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0 19:29:10| 人氣3,57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戲說鋼琴比賽(葉綠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戲說鋼琴比賽
葉綠娜

「在視覺中,一種最深層的觀點,是在於它的主觀性;沒有兩個人是以完全 相同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的!因為,每個人的眼睛和腦子並非完全相同。經常, 我們會對看似單純簡單的觀念持有全然不同的意見。我們的信念與過去的經驗會 將我們所看見的事物引至全然不同的詮釋!」

這是由著名科學家奧本海默( Oppenheimer),在他創立美國舊金山科學館 (Exploratorium)時,對「視覺」的定義,所作的描述!

視覺如此,抽象的聽覺就更是主觀了,我們對聽到的音樂所引發的感受與詮釋,其實是全然主觀的!每個人對所聽見的聲音,都會因自己的信念與過去的經驗而塑造出不同的意見!我們的腦子與耳朵會主動的創造出一個我們自以為是的「獨特世界」!

「第一屆台灣國際鋼琴大賽」在國人囑目下落幕了 ,在距今將近二個月的時間裡,世界各地已經同時又舉辦了數十個「國際鋼琴大賽」。這也代表著,又有上百位的國際鋼琴大賽得獎者相繼產生;國際大賽的重要性,已經不如往昔耀眼了!而一個「國際鋼琴大賽」的聲望能否延續與持久,似乎就得看裁判們是否有眼光選出一位有潛力,能夠成功創造演奏事業的年輕得獎者,來將比賽的名聲發揚光大!

曾經參加過比賽的鋼琴家,一定都曉得,要能贏得比賽,除了實力以外,更 重要的,恐怕是絕佳的好運和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有時,在某個比賽被淘汰, 並不代表你不能在下個比賽中一鳴驚人!美國青年鋼琴家Adam Golka曾經來參加「台灣國際鋼琴大賽」,他在台北第一輪中就被淘汰出局。他只有十七歲,也沒有裁判看出他的潛力,而將「最具潛力年輕鋼琴家」的獎頒發給他。不久之後,他贏得「上海國際鋼琴大賽」首獎與「觀眾票選獎」,獨得超過兩萬美元的獎金!

如同所有行業,鋼琴比賽也擁有許多外人所不知的「職業傳統」,與外人無法理解的微妙遊戲規則,或許,在外人眼中看來極不合常惰的結局 ,卻是身置其中「局內人」眼中理所當然之抉擇!這讓我想起了在美國舊金山的科學博物館
中 ,一項令人印象深刻讓我們見證「視覺差異」的展示。由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物,會產生的不同影像;從一個角度看來是一堆凌亂無序的金屬條,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卻是一把實實在在的椅子。我相信,生命中有諸多如此之現象,更何況在一場國際音樂大賽中呢!「聽覺」上的話覺效應,比起「視覺」上的差異效果更無法具體證明!

其實,有經驗的音樂比賽評審們,都熟知打分數的訣竅!有自己學生參賽的 評審們,更得隨機應變,在得宜時刻,為自己力捧的參賽者造勢或加分!如果無 法為自己的學生打分數,那就更得花費心思算計出,如何降低其他參賽者的分數 了!當然,更重要的必須如隨身「辯護律師」似的,隨時順情勢,運用最有效的強力「修辭學」,來成功影響其他評審之品味與決定!

其實,一場維持十天以上的國際大賽,每天八小時以上的「賽程」,早就將評審們的聽覺訓練的敏銳如針了!要如何選擇聽覺上之不同角度來辨別出其中之差異,都在評審的一念之中自由游離著。然而,這「一念」可能是一個人感覺、情結、忠誠度、理想、道德、視野、人生經歷、音樂造詣 ...之融合結晶,也有可能是空白無意的抉擇!看似毫無重要性的分數,是可能成為改變一個年輕人一生 的「指標」!

歷史上首批國際音樂比賽之一是1890年於聖彼得堡,傳奇俄國鋼琴家安
東‧魯賓斯坦的構想,他自掏腰包做為音樂比賽基金,他設立了兩個獎,一個給 鋼琴家,一個給作曲家,那年,天才的年輕鋼琴家、作曲家布梭尼 (Busom) 也到聖彼得堡來參賽。他同時進入鋼琴和作曲兩項目的總決賽,可是,最後他只得 到作曲獎!因為,在鋼琴項目中,他被一位叫尼可萊‧杜巴索夫的人擊敗了!而 這其中,最「尖銳」的細節就是:堅持由杜巴索夫贏得首獎的人,不是別人,就 是魯賓斯坦本人!大家都非常震驚,因為布梭尼實在好太多了,本來,魯賓斯坦所夢想的是一件美事,誰曉得比賽卻在窘困之中落幕。魯賓斯坦解釋說,布梭尼並不需要這個獎,他以後無論如何一定會成名的,而杜巴索夫則需要支持和鼓 勵!後來,這位首獎得主並未成為偉大的鋼琴家,反而是布梭尼成為二十世紀最 重要的音樂家 ( 鋼琴家 )!

