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6 00:06:42| 人氣1,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教育--教改問題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七節 「一標一本」的優點

「一綱多本」的「一綱」指的是,取代課程標準大綱和教材綱要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多本」指的是,教科書原先只由國立編譯館編訂的獨家統編本,改成開放官方與民間均可編輯而由國立編譯館審定的現況;「多本多參」指的是,民間出版社針對各家教科書衍生出版的各類型參考書籍。
學者葉興華(2005)則以「一綱多本」的必要性提出三項理由:
(1) 符應學生的多元特質
(2) 反映社會的多元價值
(3) 符應學科知識的迅速發展
此外,葉興華亦從其理想性指出「一綱多本」五個積極性的理由:
(1) 提供學生適性的學習經驗
(2) 擴充學生學習視野
(3) 引導師生教和學的方向
(4) 在良性的競爭下提昇教材品質
(5)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從「一標一本」到「一綱多本」的發展,有其課程改革的理想,基本上是源於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與民主化,但其實台灣政治的獨裁解構以及經濟的全球化才是根本的源頭;至於「多本多參」的現象,則是市場自由化下,書商營利策略加上台灣升學競爭文化的產物。

第八節 「一綱多本」的問題
「一綱多本」所產生的問題,各界方家之分析頗多,簡介如下:
周祝瑛(2003)認為有以下五項:
  (1) 錯誤百出,品質優劣不一
  (2) 球員兼裁判的編輯委員
(3) 教科書市場機制與非法行銷活動
(4) 教科書價格上漲
(5) 教師評選教科書之專業能力不足
周淑卿(2003)認為該政策造成的問題有七:
(1) 各家版本歧異,課程難以銜接,也造成命題困難
(2) 教材觀點多元化的假象
(3) 市場集中趨勢明顯,形成另類統編本
(4) 媚俗傾向;品質不見提升
(5) 市場競爭導致教師專業倫理疑慮
(6) 教師更為依賴教科書
(7) 書價大幅上揚,不利弱勢學生。
另外,學者楊龍立(2005)歸納的問題是:
(1) 教科書越來越重
(2) 書價越來越高
(3) 內容錯誤百出
(4) 不同版本內容差異大
(5) 師生面對升學考試不知該讀哪一本。
葉興華(2005)更指出五方面的問題:
(1) 學生學習負擔加重
(2) 校外補習情況更加普遍
(3) 學習結果兩極化
(4) 教科書品質提昇的情形不盡理想
(5) 教師專業知能的提昇未如預期。
陳清溪(2005)則總結列了十項問題:
(1) 一綱多本造成版本差異大
(2) 課程銜接困難
(3) 命題不易,造成考試壓力大
(4) 教材內容多元化的假象
(5) 造成另類的統編本
(6) 教科書品質未見提昇
(7) 選書過程不夠透明公正
(8) 教師更依賴教科書商的行銷與服務
(9) 增加家長經濟負擔,不利弱勢學生
(10) 教科書編審對立的問題。
吳月玲(2005)認為較大的問題是:
(1) 各版本教材內容、編排次序及授課時數差異太大
(2) 內容錯誤百出
(3) 參考書、測驗卷氾濫
(4) 學生學習負擔及家長財務負擔加重。
蘇進棻(2005)分析一綱多本衍生的狀況則有:
(1) 學生參加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壓力有增無減
(2) 學生參加校外考試時,可能發生校內教的內容未考,考的未教的壓力
(3) 教科書編輯群、基層教師對能力指標的解讀不同,甚至予以忽略
(4) 教科書的編纂與審查缺乏共識
(5) 各出版社教科書編輯群在教材選擇、知識概念結構的次序安排上有差異
(6) 課程綱要修訂過頻,書商跟不上
(7) 教科書編輯的基本規範過於鬆散
(8) 基測命題仍難脫偏重某版本之嫌。
在台灣這種特殊的文化脈絡與競爭態勢下,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會關心升學考試到底要怎麼考、考些什麼,亦即如何命題的問題,而此一關注焦點即不免和教科書的內容有關。教科書其實只是教材內容的一種,但是部編統一本長期使用的結果,已經使得家長和教師都深信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若不使用教科書就是不專業的。因為教科書畢竟是專家編輯且經過國立編譯館審查通過的,再怎麼說還是唯一值得大家信賴依靠的教學材料,若要教師使用自己編選的教材,家長不願意信任,教師無能也不願承擔這種責任和壓力,尤其最後升學考試要怎樣命題,可能沒有命題委員會出教師自己選編的教材內容。
總而言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不知道升學考試命題人員到底要出什麼「內容」的題目,因此不得不只好讀遍所有的教科書和參考書,負荷不了時,就責怪教科書太多版本以及參考書太多本,不管教育部怎樣大聲疾呼「只要熟讀一本,即可通曉一綱,我們要考的就是一綱」,大家懶得理會教育部的呼籲有無道理,有無實據,就一心一意想「回到全國只有一本就好了嘛!」。

第九節 結論與建議
也許有人會擔心所謂的「明確的學年或學期學習目標」會不會扼殺了九年一貫的精神與理想?課標時代的教學目標或教材綱要是以學科知識體系為軸,不理會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以成人為中心而不以學習者為中心,忽略了「學生能應用關鍵知識或核心概念於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此一重點。我們只要掌握課改理念與依照能力指標內涵來轉化出學習目標,自然不會讓其像以前的行為目標那麼瑣碎與僵化。因此學習目標的定位不同於早年過於狹隘與僵化的「行為目標」,亦不同於以教師為思考主體的「教學目標」,其核心內涵是「基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能力將學到的『重要知識或概念』活用於『日常生活情境』之『問題的解決』。在位階上,學習目標比現在的能力指標低一階,一般而言就是「能力指標詮釋、轉化與解析」的結果,然而各界的解析難獲一致性的共識,這個工作必須由教育部聘請學習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做,並由教育部要求教科書出版社、學校教育人員以及學測命題人員共同聚焦,做為課程規劃與設計、教學活動以及評量實施的依據。
修訂全新課程綱要最佳的執行方式,就是設置一個常設機制,專責修訂與調整之責。筆者建議,教育部應投注經費儘快讓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正式掛牌運作,成立此一專責單位。若是考慮人力資源配置的成本效益,國教院籌備處將設置有教材研發中心及測驗與評量所,將來如果結合此兩單位成一個綱要修調的機制,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第二章 參考文獻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續)--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
黄武雄(2001):臺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
黃政傑(2001):大學教育改革。
潘慧玲主編(2002):教育改革的未來。
程振隆(2002):給教育一片新淨土。
程振隆(2003):給教育一片新願景。
太史簡(2003):教改野火集。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臺灣人教改?
薛承泰(2003):十年教改為誰築夢?
黃光國(2003):教改錯在那裡?--我的陽謀。

第三章 心得建議
我想危險心靈這樣的問題其實在台灣是依然存在的!經由這次的報告以及觀看危險心靈的影片,我感覺台灣的教育改革真的要在加強,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看到台灣這幾年來教育不斷的再改革再改革,但好像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規範,往往受害的都是這些學生與家長,所以,比較希望的是有一位學術地位甚高且思想先進正確的教育部長來帶領我們,讓我們教育能夠成功,進而邁向進步的國家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2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