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5 10:55:09| 人氣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好笑





小可愛:妳喜歡”負正”嗎?
我:蛤?(負正是.....?)
小可愛:妳喜歡嗎 我可以把他送給你
我:蛤?
小可愛:妳不知道”負正”是誰?
我:不知道
小可愛:妳居然不知道她是誰?
我:(搖頭)
小可愛:(遞給我一張東西)




我笑翻了
哈哈XD

小可愛:他會好好對待妳的
小可愛:喜歡嗎?
我:喜歡,我會好好珍惜的 XD

外省籍諫師-傅正


傅正本名傅中梅,江蘇省高淳縣人。一九四四年響應國民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一九四九年隨著國共戰爭一再失利,他跟隨白崇禧部隊向南撤退,最終來到台灣。在逃難過程中,他體會到「槍桿子出政權』使無辜百姓受苦的悲劇本質,並認識到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國。

日後,傅正談及他無怨無悔地投身民主運動,動機正是來自從大陸撤退來台的所見所聞。

「那是因為從大陸逃難到台灣的過程中,我目睹太多人民生活困苦暴死,甚至舉槍自殺的慘境。這經驗使我相信,民主憲政才能使人免於槍桿子政權的毒害。』

來台之後,傅正進入政工幹校(現在國立政治大學的前身),沒想到黨校出身的他,數年後競成為兩次籌組反對黨的發起人之一。

一九五三年九月起,他開始以本名為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撰稿,後來還擔任該雜誌的編務工作。基於知識分子的良知與對民主政治的堅持,在白色恐 怖 、高壓統治的環境下,傅正以犀利的文章批評當時的國?政治。當時,他發 表在 《自由中國》較著名的文章有「取消一黨專政」、「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

公開反對蔣介石

對當時的政治強人蔣介石,傅正也毫不畏懼。他公開反對蔣介石三度連任中華民國總統:撰文要求裁撤青年反共救國團,都是公然挑戰蔣家的統治威權。這些文章言論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也許俯拾皆是,可是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極權統治下,發表這些文章可是冒著隨時在半夜裡「消失』的生命危險。傅正之所以得到民進黨內老、中、青三代的推崇,正緣於他這種知識分子的一身傲骨,也正是當今政治人物所欠缺的。

一九六O年五月十八日,台北市和平東路民社黨中央黨部,正在舉行一場座談會,傅正慷慨激昂地力陳另組反對黨的重要性,與對台灣民主政治的貢獻。在座的還有雷震、李萬居等 數十名在野人士,以及一部國民黨人士。在《自由中國》雜誌社工作的這段期間,傅正更感到在國民黨之外另組新政的迫切需要。

「我們當年從事反對運動,都有隨時等人來抓的心理淮備」傅正多年後回憶與雷震組黨的政治環 境時說道。

國民黨大陸 撤退來台後,就實施一 黨專政的統治,當時國?雖然還有青 年黨、民社黨等兩個政黨,但是內部各自有其問題,並無法在政治上制 衡國民黨。所以,雷震等人當年組黨,並沒有想 到要取代國民黨成為執政黨,只是想集 合力量制衡國民黨, 尤其是議員選舉中公然作票、舞弊的情形,己紀使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無法忍受。

推動民進黨誕生

就在座談會後下久,雷震與傅正相繼被捕,震驚一時的「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也就胎死腹中。雷震後來被以「知匪不報』、「為匪宣傳』等罪名判刑十年,傅正也被判處「感化教育』六年三個月,於一九六0年九月四日入獄服刑。只是,這場牢獄之災並沒有擊垮傅正對民主政治的堅定信仰,時隔二十六年之後,他又推動另一個反對黨的誕生-就是現在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

傅正出獄後沈潛了一段時問。分別在東吳大學與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已升格為世新大學)教授中國近代史。當時黨外大老郭雨新的祕書、現任勞委會主委陳菊就是傅正的學生。

「老師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熟悉無比,上課幾乎不必看講義。』陳菊回憶當年上課的情景,「只要提到近代史上的腐敗,老師一定嚴厲批評,但是對當下國內政情,老師卻絕口不提。』當年的傅正表面上似乎對政治已經心灰意冶,然而心裡愈挫愈勇的火苗正在燃燒。

一九七九年雷震去世,同年底,高雄爆發「美麗島事件』。這兩件事情將傅正心中燃起的火苗,一瞬間變成足以燎原的熊熊大火。

雷震去世後,傅正眼見台灣民主運動仍停留在當年的《自由中國》時代,才剛成形的美麗島政團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扛起雷震留下的民主上十字架,重新投身反對運動。

一九八六年二月,剛因為美麗島事件重獲自由的陳菊與傅正在台大校友會館見面,師生聊起這些年來的際遇。傅正對陳菊因為反抗國民黨而坐牢大有欣慰之意,畢竟「叛亂』的老師沒有教出太「溫馴』的學生。

同年七月初,傅正以替陳菊接風為名,在周清玉家附近的「御龍餐廳』宴請十個人吃飯,飯後一群人到周清玉家聊天。誰都沒料到,影響台灣近十幾年政治發展的民進黨,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的。


