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7 16:54:57| 人氣6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看骨質疏鬆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骨質疏鬆症
環台醫療聯盟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骨科 張英德主任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會使骨骼變得脆弱易碎而容易骨折的疾病,由於骨骼組織流失,曾經緻密而強壯的骨骼,可能因一般的活動,或跌倒所產生的傷害而造成骨折,這在一個正常骨質密度的人通常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正常人類從出生開始慢慢儲存「骨本」,到了三十歲達到巔峰,之後「骨本」開始入不敷出,慢慢消耗,這是正常現象。但若超支消耗過快,使部分骨架變得脆弱易碎,就不是正常狀況,其原因目前科學家尚未完全了解。但是有些危險因子可提供大家注意:

1.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
女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老化、遺傳(家族病史是預測低骨質密度的可靠指標)、種族(白種人和亞裔人種危險性較高)、體型(嬌小而骨架細瘦者危險性較高)、體內所含雌激性或睪固酮。

2.可控制的危險因子:
生育(可提高雌激素濃度、體重增加,有助於提高骨質量);藥物:加速骨質流失,如: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抗癲癇藥物、甲狀腺藥物、利尿劑等。疾病:減 慢骨質生成,或加速骨質溶蝕,如:內分泌失調、有些腸胃或肝臟的疾病、類風溼關節炎、無月經症。外科手術:如:器官移植、或切除部分胃的病人。

3.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1)飲食中的鈣質和維他命D
(2)過度減肥與節食,易造成骨質流失
(3)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
(4)吸菸
(5)喝酒
如果有以上的危險因子,即需注意,並採取行動改善骨質疏鬆及避免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

骨質疏鬆症可稱為是一種隱形的疾病,因為它沒有症狀,持續的過程可達數年,無聲無息的偷走「骨本」,直到有一天造成骨折,才發現事態嚴重。因為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所以了解自己的危險因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擔心自己的狀況,則要做骨質密度測量並採取改善對策。

常見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常發於脊椎、髖部及腕部。一般病人常抱怨的膝關節疼痛,其原因大都是退化性關節炎而非骨質疏鬆症作祟。

我們要怎樣對抗「骨質疏鬆症」這個敵人呢?
1.兒童、年輕人要多儲存骨本、中老年人要維持骨本穩定。
2.預防骨折,改善環境及生活中易造成跌倒及骨折之狀況。
3.養成運動的習慣,戒除不良行為,如:菸酒。
4.均衡的飲食,包括:鈣、維他命D及其他養分。
5.藥物:高危險群或已診斷出有骨質疏鬆症的人,需以藥物治療。
6.正確的姿勢與安全的動作,以避免跌倒造成的骨折。

如果能有效作到以上之注意事項,相信能減少骨質疏鬆症及其所引起的併發症,給我們一個美麗人生。
聰明運動,骨好壯壯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林頌凱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但您也許不知道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卻要從三十歲以前就開始。身體的骨骼內有兩種細胞:「蝕骨細胞」負責移 除吸收老舊或受傷的骨頭,而「造骨細胞」則負責製造新骨。三十歲以前,造骨細胞的活性大於蝕骨細胞,因此身體便不斷累積生成健康且堅固的骨骼;三十歲之 後,這樣的現象會倒轉過來,骨頭的吸收速度慢慢大於生成速度,骨質便因此一點一滴地流失。正常人約在三十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之後骨質每年便 以1%的速度流失,而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骨質密度小於年輕女性達2.5個標準差以上時,便 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往往是由遺傳、荷爾蒙、年齡、活動力及營養等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但不管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原因為何,我們要儘早避免它的發生。 除了要避免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如吸煙、飲用過量的咖啡或茶,攝取大量蛋白質、偏食、缺乏運動)外,在年輕時就應該多多累積骨骼中的鈣質,才足 以應付日後緩慢的流失。要增加「骨本」的方式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正確的運動」。

