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5 03:08:26|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庸密碼-破浪者10【令人眼紅的韋小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令人眼紅的韋小寶】
韋小寶令人眼紅的官運亨通、嬌妻美眷難道真的是在別人眼中不學無術的他,光憑運氣不勞而獲,從天憑空而降的嗎?韋小寶不學無術乎?
其實做人做事八面玲瓏的韋小寶大大有學,大大有術才對。
金庸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學習能力最強的大概就是鹿鼎公韋小寶了。

金庸小說中有幾個很重要的男主角,分別是令狐沖、喬峰、楊過、還有就是韋小寶。而金庸書中最滑頭的人自然公推是鹿鼎公韋小寶。
在金庸的筆下韋小寶是個最有爭議的人物。
似乎人世間的一切好事都被他獨攬了去。
喜歡韋小寶跟討厭韋小寶的人都不在少數,喜歡的理由不用多說。
我實在也想不出有什麼好討厭小寶的理由。
但我深深的覺得那些討厭韋小寶的人,都不過是一些具有著濃濃酸葡萄心理的人,或許是因為習慣了在武俠小說中,看到個性道德完美無缺的人當男主角,一但看到了一個油腔滑調,表面上不學無術的人,居然也可以成為男主角,或許在心理上會很不習慣,這也是金庸成功的地方之一,當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居然會真的去吃小說中杜撰的人物的醋時。
這不是一種成功是什麼。
在我從事電視幕後工作那幾年,接觸過不少大牌的一線藝人像是小燕姐、菲哥、吳宗憲等人,那時我在幕後擔任「超級星期天」跟「龍兄虎弟」的綜藝節目編劇時,現在已經是綜藝天王的吳宗憲還只是個助理主持人,當時的製作人柴智屏還是一個熱情十足、還會跟我們一起趴在地上寫大字報的工作人員,如今已經是貴為偶像劇之母了。
風水輪流轉,每個人是否能夠把握住機緣跟機會,奮力一搏往上爬是很重要的,當年還有一個編劇現在已經是年代關係企業的董事長,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我反觀自己很多在別人眼中難得的機會,當時的我都曾因為一時激情或氣憤,而錯失或放棄,或是因為自己的放棄而造就了別人的機會,或是因為自己的半途而廢造成別人如今傲人的成就。
事實證明一個人能成功絕非偶然。
就算是用了些手段,那也是要他有這樣的本事,才能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
在旁人看來很多人的成功不過是運氣好,是因緣際會,不過是機會來了或只是狗屎運罷了,這都是酸葡萄的心理,每一個人的成功絕對有他的付出所在,絕對有他獲致成功的因素,成就絕不可能是憑空掉下來的。
韋小寶雖然出身平微,但是他極講義氣、深諳作人道理,又會察言觀色,又懂隨機應變,表面上看起來韋小寶不學無術,事實上那只是表面上的印象,他不但有「學」還有「術」。
韋小寶從小沒有機會在很好的環境長大,他在揚州麗春院中長大,母親韋春花也只是個半老徐娘不太紅的歡場女子,自然也不會什麼琴棋書畫,給不了韋小寶什麼良好的教育。
但韋小寶極為聰明,所有的事情一經接觸,馬上活學致用,又深通做人軟硬拿捏道理,用台語的說法「MA–GA」掌握的極為爐火純青,無人能出其右,他熟悉人性,精通賭博之理,知道對任何人、作任何事一定要給對手留點餘地,不能趕盡殺絕;沙場上用人用兵之策自有一套,在宮廷中伴君如伴虎之下跟康熙相處卻一直如魚得水,無論在江湖上,官場中,水裡來火裡去,如入無人之境總能化險為夷。
像韋小寶這樣的人,其實是金庸筆下最寫實的一個活生生人物,古今中外的現實社會中,生活週遭其實都有類似這樣的人物存在,表面上看來他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壓根沒有文學素養,卻能在神龍島上假裝風雅騙得陸高軒,胖頭陀死去活來。
處事應變、偷機取巧能力之高,遇事當機立斷的明快,勇於冒險犯難,掌握良機投機時的狠勁,都是他們這一類型人的特質,他們不會拘泥於社會世俗眼光的一些道德規範,彆彆扭紐的錯失良機,只要一有對自己有好處的機會馬上就見縫插針,撲了就上。
