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08 11:23:46| 人氣1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蓮耶上師文章】真菩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感謝師尊的加持與教導

感謝大家的護持

只有感謝,只能感恩...

**************

大智度論釋無生品第二十六(卷五十三)


發心菩提,於無量生死中發心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為菩提,此因中說果。伏心菩提:折諸煩惱降伏其心,行諸波羅蜜。明菩提,觀三世諸法,本末總相別相分別籌量,得諸法實相畢竟清淨,所謂般若波羅蜜相。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羅蜜,滅一切煩惱,見一切十方諸佛,得無生法忍,出三界到薩婆若。無上菩提,坐道場斷煩惱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從大智度論來看,龍樹菩薩認為菩提心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就是「發心菩提心」,成佛就是從發心開始。我們發心修行,誓成佛道是第一步,所以發心發願是成佛道路上的第一步。

第二步則是「伏心菩提心」,也就是調伏自己的習氣,讓貪嗔癡不要主導,而是戒定慧顯現,這算是開始修行了,修正自己的內心,撥遣一切煩惱,如師曾說過,斷除煩惱至為重要。

第三步則是「明心菩提心」,經過長期伏心之後,得到了清淨,慢慢的,心神清明,可以看見自己的內心,證明一切心本來就是不可得,並且印證真實無所得心,所以師說「開悟是明心,見性才可成佛」。

第四步就是「出到菩提心」,實踐行道,把所悟道的付諸行動,與第二步不同處,在於伏心是調伏粗的、細微的煩惱,至於極細微的、偶爾出現的,則於清淨心、光明心顯現後,一邊行道一邊學習怎麼應用所悟道的內容。

第五步是最後一層,也就是「無上菩提心」了,這是真菩提,也是大心,更是勝義究竟的,無可言說的,也遠離一切文字表徵,直接切入最真實的。

這五個步驟的五菩提心,可說是龍樹菩薩主張的修行次第,與彌勒菩薩的五道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對應一個,有關,但不絕對,因為立論基礎有些微不同。

「發心菩提心」與「資糧道」有關,「伏心菩提心」與「加行道」有關,「明心菩提心」與「見道」有關,「出到菩提心」與「修道」有關,「無上菩提心」與「證道」有關。

這五個階段的菩提心,又與師在大願的墨寶相合。

師用更簡潔的方式來解說。他只用兩(三)個菩提心,一個是「願菩提心」,另一個是「行菩提心」,並且讓「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一致,當「願行」合一,這時候就顯現了原本存在的那個「真菩提心」。說兩個,是指「願」加上「行」等於就是了,等號後面那個不可言說;說三個,是指「願」加上「行」就等於「真」。

等於說,師的講法,又更殊勝,以學術研究為例,人家用五個步驟做出實驗或研究結果,師尊只用兩個就可以得到一樣的結論,按照學術慣例,在相同的結論時,師尊可以得到論文獎,他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得到一樣的效能。

甚麼是「願菩提心」?師說:

願普天眾生皆離苦得樂,願一切眾生均成就佛果。

甚麼是「行菩提心」?師說:

慈悲喜捨,不為己身得安樂,但為眾等得離苦。

最後願行合一的真菩提要怎麼證得?師說:

身體力行之!

如此便可以任運真菩提心了...

就這樣了。

簡單解釋「身體力行之」這句話,「明心菩提」後就是「出到菩提」,只有實踐自己的誓願,在實踐的同時也沒有離開三摩地,在三摩地中也可以度化眾生,日久功深,自然而然可以看見「真菩提心」,哇,原來如此,原來自家貨。

換句話說,真菩提心是人人皆有,只是看得到或看不到而已;真菩提心也不是修出來的,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修的,是發心菩提心,是伏心菩提心,在出到菩提心裡,也需要反覆左右印證。理上通,事上也通;事上做得到,理上更清明,如同手心手背一般。

修行是撥遣,禪定也是撥遣,被撥遣的是煩惱是執著,但是這些煩惱與執著和真菩提心也是無關的,只是我們習慣腦袋思考,還是不免也是習氣左右,這時候才需要修行禪定,幫助自己撥雲見月...

月,真菩提心是也。

雲月無礙啊!

只有佛可以同時禪定與度化眾生,禪定中度眾生,度眾生也不出禪定,這就是真菩提心的任運了...

如《大乘義章》的說明:「(一)發心菩提,在於無量生死海中發菩提心,位在善趣。(二)伏心菩提,在於種性伏忍位中。(三)明心菩提,在初地上。般若轉增故說為明。(四)出到菩提,在七地上,出離有無到無生忍。(五)無上菩提,在於佛地。

願菩提與行菩提兩者合一,就是真菩提啊!

佛當然是願菩提與行菩提合一而任運無為的...

台長: Joan
人氣(1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真佛宗上師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蓮鳴上師開示】金剛薩埵相應密訣及禪定要訣開示
此分類上一篇:【蓮鳴上師開示】佛法融入生活和慈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