運動對增加骨質的正面效果已被許多的研究證實。一項針對單手持拍的網球選手所作的研究,發現持拍側手臂的骨質密度明顯高於另外一側沒有持拍的手 臂。另一項研究顯示,不論是年輕人或老年人,經過一年左右的重量訓練,骨骼中礦物質的含量都明顯增高;即便是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經長時間的重量訓練後, 骨質密度也有效地增加。骨質的增加在運動訓練初期最為明顯,之後則慢慢減緩,但若中止持續的運動計劃,骨質可能回復到運動訓練前的水準。由於運動時骨骼的 受力增加,使骨細胞與其他有利於骨骼生長的因子活躍,便因而刺激骨骼生長。此外,運動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礦 物質及營養的吸收,也都能有效提高骨質密度。

雖然如此,但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幫助骨骼生長。真正有效的運動是所謂的「負重運動」,即運動時骨骼必須承受身體或其他額外的重量,例如慢跑、健行 及大部份的球類運動。游泳雖然是一項普遍且受歡迎的運動,但由於游泳時,身體的重量大多由水的浮力承擔,所以並不是對骨質疏鬆症有明顯幫助的「負重運 動」。如果是因特別需求而欲增加身體某部位的骨質密度,運動則是以對該部位的重量訓練最為合適。至於運動的時間與次數,每次二十到四十分鐘、每週三到五次 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過度運動或訓練有可能對骨骼產生負面的影響。女性運動員,尤其是青少年,有可能因為過度訓練而導致停經現象或女性荷爾蒙的分泌 減少,這種現象可能使骨質的流失增加。而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也可能導致骨骼的疲勞性骨折。雖然這些問題發生的機會不大,但卻是在選擇運動項目 及運動方式時不容忽略的要項。

淺談骨質疏鬆症(上)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頭的堅密度減少。以骨密度儀測定時,當T值小於-2.5即可確定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的產生有二種因素,一種是骨基質的 損蝕,另一種是骨質的流失。因為人體的重量是由脊椎骨、骨盆骨〈或稱髖骨〉及大腿骨所支撐,所以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骨折容易發生在脊椎骨、髖骨及大腿骨。

人們再青春期時,由於骨基質的生長,手骨、腳骨跟著延長,所以身高變高。接著,鈣質沉積在骨基質的隙縫中,使骨頭變的堅硬可以負載重量;就好比蓋 房子,我們先綁好鋼筋鐵條,接著再灌入水泥與沙石的混合漿,使得樑柱堅固。骨基質有如鐵條,而鈣質就像混合漿:缺乏骨基質,人們長不高,造成侏儒症;缺乏 鈣質,骨頭不夠堅硬,不能負重,容易骨折,好像玻璃娃娃。

生育期的女性,因懷孕時要供給胎兒足夠的鈣質以便骨頭、牙齒順利生長,所以容易缺乏鈣質。停經以後,進入更年期,因女性賀爾蒙分泌減少,鈣質容易 隨著尿液流失,造成鈣質不足;隨著年歲的增長,反應變為遲鈍,運動量減少,骨質溶解度超過骨質合成度,使得骨頭的質與量皆減少,造成骨質疏鬆症。

性別與年齡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要有警覺性。懷孕時要多補充鈣質,更年期要補充賀爾蒙,上了年紀以後,更要多多補充鈣質。體重、食物及藥物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如果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並且妥善利用藥物,便可預防骨質疏鬆,並且治療它。

以體重(kg)為分子,以身高(m)的平方為分母,便可求得身體的質量指數(BMI)。即BMI=體重/(身高的平方)=kg/m2,如果MBI 在20以下,便是體重太輕。體重太輕的人,要設法增加體重改善營養狀態,並且要注意是否有荷爾蒙異常、消耗性疾病,甚或惡性腫瘤,並且治療它們。

對於骨質疏鬆症有益的食物是含鈣多的食物及含蛋白質多的食物,例如乳類食品及豆類食物,包括牛奶、鈣片、乳酪、小魚干、豆腐及雞蛋等。對於鈣質的攝取量,青少年每日1200-1500mg,成年人每日1000mg,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每日1500mg。