這種本領,是一般人跟所謂自翎風雅,假道學的知識份子是沒有的,所謂知識份子的性格大多優柔寡斷,做事拖泥帶水,拘泥小節成不了大事。
而他們的性格與韋小寶這類人恰恰相反,因為其實十分忌妒韋小寶這種典型的人,因為心裡面眼紅,所以表面上表現出一副看不起韋小寶這種人的樣子,其實心中恨不得自己就是韋小寶。
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出現幾次可以導致大成功的機緣,而能不能掌握這種機緣,卻要靠遇上機緣的人性格來決定。
優柔寡斷、光說不練、不懂得把握機會,是絕對成不了大事的。
在書中,有一個人其實在韋小寶的一生中佔了很重要的一個地位,那就是一開始就出場的江洋大盜茅十八,韋小寶多姿多彩,波瀾壯觀的人生其實就是從茅十八帶他進皇宮開始新頁的。
其實當時韋小寶也有其他的選擇,可以選擇向官府舉報出賣茅十八,獲得一千兩賞銀,然後替母親贖身,母子倆去過他可能日後極其平凡的一生。
要知道一千兩銀子對當時的韋小寶來說,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但是韋小寶並沒有這麼作,他心裡想的是「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當然他當時並不知道他的選擇,會將他推向另一個格局更大的人生層面,而真的只是心理面這樣想才去作的,並沒有其他的目的。
所以韋小寶的天性其實可說是十分高超的,武俠小說中一般的人物,一提到為了朋友,為了義氣,馬上兩肋插刀,眉頭都不皺一下,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少之又少的,幾乎是沒有的。
只要是人都會有弱點,當面臨抉擇的時候都會猶豫考慮,和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最大不同地方就在這,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可以說簡直就是個真人,所以他在面臨抉擇時會矛盾,而不是完全義無反顧的。
韋小寶只是個普通人,從小並沒有像郭靖一樣受到母親大義凜然的教育薰陶,所以他在付諸行動的時候才會又想到;「如果是真有三萬兩、或是三十萬兩銀子的懸賞,出賣朋友的事要不要作?」這時的韋小寶心中頗有點打不定主意。
這一段描述,其實表面上看來輕描淡寫,其實已經像把利刃冷冰冰的觸及人性靈魂深處,原來每一個人都是有價格的,所差別的只是數字不同,就像桃色交易一樣,這種事情講穿了其實很殘酷、也極之醜惡,良家婦女往往不恥妓女為了金錢而陪男人上床,其實不過是價碼而已,連女明星、名模都可以有吃飯的行情,政府抓不到的槍擊要犯往往到最後只好懸賞,希望用重利打動他週遭的人出賣他,轉成所謂的汙點證人。
連執法機關都在用金錢鼓勵人作反骨的事情,何況普羅大眾。
韋小寶有著一般人人性上的弱點,金庸透過他的想法暗自隱喻,雖然韋小寶當時並沒有出賣朋友,甚至後來為了天地會而不惜拋棄榮華富貴,但那也是因為他棄官叛離康熙之後,還可以過著極好的日子,若是一棄官就要丟了性命或是窮困潦倒,流落街頭,或者回到麗春院去作龜公,只怕他不但不會再猶豫打不定主意,而是只會有一種正常人的唯一選擇的吧。
人性是最沒有必要去考驗的,就像美國法律明令禁止引誘犯罪一樣,你不可以將財物毒品故意放在那裡,然後埋伏在暗處伺機釣魚逮捕。
每一個人的內心在面臨誘惑抉擇,都會有打不定主意的時候,這是人的弱點也是劣根性,所有的世俗上的道德規範跟教育,一開始全是為了糾正規範這種缺點而設的,但是當面臨選擇的時候,連平常滿口仁義道德的學者專家恐怕都會猶豫,究竟是道德教育的力量比較大,還是人性弱點中深沉慾望的力量比較大?真的很難說。
犯罪的動機總是一念之間,所以深想一層,韋小寶雖然沒有受過什麼道德良知的教育,反倒勝過許多人,可以經常戰勝人性的弱點,不是更難能可貴嗎。
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少道貌岸然之士,多少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暗地裡甚至明目張膽的作著多少不可告人的事?
