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30 17:17:16| 人氣1,23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單車上路 》,看見洄瀾夢想!--活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議題再度引發國人的爭議
全國各個團體紛紛針對蘇花高速公路興建之後,引發的各種環保和文明後遺症發表反對意見
其中以前幾天嚴長壽在中國時報的投書和今日(2007.3.30) 廖鴻基的文章頗有可觀性

現在花蓮地區環保聯盟分會、荒野保護協會、花蓮縣野鳥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連線環保工作促進會
將於4月6日 (週五)舉辦 《 單 車 上 路 》,看見洄瀾夢想! 活動
這和我當初拍攝《 單 車 上路 》的理念是一致的
歡迎對這議題有所觸動或者認同這個理念的朋友,把活動內容轉給您花蓮的朋友們!!

感謝!!

詳細活動內容請看: http://blog.chinatimes.com/dreamer/


《單 車 上 路 》,看見洄瀾夢想!
2007年4月6日(週五) 電影「單車上路」花蓮首映會與蘇花路漫遊活動

上午電影放映會
電影《單車上路》花蓮首映會

本片導演映後座談:李志薔
花蓮市豪華戲院(溝仔尾明義街41號)
10:00~12:00
全場座位350人,晚來就沒好位子囉!

下午單車漫遊行
真人版「單車上路」慢走漫遊
預定名額100人,導演將與大家一起同行,漫遊蘇花風光。
14:00新城火車站集合報到
14:30準時出發
14:00~14:30

我要參加4月6日下午「單車上路」漫遊活動 --- 【填妥後請回信至黑潮 kuroshio@seed.net.tw 或傳真至03-8337095 】

※報名後請於4月3日晚上21:00前至黑潮繳費,以確認保留名額。(花蓮市延平街148巷11號,洽詢電話03-8334133或8334143)※

--------------------------
引述文章

(新聞)
短線操作扼殺花東 文化人聯合呼籲停建蘇花高

本報2007年3月8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台灣還有多少土地能讓我們這樣做呼籲?」紀錄片導演陳進發昨(7)日對著大批媒體這麼說。由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號召文化產業要角,聯合舉辦反建蘇花高的記者會上,包括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原住民音樂家胡德夫、導演侯孝賢等多位重要藝文界與企業界人士,皆呼籲不管是今天的施政者,或未來的執政者,不應以蘇花高為短線操作的工具,對於花東地區的觀光、文化創意發展便宜行事,使之成為選舉的殺戮戰場。


2.■山海關VS.蘇花高

曲線與直線
廖鴻基  (2007.03.30)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書桌窗口面對一座小山,春夏之際,山坡上綿密的樹林受風搖曳,浪舞成一片湧湧綠濤;即使寒冬時節,枯涼的北風不過讓山坡稍稍褪了點顏色,仍然舞晃著波浪般的柔漾曲線。兩年前有個強烈颱風來襲,斲枝?葉,毫不疼惜的摧殘了這片樹林;之後,山坡上突露一道明顯的斜線,如在小山的容顏劃過一刀,留下傷疤。看仔細了才明白,這道挺直的斜線原來是山坡上的一條山徑。當自然的曲線遭破壞後,魯直的人為疤痕便無所遁掩。

這劃傷痕,漫漫兩年過了,猶在修補復原。總是切割容易,修復困難。

曲線和直線,生活裡常出現的兩種線條。自然形成的,常以曲線合韻;山的綿延、浪的伏仰、溪的蜿蜒、岸的曲折、鳥的羽弧、葉的婉轉;人為的線條一般剛愎、挺直:橫豎的大樓、框限的港埠、亙直的溝渠、筆挺的馬路,柵欄、圍牆和牢獄,莫不直挺方正。微笑是曲線,急躁和莽撞是直線。

年輕時,有許多離開花蓮到外地發展的機會,但還是選擇留在花蓮;因為,喜歡這裡悠緩的生活步調,喜歡這裡的視野比例曲線始終多於直線。層巒疊稜的山脈,波折韻宕的海洋,走不完的迤邐海灘,流線優美的船身和魚體,春天的芽和秋天的風……,這些是家的線條,深刻在腦波裡的幾道曲線。每趟遠航想家時,甲板上閉起眼,心胸裡浮起的盡是這些如家鄉燈塔、也像是心頭地標的曲線。

心中有座山、斷崖

工作關係,四處奔波,算是個對交通需求依賴度頗高的人。每回到了西部,面對捷運、快速道路、鐵道、高速鐵軌、高速公路等,交通選項確是比東部多樣而且方便不少。但是,大樓的摩天線、高架橋,當我看到那幾乎是被平面的、立體的直線網絡編織下的城市,方塊和直線幾乎擁塞了大部份視野,豆點般的人啊,在這些便利的網絡中快速、急躁、擁擠的直線流動。無可否認,交通的便捷讓人羨慕,就像城市人一聽到花蓮便以羨慕的口吻讚美後山的景觀與生活。