這則小故事,讓我們知道,連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在介入音樂比賽時,都會有「非音樂」上的考量!所以,平凡「評審們」所做出的「差異性」抉擇,就更能讓人體諒了!通常,出資舉辦鋼琴比賽的人或單位,構想舉辦比賽時都早有個目標,或必須完成的任務!

通常,世界上大部份的鋼琴大賽,都是為了宣揚或紀念某位與鋼琴有關的偉
大音樂家,如蕭邦、柴可夫斯基、布梭尼、魯賓斯坦、凡克萊本……等鋼琴大賽,也有些是以地方命名的,如都柏林、李茲、東京 ...等,很少是以「國家」來命名的。從比賽的名稱上看來,這次的「第一屆台灣國際鋼琴大賽」無非是為了宣揚台灣之名,並將傑出的台灣音樂家推上國際舞台。主辦單位在勾勒出藍圖與策略方向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主審──「裁判長」的任命了!如果說, 比賽出資者如一個公司的「董事長」,那麼,他所任命的「裁判長」就算是公司的「總經理」了 !這位「裁判長」算是執行比賽的核心人物,因為他得負責出面邀請所有的評審。雖然評審名單是在「出資者」與「主審」共同溝通後所決定的,但因為被邀請的評審們,所直接面對的是被主辦單位任命的「主審」,也因此,視評審之個性與教育背景,或多或少都難免在人情或心理上受制於主審。更何況,評 們在長時間的相處與溝通之後,也早已培養出良好的互動與默契了!

要讓足夠數量的評審們,在某位參賽者的彈奏中,以何種觀點去聽出是否為 一團混亂無序的金屬條,或是一張實實在在的椅子,就得看參賽者的造化了!在 許多國際鋼琴大賽中,如此顯明可見的例子都曾經發生,也因為有人強烈抗議才 讓我們知悉。例如,在一九八○年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身為評審的鋼琴家阿格麗希,因為波格雷利西:(Pogorelich)未進入決賽,憤而離席抗議,也因此讓這位南斯拉夫籍的年輕鋼琴滅為世人囑目的明星,之後也不負眾望,成了傑出演奏家。

還有,今年五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伊莉莎白皇后夫賽,名列第三 名的年輕韓國鋼琴家Lim Dong-Hyek,是依位韓國大企業家的幼子 Lirn Dong-Hyek,他為了抗議第二名的大陸鋼琴家沈文裕得到比他前面的名次,憤而退回第三名之榮譽!他抗議擔任評審的德國名師Karl-Heinz Kaemmerling,同時有兩位學生分別得到第一名與第二名!誰會料到,因為他的大力抗議,卻讓沈文裕成了新聞焦點,音樂會不斷!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經年累月所形成的奇特「比賽文化」,與真正的「表演藝 術事業」,並無真正的關聯;國際大賽得獎並不代表演奏生涯的啟始,但是,能正確將獎項給予應得的年輕人,也算是對評審們藝術視野的重大考驗。

「第一屆台灣國際鋼琴大賽」,在豐富的資源與強大行政後盾的支持與努力
之下,算是成功達成了原訂計畫,將大部分的獎金與獎贈給「自己人」!只是,美中不足的少了首獎得主。然而,如果以長遠來看,或許,各獎項,特別是一些無關名次的特別獎項,能夠分散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鋼琴家們,「台灣」之名會更長遠而優美的流傳於世界各地!

台長: 東年
人氣(3,57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ASLOO
<音乐周报>第五版周铭孙文[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日]:沈文裕上台极为老练、自信,技术可说是滴水不漏,无暇可击。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那么复杂艰难的技术,到他手里变得如此简洁明快,简易可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他瘦小的身躯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发挥出这么多的可能性!同时他的头脑简直就像一台精密的计算器,十九万多个音符能梳理得如此清晰,后面的听众说”沈文裕真像外星人”,一想也是很确切,无论从内到外,他都是一个”超人”,技术超群,理智也超群,如果能再多注入一点感情的东西,肯定还能更深地打动人心。
2006-11-27 17:50:35
春藥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03:10: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