十人祕密小組

「民主進步黨』的名字就是在當天決定的,同時還成立了十人祕密小組,每周五下午聚會一次,討論組黨事宜。十人祕密小組的成員為傅正、費希平、陳菊、尤清、周清玉、黃爾璇、江鵬堅、張俊雄、謝長廷、游錫劏,黨章、黨綱的研擬由尤清、傅正、黃爾璇、謝長廷等人負責。他們彼此約定,不得打電話聯繫、不得缺席、不得對外洩露小組的存在。就這樣祕密運作了兩個多月,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民進黨在圓山飯店正武成立,傅正正是一手改變台灣近十幾年民主運動史的重要人物。

九月二十九日,正當大家還沈醉在組黨的勝利氣氛中,傅正卻提醒大家要提高警覺,國民黨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可能正在研擬對策,一切都必須視當時總統蔣經國的態度而定。當下, 傅正訂下了「人可以被抓,黨下能被毀』的策略。於是,為了對付國民黨可能的逮捕行動,十人小組排定了被抓的先後次序,務求保全戰力,繼續為民進黨奮鬥。

研擬三波被捕名單
當時,一共準備了三波「被捕名單』,依照傅正的評估,國民黨可能抓完第二波就會承受不住國內外的壓力而收手,第三波人選可能不會被捕。包括傅正、費希平、江鵬堅、謝長廷、邱義仁、尤清、黃爾璇等人都自願列入第一批人選。所幸,蔣經國當時決定採取開明的態度,使得民進黨安然度過風雨飄搖的草創階段。

「雷先生,我們二十六年前組黨的理想,終於在前幾天實現了。』在民進黨成立後數天,傅正獨自來到南港墓園內的「自由墓園』,他站在雷震的墓前說:「民進黨終於成立了,這證明當初我們的理想並沒有錯,只是晚了二十六年,您當初所付出的代價,今天總算得到了收穫,您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民進黨雖然創立了,但是傅正並沒有忘記當年並肩作戰的老戰友雷震,特地來到他的墓前,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傅正對雷震的感情尚不止於此,雷震去世後,身後事幾乎全賴他一人處理,多年後,《雷震全集》問世,這也是傅正對雷震一生嘔心瀝血的寫照。一九八八年,傅正回大陸探親,才離台不及十天,就接獲警總焚燒《雷震回憶錄》的消息,他顧不得探親,立刻返台處理,並要求為雷震翻案。傳統知識分子間的相知相惜、肝膽相照,在傅正身上表露無遺。

傅正後來擔任民進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仍不改認真負責的態度,每次開會一定都是最早到,誰沒有來、誰說了什麼話,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所以在黨內也博得「太史公』的封號。

一九八九年,傅正在尤清的鼓勵下出馬競選台北縣立法委員,當時尤清代表民進黨角逐台北縣長。傅正決定參選,一方面是為了個人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擔負替尤清鞏固新店、雙和等地區外省族群選票的重要任務。最後,傅正以三萬多票落選,事後他自己發現,支持他的大多是外省選民,民進黨的台籍支持者並沒有把票投給他。雖然如此,他並沒有停止對民進黨的付出,一直到臥病之際,他還自我解嘲地說:「還好沒有當選,否則身體一定更吃不消。』

傅正對民進黨的貢獻,除了創黨時期的運籌帷幄外,最重要的就是省籍上的意義,並且使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有更寬廣的思考空問。

反對台獨的傅正,可以接受民進黨「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的訴求。他對民主政治的堅持,使他可以揚棄狹隘的意識型態包袱,可以與一群文化背景截然下同的人共同奮鬥、奉獻,這樣的胸襟與氣度,正是當下政治人物最欠缺的。

堅持理想與清流
傅正以外省籍的身分得到民進黨員的尊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堅持理想與清流。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張俊宏於一九九一年六月七日在《中國時報》刊登過一篇紀念傅正的文章,其中一段文字有相當精闢的分析:

「台灣在光復後,台灣人以強烈而空虛的心情投入祖國的懷抱,結果這種興奮是很短暫的,台灣人很快地發現:異族的日本人實在是比祖國更現代化,也更
合理,這種心情實在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心理背景。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人對祖國高度的幢憬變成強烈地懷念日本人,國民黨所帶來的惡質文化,也使得台灣人強烈地反對外省人。這種強烈地敵視,本來是很有可能演變成宗教武的敵對。但是這種可能演變成族群仇恨的大悲劇,並沒有在台灣發生,原因就是另一股清流的貢獻,而傅老師(傅正)正是這股清流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傅正因為胃癌病逝。

「從我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開始,我就很樂觀。』縱使身在病榻,傅正仍不改其樂觀進取的個性,或許是曾經全心付出,才能夠走得如此灑脫。

傅正一生,為台灣坐牢,也為台灣催生當時最大的反對黨,他對台灣的貢獻,遠比當前許多口口聲聲愛台灣的政客來得更多也更實際。

「台灣雖然只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台灣與我的關係遠超過第一故鄉,我愛台灣。』傅正這一生走得精采,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付出許多,也沒有獲得適當的回報。唯一能夠慰他在天之靈的,恐怕只有當年他鼓吹的政黨政治已經逐漸成形,還有就是-他正長眠於他所愛的土地之下。

台長: S
人氣(1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 10, ), 'already_setting' => array ( 0 => 'active_moon_2013', ), ), );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