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7 02:22:08|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際藝術村--承載生命和身世 鞋子故事有淚有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下午和爸媽去國際藝術村看了我念了半個月的鞋子藝術展,
滿懷著期待,
看完之後的感想是,
我覺得他的概念很好,
把鞋子的設計融入了故事和想像,
不過實用性不足,
他是偏向裝置藝術吧!
並不是真正可穿的鞋子設計,
不過我還是覺得值得一看,
國際藝術村有個露天的咖啡小廣場,
瀰漫著淡淡的咖啡香,
陽光灑下讓我有一種掉入另一個空間的感覺,
似乎跳離了喧擾的台北市北平西路,
讓我想到了我一直很想去的中山北路的台北光點,
改天,
我們去喝杯咖啡吧!

承載生命和身世 鞋子故事有淚有歌
越南裔、澳洲籍藝術家施美里行遍世界,打造各式各樣腳和鞋的故事,她以地平線喻「分母」、鞋當「分子」,凸顯每一雙腳都有公平的立足點。
周美惠/攝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一雙有中式立領的鞋,鞋墊上寫著越南菜單,裡頭承載糧食,如果這雙鞋下了水,可以煮成一道菜;一雙以金箔打造的越南式涼鞋,鞋面上有媽媽教唱的歌,真的可以唱出歌來;用麵包做出來的鞋,裡面承著米,麵包代表西方,米代表東方,這兩樣人類最基本的食糧,如同文化的交流……
源起:戰亂間只見滿地的鞋
上述這些鞋,聽來異想天開,但確有其主,都是來自澳洲的越南藝術家施美里(My Le Thi)的作品。十年前,施美里開始將鞋子當成創作媒材,如今已走訪澳洲、德國、挪威、西班牙等國,尋遍鞋子的生命歷程。最近她應台北國際藝術村之邀來到台灣,既尋找鞋子的故事,也探詢自己的身世。
為什麼會以鞋子當創作媒材?施美里說,自小失怙的她,兒時隨著母親在越南的市場上販賣食物和小手藝,當時她人小還不及攤子高,只看得到市場上來來往往一雙雙的鞋子,這似乎成了記憶中最原始的印象。她三四歲時,越南開始內戰,有次和媽媽到戲院看電影,沒想到才看到一半,外面突然轟炸了,一陣忙亂後,她和媽媽逃出戲院,只見外面布滿了各式各樣人在慌亂間脫落的鞋子,有隻鞋上甚至還附著一隻斷了的腳。
逃難:自卑中學到面對自己
等到她十七、八歲時,好不容易從越南逃到澳洲,卻發現這是個種族歧視的國家,走在街上她總是自卑低頭徐行。這時候,她看到的仍是形形色色的鞋,「我的鞋既然也在其中,為什麼要逃避自己?」她體認到,鞋子承載的不只是身體的重量,也記錄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進而成為個體生活記憶的指標及表徵。
「地面如同一條線,地平線如果是分母,每雙鞋就是分子。」施美里說。「我想把人生不同的腳步,從街上搬到展覽室。」她從此展開搜尋腳和鞋子生命歷程的創作生涯。
創作:一鞋一故事邀你共賞
每到一個地方,施美里邀請人帶著舊鞋到她的工作室,讓她以彩繪方式賦予舊鞋新生命,或用石膏為腳翻模創作。在「畫鞋做腳」的過程中,蘊藏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有支載著一幅破碎眼鏡的鞋,得自一位越南裔醫生。這位醫生在流亡異鄉後,只能擔任洗碗、清潔工等最底層的工作,而他最高興的是某天終於在醫院找到工作,即使仍然是擔任清潔工。施美里於是為他的鞋戴上破眼鏡,鞋墊上寫著醫生的自傳。
在台灣,大陸新娘向施美里傾吐找不到工作的煩惱;「原舞者」則與她分享他們對傳承原住民歌舞的使命感。有位少女的外婆回大陸探親,思念外婆不已的她,出借外婆最常穿的涼鞋給施美里展覽用。
工作時,施美里習慣播放自己唱的CD,有鄧麗君的「千言萬語」、「高山青」,以及媽媽教唱的台灣原住民山歌。她的聲音輕柔飄逸,遺傳自媽媽的好嗓子。愛唱歌的媽媽在她十歲時即病逝,留給她的一本舊護照上有台灣的古早簽證,而媽媽教唱的台灣原住民山歌,至今沒有任何人能「破解」出這是那一族的山歌。雖然如此,一踏上台灣這塊土地,「我好像找到一絲絲關聯。」
三月三日起,施美里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北平東路七號)展出她駐台期間和台灣人互動及創作的近百雙鞋子、她攝錄自台北車站的腳和鞋,以及她的音樂。在一個月的展覽期間,施美里將離開台北到中南部去拜訪各地原住民,繼續探尋她的身世之謎。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