豈祇是還會在心中猶豫是否要如此去作出賣朋友的事?簡直是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樣說起來反倒是後天的道德教育上出了問題嗎?因為太過明白的分析事情的利益輕重好壞,選擇一多,反而令人迷惑暴露天性的弱點。
世界上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去阻止別人福利發展的事情比比皆是。
就像是其實早就有發明家發明了,壽命可以長達數年不會壞的省電燈泡,或是不會磨損、破裂、爆胎的強化輪胎……。
為何卻遲遲沒有上市,那當然就是因為世界性的燈泡大廠或輪胎製造商早一步花了大筆金錢,將這些發明的專利買下來。
當這些發明家將專利買給這些大廠,以為從此可以讓自己的發明替人類謀福利。
卻沒想到五年、十年過去了,卻遲遲沒有在市場上看到自己的發明上市,當他們回頭去詢問當初花大筆經費,跟他們買下發明專利的廠商時才發覺,原來對方短期內根本沒有要將商品量產化上市的計畫。
他們跟發明家買下這些可以帶給人們福利的發明專利,並不是為了要推廣到市場上,而是要訴諸高閣,因為若是讓這些可以取代,現在在市面上流通商品的新發明一但上市,原來的市場消費機制不全被打亂?
還有誰會去買容易壞的燈泡跟輪胎?
所以有野心又聰明的廠商知道,有的時候不能將事情作的太完美,那將沒有了進步、昇級的空間。
消費者一下子就買到最頂級的東西,其他的產品怎麼辦,所以既使電腦早就在多年前就進步到微處理器的階段,微軟、英代爾等大業者還是慢慢循序漸進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慢慢在市場上發表產品。
所以才會有反托拉斯法的判例。
我常常在揣測會不會為了製造刺激市場的需求,販售電腦防毒軟體的公司,自己本身就有一群研發小組專門負責研發,如何破解自己的防毒程式的電腦病毒,並且將它們放到網路上去傳遞肆虐,這樣消費者才會為了需要防堵更強大利害的電腦病毒,而不得不繼續購買更進步的防毒程式。
於是世界上的發明家,就出現一種就是專門去研究鑽研,會取代對方目前在市場上受歡迎商品的事物,然後主動與對方聯絡將他的新發明以高價賣給他,如果他不買的話,發明家大可以將這項會取代該廠商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更新功能更強化的發明賣給他的對手。
就像是汽車防盜器一樣,就是一直得要接受坊間各界的挑戰,甚至為了標榜防盜功能,一再舉辦誰能在短時間內破解的話,就可獲得百萬懸賞的獎金懸賞活動。
像以前國外甚至就有某家汽車公司,為了宣傳他們汽車的安全氣囊安全性,故意製造假車禍,吸引媒體來報導,既使在遭受到嚴重撞擊下,因為安全氣囊的安全防護下,居然仍然可以毫髮無傷的駕駛者。
這樣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促銷行為。
只是這種行為就像某些電視劇,為了刺激收視率故意製造劇中男女主角假緋聞的拙劣手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節目收視率,有時反而影響到演員的演藝前途。
行銷有分好幾種境界,同樣的手法端看巧妙有所不同。
若市場的需求日趨飽和,就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趕快創造商機。
主動出擊是最好的辦法。
業務永遠是銷售的不二法門。
但是絕不可以被動的等待消費者上門,而是要主動創造商機。

台長: 深邃豪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