陽光及維生素D可以協助鈣質的吸收。台灣日照充足,每週2~3次,每次5~10分鐘,晒晒太陽,便可獲得充份的維生素D。臥床病人或日晒不足的地區,每日應攝取400~800IU的維生素D,並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鹹水魚、肝臟及乳製等。

淺談骨質疏鬆症(下)

運動有助體內於鈣質的分佈。缺乏運動的人,鈣質容易在腎臟堆造成腎結石。適度的運動,可以使鈣質平均分佈到肌肉、神經及骨骼,形成骨骼的強健。每週3~5天,每天30分鐘到45分鐘,規律而略為負重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均可改善骨密度。

最好戒酒戒煙及戒咖啡。吸煙會使荷爾蒙代謝增加,使荷爾蒙消耗增加,不利鈣質的留存。飲酒會干擾鈣質的吸收,導致鈣由尿中流失。咖啡使小便增加, 造成鈣質流失。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大體上分為兩項,一是雙磷酸鹽作用,使以P-C-P結構取代P-O-P,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的破壞,達到骨質強 化的作用。常用者為Alendronate,對於停經後婦女及類固醇副作用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症有效。

甲狀腺C細胞分泌抑鈣素Calcitonin,它與破骨細胞結合,抑制鈣質的流失,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引起的疼痛。它是鼻噴劑。副甲狀腺(PTH,1~34)的製劑副甲素Teriparatide可增加骨基質的形成,增加腰椎的密度,防止腰椎骨折。它是注射劑。

雌激素的作用是減緩鈣質的流失,減少脊椎骨及髖骨的骨折。但是它的副作用很多,包括子宮癌、深部靜脈栓塞、乳癌等。選擇性的雌激素只作用在骨骼及 心血管,不會增加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罹患率。此種製劑Raioxifene對於降低婦女脊椎骨骨折效果不錯。每日劑量60mg,連續服用三年,可以預防腰 椎骨折。

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類固醇、鋁劑、細胞毒劑、抗痙攣劑、肝素及鋰劑等。如果每日5mg,連續半年以上持續使用類固醇,會大大增加骨質疏鬆 症的可能。因此,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應注意監督骨密度,並且注意飲食、運動、避免骨折的發生。多吃鈣質的食物、每週固定晒個太陽、規律性地運動。戒煙、戒 酒及戒咖啡,少用類固醇。定期暪診追蹤骨密度,這些都是防止骨質疏鬆症最有效的方法。

認識骨質疏鬆症
安泰醫院 黃柏清藥師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骨質疏鬆症愈來愈普遍,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骨質疏鬆症。骨頭本身隨時都在進行新陳代謝,不斷自行破壞與重建。當年齡到達三十 五歲時,體內的骨質達到最高峰,之後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流失,女性因為停經之後缺少雌性激素,使得流失得速率加快,男性因為內分泌沒有如此大的變化, 所以骨質流失的速度比女性慢。

由於骨質流失導致骨頭變得脆弱,只要發生碰撞就容易產生骨折,臨床上最常發生於髖骨(股骨)、脊椎及手腕等部位,其中約有5%~20%髖骨骨折的病人會在一年內死亡。

有哪些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1白種人與東方人。
2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過量飲酒、抽煙、喝大量咖啡、缺乏運動。
3使用藥物: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痙攣藥物、含鋁制酸劑、抗凝血劑、化學療法。
4父母親曾因碰撞或跌倒而骨折或者父母親有駝背、變矮的現象。
5體重過輕、骨架纖細的人。
6因手術切除卵巢或自發性提早進入更年期的人。

對於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平常應該要常常運動,這樣可以刺激骨頭的生長。另外均衡的飲食也很重要,平均每人每天攝取的鈣質大約1000毫克,所以平 常必須多攝取一些高鈣的食物,如:牛奶、起司、小魚乾、綠色蔬菜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拒絕抽煙、不酗酒、少喝咖啡、濃茶、多曬陽光。

