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0 09:05:58| 人氣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人不能忘記的建國推手--中國國民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個人以為,當年國民黨在台灣鋪天蓋地的反共宣傳教育,為今天的綠營獨派勢力扎下了深厚根基。許多中國朋友們無法體會台灣人心理的這種集體潛意識,所以在統獨論戰之時,對於先天性地排拒/厭惡共產統治的人,感到無法理解。
中國朋友們,我們在很小很小的年紀就被打了一針名曰「反共」,這一針,仍在論及統獨之時會隱隱發作。
所以,中國青年們,別再把蔣介石當民族英雄,讓我們在台灣這邊真正看清事實的人都快笑歪了下巴。

在中國分裂的道路上,蔣介石絕對是個帶路者,是個推波助瀾者。

也別以為國民黨骨子裡是個統派政黨,真正的統派愛國份子,老早在那個肅殺的年代裡被國民黨壓制得快沒了氣息(台灣朋友,有誰看過當時真正鼓吹中華邦聯/中華聯邦的<中華雜誌>的? 抱歉,現在自稱台獨的我本人當年就喜歡這本刊物,而且至今依然推崇,可惜當年國民黨當他是垃圾)。國民黨若真有誠意,在他們掌握一切的威權時代,搞統一會比現在還難嗎,他們那時候在幹什麼?

許多傻蛋如台灣的方正平之流,不知是不了解這段歷史還是故意忘記了這段歷史,竟還天真相信國民黨時代編造的謊言,至今牢牢不忘。我對這種人,不管他現在選擇的是藍色還是綠色,都感到同情。(台灣瘋狗有兩種,一種是藍狗,一種是綠狗,前幾天不小心被一隻藍狗咬到,至今傷口還在痛,自己沒事去惹狗,只好自認倒楣。不好意思,這是私人恩怨)

下面要轉貼的文章是兩週前在<民生報>上看到的,當時就急著想要找電子版與中國朋友們分享,但是翻遍了聯合新聞網,就是找不到,今天卻反而意外發現到了,趕緊抓下來,和中國朋友們分享我們那個年代的回憶。

反共教育的年代,是台灣大部分成年人的共同記憶,這一篇文章,可以讓中國朋友們約略窺得當時在台灣發生的反共洗腦「壯舉」。

由於中國朋友可能還是無法連上台灣的新聞網站,所以我只好全文轉載,連照片都貼了過來,無意侵權,希望聯合報手下留情。

============================================
新聞出處: 聯合新聞網 原載於2004/11/07 民生報http://www.udn.com/2004/11/11/NEWS/READING/REA3/2334945.shtml
附圖為《共匪十刑圖解》酷刑之一:貼廣告.

【文/傅月庵】

1991年冬天,中國改革開放過去12年了。我第一次出發到北京。臨行前,全家都很擔憂,二年前的天安門事件,是個近因,潛伏在更底層的,我的父母姊妹,經過我仔細觀察,還是「共匪」兩字在作祟,唯一的兒子兄弟為了寫論文,必須前往「匪區」,這一舉止,最終被詮釋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宿命與壯烈。此種理解,在專攻歷史且自認瞭解大陸狀況的我看來,自然十分可笑,只差沒當場嗤之以鼻而已。然而,當飛機抵達「首都機場」,走出空橋,第一眼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字樣,以及端槍肅立一旁的綠衣紅領章「中國邊防軍」同志時,我卻依然禁不住宛如戰場直面敵人的反應:「啊,共匪!」,而有些驚慌疾走而過……。

「共匪」兩字,等同「危險」符號,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內心隨時警覺的根源,自然跟從小所受的「反共恨共仇共」教育脫離不了關係。走過戒嚴時代的台灣人,除了傳授「專業知識」之外,一切教育,無不與「反共復國」有關:國文是為了中華文化而讀,而「萬惡共匪」就是破壞中華文化的罪魁禍首;史地是為了不忘祖國而讀,而「朱毛匪幫」就是竊據美麗秋海棠的劊子手;作文是為了「反共抗俄」而寫,所以即使是「遠足記」這樣的命題,最後還是要以「打倒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明年我們就可以到南京遠足了。」

「萬惡共匪」到底有多惡呢?六十年代小學國語課本有一課講人民公社,記憶猶新的一張插圖是兩個骨瘦如柴的男人並肩拉著牛犁,後面一個帶著解放帽的共幹獰笑地揮抽著皮鞭。這張圖片,從五歲借閱一直看到八歲自己也擁有一本為止,「萬惡共匪」的可怕印象從此深印幼小心靈之中。日後,軍中「文化工作隊」不時到校巡迴展覽「共匪禍國殃民掛圖展」,五月難民潮層層疊疊浮屍、被遣返大陸放聲大哭的女子、手持飯碗滿臉無辜的枯瘦老人小孩、綑綁雙手頸吊掛牌的挨鬥地主……,烙印宛如烙餅,時時印,天天吃,我們這一代人,終於誰都嘛相信「共匪真是萬惡不赦」的了。

《共匪十刑圖解》這本小冊子,出版於1951年,由國防部總政戰部印贈各單位,套色印刷、圖文並茂,十刑分別是「牽黃牛」、「栽大蒜」、「坐水牢」、「望中央」、「烘紅薯」、「切西瓜」、「拖地雷」、「貼廣告」、「拜城隍」、「點紅燭」,種種匪夷所思的酷刑,讓人看得膽顫心驚,深恐大禍某天也要臨頭。這一出版靈感,大約來自傳統的「地獄圖」,只不過後者立意警世勸善,前者則積極鼓勵仇恨罷了。

「反共教育」無所不用其極,不免也有些反作用。70年代,福建紅衛兵頭頭王朝天泅泳「投奔自由」,成了「反共義士」。他以「凌耿」筆名寫出一本《天讎》,成為最即時的文化大革命反共教材,全民指定閱讀,書店大發利市。但不旋踵,這書竟成了禁書,一下子又銷聲匿跡,作者也被扣押起來了。據傳原因是有人向上反映「紅衛兵竟然還有肉鬆配饅頭吃,此恐有礙反共宣傳」,繼續攀附下去,自然就是「作者居心叵測,恐有分化民心之嫌。」這樣的反共教育,純憑「想像」,不要「真實」,關起門來大畫「地獄圖」,無怪乎劉大任、郭松棻、陳芳明……這一輩「龍族」,「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之後,一旦接觸「真實」,震驚之餘,神話完全破滅,從此再也回不了頭了。

半個世紀走過,「共匪」遠了,「朱毛」死矣,鐵幕開門,搞了半天,大家終於知道:你醜化我,一如我污衊你。然而,對於「共匪」的恐懼,卻還在繼續。恐懼外顯為「不信任」,對於「共匪偽政權」繼承人的不信任,也對於「蔣幫偽政府」繼承人的不信任,深恐另一種純憑想像而不願面對真實的神話又還在進行之中———教育影響一生,創傷症候群,我們這一代人,還真是怕到家,怕到骨子裡去了呢。

【2004/11/07 民生報】

台長: 阿根廷
人氣(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