任何快速、進步和便利,好像都免不了截彎取直,都免不了斧砍刀切,想盡辦法讓魯直的直線顛覆掉溫柔的曲線。這是選擇,也說明了為何每趟外出,工作告個段落後都急著想趕快回家。

我的心中有一座山、一落斷崖;是山神也是門神;如此滄桑斑駁的座落在山海關鍵位置,區隔了「山前」和「後山」,分別了家鄉的曲線和外頭世界現實的直線,祂兩臂一攤,劃開了兩個空間、兩個世界。

清水山、清水斷崖,將快速、進步和便利阻擋在山脈北側,山崖阻隔交通不便,花蓮的工商發展確是不如其他縣市繁華。然而,守護神一樣,祂也讓花蓮的山水少受些刀斧的摧殘與切割。

但是,有一條規劃多年且即將定案的蘇花高速公路,將從清水山的肚腹貫通斷層,以人定勝天的工事,罷免這座多年來如門神、守護神保護著純樸後山的清水山崖。嚴禁的閘門將被打開,森嚴關卡將被突破。便利的交通,將使得後山進出,無遮無攔。

想想那車龍、那人潮,閘門那頭,簡直是一潭蓄滿洪潮的大水庫;而山的這一端,不過不過只是一灘小小圳埤。一旦門戶洞開,高度落差所帶來的人潮、車潮、錢潮……,勢必劇烈如洪泛的一掃而過,原本柔和舒緩的後山畫布,可經得起躁急的筆觸就要來塗繪一幅現代化的後山?

細水長流,或暴起陡落,關鍵的這一刻,多麼希望這是一道是非題,而不是選擇題。

人的心靈與思想,可貴的是靈動與活躍,是曲折的、迂迴的,而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制式思維。生活更便利,時間更約省,流通更發達的直線形思考,以為一條貫穿門神肚腹的高速公路,從此後山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看那為了進步、方便而構造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堤岸、每一道牆圍……,是否也或多或少僵固了我們的眼睛和心靈。代價是絕對詭譎莫測的,是否過於一廂情願,將繁榮、幸福和快樂寄託於一道勢必產生嚴重衝擊的高速公路上。

除了直剌剌的開腸剖肚、直接貫穿外,沒有其他可能了嗎?本著追求地方發展、進步與便利為前提的考量下,並不是誓死反對,只是冀望付出的代價小一點,而後悔的機率低一點。

洄瀾潮汐

環境與住民間因果互動的發展流程中,參與的元素不同,產生的結果自然不同。過去以陸地條件為主流元素的發展模式,滲入海水(海洋觀點、海洋思維及海洋優勢)環境元素後,將產生不同的格局和結果。

高達七成多的花蓮民意贊成興建蘇花高速公路。或可解讀為,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大海,地理走勢南北狹長,形勢封閉,交通不便造成發展限制,是長期壓抑下的忠實民意反映。如上述所言,沒有人願意被封閉、被關住、被認為偏遠落後。

反對蘇花高的意見,以環境破壞的理由為主體。蘇花高的興建勢必鑿山穿行,以長隧道打通蘇花斷層等高山屏障,所牽涉的龐大建設經費、環境影響及長隧道的安全顧慮等,皆是無以擺脫的現實陰影。當然,反對者也顧慮到門戶洞開後,長驅直入後山的接觸方式,將衝擊原有的寧靜生態。

更方便的交通需求是民之所欲,所帶來的污染與破壞又是民之所惡;所欲與所惡的爭議,各有其本,也各有所偏執。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是現代社會必得屢屢面對的平衡問題。多數決與尊重,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高民意基礎下,蘇花高的爭議似乎只是稍稍延宕了環境影響評估的過程。且無論如何評估,怎麼克服,蘇花高一旦興建仍然無法擺脫龐大的建設經費、環境影響及衝擊、長隧道的安全顧慮等三大陰影。

是否,我們忽略了,海洋就在身邊;那廣浩、安靜的大海就在一線之隔的身邊。
蘇澳港、花蓮港都是現成的,若評估的範圍能加入建設一條藍色公路的可能,結局可能就會不同。開鑿一條隧道式高速公路的耗費,足以開闢花蓮港-蘇澳港間一流的海運藍色公路。這段約35浬的航程,以台灣現代的造船能力及名列世界前茅的海運基礎,若能以兩艘四萬噸以上的交通船服役,一趟船將可裝載上百輛汽車及數千名乘客,單趟航程一個半小時(或者更短)以內,兩艘對開往返,兩、三個小時一個航班,北端銜接北宜高,南端接花東公路,既能解決交通需求之所欲,也能有效避開了開鑿長隧道所帶來的負面陰影。

