/News/MarkKluge/
*** 法利賽人:指「注重外表的現象而忽略了內在的精義的人」以及「曲解律法的真意,避重就輕地解釋律法的人」。有世俗義和聖經義,請參考:
http://elibrary.tjc.org/content/cm/zh/article/HS/2006/11/HSM2006_11_13_JoyID_3066.htm

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避免中譯的錯譯,附英文原文如下:

Which Version of the Bruckner Symphony # 8 did Furtwangler Conduct in April of 1954?
By John F. Berky

There appears to be an ongoing question as to the version of the Bruckner Symphony # 8 that Wilhelm Furtwangler conducted in April of 1954.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performance was the Haslinger-Schlesinger-Lienau publication of 1892.
According to musicologist Mark Kluge,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archivist confirmed that the players signed their parts of the 1892 edition documenting this specific Furtwangler performance. If Nowak wrote the program notes for this concert and not once indicated any hint that a pre-publication edition of his was used (in fact, all the musical examples in the program are 1892), and if all of that information was widely published a decade ago, one wonders why the myths are so persistent."
This is a documented fact, so while this is a persistent rumor, it seems to have been carefully refuted.
Further, Furtwangler wrote in his notebook in 1941 about hi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Haas editions:
"They have found (it is said) the setting copy [of the Eighth]. Haas says this has changed nothing. The fact remains - violation of Bruckner by scholars. One might sooner speak of a violation of the public by the Haas myth. The fact is that it was not the Gesamtausgabe that made Bruckner famous, but the earlier version. The question is even raised of whether the Gesamtausgabe would have made him quite so famous. I am not concerned with the literal Bruckner, the Bruckner of the 'scribes and Pharisees', but with the authentic Bruckner. And I cannot call only the Original-Ausgabe authentic if another print from a later period is available. This is why Haas' violation myth is necessary, and it is not authentic. It even contradicts the psychology of all great men. Only unproductive minds can seriously believe that a great productive artist can be 'put under pressure’ for the duration of a depression. Depression and productivity are essential opposites, the former only ever a reaction, nothing more. The falsification that is done here to the character of Bruckner - Bruckner as a fool -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done] by the essays [attempts?] of the first scholars, Lowe and Schalk."
This is in Aufzeichungen 1924-1954. Weisbaden 1980, from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by Michael Tanner, as Notebooks 1924-1954, London 1989.
This explains why Furtwangler reverted back to the Haslinger-Schlesinger-Lienau publication of 1892 in 1954 after giving the premiere of the Haas edition.
The Haas editions are coming under greater scrutiny recently. While they may provide a satisfying performing edition, they represent a version that was never sanctioned by the composer. Even the first published versions (except for the 9th) can make that claim. Nowak’s and later editions are giving us differing performing versions of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8th symphonies. Each one is in an edition essentially approved by Bruckner. Based on his notes, it appears that Furtwangler would approve of this approach.
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二: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