目前有哪些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品?
1鈣的製劑:鈣質之吸收於酸性環境最佳,建議鈣質可隨餐使用。若服用鈣片有脹氣、便秘時可在使用時多喝水或於進食時服用。
2維他命D能在小腸部份促進對鈣質的吸收。
3抑鈣素(Calcitonin):此製劑有鼻用吸入劑可用,用於一些特殊的病患。
4雙磷酸鹽(Bisphosphate):特別對骨頭作用,可增加骨密度。服用時間需在早上空腹時以 200 cc的水一起吞下,且需保持直立的姿勢約一小時,又在吃藥後需經半個至一個小時才能攝取飲食。
5女性賀爾蒙能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減緩,以及使婦女老化減慢和心臟病的發病率減少。

最後要注意的就是,預防老年人跌倒,尤其家中的障礙應該排除,因為一般跌倒而造成的骨折都發生在家中,這樣才能將傷害減到最小。

打麻將也會骨折 骨質疏鬆問題多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人總以為,骨折一定是在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時才會發生,但台北市最近一起病例,是一位中年婦女,連續打了四個小時麻將,因都沒有起身走動,結果造成脊椎嚴重骨折。醫師檢查才知婦人有骨質疏鬆的毛病。
據了解,這名婦女本來就有骨質疏鬆症,但一直不以為意。而一般人也覺得,只要不要過度運動,因不致有骨折問題,但沒想到,這名婦人在連續打了四個小時麻將後,竟感到腰部酸痛,痛到無法入睡,就醫才發現,長期不變的坐姿,已經造成一節脊椎嚴重骨折,經背架支撐,才慢慢癒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資深主治醫師蕭國川表示,骨質疏鬆症與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等,都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病,通常沒有明顯可見的症狀,直到出現骨折才會被發現,因此常遭忽略,而未能儘速就醫,影響治療效果。

牙齒酸軟 竟是骨質疏鬆作祟
OHAYO特派記者
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常有牙齒酸軟的困擾,但牙科醫師發現,有些人可能是因骨質疏鬆症,造成顎骨齒槽空洞化,明明沒有蛀牙,吃東西也咬不下去,或是一用力,牙齒就斷裂。為此,醫師建議,老年人要多補充鈣質、持續運動,如有骨質疏鬆毛病,則應就醫治療。
骨鬆問題除了較易造成骨折,連牙齒也可能鬆動。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張錦隆表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常常會牙齒酸軟,可能是刷牙不當,琺瑯質被破壞,或是多年來牙齒損耗。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也有部分停經婦女,牙齒外觀看起來很正常,也沒有蛀牙,但一照X光,卻發現齒槽骨空洞化,讓患者去做骨質密度檢測,證實他們都已經有骨質疏鬆,懷疑骨鬆也會造成牙齒酸軟。

牙周病與骨質疏鬆症
資料來源:周虹

牙周病與骨質疏鬆症相關性的研究近況

1960年代後,科學家注意到,女性雌激素減少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症與牙周炎所造成的齒槽骨吸收之間的關係。相關的研究報告相繼出爐,肯定與否定的結果皆有之。

基礎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份,一是以摘除卵巢的動物做為骨質疏鬆症的動物模型,再以人工的方式製作出牙周病的狀態,以觀察兩種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國外兩個研究小組分別用人工摘除卵巢的大鼠和綿羊做研究發現,它們和未實施卵巢摘除手術的對照組相比較更容易發生牙周病。

第二部份是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雖然來自幾個研究團隊的報告顯示,無論白人女性或以日本女性為對象的調查均表明,牙周病與骨密度的降低之間呈相關性,但由於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因此需要把更多的人納入被調查的範圍內。

一項包括5922名美國男性和5732名美國女性為調查對象的研究分為患有牙周病和未患牙周病兩部份,其中也包括了不同年齡層、吸煙者比例、骨密 度值等觀察指標。結果顯示,無論性別如何,牙周病群均比非牙周病群平均年齡要高,牙周組織附著度也喪失明顯、吸煙者比例亦高,骨密度也較低。另一項以閉經 前後25-74歲女性牙周組織附著狀態為內容的調查也得到了一致的結果。

