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09 16:38:29|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完全防災手冊-東京都的校園防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發生了阪神淡路大震災,因這一個大地震而不幸死亡人數共有六千三百人。有鑒於關西地區的超大型地震造成都市機能癱瘓,在同年的七月,東京政府的教育委員會緊急設計了「學校防災手冊」提供市立學校作為設計防災計劃時的準則。

這本手冊共分五章,分別是「預防大震災」,「災害發生時的對應」,「復課事宜」,「做為避難所的對應」,「警戒宣言時的對應」等等。
這本手冊的特色為
一,設想的災害為大型,且遍及廣大範圍的災害類型。對象不僅止於學校,就連教育行政單位的教育委員會,區市鎮村的防災主管部會,以及地區自治會等都需要共同協力合作,以整備學校的防災體系。
二,校內準備保護的體制。設定在大型災害發生時,因為交通中斷,學童無法返家的情況之下,校長應擔當起責任,在校內準備保護這些學童的體制。
三,設定學校為避難所。事先設想會發生災害的各種可能,以因應實際發生的狀況。

在這手冊中的第一章「預防大震災」開宗明義地寫明著,學校為了確保學童的生命身體安全起見,必須充實防災的計劃,加強避難訓練,防災教育,防災研修等。在事前要製作以學校為避難所的營運支援計劃。「學校防災計劃」:根據地域實際情形,建立安全體制,教職員分工,避難所支援等實際計劃。「應急教育計劃」:復課時應將重點放在健康,安全教育,生活指導等。「避難所支援」:有關於避難所的營運基本上是由市鎮公所為主導,但在災害發生的最初期應由教職員工擔任起主導的工作。「充實避難訓練」:在一整年的教育課程中,教導學生如何防災,或是在災害中保護自已的生命。此外也明訂「充實防災教育」「教職員的防災研修」也是重要部分。
第二章「災害發生時的對應」中,教職員的分工,引導學生避難,對於無法返家或是返家有困難的學生,應留置於在校內以確保安全。當然,災害發生時,學校的設施和設備的安全確認也是重點之一。
第三章是「復課事宜」,為了儘早開始教育活動,應進確認兒童的受災狀況以及學童避難所位置,確保教室空間,確認學生通學路上的安全。此外對於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必須十分注意。
第四章「做為避難所的對應」中,東京政府認為指定為避難所的學校應全力配合區市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密切配合市民組織以及避難者成立的自治委員會或者是義工團體,以達到順利的營運。
第五章是「警戒宣言時的對應」。事先做好關於警戒宣言的防災計劃,並且詳細地告知教職員工和家長防止在警戒宣言發佈時造成混亂。(警戒宣言是指以日本靜岡縣駿河灣為震源的東海地震在二至三日之內有可能發生時,由內閣首相總理大臣向日本全體國民發佈的宣言。東海地震的週期是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距上次1854年的安政地震己有一百四十七年,日本地震學家都認為目前東海地震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在宣言發佈時,日本的社會經濟等活動都要受宣言限制)

在台灣,如果買了一輛車,大多數的人都會為自已的愛車買產物險吧。而防災計劃就如同保險一般有備無患(儘管大家都希望能夠備而無用)。也許有些台灣的教育者看了上述的介紹,會覺得日本東京政府的防災手冊中提到的原則並沒有過人之處,和其它國家的防災計劃相比不過是大同小異。如果以「復課事宜」中提出的原則來檢驗最近發生土石流的桃源國中,如果校方能夠向家長說明清楚校園內的安全無虞,我想也不會讓家長心生不安。
我想在此再一次強調,防災本身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由一次又一的災害累積而來的教訓。在世界各國的防災方法都有相當多值得我們台灣同胞學習的地方。而日本只是其中一個他山之石而已。防災的工作只在防災,並不能止災,但是因應當地災害頻率建立一個適合當地的防災計劃,並有效地將這計劃傳遞到災害計劃中的成員(教職員,學生,學生家長,教育局,地區的市民團體),由組識成員在事前進行會商及演練,如此一來在下一次災害發生時,才有可能把受損降到最低。


下一次再來介紹日本靜岡縣新居小學倡導的「防災素養」。


台長: 鄭老師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