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05 12:38:42|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瘦身的國幼班計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左看】一券在手,變化無窮

原擬定95年全面實施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的國幼班計劃,日前宣告確定跳票,改由「扶持5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取而代之,不變的是該計劃仍以發行教育券為主。

話說教育券最初的倡議者傅立曼(Milton Friedman),係著眼於賦予持券者「選擇的自由」,藉此市場機制「自然而然地」淘汰不合宜的教育機構,尤其迫使公立學校提昇品質。然訴諸優質才能吸引學生的競爭壓力,卻不必然就「自然而然地」轉化成驅動師資素質提昇、教學設備充實的動力。是故當傅氏擘畫的教育券構想於1980年的智利付諸實踐後,往後幾年學生評量卻不見改善,關於教育券的反省討論也與日俱增,包括有無選擇資訊?又到底是「自由選擇」亦是「別無選擇」?

無視他山之石的經驗教訓就這麼抱著教育券不放,近來又改口說迫於經費,該券僅限於與貧窮線掛勾的中低收入戶弱勢兒童。換言之,教育券就這麼從國民教育脈絡倏地轉成了殘補式的社福工具;先是用來逃避建制完整公共幼扥機制,給券自行前往公私立幼教單位抵扣,後又這麼便宜地挪換為社會救助的幼兒教育津貼。一券多用途,挪來變去頗具彈性,無怪官僚愛不釋手。

【右看】齊頭平等,偽公平也

作為92年全國教育會議共識之一的國幼班計劃,教育部原規劃就讀「國民教育幼兒班」幼兒,公立部分每人每年補助學費5千元、私立部分每人每年補助學費2萬元,並分階段首由離島地區進行,預計95年全面施行。但經費窘迫使然,全面實施計劃宣告由另一瘦身計劃取代,即該補助計劃限定弱勢兒童使得享有。

這樣的變化,未嘗是件壞事。綜觀國際間對於教育券的施行不外乎有兩種,一是主張給所有的適齡兒童以等值面額教育券的「無排富性」模式;另一則是只授予低收入戶或有特殊需要家庭的「排富」模式。而後者的崛起,正是鑒於前者不能真正體現社會的公平原則。試想,教育券作為一種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手段,不論貧富得到的教育補助卻一視同仁,在不公平的基礎上,富人多了這筆錢,反而可以有更多機會選擇所費不貲的「貴族學校」,至於窮人呢,儘管有了補助,但仍不足以搆上貴族的大門啊。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狄洛(J.Delors)所言,人類面臨未來種種的挑戰和衝擊時,教育將成爲人類自由和平和維持社會正義最珍貴的工具。所以走向排富乙途,正能體現教育的公平與可貴啊。


刊登於台灣立報 2004.08.13

台長: 小寧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