從骨質疏鬆症與牙周病的關連可知,對於牙周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骨質疏鬆症的存在是不可輕忽的。

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可以推測,骨質疏鬆症可以造成顎骨齒槽骨密度的降低,因而助長由於牙周炎所引起的齒槽骨吸收。在發達國家,骨質疏鬆症伴隨著老 齡化人口的增加有迅速升高的傾向。牙周病的發生率也有同樣的趨勢。可以想像,今後骨質疏鬆症與牙周病併發的患者人數會增多。對於這些患者在治療上不僅要治 療牙周病,也要結合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補充必要的營養,並考慮到荷爾蒙分泌等因素,發展出治療牙周病的新策略。
摘譯自「實驗 治療」671卷:44-48,2003
作者:石川烈、新田浩、白臼通彥


骨質疏鬆 單吃鈣片沒用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人總以為,吃鈣片就可以達到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但對成年人而言,單單靠吃鈣片,就能解決骨質疏鬆的問題。醫師強調,一旦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吃鈣片骨質密度並不會增加,還須搭配藥物治療。
根據一份對骨質疏鬆症的知識調查,六成受訪者都不及格,普遍認為膝蓋痛、關節痛都跟骨質疏鬆有關;因此,用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葡萄糖胺、軟骨素等,都對骨質疏鬆沒效。而據調查,高達七成的民眾以為,補充足夠鈣片就能有效預防骨質流失。
對此,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蔡克嵩表示,引起骨鬆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齡,女性,跟體重過輕有關,不只是鈣質攝取不足。他並強調,一個人每天約需攝取一公克的鈣,因此食物,喝牛奶外,可以吃鈣片補充,但只是保健,不應該當成治骨鬆的萬靈丹

骨質疏鬆症補充鈣質須注意方法

資料來源:OHAYO專屬記者

日前台北三軍總醫院傳出一位老婦人因骨質疏鬆症,醫師建議她應補充鈣質,結果老太太為求速效,除了自行調高鈣的劑量,還併服可以提高鈣質攝取率的 維他命D,結果導致血中鈣離子濃度過高併發腎衰竭,經過救治之後仍不幸併發急性胰臟炎而過世,為了怕缺鈣引起骨質疏鬆而補充鈣,卻死於過量的鈣,引起不少 中老年女性的關注。到底要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約有兩億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尤其東方人因為牛奶的飲用量低於西方人,發生的機率比西方人高出許多﹔統計 更指出,五十歲以上的婦女有四成因骨質疏鬆症而發生髖股骨折,其中將近兩成患者在骨折發生後的一年內死亡,這些病人的死因及病因,皆是骨頭中鈣質嚴重流失 所致,因此補充鈣質強化骨頭就成了中老年保健的重要課題。

婦產科醫師許文德指出,中老年婦女骨骼的硬度,除了先天的遺傳差異之外,主要取決於三項因素,就是鈣質的含量、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以及運動量。三者中鈣係提供骨髓產生「造骨細胞」之所需,一旦缺乏鈣骨頭就變得像海沙屋一樣鬆軟不堪,鈣對骨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

其次則是女性荷爾蒙,主要作用是抑制鈣由骨頭內流失,中年以後的婦女因卵巢機能衰竭,荷爾蒙的分泌會逐漸減少而終至完全停止,這時候婦女若光補充鈣而忽略女性荷爾蒙,則再多的鈣也無濟於事,因為女性荷爾蒙中的動情素具有「留鈣作用」,沒有荷爾蒙就無法留住鈣。

另要維持老骨頭強壯堅硬,鈣跟荷爾蒙之外,還需要有「抗地心引力運動」的刺激,身體才能對鈣進行有效的吸收,這些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包括:健走、慢跑、跳繩、爬山、爬樓梯等,運動時雙腳必須不停提起、放下來對抗地心引力的動作。

