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30 00:41:39|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SAR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ear my friends~

這位總務長寫的內容依我曾修習過公共衛生的觀點中
他已寫出防疫的正確知識~也寫的不卑不亢~

在一片混亂中和缺少正確宣導的情況下~
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在SARS之下~見到一群熱心奉獻的人~
也見到不少讓人心寒的抗議群眾~

人是可能對未知感到害怕~
但怕過了~卻不試著再去尋找真象~
盲目的抗拒~實在令人憂心~

臺灣的社區教育和扶助功能~的確仍有許多的漏洞~
呵~民眾和政府將教育機能限制在學校~
更甚至將成人教育限制在職能訓練~~
雖是辦學的人的福音~但卻不是傳遞知識的好現象~
難怪登革熱腸病毒每年都能輕易的奪走一些人的生命~
而~也難怪黑金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無論如何~
生於斯~長於斯~盡己倒是~

參考網站~台大醫學系學生建構~
http://SARS.webmd.idv.tw/


大家平安~


DG
轉載文未獲本人同意~~~~
但~~~~請曾總務長見諒倒是~
***********
東吳大學總務長的一封公開信 (微生物學系教授 / 專長:微生物遺傳學、病原微生物學)
學經歷:陽明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博士、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碩士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致全校師長、職工同仁及同學:

自從SARS疫病在今年二月下旬(可能於去年十一月即開始)於大陸廣東爆發,蔓延香港、越南、台灣、新加坡,乃至歐美,流行全球,我一直因個人專業的需要而嚴密觀察其演變,誰料SARS居然從台北市市立和平醫院的院內感染直接威脅到東吳校園。身為東吳大家庭的一份子,眼見校內同仁不安情緒驟昇,且媒體、學生及家長的詢問壓力遽增,深覺有責任以個人所學及體驗對整個疫情作一點剖析,並提出建議,敬請大家參考。

恐慌,即恐懼加慌亂,是面對危難最不智的連鎖反應,我們要儘量避免。恐慌源自「無知」,因為對SARS所知有限,又受到媒體大幅連篇報導影響,什麼「超毒」、「無藥可醫」、「變異快速」等浮誇用語的驚嚇,令一般大眾彷彿有世界末日降臨的感覺,但是,我要指出,SARS的元兇雖是一個新興病原,它仍是一種生物,跟人類一樣受制於自然規律,因此現代微生物學、流行病學、醫療科技所共同研發的學理與技術是可以對付它的。此次SARS防疫機制啟動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同下,科學家僅十天就分離出可能的病毒,又透過網路集合全球專家會商,研擬各階段防疫措施,目前病毒基因全部序列已完成解析,尋找新藥與疫苗已經開始,雖然疫情凶險多變,但這些進步成果在人類抗病史上都是空前的。我們對醫藥專業要有信心,這個從心底產生的認同必須紮實,個人才會對政府的措施及醫生的診療心悅誠服,進而因應正確有效的行為。古有明訓,「過猶不及」,對於SARS真要「寧過」?「寧可錯殺一百,不放過一個真兇」嗎?學生要求全面停課、量體溫等,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從投資報酬率的盤算裡,我們若採取了過量的反應,耗損了不必要支出的資源,對於防疫保命的目標真的有效果嗎?適時適切的應對的確是很難拿捏,但基本可遵循的法則斑斑可考,只要老實做到,不要用小聰明,更不要道聽途說,那麼用平常心人人就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進而逢凶化吉了。

SARS病原是什麼?簡而言之,它是人類與病原微生物自遠古相互鬥爭以來的最新產物。既是戰爭,我們的最佳戰略是什麼?答案是「和平共存」,最有效的戰術是什麼?答案是「生態平衡」。有史以來,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滅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種,所以不要痴心妄想我們可以消滅SARS病原,充其量我們只能盼望把SARS病原趕回它原有的棲息地,或者限制它活動的範圍,不要流竄而影響人類的社區,但這點能否真正做到很不樂觀。現今衛生防疫單位採取的手段,阻絕境外移入,撲滅(治療)(根除)任何可能病例,避免病原生根(地方性流行)等無非是達成上述目標的戰術。

目前SARS病原大致可確定是冠狀病毒(離科學上的證明還需相當時間),因為它是病毒,不是細菌,所以抗生素對它無效,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乏善可陳,故而真正能對付它的是「疫苗」,即從人工繁殖的病毒加工製成,可以誘導每個人免疫系統產生足夠有效的特定免疫力,但看看愛滋病、禽流感等病毒的例子,三五年後可否完成大有疑問,因此我們只得自求多福,尤其是在短期內能救急保命的,那就是提高每個人原有針對所有病原之基礎免疫力。

這種廣泛的,一般性的免疫力跟每個人的年齡、食物、賀爾蒙、健康和個人衛生習慣等綜合因素有關,因此,不是食(服)用某種特殊食品(偏方)可以奏效,奉勸大家不必花冤枉錢自我安慰,只要力行生活起居規律、飲食均衡、多運動健身即可,如果真覺得需要加強營養,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足矣。

免疫力是我們的基本防線,是一旦病原侵入體內時要固守的,那麼如何阻絕病毒侵入身體呢?由於冠狀病毒是藉密切接觸由「飛沫傳染」呼吸系統(病由鼻入)以及「口糞傳染」(病人排泄物及飛沫由口傳入),因此除了「確定有面對病患可能時」需戴「有效的」口罩外,個人防護的最佳原則是「勤洗手,別摸眼、鼻、口」。請別小看洗手的動作,水是最佳溶劑而洗手可沖刷與稀釋病毒,能最有效的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切斷病毒進入口、鼻的途徑。防疫期間,飲食方面儘量不吃生食與冷飲,食器以開水沖洗或烘乾,用「高溫」來確保飲食安全。至於居家空間與家具物體表面消毒最有效而簡易方法是將家用漂白水稀釋500倍來刷洗或擦拭,「須待作用三十分鐘後才算消毒安全」。(此法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對飛機客艙消毒的推薦程序,其他化學或物理消毒法過於繁複。)

由於現階段本校城中校區只有一位可能病例上過課,該學生在校停留的時間短而侷限崇基樓,「校區內並無帶原者長期散發病毒」,故採取班級停課與大樓消毒的防疫措施是足夠的,師生在警戒期(未來二週內)並不需要戴口罩防護。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切實做到的是,保持與增強個人的免疫力及勤洗手(細節作法如前述),除個人防疫做好外,集體(全民)防疫更需要做,因為只有集體免疫力提高,病毒的危害才可真正遏止而得到緩解。針對這點,願我東吳人善盡社會公民責任,確實遵守衛生單位規定,發揮公德心檢舉或通報可疑病例(包括自己或家人),任何隱瞞或延遲都將損人而不利己。

由於媒體的過度報導,正確的資訊常被掩蓋,特在此推薦三個網站,各位可隨時上網參閱。

1.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www.cdc.gov.tw(為可信賴的官方資訊與各種最新防疫措施,並轉譯CDC
及WHO的最新疫情報告)
2.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www.cdc.gov
3. 世界衛生組織(WHO):www.who.int
另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4小時諮詢通報電話:0800-024-582

當然,以上所述是截至目前為止的建議,如果疫情有新的重大變化,所有的對策應迅速再評估。最後,祝願各位同仁、同學與您的家人一切安康。

曾惠中 敬上

寫於92.4.25凌晨

台長: 飛絮DG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