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30 10:34:43|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章分享』會做事也要會說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會說話嗎?
不要懷疑,這問題不是拿來問牙牙學語的3歲小孩,而是每天在職場上說話次數多到無可計量的你我。

2006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針對企業雇用商學院畢業生的看法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最討厭MBA畢業生的項目,第1名是「極差的書寫與口語能力」。

至於另外一項刊登在美國《就業輔導期刊》(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的研究指出,問到104家矽谷公司對大學生最不滿意的一點時,說與寫同樣「榮登榜首」,而且連字彙運用與自我表達都要經過再訓練。

台灣雖沒有類似的數據,但《Cheers》雜誌首度製作的「說話力大調查」中,卻遙相呼應。將近96%的受訪者認為「會說話容易升遷」,但是只有不到一半(48%)的受訪者覺得自己「說話很得體」。
把說話當作必修學分
會不會說話,到底對職涯有多大影響?難道光靠實力不夠嗎
問題是,這是團隊合作的年代,沒辦法單打獨鬥。你怎麼能到處「顧人怨」?

避開心理盲點
古老的智慧是這麼說的:「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這句出自聖經的箴言,充分詮釋「得體」不只是用字遣詞,更包括對局面的判斷、聽者心理反應的掌握,語言與場景才能彼此相襯。
簡單地說,就是「因地、因人、因事、因物做適當的發言,」
最明確的「說話不得體」,莫過於「傷害到別人」。沒有人不知道「美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道理,為什麼卻還是經常落入「說錯話」的陷阱?

第1,認為「對事不對人」,只要講「該講的話」就好,不必浪費時間照顧別人的感受。殊不知,「人的因素才是造成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游梓翔說。特別是主管對部屬說話,每個字都附帶「鼓勵?否定?或是摧毀?」的訊息,「教別人一件事還連帶罵他比我笨太多,對方很容易把溝通轉為『保護我的自我跟攻擊你的自大』」

第2,同儕之間,「心直口快」的常見說法其實是種藉口,尤其當說話背後隱藏的邏輯,總是膨脹自我,貶視別人。
「人都不喜歡『不請自來』的批評,」游梓翔說。他歸納出3種角色最不討喜:老師、老鳥、老大。「『老師』永遠把別人當學生;『老鳥』把別人的挫折當成小事;『老大』喜歡輕易表現他能『罩』住你,」游梓翔總結這3種態度的共通點,都是有意無意地「讓別人覺得渺小無知,突顯自己很厲害。」對方即使不當場發作,也絕對不會很愉快。

開口前先懂得「聽」

不管是對上、對下、對內、對外,話要說對,得先懂得「聽」。最「基本」的聽,是聽清楚對話,不要雞同鴨講;「進階級」的聽,則是對人察言觀色的「敏感度」,跟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建立多頻寬的說話彈性
「彈性」是說話力的另一面展現。周明芬觀察,有些人只會說「某種話」,只能和「某些人」溝通,但面對各種場面,要真能恰如其分扮演角色,「調性跟詞彙都要能馬上轉換。」

以自嘲取代嘲人
確實,用「自我嘲弄」取代「嘲弄別人」,永遠是最快降低「說錯話」指數,升高「幽默指數」的特效藥
何不就從今天起,重新學習「說話」這件事?

3個步驟,可以馬上行動。
第1,從自己與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設身處地體會『受害人』的心情,常常去發現那些『我所不欲』,」游梓翔建議,一定可以減少「踩地雷」的機率。

第2,找一位良師益友。位子愈高,周圍的人愈不會明說你的錯誤,也就愈發需要有人願意說真話。例如李森斌的「良師益友」就是他的另一半,李森斌經常問她:「我又說錯了哪句話?」

第3,多讀書、多看電影。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的周明芬,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全靠從小喜歡看書跟看電影,尤其是小說,跟電影裡律師vs.法官辯論的劇情。「看人物就是看人性,」她說,久而久之,不同頻率就轉出來了。

話要怎麼說?儘管整個採訪過程中,對象都是身經百戰的經理人,但是他們最有共識的答案,卻是兩個字:「好難」。

這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但總要有個開始,不是嗎?

台長: 得到幸福的Beck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