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8 22:17:04| 人氣5,09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media effec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傳播科技
特性:
1. 互動性 interaction
2. 小眾化 demassified
3. 異步性 asynchronous
4. 立即性、無屏障
5. 聚合性 convergence
6. 去管制化 deregulation

新傳播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1. 個人及心理層面-正面、負面
2. 政治面
3. 經濟面
4. 社會面
5. 文化面
6. 法律面
7. 對舊媒體的衝擊

新傳播科技對傳播領域的影響
1. 傳播研究
1 媒介效果該如何評估
2研究方法的衝擊,如用e-mail進行調查
3該如何分析網路人口的特質
2. 傳播理論
3. 新聞實務
4. 傳播教育

媒介效果
1.傳播萬能論
1. 宣傳分析
源起
定義
宣傳的七種藝術
1. 咒罵name-calling
2. 粉飾 glittering
3. 轉移法 transfer
4. 證言法 testimonial
5. 平民法 plain foljs
6. 堆牌法 card stacking
7. 樂隊花車法 bandwagon
宣傳分析機構

2.恐慌研究
1. 源起- 火星人入侵記
2. 當時社會背景
3. 堪垂爾 cantril 的研究
4. 堪垂爾的研究發現
5. 易受煽惑的情況
6. 堪垂爾研究的意義

2傳播有限論
1.兩級傳播
1. 源起
2. 兩級傳播理論的發展
1. 凱茲 katz 與拉查斯菲 lazaesfeld
2. 人們的抉擇 the people’s choice
3. 後續研究
1. 原團體的再發現
2. 笛卡圖研究
3. 對兩級傳播和親身影響的批評

2.創新傳佈
1. 源起
2. 創新傳佈的模式
新事物傳佈過程的元素
1. 新事物
2. 傳播管道
3. 時間
4. 社會體系
3 創新傳佈研究的貢獻
3. 新事物傳佈研究的批判


3.耶魯研究
1. 源起
2. 耶魯研究的簡介
3. 耶魯研究的特色與研究方法
1. 耶魯研究的三大特色
2. 有關意見和態度改變的理論基礎
1. 學習理論
2. 刺激反應模式
3. 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問題
4 研究結果與發現
1. 傳播者方面 著重傳播者的可信度
2. 訊息的內容和結構方面
1.用什麼訴求
恐懼訴求
性訴求
幽默訴求
2.訊息是正面或反面呈現
3提出順序對效果的影響
3. 閱聽人
1. 團體規範對團體成員的影響
2. 個人的可說服性對勸服的影響
4. 閱聽人的反應型態方面

4.克拉伯的最小效果法則

3.傳統中效果模式
1.議題設定理論
1. 源起
2. 理論的內涵
3. 議題設定的相關條件
1. 媒介屬性
2. 閱聽人屬性
4. 理論的批評
5.未來的展望

2.議題建構
1. 源起
2. 議題的類別
3. 水門事件如何成為重要議題的
飽和報導 saturation coverage
4. 媒介議題和公眾議題的關係
天花板效應 ceiling effect
當某一議題被報導一段時間後,對原本就很關心該議題的人來說會漸漸變得不重要,而對原本不很關心的人而言,經一再報導後,該議題在其心中重要性愈增加
5.議題建構的過程
6.後續研究
1.諾爾紐曼 Noelle-Neumann
意見領袖媒介 opinion-leading media 另類媒介 alternative media
共鳴效果 consonance effect
2馬特斯與佩區 Mathes&Pftsh

3.知溝理論
1. 源起
2. 理論的基本概念
1. 社會結構
2. 知識與知識差距
3. 資訊的流通量
3.造成知溝的原因與理論的修正
4.對知溝的修正

4.大效果模式
1.涵化理論
1. 源起
2. 理論背景探討
3. 建構涵化理論的兩個步驟
以內容分析方法對訊息系統加以分析
暴力測量 violence measure
風險評估 risk ratios
針對訊息系統對多看組的影響 為涵化分析
4. 最新研究取向-主流效果研究
主流效果研究 mainsreaming
回響效果 resonance
5. 對理論的批評


2.沉默螺旋
1.源起
累積
諧和
公眾效果
.民意研究-回歸民意的原始意涵
2.理論的架構
3.理論的內涵
1. 心理學
2. 大眾傳播學
3. 社會學
4. 理論形成的三個條件
5. 沉默螺旋理論的實證研究發現
6. 對沉默螺旋理論的批評
7. 理論的貢獻

5效果理論的整合
1.Katz 討論大眾傳播效果要考慮二個因素
1. 閱聽人接受訊息的選擇過程,包括選擇性暴露、理解、記憶
2. 人際傳播的影響 即團體對個人的影響
當此兩因素發生作用時,大眾傳播的效果會受到限制,若排除此二因素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的確會對閱聽人產生極大的效果,整合傳播有限論和大效果論

2.媒介依賴理論
1. 理論內涵
1閱聽人對大眾媒體會產生不同類型的依賴,且依賴程度因人、團體與文化而不同
2理論在探討媒介體系、社會體系和閱聽人三者交互的關係
2. 與其他理論的整合
1. 媒介依賴理論 V.S使用與滿足
2. 媒體依賴理論VS 議題設定理論
3. 媒介依賴理論V.S 涵化理論
4. 媒介依賴理論V.S 知溝理論
3. 媒介依賴理論的優點
4. 對媒介依賴理論的批評