何況,若花蓮觀光立縣的宗旨不變,這條航線經過台灣八大天然景觀之一的清水斷崖,經過鯨豚資源豐富的海域,這條航線海所能帶動的海域觀光效益無可限量。再者,這條藍色公路對沒有內在航線的台灣,將有親海、近海等踏出海域的示範及啟動效應。原有的蘇花公路,當交通負荷轉由寬闊的大海來承擔,不必再跟繁忙的交通量競逐,讓生態脆弱的蘇花斷層得以悉心發展為岸上觀光休閒遊憩的需求。

是記憶也是情結,海運往往讓我們害怕而卻步,恐怕都是小船、小海的舊觀念。四萬噸以上現代化船舶的船速及穩定度,絕對足以克服東北季風的影響。何況,廣闊的海洋原本就是老天賦予窄狹有限的海島最大的補償。

納入海洋思維,多了一種選擇,並且,附加了許多機會、許多可能。當然這只是例子,意義並不在加入蘇花高興建與否的爭議,而只是指出,山海花蓮,我們或許不應該忽略了海的開闊。

山神、門神、守護神

關鍵的這一刻,多麼希望蘇花高不是強制、直線的單一命題。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強行貫穿與繞航通過,是直線與曲線、是粗暴與迂迴、是現實也是思維上的差別。繞過不好嗎,轉進何妨,難道一定得直線對衝、頭破血流;何況,上述提議只是點到而已,畢竟贊成、反對直挺挺的兩頭都是極端,或許稍稍轉個彎,試試中間那寬廣而且無盡曲折的可能。

許多年以後,當我想念山海家鄉的時候,閉起眼,但願仍然可以看見那山神、門神、守護神般滄桑斑駁的清水大山依然堅韌的守在祂的崗位上;但願浮現在腦海裡的家園影像,仍然是柔和的曲線遠超過人為的直線。

台長: 李志薔
人氣(1,23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中廣新聞
單車上路今在花上映 蘇花公路成最美公路

【2007/04/06 17:15 報導 】

[粱國榮 攝]

  台灣第一部以蘇花公路沿途美景拍攝的公路電影「單車上路」,今天在花蓮首映後,一百多位影迷跟著導演李志薔,騎著單車馳騁在蘇花公路上,實際體驗電影中描述的這條「台灣最美的公路」(梁國榮報導)

「單車上路」導演李志薔在多位地方生態環境團體及一百多位影迷陪同,從新城火車站出發,騎著單車漫遊蘇花公路新城到崇德段的風光,沿途並由新城警分局員警開道,盡情地欣賞蘇花公路沿途的美麗風景。

 李志薔說,「單車上路」全片幾乎都在蘇花公路拍攝,堪稱是本國影史上最能淋漓展現蘇花之美的作品,他眼中蘇花是全台灣最美的一條公路,也為他一直想拍的公路電影提供了絕美背景,他在片中將碧海藍天景緻和單車自助旅行結合在一起,述說一個青春逐夢的故事,去年十一月推出後,連獲新加坡亞裔電影節男主角獎、並入圍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日本福岡國際影展與第一屆台灣新電影獎的最佳導演及最佳女主角等亮眼成績。
2007-04-09 11:27:14
飛 天 馬 ♫
志薔兄好
好久不見!
希望將您這篇轉載在我新聞台上
先徵求您同意

願更多人關心注重花東美景與交通
祝福您的新片在台發行成功!
2007-04-10 01:44:47
追夢人
飛 天 馬:

很高興看到你來
歡迎轉在文章

但[單車上路]已經在台灣上映過了
目前只是配合公益活動放映而已
2007-04-10 14:13:20
高花蘇
歡迎您參觀我的部落格--反蘇花高

http://tw.myblog.yahoo.com/jw!cwTqYTiaG0aat4VM2GJZ

更歡迎您投票支持--堅持高花蘇(反蘇花高),呵護花蓮每一片土地

http://tw.election.news.yahoo.com/l08/opinion/detail.html?mid=1971
2007-12-27 06:27:01
版主
推動反蘇花高運動需要有極大的努力和耐心
樓上網站裡蒐集很多資料
也許值得大家醒思.

認同理念者歡迎去給他加油!
2007-12-27 10:24:32
翁宗寬
花蓮人需要一條安全便捷的回家之路另農產品亦可快速北運就太魯閣至蘇澳段無爭議部分先建如果花蓮有人反對可就宜蘭縣部分先建
2008-06-26 15:21: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