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7 14:03:52| 人氣3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常佛學:菩薩行(3)佛陀的初悟和第一次說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出家求道、從事苦行,前後約六年。

前階段他托缽徒步、行腳天涯、尋師訪道,也有一番證悟,但是在解決人生問題並沒有什麼創見。而且,苦行,在當時人們的想法中,是聖者必經之道,因為苦行據說可能汲取宇宙能量而獲得超現實的神通。
這樣,他就又前往象頭山的苦行林從事修煉,直到他澈悟這樣赴湯蹈火、自殘自斲的苦行也無濟於事。

人生為何有生、老、病、死,又如何才能從諸苦解脫?他繼續被這些困惑折磨,而長年苦行又經常斷絕食物,他的頭髮枯乾得像亂草,眼窩深陷,瘦皮包骨,身心都極其衰危。一次,下河洗澡,他竟然被河水沖走,險些爬不上岸。

據說,佛陀是病癒後,有一天晚上聽得河上的漁夫以歌謠唱道:「弦張得太緊會斷,太鬆不響,要張得適中才可能巧妙撥唱」,而悟得面對現實生活的道理:
人,沉溺在苦惱和沉溺在欲望或世間的歡樂,其沉溺是相同的。

在雜阿含三二五經中,佛陀在河邊的一棵大畢波羅樹下這樣想:
「先有什麼事物發生才有老死的痛苦,什麼緣故會有老死?」這樣推演苦的聚集。
「如果沒有什麼事物發生就不會老死的痛苦,要先滅掉什麼才能夠滅掉老死?」這樣推演苦的聚滅。

這樣,他看透了苦集的原理和過程,以及苦滅的過程和方法。
這樣的覺悟出現在他的第一次說法,是對曾經和他一起苦行的五個人:憍陳如、跋提、十力迦葉、阿說示和摩男俱利說法。
中阿含羅摩經說:
「世間有兩種極端,是修行者不應該學的,一種是凡人所行的縱欲享樂,一種是自煩自苦;這都不是聖賢求法。你們應該捨棄這兩種極端採取中道,走人間中正之道(八正道):正確的觀察,正確的思惟,正確的言語,正確的行為,正確的從事人間生活,而且為了有好成就,要正確的精進努力,將心意朝正確的方向,放在正確的位置,這樣,你的眼界就會打開,啟發智慧,得到安定。」
「吾人有五種官能,眼可見萬事萬物,身可聽各種聲音和言語,鼻可聞各種香臭,舌可辨各種味道,全體可感觸。愚癡凡夫毫無遠慮,貪愛無度,最後就像野鹿纏網,動彈不得。修行的人不貪多,不戀眷,適度取用,就像野鹿處在無人的所在,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臥,逍遙自在。」

雜阿舍三八三經說:
那時候,我又和他們說「有四種真理(四聖諦):因為癡迷所以起苦,因為貪愛、因為憤恨、因為煩惱所以苦集,因為斷滅迷惑所以苦滅而獲得寧靜,因為使用八種正確的行、思方法能夠通達寧靜之境(所以稱八正道,稱道)。」
「你們如果於苦的要義已經明白而且覺悟,於苦的聚集已經明白而且決斷,於苦的斷滅已經明白而且驗證,於八正道的要義已經明白而且持續修鍊,那麼,再不會有煩惱悲苦了。」

台長: 東年
人氣(3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