6閱聽人研究之整合
1. 量化的閱聽人研究
研究閱聽人的角度
以閱聽人是被動、受媒體影響的角度,即媒體效果的研究
理論或取徑-閱聽人的角色
萬能論-媒體的影響極大,閱聽人在面對媒體時毫無反擊能力
有限論-媒體對閱聽人影響並無預期大,人際傳播反而更為有效
中度效果論-對效果定義轉變,媒體有長期、隱藏的影響,還是可能改變閱聽人的認知
大效果論-媒體長期的效果在條件配合下是可能改變閱聽態度、行為
以閱聽人主動使用媒介的角度來研究
使用與滿足理論-閱聽人是主動的

以個人對資訊的處理及個人認知、態度的研究
心理學上關個人的實驗相關理論,如「認知不和諧理論」、「ELM模式」等

2. 質化的閱聽人研究
1.並不特別關注閱聽人,只是被動的受到意識形態和政經力量的宰制
批判學派的觀點(如法蘭克福學派、意識形態霸權、政經學派)
2閱聽人有主動詮釋和譯碼的能力
1. 社會現象學
2. 傳播規則理論
3. 文化研究
4. 文學批評
5. 女性主義

3. 閱聽人研究新趨勢-量化和質化方法結合
接收分析-有
1. 社會心理學傳統
2. 文化研究傳統
3. 認知心理學



傳播與社會
大眾社會與大眾文化
1.大眾社會理論
1. 理論要旨
2. 大眾社會興起的原因
3. 對大眾社會的疑懼
4. 大眾社會理論的五個核心理論
1. 自由主義的緊張狀態
2. 大眾文化威脅精緻文化
3. 大眾與道德脫序
4. 大眾與極權主義
5. 大眾文化與民俗文化
2..大眾文化
意義
1. Rosenberg&White
大眾媒介所傳送的標準化的內容產品稱為mass culture
2. Wilensky
是一種由文化精英根據美學、文學、科薛產品監製而成的系統化商品,根據大眾市場所複製的文化產品
3. McQuail
廣為流行、對工人階級具有有力的訴求

興起
大眾文化興起原因包括
1. 中產階級興起
2. 教育普及
3. 社會工業化發展
4. 大眾傳播媒介快速發展
5. 大眾民主主義
6.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

特點
1. 文化生產者和消費者分離
2. 討好大眾,內容傾向規格化,非個性化
3. 排斥精緻文化,傾向性和暴力
4. 改裝傳統藝術
5. 提供一種想像的經驗,使大眾脫離真實生活

大眾文化的正負功能
正功能
1. 使人人皆能接觸文化產品,不似以往是被貴族壟斷
2. 使大眾有機會接近文穫精英和其作品
3. 使大眾的知識水準提高
4. 使知識易於整合,獲得一定的共識
5. 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
6. 使高級文化和民俗文化能有機會在大眾媒體對話,使高級文化易於滲透,民俗文化獲得保存
7. 容易動員社會大眾
負功能
1. 使高級文化和民俗文化被取代
2. 是資本主義營利目的下的產物,低俗而膚淺,有廣告目的
3. 消費性,而非生產性目的,是少數人生產單向輸出給大眾
4. 使民眾的審美標準降低,打擊高級文化
5. 是一種社會麻醉劑,使大眾產生炫耀性消費
6. 一味提供娛樂,使人逃避真實世界

對大眾文化的批評
1. McQuail
他擔心大眾媒介會透過大眾文化的傳佈,而使大眾社會走向一種另類的威權統治
1. 傳播媒體使個人日益孤立和無力反抗
2. 追求權力的集團透過媒介風殺其他意見,只傳播自己意見
3. 為魅力領袖提供管道以行個人統治,且獨佔傳播管道
2.Macdoald
大眾文化承襲民俗文化,從傳統藝術中吸取養分,卻極少反饋。民俗文化是民間日常生活的產物,由下而上的滋長,但大眾文化卻由商業機構由上而下向民間傾洩獲取利潤,消費者是被動的,選擇性也有限
3.Hauser
大眾文化的目的不在滿足,而在剝削文化需求
4Lowenthal
大眾文化是一種標準化的產製,造成刻板印象,造假不實,只是在玩弄世人,提供一種虛幻的滿足感
5鄭瑞城 傳播內容所以走向大眾文化之因
1. 社會結構論-因為社會結構中,中下階層佔了多數,大眾媒體為迎合他們口味,自然走向大眾文化
2. 組織經濟論 媒介組織為私人所有,為了賺錢營利,自然必須迎合大眾
3. 陰謀論 霸權論 大眾媒介為維護社會既得利益和保障自身的利益,以低俗內容來麻醉人心

86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暨國際新聞人員一試的『新聞學』
目前有許多新聞媒體走向全球性的跨國經營型態,試述你對此類經營型態型態的看法

傳播科技日新月異,對國際新聞人員的工作影響很大,試說明其優劣點

88.高考三級二試 傳播理論
傳播科技的革命產生了新媒介,新媒介對舊媒介有何影響

88.中央暨地方機構公務人員薦任升等考試新聞編譯科『新聞學』
每逢台灣高層選舉,媒體基於本身立場(或編輯政策),通常各有主張,學者因而稱之媒介傾斜slant 識者憂之,然亦有謂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中,此誡未足以為慮,尊意認為如何,試詳論之

台長: 李天保
人氣(5,09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dory
媒介解放是Rosensberger!
2010-02-22 22:11: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