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28 00:00:00| 人氣1,0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說文軒(150).紅豆生南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南國

    「豆」字是一種植物的科類總稱,但它的出處原來卻跟植物沾不上邊。「豆」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象高足盛食器之形,方便食客跪坐就食,其上方綴加的短橫劃,代表盛放之食物。「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在《說文解字》中,「豆」部收字為6個,屬近代常用字只有1個,即為:豆。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豆」部收字有7個,新增加的字有:豈、豐、豔、豎、豉和豌,主要是由《說文解字》的其他部首中併歸而來。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豆」部的有:
    一.「豈」部。「豈」最早出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或象鼓形,是壴字的變體。「豈,還師振旅樂也。一曰欲也,登也。从豆,微省聲。」該部收漢字3個,屬近代常用字為2個,即:豈和愷(凱)。該部首取消後,「豈」撥歸「豆」部,「愷」撥歸「几」部。
    二.「豊」部(音禮) 。「豊」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壴從玨,象有雙玉為飾的建鼓形;篆文變從豆,楷書更訛從曲、豆。「豊,行禮之器也。从豆,象形。」該部收漢字2個,屬近代常用字只有1個,就是:豊,為漢字的表音部件。該部首取消後,「豊」撥歸「豆」部。            
    三.「豐」部 。「豐」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壴從兩亡(「亡」者同芒,原指刀刃),象有雙刀為飾的建鼓形,或與戰事有關;篆文釋作從豆從山丰聲,引申為多及大之義。「豐,豆之豐滿者也。从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該部收漢字2個,就是:豐和豔。該部首取消後,其所屬漢字均撥歸「豆」部。

    「豆」部首不大,但也有一些表音字,分列如下:
    (1).「豆」字。「豆」出處如上述。以「豆」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逗、痘、頭和

    (2).「豈」字。「豈」出處如上述。「豈」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凱、剴、鎧、覬和皚。
    (3).「豊」字。「豊」出處如上述。「豊」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禮和澧。

    「豆」部內還有個別獨體字,分述如下:
    1).「豔」字。「豔」最早源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屬形聲字。「豔,好而長也。从豐。豐,大也。盇聲。《春秋傳》曰:『美而豔。』」至於「艷」,成字期較晚,是「豔」的俗字。
    2).「豎」字。「豎」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
,「豎,豎立也。从臤豆聲。䝂,籒文豎从殳。」由於「豎」的籒文為「䝂」,或許「殳」才是「豎」的聲符。至於「竪」,成字期較晚,是「豎」的俗字。「豎」在《說文解字》中原屬「臤」部(音千),「臤」部取消後才撥歸「豆」部。
    3).「豐」字。「豐」出處如上述。

    除上述字外, 「豆」部餘下的
「豉」「豌」,均屬形聲字,在此順作說明:
    1.「豉」字。「豉」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
。「豉」原字形為「𢻃」,「豉」是俗字,現約定俗成;「𢻃」反而較少人認識了。「𢻃,配鹽幽尗也。从尗,支聲。」「豉」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尗」部(音菽),後才撥歸「豆」部。
    2.「豌」字。「豌」不見於《說文解字》,應屬成形期較後的漢字。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是唐代詩人王維
一首膾炙人口之絶句。它來源於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遙望和哭念丈夫;淚水流乾後,繼而流出滴滴鮮紅的血珠。血珠化作紅豆,入土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色心型果實,人們稱之為:「相思豆。」

台長: 兩果
人氣(1,06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