這個道理正像我們要將一堆綠豆滿滿裝進罐子裡,就必須在裝到快滿時,將罐底向桌面輕敲幾下,以便豆子能找到空隙向下移動,才能將罐子裝得更飽滿更紮實,人體的骨頭亦然,「對抗地心引力運動」就是要把鈣紮紮實實的留在骨頭裡,讓鈣能達到最有效率的吸收。

因此,游泳雖是很好的有氧運動,卻對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沒有多大貢獻,因為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缺乏對抗地心吸引力的動作,當然就無益於預防骨質 疏鬆症﹔明白這些道理,銀髮族就知道補充鈣不求多而應得法,而為了要保骨本,除了吃鈣片、豆腐、小魚乾及喝牛奶之外,補充女性荷爾蒙及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 更是不可少。
你運動了嗎?多鍛鍊有益骨頭健康!

一份新的研究顯示,要有強壯的骨頭,多運動比鈣質攝取來得有效;這份給少女們的報告指出,以運動來預防骨質疏鬆症,比用喝牛奶的方式有效多了!

賓州大學藥學院的流行病學家首席研究員的Tom Lloyd博士表示,這項發現跟最近提供給女人及女孩們的訊息大不相同,他的論文發表在小兒科期刊上。

Lloyd博士在報告中指出,雖然鈣質的攝取常被引用為影響骨頭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他們的研究建議,運動才真的是決定年輕女性骨頭強度的主要方式。

研究人員以雙倍能量X光吸收作用(DEXA)的高科技的骨密度篩選法測量骨密度,這是測量骨頭強度的工具,這個方法同時也幫助研究人員瞭解鈣質、運動等不同因子,對於建造骨質及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

Lloyd博士指出,研究顯示,13至15歲時所製造的骨質含量,在人生最後40年間,會因老化及骨質疏鬆症而流失掉,因此,少女在青春期以最有效的方式來製造骨頭,將是預防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方法。

為了更瞭解這些因子的作用,Lloyd博士針對80位12歲的少女著手進行研究。

在10年間,他及同事們每年以DEXA掃描臀骨的方式,追蹤這些少女的骨頭強度,他們同時蒐集有關鈣質攝取量、是否有使用避孕措施(曾有報導指出這對建造骨頭有益)、及少女們做的運動,包括遊戲、跳繩、跳舞、有氧課程、跑步、走路或其它活動。

結果發現:

˙Lloyd博士發表,攝取鈣質及服用避孕丸對骨頭強度沒有明顯影響。

˙遊戲及運動的確會造成很大的差異,這將增加年輕女性3%至5%的臀骨礦物質密度。

Lloyd博士指出,12至16歲是造骨的重要時期,在青春期運動有益於成年後的臀骨密度及強度。

不過,Lloyd的研究有一個不完善的地方,它只探討了白種人;他表示,其它種族及人種也必須進行調查,以提供更完整的骨質疏鬆症、鈣質及運動之間關係的概念。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治骨鬆新藥臨床試驗 一個月吃一顆即可
OHAYO特派記者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一種無聲的疾病,一般人疏於照顧,骨密長期流失而不自知。目前,則有一種新藥,一個月需服用一顆,這項新藥臨床試驗正由台大、台北榮總、 台中榮總、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大學、成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等院,並安排明年元月起執行臨床試驗,共招收130名婦女。
這項新藥的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台大醫學院教授蔡克嵩指出,這項新藥成份為雙磷酸鹽類化合物,作用機轉在於抑制破骨細胞作用,減緩骨質流失,並使造骨細胞持續製造骨質,達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
目前補充骨密的藥物,已有一天一顆、一週一顆的雙磷鹽類藥物上市,但因這類新藥易造成胃部灼熱不適,患者必須站著服用,服用後必須站立半小時,因此削弱病人遵從醫囑按時服藥的意願;此新藥研發趨勢是長效藥物,最快上市者就是一個月一顆的長效藥丸。

台長: 修明
人氣(6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身,活,釋,事,遞,ㄛ |
此分類下一篇:再看看骨質疏鬆症
此分類上一篇:@作者序:七成台灣人蔬果吃太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